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基本知识
慧法师
第四章 观察缘起谈生死
第二节 别说作受因果
第一项行与识二支分的内涵
我们前面说过,识支是中阴中五蕴;是五蕴色细故,但名为识①(注释:见《大正》二五·六九六下。引文中括内的字,是笔者补入,以助解读。)。据说:中阴色身,不是凡夫肉眼甚至最明利的天眼境界,只有修得无漏智的圣人所得天眼,才能看到。有情结生相续(俗说投胎或投生),就是此身。然而,有情虽舍前生,趋后生,而事实上,是前蕴灭,后蕴生,异异相续而起。如《大智度论》说①(注释;见《大正》二五·一四九中。引文第三行“中阴”:下原有一“中”字,疑衍,权删之。):
人死时,舍此生阴,入中阴中,是时,今世身灭,受中阴身,此无前后,灭时即生,譬如蜡印泥,泥中受印,印实时坏,成坏一时,亦无前后。是时,受中阴〔中〕有;舍此中阴,受生阴有……中阴身无出无入,譬如然灯,生灭相续,不常不断。
到这里,我们还有进一步的问题。既然生死轮回是前蕴后异异相续,而推动它的是业力,然则,业力如何推动它呢?业力的内容又是什么呢?作什么善业生什么善道?作什么恶业生什么恶道?这些问题,前面虽已涉及,这里仍拟稍作详述。
讨论这几个问题,应先从业行之一事说起。所谓业行,用现代语说,就是行为累积所生的经验。由宿生经验的惯习力今且十不善业道为主,略谈谈其内容。
不善业道三种:一、杀生,知是有情,故行恼害,因此令其丧失寿命;起此身业,是名杀生不善业道。反之,若远离此事,即名为离杀生身善行或身善为道。二、不与取,明知是他物,生劫盗心,或劫或盗或侵占,强认属我所有,是名不与取不善业道。反之,远离此事,名为离不与取不善行。三、欲邪行,凡是女人,若为父母、亲族、世法、戒法所护,及有夫之妇等,或与私通,或施强暴;又于自妇之受戒时,怀妊时,哺乳时,疾病时之非时交合;又若非道行淫,如同性恋之鸡奸等,是名欲邪行不善业道。若远离此事,名离欲邪行身善行。
次,不善语业道四种上:一、妄语,起不净心,欲欺诳他,覆隐事实,语出伪妄,知言不知,不知言知;见言不见,不见言见;闻言不闻,不闻言闻,是名妄语不善业道。远离此事,名为远离不善妄语善行。二、离间语,挑拨是非,离间亲好;于和睦者,制造不睦;于不睦者,使不复合;喜离间、乐离间,是名离间语不善业道。远离此事,名为远离离间语善行。三、粗恶语,世间所有弊恶、侵犯、毒害、逼恼、粗秽等语,言之使人瞋恼,是名粗恶语不善业道。远离此事,名为远离粗恶语善行。四、绮语,谓非时、非益,与法义俱不相应,甚至颠倒错乱的戏谑等语善行。
次,不善意业道三种:一、贪欲,对于他人之物,他人所爱,如田地、货财、宝物等,起贪取心,愿欲得之,是名贪不善业道。离如此事,是名不贪善行。二、瞋恚,于他有情,起瞋恚心,作是念:“何不打缚杀害?”是名瞋恚不善业道。离如此事,名为无瞋善行。三、邪见,言布施行非福田,善恶业无果报,谤无今世后世,谤无三乘贤圣,是名邪见不善业道。反之,若信施是福田,信业果及三宝等,是名正见善行。
复次,有颂说①(见《十住毗婆沙论》卷十四,《大正》二六·九八下。):
从阿鼻地狱,乃至于有顶,分别十业果,及其报处。
这意思是说,不论是生在善处受报,或生在恶受报,都是以十善业或十不善业为因。
这中间,还有我们应该了解的道理。十善业道,前七是业道也是业,因为有此业,就必然会趋入和此业相应之途的。后三是业道非业,因为它是烦恼,故不名为业,是业所行处,名为业道。虽然,若此诸烦恼,取有一定的对象和目标,与思心所相应,发为心行时,那就不单是业道,由业道转为意业了。身等三业,且以意业为重。如:不信三宝,且敌视之;瞋恨某甲,心存杀害,或暗自诅咒,或期望遭祸等。
最后,我想谈谈业果。
不善处,如前说为三类,这依其果报差别,或所受罪苦程度之不同,通常称之为地狱、畜生、神鬼的三处。依这三处,即分十不善业道为上、中、下三品;上品生地狱,中品生畜生,下品生神鬼。在这中间,又有种种差别:地狱又有热地狱、寒地狱、黑地狱,而这三者中,还有许多差别;畜生有陆行、水行、空行等,其中,不论那一类,差别也都不少;神鬼道中,饿鬼、食不净鬼、焰口鬼、阿修罗、夜叉等,也有若干品类,这种种差别品类,都无非过去生造作不同程度的十不善业所得果报。其中,又的特殊一类,乃畜生道中的诸龙神,鬼道中的诸阿修罗等,以不善业因缘生恶道,生后,又以善业因缘受用几乎与天人相近的福乐果报。因此,有处也把他们列入善趣,总名为阿修罗或神鬼趣,合人、天名三善趣。但是,若只论五趣,他们便分属畜生、鬼之恶趣中,如是,饿鬼趣就得泛名鬼趣了。
其次,略次善处。
这里谈善处,就只应从五趣分类谈人、天趣。址善业道便随顺这两处分为下、上两品。行最下品十善生在人间:若更论差等,则有富贵、贫贱、智愚、寿夭等果报不同。若行下品十善生在诸天,诸天福报,除了帝王子民有异,子民间也有较好较逊之不齐。此又,欲界诸天,但用习行十善业道下、中品,如应则生四天王处,乃至化偿天处;若习上品十善业道,便得生他化自在天乃至有顶;唯过他化自在天上生色界、无色界,则必须更习禅定思——意业或我不动行——能得什么禅定思,就是什么禅定处。如:先行清净十善业道离欲,修初禅下思,得生梵众天;修初禅中思,得生梵辅天;修初禅上思,得生大梵天;若分别修得二禅下、中、上思,则分别得生少光天、无量光天、妙光天;若分别修得三禅下、中、上思,则分别得生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若分别修得四禅下、中、上思,则分别得生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若修无想定中思,得生无想天,若以无漏道熏修四禅下思,遂生无烦天,熏修四禅胜思,如其所应,得分别生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熏修四禅最上思,得生色究竟天;若修空无边处定相应思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定相应思,必生空无边处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即此三界顶,故名有顶。过此,即出三界了。在这些禅定处中,除四禅的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和色究竟天,号称五净居,是修行佛法,还未证自果菩提,却已趋入圣道的圣者所居外;其余,都是世间定的世界了。
以上依行业因缘说果报,对其间的关系,并不太清楚。下面,将从另一角度来试作说明。
首先,就是二界的八定地说:修上品十善业道,能离淫欲及行禅定思,此人生前能得什么样的禅定,死后必如其所得,生在什么样的禅定处,受用那种现成的禅定福乐,犹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成受用一期耕作业收成的果实一样的受用。因果关系,就是如此的丝毫不爽。
问:生定地既由禅定思决定,何必还要修上品十善业道及离欲呢?
答:禅定果报居界福乐果报之冠,不修福德,决不能生。离淫欲,是修定的最初因缘,这一点若办不到,初禅尚不可得,何况其余更高的更深的禅定呢?至于禅定思,是直接依法修习禅定的心行,故是意业。意业成就何等禅定境界,但决定能生何等境界的禅定处。所以,有情上生定地,非唯修禅定思即可,必须先修上品十善业道离欲做基础,再修禅定思与之和合,共成不动业,方能成办。
其次,六欲天是纯粹的福乐世界。它以十善业道的等级为等级,但无论如何,在这些天世界中,一切生活娱乐所需,都自然而然成就,即使是日常饮食,需要时,应念即得,不费炊爨之劳;所以,生在这时的人,都是享受自然而现成的享受,而且不会有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这种享受,就是他(她)们过去和善十善业道,不恼他,乐助人,所招引的福报经验世界;完全没有十不善业的不良行为。
阿修罗虽亦能享受近乎天人的福乐,然而,他们的共业,使他们之中,男性生得极丑,都只娶得到夜叉、罗刹中的丑女为妻;女性生得极美,都嫁给貌美的男性天人;又,有株名为劫波的如意树,它的根干生在阿修罗的领域里,而那开花结果的茂盛枝桠,却高高地伸入忉利天中,只有此处的天人能欣赏它的美丽花朵和受用它的甘甜果实,阿修罗因此极其嫉妒、瞋恼,常常聚众和忉利天人战争,纵饱尝战屡败之苦,却无改其好斗之性,仍然用兵不休;不但如此,自部之中,亦常斗争。若论其因果,即由于他们过去生活虽乐修大布施,但其性瞋、嫉,争胜好斗,所以,生在这个由他们自己的业力所表现、转化的经验世界里。
到这里,依顺序本应接着讨论人道,但是,我拟把它放在最后,下面,将先说地狱道。
地狱道,是一个以打杀为业,瞋恚为相的可怕世界。其中有情,不是相互屠戮,便是遭他残害,苦毒万般。在八大地狱中,等活地狱,便是相互屠杀的。这里的刀剑戈矛欠斧钺等凶器,自然而有。生在这里有情,亦以其宿营世经验,自然聚集,恶心瞋争,各取凶器,相互杀害,直至彼此仆地闷绝;然以宿业因缘,冷风来吹,狱卒呼唤,这些仆者,顿时齐起,故名等活。活后,又即相互残杀,如前所说,终而复始。其余:黑绳、众合、叫唤、大叫唤、烧炙及无间大地狱中,则是受他摧残的;还有受恶罗刹的斩斫割截,有受厉狱卒的棒锯裂剥,有受凶鬼役的锤捣舂锉,有被猛兽踏,毒蛇噬啮,恶鸟抓啄,有被抛上剑树,驱入刀涂,推推火山,若渴则灌以沸铜汁,饥则吞以热铁丸,入口口焦,入咽咽烂,入腹腹然,五脏贯穿,直过坠地;所以,这里的有情,若非皮脱肉烂,骨碎肢解,则是头破胸裂,腹开肠流,个个血肉模糊,人人臭秽不净;即使是八寒八热等眷属地狱,也是热必焦身,寒能裂骨的。这些随宿生恶不善业经验来生此间的有情,在此长期受自业所现的经验中事;苦不堪言,求生…
《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四章 观察缘起谈生死 第二节 别说作受因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