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或弟子说,或诸天赞诵,或说宿缘,三阿僧祇菩萨所生 [P469] :文义非一,多于三藏,故曰杂藏」。 「诸方等正经,皆是菩萨藏中事。先佛在时,已名大士藏。阿难所撰者,即今四藏是也。合而言之,为五藏也」。
在大众部的流传,「杂藏」的开展中,略有三阶段:起初以九部经为「杂藏」。其次,方等大乘,也包括在内。末了,方等大乘独立而自成「菩萨藏」,「杂藏」又回复了旧有的体制。
二、分别说部Vibhajyava^din所传,又有三部。1.铜鍱部Ta^mras/a^t!i^ya所说,如『铜鍱律』「小品」,以『长部』的『梵网经』、『沙门果经』为例,而说有「五部」(5) 虽所说不详,但与现存的相合。
2.化地部Mahi^s/a^saka,如『五分律』卷三0(大正二二‧一九一上)说:
「佛在何处说『增一经』?在何处说『增十经』、『大因缘经』、『僧祇陀经』、『沙门果经』、『梵动经』?何等经因比丘说,何等经因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子、天女说」? 「此是长经,今集为一部,名长阿含。此是不长不短,今集为一部,名中阿含。此是杂说,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子、天女说,今集为一部,名杂阿含。此是从一法增至十一法,今集为一部,名增壹阿含。自余杂说,今集为一部,名为杂藏」。 [P470]
在发问一段中,举『增一经』、『增十经』、『大因缘经』、『僧祇陀经』、『沙门果经』、『梵动经』──六经,这都是属于『长阿含』的。因比丘、比丘尼等说,是『杂阿含』。『杂藏」部分,也没有详说。在「四阿含」以外,别立「杂藏」,与大众部相合。
3.法藏部Dharmaguptaka所传,如『四分律』卷五四(大正二二‧九六八中)说:
「『梵动经』在何处说?『增一』在何处说?『增十』在何处说?『世界成败经』在何处说?『僧祇陀经』在何处说?『大因缘经』在何处说?『天帝释问经』在何处说?阿难皆答:如长阿含说。彼即集一切长经为长阿含;一切中经为中阿含;从一事至十事,从十事至十一事,为增一(阿含);杂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诸天、杂帝释、杂魔、杂梵王,集为杂阿含。如是生经、本经、善因缘经、方等经、未曾有经、譬喻经、优婆提舍经、句义经、法句经、波罗延经、杂难经、圣偈经,如是集为杂藏」。
法藏部也是在「四阿含」以外,别立「杂藏」的。所举『梵动经』等七部,属于『长阿含』。「杂藏」的内容,共十二种,部分与「十二部经」相近。
三、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系中,『十诵律』传说结集「三藏」。但举『转*轮经』为例,泛说「一切修多罗藏集竟」(6)。根本说一切有部Mu^lasarva^stiva^din,所说较详。「经藏」部分,如『根有律杂事』卷三九(大正二四‧四0七中──下)说: [P471] 「诸阿罗汉同为结集:但是五蕴相应者,即以蕴品而为建立。若与六处十八界相应者,即以处界品而为建立。若与缘起圣谛相应者,即名缘起而为建立。若声闻所说者,于声闻品处而为建立。若是佛所说者,于佛品处而为建立。若与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分相应者,于圣道品处而为建立。若经与伽他相应者,(于伽他品处而为建立):此即名为相应阿笈摩。若经长长说者,此即名为长阿笈摩。若经中中说者,此即名为中阿笈摩。若经说一句事、二句事,乃至十句事者,此即名为增一阿笈摩」。
在结集的传说中,说一切有部但立「三藏」,但说「四阿笈摩」。然属于「杂藏」的部分内容,说一切有部也是有的。如『十诵律』所传「多识多知诸大经」,共十八种,末后三种为:「波罗延[晋言过道经],阿陀婆耆耶修妒路[晋言众德经],萨耆陀舍修多罗[晋言谛见经](7),都是属于「杂藏」的。说一切有系所说而与「杂藏」相关的,还有『十诵律』(8);『根有律药事』(9);梵本『譬喻集』 Divya$vada^na(10);Gilgit发见的梵本『根有律皮革事』(藏译本同)(11);『杂阿含经』(12)所说,虽多少不一,而其中似有一定的次第。
图片
〔十诵律〕│〔根有律杂事〕│〔Divy.Ⅰ〕 │〔Divy.Ⅱ〕 │〔杂阿含经〕 │〔Gilgit MS〕
─────┼───────┼───────┼────────┼───────┼──────
│ 1嗢!5婗南颂 │1uda^na │1uda^na │1忧陀那 │1uda^na
l波罗延 │ │2Pa^ra^yan!a│2Pa^ra^yan!a│2波罗延那 │2Pa^ra^yan!a
[P472]
2萨耆陀舍│ │3Satyadr!s!t!a│3Satyadr!s/a│3见真谛 │3Satyadr!s/a
│ 2诸上座颂 │ │4Sthaviraga^tha^│4诸上座所说偈 │6Sthaviraga^tha^
│ │ │ │5比丘尼所说偈 │7Sthaviri^ga^tha^
│ 3世罗尼颂 │4S/ailaga^tha^│5S/ailaga^tha^│6尸路偈 │4S/ailaga^tha^
│ 4牟尼之颂 │5Muniga^tha^│6Muniga^tha^│8牟尼偈 │5Muniga^tha^
│ 5众 义 │6Arthavargi^ya│7Arthavargi^ya│7义 品 │8Arthavargi^ya
修多罗 │ 经 │ │ │ 修多罗 │ Ca su^tran!i
上来八部的次第,大致相合。『杂阿含经』,仅「义品」与「牟尼偈」相倒。梵本『根有律皮革事』,也只是移「上座颂」与「上座尼颂」在下面而已。这八部的次第,应为「嗢!5婗南」、「波罗延」、「见真谛」、「上座颂」、「上座尼颂」、「世罗颂」、「牟尼颂」、「义品」。末后一部,多一「经」字,这是通于上面诸经的。如『十诵律』的「萨耆陀舍修妒路」;『根有律杂事』的「众义经」;『杂阿含经』的「牟尼偈修多罗」;Gilgit梵本的「arthavargi^ya^n!i ca su^trani [P473] 」,都是总结前面各部的。
说一切有部系,但立「三藏」,然也不妨随俗而称为「杂藏」的,如『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一(大正二八,三三0中)说:
「如世尊说:老耄出家,持吾三藏,甚为难得!若谓此言依杂藏说,理必不然,以彼即是经差别故;曾无处说别持彼(杂藏)故;唯有处说持素怛缆及毗奈耶、摩呾理迦,而无别处言持杂藏」。
以阿毗达磨论师为主流的说一切有部,不立「杂藏」,认为只是「经藏」(只有四阿笈摩)的差别。说一切有部正统,对于这些被称为「杂藏」的部类,有他独到的卓越的看法,这是我们所不容忽略的!
四、先上座部Pu^rvasthavira转名雪山部Haimavata的『毗尼母经』,也有结集的传说,如卷四(大正二四‧八一八上)说:
「诸经中所说,与长阿含相应者,总为长阿含。诸经中所说,与中阿含相应者,集为中阿含。一二三四乃至十一数增者,集为增壹阿含。与比丘相应,与比丘尼相应,与帝释相应,与诸天相应,与梵王相应,如是诸经,总为杂阿含。若法句,若说义,若波罗延;如来所说,从修妒路乃至优波提舍,如是诸经与杂藏相应者,总为杂藏。如是五种,名为修妒 [P474] 路藏」。
『毗尼母经』所传,近于『四分律』。在「杂藏」中,先举「法句」、「义说」(应该就是「义品」)、「波罗延」──三部;然后总举佛说的「十二部经」中,与「杂藏」相应的部分。上面列举的结集传说,对于「经藏」的分类,显然有三系不同:1.铜鍱部总称为「五部」(五尼柯耶pan~ca-nika^ya)──长、中、相应、增支、杂;或总称为「五阿含」「五阿笈摩 Panca a^gama
注【54-013】。杂部Khuddaka-nika^ya与其他四部,名称与地位,都是平等的。2.大众部、化地部、法藏部、雪山部,称长、中、杂、增一为「阿含」,而称「杂部」为「杂藏」。这虽然都是「经藏」,而有「阿含」与「杂藏」的差别。3.说一切有部,「经藏」只有四种「阿含」,没有「杂藏」,因为这只是「经之差别」,没有独立而成大部的必要。在这三类不同的组织中,大众部、先上座部──雪山部、化地部、法藏部的见解,应代表初期的意见。在律的结集中,经是「波罗提木叉」pra^timoks!a,是「佛说」;而推行于僧伽中的僧伽规制,渐集为「摩得勒伽」ma^tr!…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七章 经典部类概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