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二章 佛陀遗体‧遗物‧遗迹之崇敬▪P8

  ..续本文上一页 火燧石

  Videha(毗提诃) 漉水布

  Indarat!t!ha(印度罗咤) 刀‧针箱

  Aparanta(阿波兰多) 余物

  

  

  

  这里面的佛齿与白毫,是佛的遗体。所说的佛钵、杖、衣,在Kusa,即贵霜Kus!a^n!a─── 大月氏王朝所辖地区。关于佛的遗物,『大唐西域记』也说到(3):

  

  图片

  缚喝 佛澡罐‧扫帚

  健陀罗 佛钵

  那揭罗曷 佛锡杖‧佛僧伽黎

  

  

  

  佛的衣、钵、锡杖,『法显传』也所说相合(4)。健陀罗与那揭罗曷Nagaraha^ra,都是贵霜王朝治地,所以与锡兰的传说一致。这可见佛遗物的所在地,多数是有事实根据的。锡兰传说而知道Kusa,可见『佛种姓经』的成立,是很迟的了。『法显传』说:竭叉有佛的唾壶(5)。与法显同时的智猛,也在「奇沙国见佛文石唾壶」(6)。竭叉即奇沙,约在Wakhan谷附近。这是 [P87] 中国僧侣西行所见到的遗物。佛的遗物,散布在各地,受到尊敬,大致情形如此。

  

  佛的遗物中,佛钵受到了最隆重的敬奉。『法显传』说:「可容二斗许。杂色而黑多,四际分明。厚可二分,莹澈光泽」(7)。『高僧传』智猛传说:「见佛钵光色紫绀,四际尽然」(8)。佛钵是青黑而带有紫色的。所说的「四际分明」,「四际尽然」,是传说佛成道而初受供养时,四天王各各奉上石钵。佛将四钵合成一钵,在钵的边沿上,仍留下明显的四层痕迹。四天王奉钵,是佛教界共有的古老传说。据『法显传』说:「佛钵本在毗舍离,今在犍陀卫」(9)。佛钵从东方的毗舍离Vais/a^li^传到北方的犍陀卫(即健陀罗),是贵霜王迦腻色迦Kanis!ka时代,西元二世纪的事(10)。西元五世纪初,法显去印度时,佛钵就在北方。但古来传说佛钵的所在地,极不一致。或作「弗楼沙」,即犍陀罗王都布路沙布逻Purus!apura(11)。或说在罽宾(12),罽宾是犍陀罗一带的通称。或说大月氏(13),就是贵霜王朝。所以虽所说不一,其实是同一地区。惟有鸠摩罗什Kuma^raji^va在沙勒顶戴佛钵(14),与其他的传说不合。这可能印度就有此歧说,如『德护长者经』卷下(大正一四‧八四九中)说:

  

   「我钵当至沙勒国,从尔次第至大隋国」。

  

  佛法由东南而到北印度,可能由此引出,预言佛钵也要经西域来中国。这一佛钵移动来中国的预言,也见于『法显传』(大正五一‧八六五下)说: [P88] 「法显在此(师子)国,闻天竺道人于高座上诵经云:佛钵本在毗舍离,今在犍陀卫。竟若干百年,当复至西月氏国。若干百年,当至于阗国。住若干百年,当至屈茨国。若干百年,当复来到汉地」。

  

  这是大同小异的传说。其中,从毗舍离到犍陀罗,是事实。到沙勒,或说于阗,中国,是没有成为事实的预言。在西元五世纪末,寐吱曷罗俱逻Mihirakula王侵入北印度,佛钵被破碎了,碎钵又传入波刺斯(15),以后就失去了踪迹。从佛钵的预言,可见佛钵在佛教界受到的尊重。

  

  

  注【12-001】『本生』(南传三四‧一五四──一七二)。

  注【12-002】『佛种姓经』(南传四一‧三六一──三六二)。

  注【12-003】『大唐西域记」卷一(大正五一‧八七二下)。又卷二(大正五一‧八七九上──下)。

  注【12-004】『高僧法显传』(大正五一‧八五八中──八五九上)。

  注【12-005】『高僧法显传』(大正五一‧八五七下)。

  注【12-006】『出三藏记集』卷一五(大正五五‧一一三中)。

  注【12-007】『高僧法显传』(大正五一‧八五八中──下)。

  注【12-008】『高僧传』卷三(大正五0‧三四三中)。

  注【12-009】『高僧法显传』(大正五一‧八六五下)。 [P89]

  注【12-010】 东国王亡失佛钵,见『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大正一二‧一一一四下)。月氏国王伐中天竺,取得佛钵,见『马鸣菩萨传』(大正五0‧一八三下);『付法藏因缘传』卷五(大正五0‧三一五中) 。

  注【12-011】『高僧法显传』(大正五一‧八五八下)。『大唐西域记』卷二(大正五一‧八七九中)。

  注【12-012】『高僧传』卷三(大正五0‧三四三中、三三八下)。

  注【12-013】『水经注』引竺法维说。

  注【12-014】『高僧传』卷二(大正五0‧三三0中)。

  注【12-015】『莲华面经』卷下(大正一二‧一0七五下──一0七六上)。『大唐西域记』卷二(大正五一‧八七九下)。又卷一一(大正五一‧九三八上)。

  

  第二项 遗迹的崇敬与巡礼

  佛在世时,每年安居终了,各方的比丘们都来见佛。佛涅槃了,就无佛可见,这是佛弟子所最感怅惘无依的。为了这,『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说到巡礼佛的圣迹,如(大正一‧二六上)说:

  

   「佛告阿难:汝勿忧也!诸族姓子常有四念,何等四?一曰:念佛生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二曰:念佛初得道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三曰:念佛转 [P90] *轮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四曰:念佛般泥洹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阿难!我般泥洹后,族姓男女,念佛生时功德如是,佛得道时神力如是,转*轮时度人如是,临灭度时遗法如是。各诣其处,游行礼敬诸塔寺已,死皆生天,除得道者」。

  

  四处巡礼,出于念佛──系念佛的功德、遗法。思慕见佛,而发生巡礼佛的四大圣地──生处、成佛处、转*轮处、入涅槃处。亲临这些圣地,忆念佛当时的种种功德,就恍如见佛一样。『长部』的『大般涅槃经』,也这样说;并说「信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弟子都去巡礼(1)。四大圣地有寺塔(应是支提Caitya),『大唐西域记』也说此四地都有窣堵波 stu^pa阿育王As/oka曾亲临巡礼,可见巡礼圣地,早已成为风气。不过阿育王广建塔寺,又亲身巡礼,促使巡礼圣地的风气,格外兴盛起来。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佛教界有了八大圣地说。综合为八大圣地,可能并不太早,但各别的传说,也是早已有之。赵宋译『八大灵塔名号经』(大正三二‧七七三上)说:

  

   「第一、迦毗罗城龙弥!1桭园,是佛生处。第二、摩伽陀国泥连河边菩提树下,佛证道果处。第三、迦尸国波罗奈城,转大*轮处。第四、舍卫国祇陀园,现大神通处。第五、(桑迦尸国)曲女城,从忉利天下降处。第六、王舍城,声闻分别佛为化度处。第七、广严城 [P91] 灵塔,思念寿量处。第八、拘尸那城娑罗林内大双树间,入涅槃处。如是八大灵塔」(2)。

  

  八大圣地中,一、二、三、八──四处,就是上面所说的四大圣地。第四,佛在舍卫城 S/ra^vasti^,七日中现大神通,降伏六师外道。第五,佛在忉利天Tus!ita,为母说法。三个月后,从忉利天下降「桑迦尸」Sa^m!ka^s/ya。法显与玄奘,都曾见到当地的遗迹;但玄奘作劫比他国Kapitha。第七,广严城,即毗舍离,Vais/a^li^佛在遮波罗塔Ca^pa^la Caitya 边舍寿,宣告三月后入涅槃。第六,佛在「王舍城Ra^jagr!ha声闻分别佛为化度处」,极可能是佛成道以后,度三迦叶,与千比丘来王舍城,频婆沙罗王Bimbisa^ra迎佛处。当时,佛年青而郁毗罗迦叶Uruvilva^-Ka^s/yapa年长,所以一般人不知到底谁是师长,谁是弟子。佛命优毗罗迦叶现神通,并自说为什么舍弃事火而归信佛,于是大家知道他是弟子(声闻即听闻声教的弟子)。说法化度的情形,见『频毗娑罗王迎佛经』(3)。增出的四处,都有神通与预言的成分。这都是佛教界传说的盛事,特别是大现神通与从天下降的故事。这八大圣地,都是佛弟子巡礼的主要地区。

  

  四大圣地、八大圣地,只是佛陀遗迹中最重要的。佛游化于恒河Gan%ga^两岸,到处留传下佛的圣迹。从『法显傅』、『大唐西域记』所见,特别是东南方的伽耶Gaya^、王舍城、华氏城Pa^t!aliputra、毗舍离一带;西北方的舍卫城、迦毗罗城Kapilavastu一带 , [P92] 到处是圣迹充满。巡礼的到达这里,就仿佛与当年的佛陀相触对,而满足了内心的思慕,也更激发起崇敬的情感。对佛教的延续与发展,是有重要作用的!在佛教发展到北天竺,也就传出了佛游北方的事迹,『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九(大正二四‧四0上──…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二章 佛陀遗体‧遗物‧遗迹之崇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