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释(常照法师)▪P2

  ..续本文上一页佛。」

  有缘弟子感光赴会

  【经文】

  说是语已,尊者阿若憍陈如,即从禅起,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尊者摩诃迦叶,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尊者大目犍连,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尊者舍利弗,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其眷属千比丘尼俱。须达长者与三千优婆塞俱。毗舍佉母与二千优婆夷俱。复有菩萨摩诃萨,名跋陀婆罗,与其眷属十六菩萨俱。文殊师利法王子,与其眷属五百菩萨俱。天龙夜叉干闼婆等一切大众,睹佛光明皆悉云集。

  【白话】

  当佛陀的化身佛证实,有千尊菩萨已降临孤独园后,其它众弟子,看到佛光也速速赶到。其中有佛陀最初在鹿野宛化度之五比丘,阿若憍陈如等,带他的眷属弟子二百五十人来了。由婆罗门教,转信佛陀的摩诃迦叶,带他的眷属二百五十人也来了。目犍连尊者,和他的眷属弟子二百五十人也到了。尊者舍利弗,和他的眷属弟子二百五十人也到了。佛陀姨母波阇波提比丘尼,和她的眷属弟子一千位比丘尼也赶到了,须达多长者,和他的三千名在家居士弟子也来到佛所。毗舍佉母,和她所属二千女众弟子也到了。还有大菩萨跋陀婆罗,和他所化度而成就的十六位小菩萨也到了。文殊师利法王子,和他所教育的五百位菩萨也到了。其它尚有天龙八部众,以及一切弟子,看到光明灿烂佛光,都赶到佛所集会。

  【释义】

  当初和诸位研究般若心经、金刚经、八大人觉经时,就和诸位说过,每部经俱三分科,就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佛法自汉明帝时代,传入中国以来,传法的法师们,只是顺经文解经义,没有分科解释。后来到了晋朝道安法师,才发现一切佛经皆俱三分,可是安师之发现却受当时一些学者讥笑他自恃聪明,乱判圣教。到了唐朝时代,印度传来一部佛心地论,果然说明「凡是佛经,无论大小部,皆悉俱足三分。」可是,这个时候道安法师已经圆寂二百多年了。后来所有学僧,皆仿效道安法师的方法解经,又尊称安师为「弥天高判」。

  序分是说明讲经缘起。正宗分是说明本经的中心意义。流通分是佛陀指示,经中内容不要断绝,要继续流通下去,使未来众生,皆能得受法益。

  一、证信序:证明本经是佛说,使听经者生正信念。

  二、发起序:说明本经以何种因缘发起。

  在证信序中,最初举五事证信,这五事证信是经文中的前几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本经前二段,从「如是我闻」至「佛光明皆悉云集。」的这段序文,不是世尊亲身说的,是结集本经众大德者,说明世尊当时宣说本经的情形,使后人凭这段事实,知道是佛亲身说的,产生信心。由信而尊重,尊重而发愿奉行,以备将来同生兜率内院净土,共受弥勒法雨滋润,以至得证无上正等正觉。

  「如是」:是标明信成就。凡事相信者则说如是,不相信者可说不如是。因为佛法如大海信者能入。不异为如,无非为是。这是证明佛陀灭度后,阿难结集经藏时,而结集的内容,和佛陀所说丝毫无差叫做「如」,既然和佛陀所说无差,当然正确得当了,所以叫做「是」。

  在这成就中所标明,是要众生真实相信,下面的这些话。为什么要相信?因为这些话是佛说,是我阿难亲身听的。所以下面标明我闻。

  「我闻」:是标明闻成就。我闻是阿难自称,是我阿难亲身听的法音,绝对不是一般的传闻。在佛陀十大弟子中,阿难是多闻第一,所以一切法流入阿难耳,绝对不会忘失。他能够将佛陀一代时教,一一记住,所以才能领导群众,结集经藏。

  「一时」:是标明时成就。是说明讲本经之时。为什么不标明年月日呢?单用一时。因为佛陀说法利生时,在三界中没固定地点,时人间、时天上、时龙宫,所以很难标定时间年月日,如地球上东西方时间相差几小时。人间百年,忉利天则一日。因此很难确定日子,所以,以一时总称。

  「佛」是标明主成就,当然是说法主释迦牟尼佛。因为祂觉行圆满,所以称为佛。

  「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标明说法处,是为处成就。因为没有所在地不能成法会,至于讲本经之所在,就是在离舍卫国约六公里的祇树给孤独园。至于本处情况已在金刚经讲解时已详细说明过。

  「世尊」:是佛十号中之一号,是世出世间所共尊,所以尊称为「世尊」。

  十号:  

  一、如来:证真如理体,成无上正等正觉之圣者。  

  二、应供:已断一切恶,应受人天之供养者。  

  三、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法,一切法无不通达。  

  四、明行足: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明足,戒定慧三学圆满为行足。

  五、善逝:好去的意思,已经解脱,不落生死苦海。

  六、世间解:解知世间有情非情之事。

  七、无上士:人中最胜,没有过错的人。

  八、调御丈夫:佛能调御一切可度之大丈夫。叫他修道。

  九、天人师:佛可作三界诸天之导师,可作人间之解脱教师。

  十、佛世尊:佛陀是世间最为尊贵。祂具足万德,所以称佛为世尊。

  「举身放光」:为什本法会佛陀放光集众?他法会不放光。窥基大师说:「弥勒上生,因深果远,若不警召有缘,有缘无由闻见。又无明昏夜,觉照难生,不警群机,无由自悟,故放光召集。」

  「雨金色莲华」:窥基大师说:「华有五德,一、能掩恶,喻灭众罪。二、能生果,喻闻此经,见弥勒佛获证圣道。三、香气远闻,学经见佛,英声远振。四、能出水,喻闻经等,能出生死海。五、能开敷,喻今后佛,敷妙义。」

  「大化佛」:又称谓化佛,是佛以神通力化作之佛形。法华经普门品说:「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释迦牟尼佛,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身菩萨。

  「拘留孙佛,楼至佛」:拘留孙是贤劫最初成佛,楼至佛是贤劫最后成佛。吾人当今所居住之地球,自生至灭为一大劫,劫名为贤劫,地球自生至灭,必经成、住、坏、空四中劫,每一中劫有二十小劫,贤劫千佛出世时期,自住劫之第九小劫始,前八小劫八增八减无佛出世。  拘留孙佛出世为第九劫人寿八万岁减至六万岁时之期间。  

  拘那含牟尼佛为人寿六万岁减至四万岁之期间。  

  迦叶佛出世为人寿四万岁减至二万岁之期间。  

  释迦佛出世为人寿百岁之期间。  

  弥勒佛出世为第十劫增劫至人寿八万四千岁之期间。

  楼至佛为贤劫最后一佛,是住劫之第二十小劫,人寿八万四千岁之期间。

  「阿若憍陈如」:憍陈如是佛陀成道时,最初在鹿野宛所度五比丘其中之一,五比丘为憍陈如、马胜、拔提、摩男拘利、二十力迦叶。此五人本来皆是佛陀亲戚。佛陀初出家时,净饭王命令这五人,同时离开迦毗罗城,服侍悉达多太子。太子六年中以外道苦行为功行,日食些麻麦。六年苦行未证菩提,即离苦行林,当行至泥连禅河边,体力不支而倒地,后受牧羊女乳糜,才渐渐回复体力。这五人即认定太子丧志败道,便离开太子而独修。后来太子重坐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得成正等正觉,成为三界慈父,人天导师。最初二十一天讲华严大乘法义,二十一天后至鹿野宛诱导憍陈如等五人,五人在遥远中见佛陀威仪寂静,神光显耀安祥前进,忽起敬慕惭愧之心,以礼相迎。时佛陀以四圣谛教育,五人闻法开悟,证阿罗汉道,是为佛陀初期弟子五比丘。

  「摩诃迦叶」:又名为大迦叶,是婆罗门姓,身上皮肤金色。大迦叶因何皮肤金黄色?九十一劫前,毗婆尸佛入涅槃后,四部弟子为佛造七宝塔,中有佛像,佛像金色因久损坏,时有一乞食贫女,见佛像时发愿修补,在乞食中积钱买金。当时大迦叶为金饰师,贫女即持金请金饰师修补佛像,金饰师欢喜义务把佛像补好,这时二人并在佛像前立愿,未来世世为夫妇,常修梵行。从那时起,经过九十一劫,身皆金色。后生梵天,天寿尽,生在印度摩揭陀国,为佛弟子。

  大迦叶是佛陀十大弟子中头陀第一,他坚守苦行,常与佛陀对坐说法。佛陀涅槃前一日,以正法眼传授大迦叶,后来大迦叶与阿难陀负责结集经藏。

  前文说过,弥勒受佛陀姨母,赠送金褛衣一件之事,这件金褛衣又有什么法义?我们再从「大唐西域记」第九来了解这件金褛衣的未来。本书记载,佛陀将涅槃时,以当时姨母所献金褛袈裟与诸法藏付嘱大迦叶。佛陀涅槃后,大迦叶承奉佛陀旨意,住持正法,与阿难陀结集经藏,到第二十年欲涅槃时,登上鸡足山(印度摩揭陀国),在顶上三山峰之间,手捧佛陀所交待之金褛袈裟入定,欲于当来慈氏世尊兴世之时,授与弥勒。

  景德传灯录记载,佛陀复告迦叶:「吾将金褛僧伽梨衣传付于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后来大迦叶乃持僧伽梨衣入鸡足山,候慈氏下生。

  而今头陀大迦叶入定于鸡足山中,至未来弥勒佛下生时复出,在大众前作十八变,交回金褛衣,以梵音说释迦牟尼佛十二部经,度八十亿众生远离烦恼。(请看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至于大迦叶未来的成就,在法华经授记品所记载,佛陀为大迦叶尊者授记:「于最后身,得成于佛,名曰光明如来。」

  「尊者目犍连」:目犍连是佛弟子中神通第一。目犍连和舍利弗本来是波罗门教的学者,佛陀成道后二年,才皈依佛陀。他所以能得到神通,我们可从他过去世来了解。他过去世做过渔夫,后来发觉捕鱼求财,是造大罪业,就决意改业。有一日在城中遇一位辟支佛,就请他到家中接受供养,辟支佛饭后,因为不会说法,就以神通变化引导渔夫修行。这位渔夫说:「神通太好了」,就发愿修得神通之行。后来果然成就愿力,求得神通。

  在佛陀的僧团中,很多同修做不到的事,他都能做到。有一日,佛陀在王舍城竹…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释(常照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