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講釋(常照法師)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講釋

  

常照法師

  

  前言

  從佛法因緣觀來了解,這個廣大宇宙的一切法相,無論色法、事法、心法,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因緣所生法。所謂因緣所生法,就是一切事物之生、成、變、異,人事動態,必有空間之各種條件互爲關系,和時間所現之異時因果關系,才能産生,或者化爲烏有。依因托緣,兩者絕對不能缺少。因由心造,緣由境助,心因境顯,緣隨因生,而後産生招果的力量。

  至于諸佛之化世度衆生因緣,皆出自原始之願心爲主因,如釋迦牟尼佛,度生之一大因緣,其原始大願心,以救渡惡濁娑婆衆生爲主因,當境緣成熟了,就應化人間展開救度衆生的工作,來成就願心,以至于果德圓滿。

  而彌勒尊佛之度世心願,即與釋迦佛陀大不相同。彌勒菩薩說:「使我作佛時,令我國中人民無有諸垢瑕穢,于淫怒癡不大,殷勤奉行十善,我爾乃取無上正覺。」

  佛語阿難:「後當來世,人民無有垢穢,奉行十善,于淫怒癡不以經心,正與爾時,彌勒當得無上正真之道。」(彌勒菩薩本願經)從上文所說,即明白彌勒下生人間成佛,必待大地成淨土,人心成淨土的時期。現在如有人說,彌勒已經下生,在某地方,或某某人,一定是些無知者的謠傳。我再以下段經文來證實,上文所說的一點也沒錯。

  在「賢愚經波婆離品」有這段記載,佛向阿那律及諸比丘說:「將來之世,此閻浮提(吾人居住的地球),土地方正,平坦廣博,無有山川,地生軟草,猶如天衣。那時人民壽命八萬歲,身高八丈,面貌身體端莊殊妙,人性仁慈溫和,人人修持十善。那時有轉輪聖王勝伽出世。有一位男孩名叫彌勒,出生在婆羅門家,身上皮膚紫金色,具叁十二相,諸相非常圓滿。後來彌勒出家學道,成就無上正等覺,就大轉*輪,廣度衆生,在叁會說法中,被度的衆生,皆是在我遺法中種福的衆生,或是供養叁寶的人。也有出家在家持齋戒、燒香、點燈、禮拜的人,都能在這叁會之中。這叁會是度我(釋迦佛)遺殘的衆生,然後再化度有緣的人。」

  波婆離品中這段記載,彌勒下生時大地實況。其它尚有「佛說彌勒大成佛經」「佛說彌勒下生經」「佛說彌勒來時經」「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也有明確記載。經由佛說,大家應該沒有懷疑的理由。

  經題說明

  本經是佛陀向法會中大衆說明,彌勒菩薩當時涅槃後,即刻上生兜率陀天的情形。首先研究本經經題。而後研究經文。

  佛:諸位有心學佛,對于佛的原義,須要先明白,才有學佛法、成佛道之正確方針。佛是梵語,應該稱爲佛陀,因爲中國好簡,所以單稱爲佛。佛,又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的通號,可是現在所說的,不是他方世界的佛陀,是娑婆世界,賢劫第四佛「釋迦牟尼佛」。因爲本經是釋迦牟尼佛說的。

  佛陀,譯中文爲覺者,就是大覺悟的意思。覺是覺悟,者就是人,合稱爲覺悟的人。佛陀到底是覺什麼?

  一、自覺:即是覺悟宇宙真理,以及人生實相。何謂宇宙真理,人生實相?說穿了,就是「緣起性空」,萬相生起不過是衆緣之假和合而已。然而一般衆生,不明緣起性空的道理,妄執萬有現象爲實法,四大和合的軀體爲實體,所以貪戀取著而造業。但是佛陀覺悟了,覺悟現有的人生是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萬有緣起,幻化無常,本相也是空。佛陀又覺悟人人有個不生不滅的佛性,只要去掉一切妄想迷執,自能了脫生死而成佛。

  二、覺他:就是自覺後覺人的意思。衆生輪回六道生死,不能解脫,就是沒有像佛陀的自覺,佛陀不因爲自己解脫得到安樂,而坐視不管沈淪苦海衆生,所以將自己所覺悟的道理一一開示衆生,令一切衆生同得開悟,同樣獲得解脫安樂。

  叁、覺滿:就是自覺覺他的兩種功德,達到究竟圓滿。自覺是智慧圓滿,覺他是福德圓滿。自覺要依智斷惑,滅盡無明煩惱,使藏識清淨。覺他是發菩提心,利生爲事業,不但今生時時爲度衆生而工作,未來生生世世,經叁大阿僧祇劫,廣修六度萬行,以至于未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究竟佛陀。

  說:就是佛陀自我覺證後,以大慈悲願力,爲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令衆生未悟而得悟,未解脫而能解脫。佛陀已證涅槃。已無生死煩惱,可是一切衆生尚在生死煩惱中,佛陀發願度衆生,在願力未圓滿以前,一定要將自己所證的境地,用方便善巧的言語,來設法教化他,使衆生真能受教而覺悟,覺悟而解脫,而佛說之言教是謂經。現在所要講的,即是諸經中其中一卷。

  觀:觀照的意思。要有能觀之智,及照破事理之慧。而本經所說者,佛陀觀徹彌勒大心、大願、大果、諸因緣,所以爲衆生宣說本經。

  彌勒菩薩:有關于彌勒菩薩,前面已詳細介紹過,不必重述。下面就來研究菩薩本義。菩薩由梵語「菩提薩埵」簡稱,菩提譯中文爲「覺」,薩埵譯爲「有情」。有情就是衆生,也可以說:菩薩是已經覺悟的衆生,凡夫是迷惑的衆生。菩薩雖是覺悟,一定要發大心,度那些迷惑的衆生,度衆生就是行菩薩行,集福慧資糧,以至于成就佛道。

  菩薩有初發心菩薩、地前菩薩、地上菩薩。地前菩薩由「十信」位修起,中間還要經過十住、十行、十回向完成,才得到資糧。

  十信: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護法心,回向心,戒心,願心。

  十住: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

  十行:歡喜行,饒益行,無瞋恨行,無盡行,離癡亂行,善現行,無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實行。

  十回向:救護一切衆生,離衆生相回向,不壞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處回向,無盡功德藏回向,隨順平等善根回向,隨順等觀一切衆生回向,真如相回向,無縛解脫回向,法界無量回向。

  以上四十位,建立地前菩薩資糧位。中間還要進修四加行,才得登上地上菩薩位。

  四加行: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

  十地: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

  依照上面所說的菩薩位修行次序,順序而至正覺性海,與諸佛法性相融,名爲等覺位,即等覺菩薩。等覺菩薩有彌勒、觀音、文殊、普賢、大勢至等。而本經所稱菩薩爲彌勒菩薩,今居兜率爲補處菩薩,繼釋迦牟尼佛,降生娑婆人間教化衆生。

  兜率陀天:譯爲知足天,是欲界第四天,此天外院是福報天,內院是淨土。任何一尊佛來人間成佛,必在此內院爲補處四千年,而後下生人間。彌勒今住兜率內院,未來人間世界成淨土時,即下生人間開龍華叁會。如果有人說:彌勒已經下生,這是無知錯誤報導,絕無此事,我們從他願心,即能了了分明。

  兜率天分爲內院、外院。外院是福報天世界,內院爲彌勒淨土。佛陀爲衆生講此經,是要衆生依法修持,往生兜率淨土,以便得到彌勒加被,以至將來得不退轉,證無上正真之道。然而此淨土,是彌勒無量福德,及衆多天子神力供養所成,衆生真能往生內院,受彌勒傳法,即不退轉受六道輪回。

  淨土分爲自受用淨土,他受用淨土,攝衆生淨土。自受用淨土,是佛陀自己智德所成,謂不共之土。他受用淨土,是佛陀爲地上菩薩所現。攝衆生淨土者,即諸佛爲攝受衆生所變現,又謂之變化淨土。衆生只要至心懇切,求生淨土,必受淨土佛陀所攝受而往生。

  在十方世界中,各有不同淨土。如西方極樂,爲阿彌陀佛所攝受。東方琉璃世界,即受藥師如來所攝受。至于本經佛陀所介紹之兜率淨土,即受彌勒尊佛所攝受。

  我們爲什麼一定要求生淨土?我們該明白成就佛道之最高境界,當然是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欲得者,必要廣集福德及智慧資糧,大行菩薩諸行,始能完成。不過人生活在苦報世界中煩惱很多,生命又是那麼短促,在學佛之資糧位,想求得死亡前身心自在,是難上難之事,如果不能自在,即第二次生命開端,必隨業力引受報境而受報,到時還是淪墮六道四生。諸佛有見此之事實,所以設施攝受衆生淨土,令衆生求生其處。衆生只要信願和功德回向,佛、菩薩即大悲攝受,使命終時帶業往生淨土。在淨土中受佛、菩薩慈悲加持、教誨。衆生能在淨土中聞法修行,常常親近佛、菩薩,自然到達不退轉,以至于未來世,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那麼十方淨土中,何方淨土世界,比較適合大家所修行中的信仰觀念去往生?這個問題本經經文研究後,再作詳細分析,自然會明白。

  經:經是一切經藏,即是佛陀教法中叁藏之一。梵語叫修多羅,譯中文謂之契經,契是契合的意思,上契十方諸佛之理,下契衆生之機,就是契理契機,不背宇宙實相。經有多種正義,可以貫、徑、修、攝、常、法、鏡、燈來明確經之本義。

  經文解說

    佛陀放光招衆弟子

  【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于初夜分,舉身放光,其光金色,繞祇陀園周遍七匝,照須達舍亦作金色,有金色光猶如霞雲,遍舍衛國處處皆雨金色蓮華,其光明中,有無量百千諸大化佛,皆唱是言:「今于此中有千菩薩,最初成佛名拘留孫,最後成佛名曰樓至。」

  【白話】

  以下所結集本經,是我阿難聽世尊講的,那時,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世尊在初夜分的時候,全身放出黃金色佛光。佛陀身上光彩,光芒萬丈,不只照亮祇樹給孤獨園,也遍照舍衛國每一角落。那金色光彩,好象萬朵蓮花飄飄下降。尤其是金色光芒中,有無量無數化身佛。這些化身佛同聲贊歎說:「現在法會中有千尊菩薩,有最初成佛的拘留孫佛,也有最後成佛的樓至…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講釋(常照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