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雨集第二册 中编「大乘佛法」第七章 护持佛法与利乐众生▪P3

  ..续本文上一页思惟,修习,是名菩萨护持妙法。复次、世尊!若菩萨摄受、修行,名为护持妙法」。

  

  『法集经』是大乘经,对于护持正法,可说正确的把握着正确的方针,与「 [P310] 佛法」的见地是吻合的。

  

  印度的婆罗门Bra^hman!a文化,是民族的传统的文化(后来称为印度教),与政治关系极深,受到政治(王族)上的尊敬。后起的各种出家沙门s/raman!a ,也受到政界的尊重,政治不顾问沙门团内部的事务,可说是政教分离而又相互尊重的。佛教──释沙门团,称为僧伽sam!gha,也是「僧事僧决」,不容外人顾问的;这是传教、信教完全自由的地区。但「佛法」在印度文化中,有反传统(否认创造神及真我)的特性,所以多少要受到政教结合的,传统的婆罗门教的反对,或严重到破坏摧残。如西元前二世纪中,弗沙密多罗Pus!yamitra的破坏佛教(3)。『阿育王传』说:「未来之世,当有三恶王出:一名释拘,二名阎无那,三名钵罗。扰害百姓,破坏佛法」(4)。三恶王,就是赊迦人Saka ,臾那人Yavana,波斯人Pa^rasya。从西元前三世纪末起,到西元一世纪,先后侵入西北印度,进而侵入中印度的史实。外来民族的侵扰,当地佛教是不免要受到干扰的。佛弟子想起了阿育王As/oka时代,阿育王信佛而佛法传布四方 [P311] 的事实,而感觉到人王(及大臣)护法的重要,『阿育王传』就是在这一意境下编集出来的。「佛法」与「大乘佛法」,在西北印度,相当的发达,赊迦人等多数接受了佛法;佛法又从西北印而传到西域等地区。这些地区,民族复杂,政局多变,佛教深受影响。如姚秦佛陀耶舍Buddhayas/as所译的『虚空藏菩萨经』,举国王及大臣所犯的五根本罪,前三罪是:「取兜婆[塔]物及四方僧物,或教人取」;「毁谤正法,……又制他人不令修学」;对出家人,「脱其袈裟,逼令还俗,或加杖捶,或复系缚,或截手足乃至断命,自作、使他,造如此恶」。犯这类重罪的,「失人天乐,堕于恶趣」(5)。又如『地藏十轮经』说:「剎帝利旃荼罗,宰官旃荼罗,居士旃荼罗,长者旃荼罗,(外道)沙门旃荼罗,婆罗门旃荼罗」。旃荼罗can!d!a^la是印度的贱族,这里是暴恶者。他们所作的「十种恶轮」,都是伤害到僧伽住持的佛法,所以是「定生无间地狱」的(6)。『日藏经』的「护持正法品」,也说到剎帝利、婆罗门、毗舍、首陀等,「以不信故,夺他所受」(7)。这几部经,与北印度有关。这一地区,显然没有中印度那 [P312] 样的尊重宗教,而有掠夺僧寺财物,伤害比丘,逼令还俗,妨害自由信仰的情形。「大乘佛法」,推重在家菩萨,而实际上,大乘佛教还是以出家比丘为主流的。如西元三世纪的龙树Na^ga^rjuna,提婆A^ryadeva,四世纪的无着Asan%ga ,世亲Vasubandhu,「大乘佛法」的宏传者,都是「菩萨比丘」身分。这几部经所叙述的,该是西元三──五世纪间的情形吧!出家中犯戒的「非法比丘」,显然相当的多。「护持正法」,当然是尊敬、供养、护持「如法比丘」,而不是护持「非法比丘」的。然没有遗忘「僧事僧决」的立场,僧伽内部事务,不受外力的干涉,所以北凉(西元三九七──四三九)失译的『大方广十轮经』卷四(大正一三‧六九七下)说:

  

   「如是恶行诸比丘等,我亦不听刑罚、鞭杖、系闭乃至断命。……若有比丘,于性重罪中若犯一罪者,虽犯重罪,……所受之戒犹有余势。譬如妙香,虽无香质,余分芬馨,不可轻蔑。破戒比丘亦复如是,无戒白衣不应轻慢」(8)。 [P313]

  

  破戒比丘,应由僧伽自行处理,与在家人无关,这是佛法的原则(政教分离)。但说犯一重戒的比丘,「所受之戒,犹有余势」,近于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 的见解:在四根本罪中,犯一罪到三罪,还是比丘。出家比丘的资格,竟降低到只要没有全部(四重罪)违犯,还承认他是比丘。这也许是当地出家众的品质低落,不得已而降低标准吧!这等于「姑息养奸」,会引起副作用的;护法──护持清净比丘,将越来越艰难了!西元四、五世纪,!2嫢哒侵入西北印度,这一地区的佛教,急剧的衰落了。

  

  人的护法而类似天神护法的,有佛命宾头罗颇罗堕Pin!d!ola-bha^radva^ja阿罗汉:「若[汝]当留住(世),后须弥勒佛出,乃般泥洹去耳」的传说(9)。『阿育王传』也说:见佛而没有涅槃的宾头卢来应供(10)。『舍利弗问经』说:佛嘱摩诃迦叶、宾头卢、君徒钵叹Kun!d!adha^na、罗!7亩罗Ra^hula──「四大比丘,住(世)不泥洹,流通我(佛)法」(11)。其后,更发展为十六大阿罗汉住世护法说,如玄奘所译『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难提蜜多罗Nandimitra [P314] 是佛灭八百年,锡兰──执师子国Sim!hala的阿罗汉。这是由于部派分化,付嘱护持正法眼藏说,不能获得佛教界的公认,所以转化为付嘱佛世比丘 ──大阿罗汉,常住在世间,护持佛法。但这与佛世阿罗汉的游化人间不同,这是随机应现的;「为现佛像,僧像,若空中言(声),若作光明,乃至(于)梦想」中所见的(12),从神秘现象,使佛弟子坚固信心的。这是部派佛教时代的情形,与「大乘佛法」的菩萨示现,天神护法,性质是非常的接近了。

  

  大乘经早期传出的,如篇幅较长,末后大抵有「嘱累品」。佛将所说的经法,付嘱阿难,及出现于经中的(修学大乘,宏扬大乘的)菩萨们,要大家好好的受持、护持,使佛法流通久远。如『般若经』,『法华经』(13),『贤劫经』,『持世经』,『华手经』,『佛藏经』,『维摩诘经』等。不过以天神为当机者的经典,如『思益梵天所问经』,『密迹金刚力士经』,『海龙王经』等,都有了天神护持的咒语。本来,「佛法」容忍印度固有的天与鬼神,但被尊为最高的创造神,在佛法中,也还是流转生死的苦难众生,需要佛法的化度,何况低级 [P315] 的鬼神!『阿含经』中所见到的,是向善的天神们,来礼佛,赞佛,尊敬三宝,请问佛法。佛、法、僧是可尊敬的三宝,向善的天神们,会自动的来护持。如『长部』(三二)『阿咤曩胝经』:毗沙门Vessavan!a等四大天王,及统属的鬼神,愿意护持佛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不为恶鬼所妨害,而能安乐的修行。这是被称为护经Paritta的;佛接受了,嘱比丘们学习,保护平安。天神们愿意护法,为什么要诵习「护经」?如『阿育王传』说:「若付嘱天,法亦不得久住。何以故?诸天放逸故」(14)。诸天虽自愿护法,但长在天处享受福乐,可能会放逸而遗忘的,所以诵「护经」,唤起天神的忆念护持。『大集经』『海慧菩萨品』也说:「汝等四王当深护助,无为欲乐而作放逸!吾今出世,为坏放逸、护正法故而说咒」(15)。

  

  护法的大神,是大梵天Maha^brahman,帝释S/akradeva^na^m indra,四大王众天Caturmaha^ra^jaka^yika-deva。四王天的天主,东方持国──提头赖咤Dhr!tara^s!t!ra天王,是犍达婆gandharva;南方增长──毗楼勒叉Viru^d!haka天王 [P316] ,是龙na^ga;西方广目──毗楼博叉viru^pa^ks!a天王,是鸠盘荼kumbha^n!d!a ;北方多闻──毗沙门vais/ravan!a天王,是夜叉yaks!a。四王的眷属,当然也就是犍达婆与夜叉等,更统率着其他的神,如阿修罗asura,迦楼罗garud!a ,紧那罗kim!nara,摩!7亩罗迦mahoraga,毗舍阇pis/a^ca,薜荔多preta,富单那pu^tana等。一切地居的鬼神,都是在帝释(如王)、四大天王(如辅臣)的统率下,成为佛法的护法神群。大乘经中,大梵、帝释、四天王的说咒护持,是一般的,更扩大到菩萨与其他,大抵与印度民间信仰的神,及天上的星宿(也是被想象为神的)有关。一、『大集经』『虚空目分』,说有菩萨现畜生身,住在四方的山窟中修慈心。南方是蛇,马,羊;西方是猴,鸡,犬;北方是猪,鼠,牛;东方是师子,兔,龙。这十二位兽菩萨,依十二日、十二月、十二年,分别次第的游行,教化众生。如能修法诵咒,「见十二兽,见已,所愿(求的)随意即得」(16)。这与中国所传的十二兽或十二肖说相同,只是以师子代虎而已。后汉支曜译的『成具光明定意经』,有护法十二神:「有神名大护,……神名 [P317] 普济」(17)。东晋帛尸梨蜜多罗S/ri^mitra初译的『药师经』,名『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末有十二神王──十二药叉大将:「金毗罗,……毗伽罗」(18) 。『月藏经』所说的十二辰:「一名弥沙,……十二名弥那」(19)。这些以十二为数的护法神,都可能是印度天文学上,黄道带内十二宫的各式神化。二、光味──殊致阿罗沙仙人,广说「二十八宿,日、月随行,一切众生日、月、年岁悉皆系属」(20)。佛于『大方等大集经』(九)『宝幢分』(大正一三‧一四0上)呵责说:

  

   「众生暗([愚痴])行,着于颠倒,烦恼系缚,随逐如是星宿书籍……同属一星生者,而有贫贱富贵参差。是故我知是不定法」(21)。

  

  论星宿善恶,穷通寿夭,实是愚痴众生的颠倒妄说,是值不得信赖的。经中虽加以呵责…

《华雨集第二册 中编「大乘佛法」第七章 护持佛法与利乐众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