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释(常照法师)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释

  

常照法师

  

  前言

  从佛法因缘观来了解,这个广大宇宙的一切法相,无论色法、事法、心法,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因缘所生法。所谓因缘所生法,就是一切事物之生、成、变、异,人事动态,必有空间之各种条件互为关系,和时间所现之异时因果关系,才能产生,或者化为乌有。依因托缘,两者绝对不能缺少。因由心造,缘由境助,心因境显,缘随因生,而后产生招果的力量。

  至于诸佛之化世度众生因缘,皆出自原始之愿心为主因,如释迦牟尼佛,度生之一大因缘,其原始大愿心,以救渡恶浊娑婆众生为主因,当境缘成熟了,就应化人间展开救度众生的工作,来成就愿心,以至于果德圆满。

  而弥勒尊佛之度世心愿,即与释迦佛陀大不相同。弥勒菩萨说:「使我作佛时,令我国中人民无有诸垢瑕秽,于淫怒痴不大,殷勤奉行十善,我尔乃取无上正觉。」

  佛语阿难:「后当来世,人民无有垢秽,奉行十善,于淫怒痴不以经心,正与尔时,弥勒当得无上正真之道。」(弥勒菩萨本愿经)从上文所说,即明白弥勒下生人间成佛,必待大地成净土,人心成净土的时期。现在如有人说,弥勒已经下生,在某地方,或某某人,一定是些无知者的谣传。我再以下段经文来证实,上文所说的一点也没错。

  在「贤愚经波婆离品」有这段记载,佛向阿那律及诸比丘说:「将来之世,此阎浮提(吾人居住的地球),土地方正,平坦广博,无有山川,地生软草,犹如天衣。那时人民寿命八万岁,身高八丈,面貌身体端庄殊妙,人性仁慈温和,人人修持十善。那时有转轮圣王胜伽出世。有一位男孩名叫弥勒,出生在婆罗门家,身上皮肤紫金色,具三十二相,诸相非常圆满。后来弥勒出家学道,成就无上正等觉,就大转*轮,广度众生,在三会说法中,被度的众生,皆是在我遗法中种福的众生,或是供养三宝的人。也有出家在家持斋戒、烧香、点灯、礼拜的人,都能在这三会之中。这三会是度我(释迦佛)遗残的众生,然后再化度有缘的人。」

  波婆离品中这段记载,弥勒下生时大地实况。其它尚有「佛说弥勒大成佛经」「佛说弥勒下生经」「佛说弥勒来时经」「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也有明确记载。经由佛说,大家应该没有怀疑的理由。

  经题说明

  本经是佛陀向法会中大众说明,弥勒菩萨当时涅槃后,即刻上生兜率陀天的情形。首先研究本经经题。而后研究经文。

  佛:诸位有心学佛,对于佛的原义,须要先明白,才有学佛法、成佛道之正确方针。佛是梵语,应该称为佛陀,因为中国好简,所以单称为佛。佛,又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通号,可是现在所说的,不是他方世界的佛陀,是娑婆世界,贤劫第四佛「释迦牟尼佛」。因为本经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佛陀,译中文为觉者,就是大觉悟的意思。觉是觉悟,者就是人,合称为觉悟的人。佛陀到底是觉什么?

  一、自觉:即是觉悟宇宙真理,以及人生实相。何谓宇宙真理,人生实相?说穿了,就是「缘起性空」,万相生起不过是众缘之假和合而已。然而一般众生,不明缘起性空的道理,妄执万有现象为实法,四大和合的躯体为实体,所以贪恋取着而造业。但是佛陀觉悟了,觉悟现有的人生是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万有缘起,幻化无常,本相也是空。佛陀又觉悟人人有个不生不灭的佛性,只要去掉一切妄想迷执,自能了脱生死而成佛。

  二、觉他:就是自觉后觉人的意思。众生轮回六道生死,不能解脱,就是没有像佛陀的自觉,佛陀不因为自己解脱得到安乐,而坐视不管沉沦苦海众生,所以将自己所觉悟的道理一一开示众生,令一切众生同得开悟,同样获得解脱安乐。

  三、觉满:就是自觉觉他的两种功德,达到究竟圆满。自觉是智慧圆满,觉他是福德圆满。自觉要依智断惑,灭尽无明烦恼,使藏识清净。觉他是发菩提心,利生为事业,不但今生时时为度众生而工作,未来生生世世,经三大阿僧祇劫,广修六度万行,以至于未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之究竟佛陀。

  说:就是佛陀自我觉证后,以大慈悲愿力,为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令众生未悟而得悟,未解脱而能解脱。佛陀已证涅槃。已无生死烦恼,可是一切众生尚在生死烦恼中,佛陀发愿度众生,在愿力未圆满以前,一定要将自己所证的境地,用方便善巧的言语,来设法教化他,使众生真能受教而觉悟,觉悟而解脱,而佛说之言教是谓经。现在所要讲的,即是诸经中其中一卷。

  观:观照的意思。要有能观之智,及照破事理之慧。而本经所说者,佛陀观彻弥勒大心、大愿、大果、诸因缘,所以为众生宣说本经。

  弥勒菩萨:有关于弥勒菩萨,前面已详细介绍过,不必重述。下面就来研究菩萨本义。菩萨由梵语「菩提萨埵」简称,菩提译中文为「觉」,萨埵译为「有情」。有情就是众生,也可以说:菩萨是已经觉悟的众生,凡夫是迷惑的众生。菩萨虽是觉悟,一定要发大心,度那些迷惑的众生,度众生就是行菩萨行,集福慧资粮,以至于成就佛道。

  菩萨有初发心菩萨、地前菩萨、地上菩萨。地前菩萨由「十信」位修起,中间还要经过十住、十行、十回向完成,才得到资粮。

  十信: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

  十住: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

  十行: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

  十回向: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

  以上四十位,建立地前菩萨资粮位。中间还要进修四加行,才得登上地上菩萨位。

  四加行: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

  十地: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依照上面所说的菩萨位修行次序,顺序而至正觉性海,与诸佛法性相融,名为等觉位,即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有弥勒、观音、文殊、普贤、大势至等。而本经所称菩萨为弥勒菩萨,今居兜率为补处菩萨,继释迦牟尼佛,降生娑婆人间教化众生。

  兜率陀天:译为知足天,是欲界第四天,此天外院是福报天,内院是净土。任何一尊佛来人间成佛,必在此内院为补处四千年,而后下生人间。弥勒今住兜率内院,未来人间世界成净土时,即下生人间开龙华三会。如果有人说:弥勒已经下生,这是无知错误报导,绝无此事,我们从他愿心,即能了了分明。

  兜率天分为内院、外院。外院是福报天世界,内院为弥勒净土。佛陀为众生讲此经,是要众生依法修持,往生兜率净土,以便得到弥勒加被,以至将来得不退转,证无上正真之道。然而此净土,是弥勒无量福德,及众多天子神力供养所成,众生真能往生内院,受弥勒传法,即不退转受六道轮回。

  净土分为自受用净土,他受用净土,摄众生净土。自受用净土,是佛陀自己智德所成,谓不共之土。他受用净土,是佛陀为地上菩萨所现。摄众生净土者,即诸佛为摄受众生所变现,又谓之变化净土。众生只要至心恳切,求生净土,必受净土佛陀所摄受而往生。

  在十方世界中,各有不同净土。如西方极乐,为阿弥陀佛所摄受。东方琉璃世界,即受药师如来所摄受。至于本经佛陀所介绍之兜率净土,即受弥勒尊佛所摄受。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求生净土?我们该明白成就佛道之最高境界,当然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欲得者,必要广集福德及智慧资粮,大行菩萨诸行,始能完成。不过人生活在苦报世界中烦恼很多,生命又是那么短促,在学佛之资粮位,想求得死亡前身心自在,是难上难之事,如果不能自在,即第二次生命开端,必随业力引受报境而受报,到时还是沦堕六道四生。诸佛有见此之事实,所以设施摄受众生净土,令众生求生其处。众生只要信愿和功德回向,佛、菩萨即大悲摄受,使命终时带业往生净土。在净土中受佛、菩萨慈悲加持、教诲。众生能在净土中闻法修行,常常亲近佛、菩萨,自然到达不退转,以至于未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那么十方净土中,何方净土世界,比较适合大家所修行中的信仰观念去往生?这个问题本经经文研究后,再作详细分析,自然会明白。

  经:经是一切经藏,即是佛陀教法中三藏之一。梵语叫修多罗,译中文谓之契经,契是契合的意思,上契十方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就是契理契机,不背宇宙实相。经有多种正义,可以贯、径、修、摄、常、法、镜、灯来明确经之本义。

  经文解说

    佛陀放光招众弟子

  【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于初夜分,举身放光,其光金色,绕祇陀园周遍七匝,照须达舍亦作金色,有金色光犹如霞云,遍舍卫国处处皆雨金色莲华,其光明中,有无量百千诸大化佛,皆唱是言:「今于此中有千菩萨,最初成佛名拘留孙,最后成佛名曰楼至。」

  【白话】

  以下所结集本经,是我阿难听世尊讲的,那时,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世尊在初夜分的时候,全身放出黄金色佛光。佛陀身上光彩,光芒万丈,不只照亮祇树给孤独园,也遍照舍卫国每一角落。那金色光彩,好象万朵莲花飘飘下降。尤其是金色光芒中,有无量无数化身佛。这些化身佛同声赞叹说:「现在法会中有千尊菩萨,有最初成佛的拘留孙佛,也有最后成佛的楼至…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释(常照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