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往生极乐净土
第一节 弥陀净土与三辈往生
菩萨在发心修行的过程中,不退菩提心bodhi-citta是最重要的。于菩提心得不退转avivartika,才能不断进修,成就佛道。如退失了菩提心,那就是退转──退入二乘,或退在五趣生死,那就不能成佛了。可是菩萨道广大难行,容易退失,非怯劣众生所能成办,所以经说「往生净土」的易行道。中国佛教界,说到「净土」,似乎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说到「往生」,就是往生西方:这表示了中国佛教界,对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信仰的普遍、深远。如依「大乘佛法」来说:十方的清净国土,是无量无数的。「往生」是死此往彼的一般用语,如往生天上,往生地狱。以「往生净土」来说,「十方净土,随愿往生」,所以也并不等 [P217] 于往生西方极乐国土。然往生西方极乐,在大乘经中,有他独到的意义,这才会形成中国净土宗那样的盛况。
十方的净土虽多,然专说净土的经典,并不太多。主要是东方不动──阿!B粊Aks!obhya佛 Aks!obhya佛的妙喜Abhirati净土,西方阿弥陀Amita^bha佛的极乐Sukha^mati^,Sukha^vati^净土。大乘经中,说到这东西二佛与二净土的非常多,可说二净土是旗鼓相当。但说东方阿!B粊佛土的,仅有『阿!B粊佛国经』一部(二种译本),而说西方阿弥陀佛净土的,有三部经,更多的译本。差别的理由何在?阿!B粊佛净土是重智证的甚深行,阿弥陀佛净土是重信的易行道;在通俗普及的情况下,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净土的法门,当然要比阿!B粊佛净土法门盛行得多了。其实,在中国佛教界,阿!B粊净土法门,可说已经忘失了。
专明阿弥陀佛净土的经典,汉译的有三部。一、大本『阿弥陀经』,共存五种译本,经考定为:1.『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二卷,(传为吴支谦译),后汉支娄迦谶Lokaraks!a译。2.『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四卷, [P218] (传为支娄迦谶译,或作曹魏白延译),吴支谦译。这二部,是二十四愿的古本。3.『无量寿经』,二卷,(传为曹魏康僧铠译),晋竺法护Dharmaraks!a译。4.编入『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二卷,唐菩提流志Bodhiruci译。这二部,是四十八愿本。『无量寿经』保存了「五大善」(五戒)及乞丐与国王的譬喻,可说是从二十四愿到四十八愿间的经本。5.『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三卷,赵宋法贤译,是三十六愿本(1)。二、小本『阿弥陀经』,有两种译本: 1.『佛说阿弥陀经』,一卷,姚秦鸠摩罗什Kuma^raji^va译。2.『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一卷,唐玄奘译。小本虽不说阿弥陀佛的本愿,也没有说到三辈(九品)往生,然叙述极乐国土的依正庄严,而劝人念佛往生,简要而容易持诵,所以最为流通。三、『佛说观无量寿经』,一卷,宋!7痳良耶舍Ka^layas/as译。立十六观,九品往生,是属于观相念佛的。
在十方佛净土中,阿弥陀佛与极乐净土的特胜是:在弥陀净土法门集出时,表示了一项信念:一切佛中的阿弥陀佛,一切佛土中的极乐国土,是最殊胜的。 [P219] 阿弥陀佛初发心时,是世自在王Lokes/varara^ja门下的出家弟子──法藏Dharma^kara 。法藏菩萨愿求佛道,希望成佛时的国土,在一切佛国土中是最理想的。世自在王如来为他显示了二百一十亿佛国土(唐译作「二十一亿」;宋译作「八十四百千俱胝」)。在这么多的佛国土中,选取最理想的,综合为一,从菩萨大行中,成就圆满庄严的净土。换言之,这不是某一净土所可及的,这是集一切净土庄严的大成,所以「令我为世雄,国土最第一」了。依菩萨大行而庄严佛土,成佛也就胜过一切佛,如初发大心时说:「于八方上下诸无央数佛中最尊」 (2)。如来智慧光的殊胜,表示身光明第一,如说:「阿弥陀佛光明最尊,第一无比,诸佛光明皆所不及也」;「阿弥陀佛光明姝好,胜于日月之明,百千亿万倍。诸佛光明中之极明也!光明中之极好也!光明中之极雄杰也!光明中之快善也!诸佛中之王也」(3)!经中广说诸佛的光明差别;极力赞扬阿弥陀佛为「诸佛中之王」,表示了阿弥陀佛第一的意境。依「佛法」说:诸佛的法身是平等的,而年寿、身光、国土等,是有差别的。依「大乘佛法」说:佛与佛是平等的 [P220] ,但适应众生的示现方便,是可能不同的。这样,阿弥陀佛与极乐净土的最胜第一,虽不是究竟了义说,而适应世间(印度)──多神中最高神的世俗心境,在「为人生善」意趣中,引发众生的信向佛道,易行方便,是有其特殊作用的!这可以说到佛的名号:阿弥陀Amita^bha,是「无量」的意思。无数无量,「佛法」是形容涅槃nirva^n!a的。与阿弥陀音声相近的阿弥利哆amr!!ta,译义为甘露,也是表示涅槃的。涅槃──现实生死的「彼岸」,「佛法」是究竟寂灭;「大乘佛法」是毕竟寂灭中,起不思议的妙用。据大本的古译本,阿弥陀(在一切无量中,)特重于光明的无量,所以也名阿弥陀婆Amita^bha,也就是无量光佛。如『往生咒』作:「南无阿弥多婆耶,哆他伽多夜」(南无无量光如来)。『楞严咒』作:「南无阿弥多婆耶,跢他伽多耶,阿啰诃帝,三藐三菩陀耶」(南无无量光如来、应、正遍知)。『普贤行愿品』也说:「速见如来无量光」(4)。光明a^bha^与清净s/ubha的音相近,所以古译经名为『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这都可以看出,无量光是阿弥陀──无量佛的主要意义。这使我们想起了东西二 [P221] 大净土:东方阿!B粊佛土,如旭日东升,象征了菩萨的初发大心,广修六度万行,长劫在生死世间度众生,而归于成佛、入涅槃;是重智的。西方阿弥陀佛土,如落日潜晖,不是消失了,而是佛光辉耀于那边──彼土(彼岸,也就是涅槃异名);重于佛德的摄受,重于信行。这所以极乐世界在西方;佛告阿难A^nanda :「西向拜,当日所没处,为阿弥陀佛作礼」(5);十六观中,初观落日,「见日欲没,状如悬鼓」(6)。阿弥陀佛起初是重于无量光的,应有适应崇拜光明善神的世俗意义,但晋竺法护译本以下,都作无量寿Amita^^yus佛了。生命的永恒,是世间众生所仰望的,所以有「长生成仙」,「永生天国」的宗教。无量光明──慧光普照与慈光的摄受,对一般信众来说,不如无量寿,所以后代都改为「无量寿」了。小本『佛说阿弥陀经』(大正一二‧三四七上)说:
「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P222]
鸠摩罗什的译本,以阿弥陀──无量佛为本,综合了无量光明与无量寿命,还是无量光在先。玄奘译本及现存梵本,以无量寿在先而无量光在后,这是适应世俗所起的转化。
阿弥陀佛因地,发二十四大愿(或三十六愿,或四十八愿),建立清净庄严的佛土。生在这佛国中的,有种种功德,特别是:十方世界众生,发愿往生阿弥陀佛国的,一定能往生极乐,当然是有条件的,也是有高低的。经有三辈往生说,各本略有出入,如下(7):
图片
A │ B │ C │ D
│ │ │
[上]去家作沙门.│[上]舍家作沙门‧│ 发菩提心‧ │ 闻此经典受
作菩萨道‧ │ 发菩提心‧ │ 专念无量寿 │ 持读诵书写
奉行六度‧ │ 修诸功德‧ │ 佛‧恒殖众 │ 供养‧昼夜
慈心精进‧ │ 一向专念无 │ 多善根‧发 │ 相续求生彼
不瞋不贪‧ │ 量寿佛 │ 心回向愿生 │ 剎
[P223]
常念至心不 │ │ 彼国 │
断绝 │ │ │
[中]在家布施‧ │[中]发无上菩提 │ 发菩提心‧ │ 发菩提心‧
深信佛语‧ │ 心‧一向专 │ 不能专念‧ │ 持戒不犯‧
饭沙门‧起 │ 念‧多少修 │ 不种众多善 │ 饶益有情‧
寺塔供养‧ │ 善‧饭沙门 │ 根‧随己修 │ 所作善根回
慈心精进‧ │ ‧起塔像供 │ 行诸善功德 │ 向‧忆念无
斋戒清净‧ │ 养‧奉持斋 │ ‧回向愿欲 │ 量寿佛及彼
不瞋断爱‧ │ 戒‧ │ 往生 │ 国土
一日一夜不 │ │ …
《华雨集第二册 中编「大乘佛法」第五章 往生极乐净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