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讲课记录·9月15日
宗性法师主讲
永菁、小布丁记录
今天晚上我们先讲《金刚经》的题目。《金刚般若波罗蜜》是《金刚经》的全称。我们分三部分来讲:1、金刚,2、般若,3、波罗蜜。
"金刚"是个譬喻,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坚硬,二是珍贵。这两个特点用来比作佛教的“般若”。按照过去的“五不译”原则,这个“般若”没有翻译过来,按我们现在的语言大概可以翻译为“智慧”。这个般若智慧和我们现在所讲的普通的智慧不太一样。为什么呢?我们普通人讲“这个人非常聪明,非常有智慧”,这是世间人所讲的事事变通,只是世间上的一些小聪明。与佛教的这个智慧是无法比拟的。而佛教的这个智慧它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自在,生活得安详,另一点,摆脱烦恼,迷茫和困惑。所以,佛教里讲的智慧啊就和普通世间上讲的智慧不太同。我们世间一般人讲“这个人聪明一点“就是有智慧。”佛教里的智慧是要远离语言障碍,远离文字障碍,真正觉悟了世间的真相,人生的真相,回到我们人生本来的境界。可是,这个智慧是很难拥有的。我们世间普通的人,我经常讲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家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了,好象我们什么都不缺了。可是,我要说,我们还缺。我们人生最缺什么呢?你知道吗?大家可以思考这个问题。在我们衣食住行得到保障以后,我们最缺什么?哦,网上有人回答:缺智慧。是的,可是这个智慧不是世间的那个智慧,不是耍小聪明,人生只有当拥有佛法的智慧后,你才能真正分享佛陀的法喜,你才能真正进入佛陀生活的那个自在觉悟的境界。所以,我们佛教徒,每一个学佛的人,要赶紧精进起来,如何去拥有智慧,如何去把握智慧,如何去运用智慧指导世间的生活?世间上的人,你想想看,有没有学佛一下子就把生死的问题都解决了的?有这么灵验吗?用世间上的方法是很难办到的。那就只有当你拥有了佛法的智慧后,你才能在茫茫的生死苦海里面有一线光明,有一线希望。但是,我们也不要没有信心,也不要妄自菲薄。觉得我们现在这个世间的生活烦恼太多,苦恼太多,好象这个...不见得。为什么这么讲?...智慧就已经拥有了基础。
我经常听一些老居士讲:“师父啊,我业障深重啊。我怎么没有智慧啊。”我说:“你怎么没有智慧啊?”,他说:“我没有读过书,没有文化。”我说:“你错了。”我说:“老居士啊,你要清楚,佛法的智慧不是用文化来衡量,不是用知识来衡量,而是用你是否拥有清净心,是否拥有恭敬心来衡量。”当我们拥有清净心,拥有智慧心,那你的智慧就成就了一半。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清代晚期的时候,在成都的文殊院,有个老和尚,叫桂芳老和尚。他没有文化,以前是个长工,老方丈一看他,知道他在过去劫中积累的善根非常深厚,就有意要磨练他。他说:“你没有文化,我教你一个修行的方法。”桂芳和尚就说:“好啊,师父你教我什么修行的方法呢?”方丈说:“你每天晚上去拜佛吧。”桂芳说:“好啊,我到哪里去拜呢?”老方丈就给他讲:“我那里供了一个弥勒菩萨。你每天晚上就到那里去拜。”桂芳和尚就问:“师父啊,那我每天晚上拜到什么时候呢?”老方丈就说:“你每天晚上拜到看到弥勒菩萨那尊佛像动的时候你就不拜了。”于是,桂芳和尚每天晚上就去拜。因为老方丈是有意考验他的,他在弥勒菩萨背后牵了根绳子,当桂芳和尚拜不动了的时候,方丈就去拉一下绳子,那个弥勒菩萨的佛像就动了,桂芳和尚一看见,就不拜了,就回去休息了。就这样,桂芳和尚拜了三年,每天晚上都不间断。后来,有一天晚上啊,方丈有事去接待,就没有去拉绳子,可是奇迹出现了。什么奇迹呢?就是桂芳和尚去拜的时候啊,那个弥勒菩萨就走下来了,问他:“你每天这样虔诚地拜啊,从来没有偷懒,从来没有间断过,很令人感动,你拜了这么三年,现在你想要什么吗?”如果要是我们啊,我想大家都会向弥勒菩萨要很多的恩惠,“我需要平安,我需要吉祥”。可是那个桂芳和尚啊,那真是达到了无求的境界,他说:“你看我们这个庙里啊,什么吃的,穿的,住的,都有,我什么都不缺啊。”哈,弥勒菩萨想这个人好,就回去了。那个桂芳和尚看到弥勒菩萨动了,就以为拜佛的时间到了,该回去休息了。老方丈接待完后,就来看,没有看见桂芳和尚,就去问他:“你怎么不拜了呢?”桂芳和尚说:“你不是告诉我吗?看见弥勒菩萨动了就不拜了吗?”咦,老方丈心里就想啊,“我没有去拉绳子,佛像怎么会动呢?”桂芳和尚接着说:“我看见弥勒菩萨动了,所以就不拜了啊。”老方丈就说:“怎么会这样呢?”桂芳和尚就说:“弥勒菩萨不但动了,还走下来,给我说话,问我要什么?”老方丈就问他:“那你说你要什么了吗?”桂芳和尚回答说:“你看我生活里什么都不缺,我什么都没要。”然后,老方丈说:“傻瓜呀,要智慧嘛。”桂芳和尚记住了,第二天晚上,他又去拜,弥勒菩萨又走下来了,又问他:“你要什么呢?”他说:“我要智慧。”我们上面说了,那个桂芳和尚啊,是当长工出生的,按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低层的打工仔,没有读过书,可是,就从那个晚上后,他虽然不识字,但可以讲经说法了。但是,他讲经的时候需要旁边有个人给他念。念一段,他讲一段。
那么,通过这个故事啊,我们要明白个什么道理呢?智慧不等于知识,不等于文化!智慧的来源从清净心中来!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够保持一颗平等的心,无求的心,清净无染的心,那么,智慧的光明啊就自然地显现了。这样,你在生活里面就会打破障碍,打破困惑,打破迷茫,能够真正生活得自如,能够真正生活得安详。所以,我们讲,人生啊,现在我们最缺的是什么?是智慧!希望大家能够真正地在生活里面拥有象佛一样清净的智慧,但是,我们更要清楚,这个智慧不是靠求的,这个是求不来的,是靠我们修持。为什么?所谓修持,就是去开发我们内心的智慧宝藏。我们自己内心里面就有一个无穷无尽的智慧的大宝藏。有一个般若,不增不减的,与佛一样平等的智慧。只是我们啊,因为妄想,执着,烦恼把智慧给淹没了,障蔽了。这就如天空中的月亮一样,每天晚上都有,只是因为乌云的遮盖,所以,不一定都看得见。当风把云吹散了后,月亮就自然显现出来了。也就是说,我们智慧的宝藏本自具足。就靠我们自己想办法,通过精进,通过努力,克服烦恼,那我们智慧的宝藏就自然地显露出来,那我们的人生啊,就是真正充满法喜的人生。所以,我经常给人家讲:“含心当来清凉月,智慧人生最吉祥。”所以,这里讲的这个“般若”啊,不同于世间普通的智慧,它是我们能够达到觉悟解脱的一把钥匙,是我们成佛路上的一盏明灯,是我们在真实苦海里面导航的航标。如果我们拥有了般若的智慧,我们的人生在茫茫苦海里面就不会迷失方向,就会真正地去沿着智慧的路走下去。那,我们的人生就非常的圆满,非常的美好。所以,我们这里讲的是要这样的一种“智慧”——是清净的,无染的,无求的,能够给我们人生带来光明,给我们人生带来自在,给我们人生带来潇洒的这样一个宝藏。
所以,这里用金刚来做譬喻,上面讲了,金刚两个特征,一个是坚固,一个是珍贵。首先,我们讲这个“坚固”。人生拥有智慧才是最坚固的。为什么?智慧如利剑。文殊菩萨手里不是执一支剑吗?有些人就问我:“法师啊,菩萨里面不是讲慈悲吗?那文殊菩萨怎么拿剑呢?那哪里是慈悲呢?”我给他讲啊:“文殊菩萨手里拿的剑是个象征,是给我们传递一个信息。”什么信息呢?大家都知道,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是智慧的代表,所以,利剑喻智慧。当我们拥有利剑的时候,你看,我们伐树也好,砍木也好,那才砍得动啊。这个利剑就是要砍除我们人生的杂草丛林啊。那么,我们人生的杂草丛林是什么?是烦恼啊,自私啊,等等。用智慧的利剑才能斩断杂草,用智慧的利剑才能斩除烦恼的丛林。所以,佛教里面用金刚的坚固性比喻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用智慧的利剑才能消除烦恼和障碍。那么,人生最大的烦恼是什么?有人告诉我吗?是自私啊。当然这个自私也好,我执也好,都是无明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具体的体现。星云大师有一句话:“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个人对世间任何形式的斗争,通过努力都是可以解决的。可是,当一个人面对自己的私欲,欲望,自私的时候,你是束手无策的,你是没有办法的。那么,这个时候靠什么解决?要靠智慧的利剑,靠智慧的力量才能够消除我们每个人自私的心,贪欲的心,固执的心。所以,这里用金刚的坚韧性比喻佛法里面讲的智慧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是其他任何力量都无法比拟的,具有其他任何一种东西都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金刚有一个珍贵性。这个也比喻智慧,比喻智慧的难得。
永嘉证道歌里讲到:“摩呵般若波罗蜜,最真最贵最...”为什么?难得。我不知道大家学佛多长时间,有些人啊,包括我自己在内,学佛十几年,佛法真正的智慧尝到了点没有?所以,我们要付出一切的代价,付出一切的行动,慢慢地才能够去开发我们那个智慧的宝藏,才能慢慢地拥有一点智慧。所以,这里是用金刚的珍贵来比喻智慧的难得。世间上物质的东西很容易得到,黄金都有价,多少钱一克,可是,这个智慧不是可以用金钱可以买得到的。买得到吗?你买过没有?我想啊,艰难得很啦,不是靠金钱可以买到的,而是要靠你自己修持的,要靠你自己开发的,要靠你自己断烦恼,自心才会有智慧的显现的。所以,佛法里面就用金刚的珍贵性比喻这个智慧的珍贵性。智慧是无价的,但也不要因此丧失信心,说:“黄金都是有价的,都是可以用钱买到的,…
《《金刚经》讲课记录 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