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譬喻师与《成实论》▪P3

  ..续本文上一页

  成:梵世以上,亦於自地心起口业。有觉观故。

  

  成:无边虚空定中,亦有觉观等法。

  

  (3)毘:欲界乃至有顶,皆有善、染、无记三法。有寻伺故。

  

  (4)毘:从无间地狱至有顶,有正、邪、不定三聚。般涅槃法名正定,不涅槃法名邪定,其他(*不决定者)名不定。

  

  成:没有说到欲色界有三聚,但是,在说明三种人时,有谓:「正定者必入泥洹,邪定者必不入泥洹,余名不定。」

  

  (5)毘:无非时死。

  

  成:若受报尽,反得害身因缘26 故死。阎王等无能令致死之自在力。

  

  (6)顺:先业所引之六处名为寿。

  

  俱(S):三界业所引同分住时之势分,说为寿体。

  

  成:稍异。即「六入六识得相续生,故名为寿」。

  

  1.[292]毘73, 377a以下。

  

  2.毘52, 269b。毘90, 462c。成6, 285b。成8, 304b。成13

  

  , 344c。

  

  3.毘145, 744b。

  

  4.毘186, 930c。成2, 250a。

  

  5.毘151, 771a。成14, 350b。

  

  6.顺1, 331b。俱5, 26b。成2, 251b。

  

  F. 业论

  (1)毘:离思无异熟因,离受无异熟果。

  

  毘:身语意业皆是一思。

  

  俱(S):贪、瞋、邪见为意业。

  

  成:三种行皆但是心。离心无思,无身口业故。

  

  成:於诸报中,受为最胜,受是实报,色等为具。

  

  成:诸业皆心之差别,罪福皆由心生。

  

  (2)毘:表、无表业无实体性。

  

  俱(S):律仪无实物。

  

  成:在成中,表是思,只是心;无表是心不相应法,故非实有。二者皆无实体性。

  

  (3)俱(S):说种子相续。

  

  成:如於之後的经部,尚无种子之思想,但说无作(无表)之相续,此为其先驱。

  

  (4)俱(S):无色定亦有律仪。

  

  成:有无色中无作(无表)。

  

  (5) [293]毘:中有可转。一切业可转。五无间业可转。

  

  毘、顺:一切业可转。

  

  毘:无想定有退转,一切业可转故。

  

  成:特别叙述到业的可转,但是只有消极地证明。即:「五逆罪得薄减,不得全舍」、「五逆亦不定」等,可看出容许可转的条件存在。

  

  (6)顺:顺现受业不限今世。

  

  成:现报业未必现受……余二亦如是。

  

  (7)於顺、俱、业中,有四句:

  

  1. 时分定、异熟不定。

  

  2. 异熟定,时分不定。

  

  3. 二俱定。

  

  4. 二俱不定。

  

  成:虽无四句之分别,但是有其要素。即,於时分定中,立三时业,於不定立不定业,以异熟定为善不善业,以异熟不定为不动业。若将之组合,则成左栏所示。

  

  (8)毘:离语及业,别有正命、邪命之体性。

  

  成:邪命是出家所难断,是故(於身口业之外,)别说(正命邪命)。

  

  (9)毘:说四补特伽罗能生梵福之佛说经典,皆非佛说。

  

  成:论的性质上,无如此之说。

  

  1.毘19, 96a。毘51,263c。毘144, 741b。成7, 296b。毘113, 587a。俱16, 84b。俱17, 88c。成8, 298a。成7, 294a。

  

  2.毘122, 634b。俱14, 75a。成8, 304a以下。成7, 290b。

  

  3.俱20, 106a。成7, 290b。

  

  4.俱13, 70c。成7, 290b。

  

  5.毘69, 359b。毘114,593b。毘152, 773c以下。顺40, 570c。顺43, 589b。成7, 291a。成7, 297c。

  

  6.顺40, 569c。成8, 297c。

  

  7.[294]顺40, 570b。俱15, 81c。成8, 302b、298a、291a。

  

  8.毘116, 604c。成10, 322b。

  

  9.毘82, 425。

  

  G. 烦恼论

  (1)毘:立缘起的根本─无明、有爱二遍行。无明是前际缘起之根本,有爱是後际缘起之根本。

  

  成:十二分相续皆以无明为本。而於「贪爱是身之本」及各处并无「遍行」一词。

  

  (2)毘:但立无明漏及有爱漏等二种。二际缘起之根本故。

  

  成:三界之无明称为无明漏,除去无明,其余一切烦恼名为欲漏。

  

  又谓「实漏有二种」。

  

  (3)毘:一切烦恼皆是不善。

  

  成:论师说,一切烦恼皆是不善。

  

  但是在《成》中,有「隐没无记是重烦恼」一语。

  

  (4)毘:唯爱与恚,令有相续。(三事和合时,於健达缚,爱恚二心互起故)

  

  成:无三事和合之问题。

  

  (5)毘:随眠不於所缘随增,亦不於相应法有随增义。(《婆》中为法救说)

  

  成:在此谓随眠与心相应,无「随增」之语,而是说「诸使非不相应」。27

  

  (6)俱(S):随眠体非心相应,非不相应。随眠为种子。

  

  成:种子说尚未发达,唯说「圣道时,亦以未断,(故名有使)」及使相续。

  

  (7)毘:异生不能断诸烦恼。

  

  顺:异生实无断烦恼。

  

  成:世俗道中无断结。凡夫不名断结,不能断三结。

  

  (8)毘:唯伏烦恼亦得上生。

  

  成:若能深遮烦恼,则生色、无色界。

  

  1.[295]毘18, 90c。成11, 326a以下。

  

  2.毘47, 245a。成10 ,320b。

  

  3.毘38, 196b。毘50, 259c。成6, 285c。成8 ,304b。

  

  4.毘60, 309a。

  

  5.毘22, 110a。成3, 258b。成10, 322a。

  

  6.俱19, 99a。成10, 322a。

  

  7.毘51, 264b。毘144, 741c。顺66, 303a。成1, 246a。成16, 367b。

  

  8.毘69, 355a。成16, 367c。

  

  H. 修道论、禅定论

  (1)毘:观行苦诸行,入正性离生。

  

  成:无此语。但是,《成》以预流向为信行、法行,或信行、法行、无想行,「信行」是在四善根以前,以无常等行观察五阴,故名为「预流之远行」。因为未必只限於近行的见道十五心,所以「观行苦而入正性离生」在《成》中也被肯定。

  

  (2)毘:有关尼耶摩(决定)之说明。

  

  成:无。

  

  (3)俱(S)、顺(S):罗汉无退说。

  

  成:罗汉之圣道不退,但退禅定。依禅定之退而立九种罗汉。

  

  (4)毘:诸近分地唯有善法。

  

  成:五欲不名为近,此行者心已离欲故。又初禅次第不起欲心。

  

  (5)毘:俱(S):缘彼故名杂修。

  

  「彼」者,一、遍熏,二、合熏,三、令明净,四、令严好。即於二刹那之无漏遍熏中间,杂一刹那之有漏合熏。如是乃至使明净、令严好。即允许无漏→无漏→有漏→无漏→……之杂修。

  

  成:无。但是,有说三界有觉观,有善、恶、无记三性。又根据心、心所不相应、二心不俱起之说,故左栏之说可成立。又,《成》中有说「七觉分有漏无漏」。

  

  (6)顺:非有情数离过身中所有色等,名无漏法。

  

  成:以空坏色,则名无漏。

  

  1.毘185, 928a。

  

  2.毘3, 13b。

  

  3.俱25, 130a。顺68, 711c。成3, 257。

  

  4.毘134, 693c。成12, 340c。

  

  5.[296]毘175, 879c。俱28, 147b。成13, 341c。

  

  6.顺1, 331a。成12, 340b。

  

  I. 杂论

  (1)毘:於诸法中,涅槃最上。此法(对法)次彼,故名阿毘达磨。

  

  成:无。

  

  (2)毘:四谛之说明。

  

  苦谛─诸名色。

  

  集谛─业烦恼。

  

  灭谛─业烦恼尽。

  

  道谛─奢摩他毘舍那。

  

  成:有些不同。

  

  苦谛─三界及五受阴。

  

  集谛─业及烦恼。

  

  灭谛─三心灭及苦尽。

  

  道谛─三十七助菩提法,及八圣道。(省略智与定)

  

  (3)[297]俱(S):立胜义谛、世俗谛。

  

  成:随处说真谛、俗谛。

  

  (4)俱,现在有,去来无。

  

  成:过未无体,但有现在五阴。

  

  (5)毘:无正生时及正灭时。

  

  但有已生、未生、已灭、未灭。

  

  成:过去法是已灭法。未来法是当生法。现在法是生而未灭。

  

  (6)顺:无因果三世诸行,亦无无间生果功能。

  

  毘:因缘非实有物。

  

  毘:缘性非实有性。

  

  成:此对外道说。

  

  成:如法性、真际、因缘等诸无为法非实体。

  

  (7)毘:影像非实有,谷响等非实有。

  

  成:假名相品以下、破声品、破香味触品。

  

  (8)毘:梦非实有。

  

  成:梦中所为皆是虚妄。

  

  成:梦中无而妄见。

  

  (9)毘:诸化物皆非实有。

  

  成:所作幻事亦无而见有。

  

  (10)毘:力之优劣,无决定自体。

  

  成:无。但是在《成》中当然也有假法。

  

  (11)毘:於断善根无自…

《譬喻师与《成实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