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八章 九分教与十二分教▪P4

  ..续本文上一页三一‧四八0中)说:「昔我无着从彼闻,今当错综地中要,显扬圣教慈悲故,文约义周而易晓」。『显扬论』是摄取『瑜伽师地论』中,「本地分」与「摄抉择分」的要义,错综编纂而成。

  注【59-026】前田惠学『原始佛教圣典之成立史研究』(六七六)。

  

  

  

  第二项 祇夜

  祇夜geyageyya,或音译为歧夜。义译为应颂、重颂、歌咏等。这是与「修多罗」──长行相对,而属于韵文的一类。在「九分教」或「十二分教」中,也许「祇夜」是最难理解的一分。就字义来说,从Gai 语根而来,不外乎歌咏的意义。但「祇夜」是偈颂的一类,与同为偈颂的「伽陀」、「优陀那」,到底差别何在?在原始圣典的集成中,「祇夜」到底是什么部类?有什么特殊意义,而能始终不移的位居第二?一般解说为「重颂」,这应先有散文(「修多罗」)与偈颂(「伽陀」),因为「重颂」是这二者的结合。果真是这样,那「祇夜」为第二,「伽陀」为第四,也不大合理。『原始佛教圣典之成立史研究』,类别与偈颂有关的,为十种类型;而以第九类为「祇夜型」(1)。然也只是以长行以后,次说伽陀的,即一般的重颂为祇夜。经文并没有称之为「祇夜」,所以也没有能充分的,阐明「祇夜」的真义。 [P513]

  

  在古代的传说中,「祇夜」的意义,极不易理解。如『大毗婆沙论』卷一二六(大正二七‧六五九下)说:

  

   「应颂云何?谓诸经中,依前散说契经文句,后结为颂而讽诵之,即结集文、结集品等」。 「如世尊告苾刍众言:我说知见能尽诸漏,若无知见能尽漏者,无有是处。世尊散说此文句已,复结为颂而讽诵言:有知见尽漏,无知见不然。达蕴生灭时,心解脱烦恼」。

  

  『大毗婆沙论』,集成于西元二世纪。在有关「九分」与「十二分教」解说的现存圣典中,这是比较早的一部。论文分为二段:1.「依前散说契经文句,后结为颂而讽诵之」,是说明体裁。「如结集文、结集品等」,是指明部类。2.「如世尊言」以下,又举例以说明先长行而后重颂;与一般所解的「重颂」相合(2)。属于「祇夜」──「应颂」的「结集文」、「结集品」,是什么样的部类?这是传承中的又一古义,应予以非常的注意!

  

  『瑜伽师地论』系,对应颂作二种解说。如『瑜伽论』卷二五(大正三0‧四一八下)说:

  

   「云何应颂?谓于中间,或于最后,宣说伽他。或复宣说未了义经」。

  

  『瑜伽论』卷八一(大正三0‧七五三上)也说:

  

   「应颂者,谓长行后宣说伽他。又略标所说不了义经」。 [P514]

  

  第一说,「在长行(中间或于最)后,宣说伽陀」,文义不太明显,不一定就是重颂。『显扬论』是引用『瑜伽论』的,卷一二说,还与『瑜伽论』相同(3),而卷六却解说为:「或于中间,或于最后,以颂重显」(4),明确的说是重颂。『杂集论』(『顺正理论』也如此)也说「以颂重颂」(5)。在『瑜伽论』系中,传为无着Asan%ga所造的论书,才明确的说为「重颂」。「不了义经」,是「祇夜」的又一意义。「顺正理论」说:「有说亦是不了义经」(6)。可见这是另一解说,而为瑜伽论师所保存。「应颂」的「不了义说」、「未了义经」,是与「记别」相对的,如『瑜伽论』说:「或复宣说已了义经,是名记别」(7)。这在『显扬论』、『顺正理论』,都是相同的(8)。『杂集论』虽说:「又了义经,名为记别」;而于应颂,却解说为:「又不了义经,应更颂释」(9)。这是以为长行不了,而要以偈颂来补充说明。这不但与『瑜伽论』系不合,也与下文的「又了义经,名为记别」不合。「颂」或是「解」字的误译误写吧!依瑜伽论系所说,「契经」、「祇夜」、「记别」,意义是次第相关的。

  

  图片

   〔契经〕 〔祇夜〕 〔记别〕

   长行──偈颂

   略说不了义──广分别了义

   授记

  

  

  [P515]

  『大智度论』卷三三(大正二五‧三0六下──三0七上)说:

  

   「诸经中偈,名祇夜」。 「一切偈名祇夜。六句、三句、五句,句多少不定;亦名祇夜,亦名伽陀」。

  

  『大智度论』的解说,「祇夜」是一切偈的通称;又名为「伽陀」,但定义不明。如「祇夜」与「伽陀」,都通于一切,那有什么差别?『成实论』所说,显然与『智度论』所说,出于同一来源,而解说更为分明,如『论』卷一(大正三二‧二四四下)说:

  

   「祇夜者,以偈颂修多罗」。 「第二部说(名)祇夜,祇夜名偈。偈有二种:一名伽陀,一名路伽。路伽有二种:一顺烦恼,一不顺烦恼。不顺烦恼者,祇夜中说。是名伽陀」。

  

  『成实论』初解「祇夜」为重颂。『成实论』主诃黎跋摩Harivarman,为西元三、四世纪间的论师,与无着的时代相近。那时,「祇夜」是重颂的解说,可见已极为普遍。但在解说「伽陀」时,又说到「祇夜名偈」,以及「祇夜」的特殊意义。依论说,分别如下:

  

  图片

   ┌─伽陀

   祇夜───偈─┤

   │ ┌ 不顺烦恼──祇夜

   └─路伽──┤

   └ 顺烦恼

  

  

  [P516]

  「祇夜」是一切偈的通名,而又有特殊的「祇夜」。依『论』说:偈有「伽陀」与「路伽」的差别。「伽陀」是宣说佛法的偈颂;「路伽」是世间的偈颂;路伽loka是世间的意思。世间的偈颂,有顺烦恼的(如诲淫、诲盗的诗歌),有不顺烦恼的。世间偈颂,又与世间一般的偈颂不同,不会引起烦恼的,就是「祇夜」。但虽然作这样的分别,而在佛法的部类中,还是不明白。关于「祇夜」,应从「结集文」、「结集品」的研究去解决。『瑜伽论』卷八五,有关于『杂阿含经』──也就是原始的根本的结集。『论』中提到了「结集品」。『论』文有先后二段,次第说明;现分列为上下,以便作对照的研究。如(大正三0‧七七二下)说:

  

  图片

   「杂阿笈摩者,谓于是中,世尊观待彼彼│

   所化,宣说: │

   │当知如是一切相应,略由三相。何等为三

   │?一是能说,二是所说,三是所为说。

   如来及诸弟子所说相应。 │若如来,若如来弟子,是能说,如弟子所

   │说佛所说分。

   蕴、界、处相应;缘起、食、谛相应;念│若所了知,若能了知,是所说,如五取蕴

   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六处、因缘相应分;及道品分。

  [P517]

  

   入出息念、学、证净等相应。 │

   又依八众,说众相应。 │若诸苾刍、天、魔等众,是所为说,如结

   │集品」。

   后结集者,为令圣教久住,结嗢!5婗南颂,│

   随其所应,次第安布。 │

  

  『大毗婆沙论』说到的「结集品」,在『瑜伽论』中发见了,这是「伽陀品」的别名,与『杂阿含』的「八众诵」,『相应部』的「有偈品」相当。为什么称为「结集品」?依论文说:「后结集者,为令圣教久住,结嗢!5婗南颂」。这是在修多罗──「相应教」的结集以后,又依契经而结为偈颂。这结成的「嗢!5婗南颂」,不是别的,正是古代集经的结颂。如『分别功德论』说:「撰三藏讫,录十经为一偈。所以尔者,为将来诵习者,惧其忘误,见名忆本,思惟自寤」(10)。结经为偈,或在十经后,或总列在最后,自成部类(11),这就是「结集文」。这是便于记诵的,世俗共有的结颂法(但不顺烦恼),所以名为「祇夜」。这种结集颂,与「八众相应」的偈颂相合(结经颂是附录),也就因此而总名为「结集品」。「八众诵」的偈颂,也多数近于世间偈颂,所以「结集文」与「结集品」,都称为「祇夜」。觉音Buddhaghos!a以『相应部』「有偈品」为「祇夜」(12),与说一切有部的古传相合。但在觉音,可能是偶合而已。 [P518]

  

  『大毗婆沙论』,以『杂阿含』的「结集品」、「结集文」为「祇夜」,得『瑜伽论』而明了出来;这是符合原始结集实况的。「蕴相应」等长行,称为「修多罗」。结集后,「结为嗢!5婗 南颂」,确乎是「依前契经散说文句,后结为颂而讽诵之」。「结集文」(结颂)与『杂阿含』的有偈部分相结合,总称「结集品」。这都是近于世俗的偈颂,名为「祇夜」。「修多罗」与「祇夜」──长行与偈颂,在原始结集的「相应教」中,从文体的不同而分别出来。这是圣教的根源,最先形成的二种分教,无怪乎始终不移的,位列第一、第二了。「依前契经散说文句,后结为颂而讽诵之」,确有「应颂」、「重颂」…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八章 九分教与十二分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