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基本知識
慧法師
第四章 觀察緣起談生死
第二節 別說作受因果
第一項行與識二支分的內涵
我們前面說過,識支是中陰中五蘊;是五蘊色細故,但名爲識①(注釋:見《大正》二五·六九六下。引文中括內的字,是筆者補入,以助解讀。)。據說:中陰色身,不是凡夫肉眼甚至最明利的天眼境界,只有修得無漏智的聖人所得天眼,才能看到。有情結生相續(俗說投胎或投生),就是此身。然而,有情雖舍前生,趨後生,而事實上,是前蘊滅,後蘊生,異異相續而起。如《大智度論》說①(注釋;見《大正》二五·一四九中。引文第叁行“中陰”:下原有一“中”字,疑衍,權刪之。):
人死時,舍此生陰,入中陰中,是時,今世身滅,受中陰身,此無前後,滅時即生,譬如蠟印泥,泥中受印,印實時壞,成壞一時,亦無前後。是時,受中陰〔中〕有;舍此中陰,受生陰有……中陰身無出無入,譬如然燈,生滅相續,不常不斷。
到這裏,我們還有進一步的問題。既然生死輪回是前蘊後異異相續,而推動它的是業力,然則,業力如何推動它呢?業力的內容又是什麼呢?作什麼善業生什麼善道?作什麼惡業生什麼惡道?這些問題,前面雖已涉及,這裏仍擬稍作詳述。
討論這幾個問題,應先從業行之一事說起。所謂業行,用現代語說,就是行爲累積所生的經驗。由宿生經驗的慣習力今且十不善業道爲主,略談談其內容。
不善業道叁種:一、殺生,知是有情,故行惱害,因此令其喪失壽命;起此身業,是名殺生不善業道。反之,若遠離此事,即名爲離殺生身善行或身善爲道。二、不與取,明知是他物,生劫盜心,或劫或盜或侵占,強認屬我所有,是名不與取不善業道。反之,遠離此事,名爲離不與取不善行。叁、欲邪行,凡是女人,若爲父母、親族、世法、戒法所護,及有夫之婦等,或與私通,或施強暴;又于自婦之受戒時,懷妊時,哺乳時,疾病時之非時交合;又若非道行淫,如同性戀之雞奸等,是名欲邪行不善業道。若遠離此事,名離欲邪行身善行。
次,不善語業道四種上:一、妄語,起不淨心,欲欺诳他,覆隱事實,語出僞妄,知言不知,不知言知;見言不見,不見言見;聞言不聞,不聞言聞,是名妄語不善業道。遠離此事,名爲遠離不善妄語善行。二、離間語,挑撥是非,離間親好;于和睦者,製造不睦;于不睦者,使不複合;喜離間、樂離間,是名離間語不善業道。遠離此事,名爲遠離離間語善行。叁、粗惡語,世間所有弊惡、侵犯、毒害、逼惱、粗穢等語,言之使人瞋惱,是名粗惡語不善業道。遠離此事,名爲遠離粗惡語善行。四、绮語,謂非時、非益,與法義俱不相應,甚至顛倒錯亂的戲谑等語善行。
次,不善意業道叁種:一、貪欲,對于他人之物,他人所愛,如田地、貨財、寶物等,起貪取心,願欲得之,是名貪不善業道。離如此事,是名不貪善行。二、瞋恚,于他有情,起瞋恚心,作是念:“何不打縛殺害?”是名瞋恚不善業道。離如此事,名爲無瞋善行。叁、邪見,言布施行非福田,善惡業無果報,謗無今世後世,謗無叁乘賢聖,是名邪見不善業道。反之,若信施是福田,信業果及叁寶等,是名正見善行。
複次,有頌說①(見《十住毗婆沙論》卷十四,《大正》二六·九八下。):
從阿鼻地獄,乃至于有頂,分別十業果,及其報處。
這意思是說,不論是生在善處受報,或生在惡受報,都是以十善業或十不善業爲因。
這中間,還有我們應該了解的道理。十善業道,前七是業道也是業,因爲有此業,就必然會趨入和此業相應之途的。後叁是業道非業,因爲它是煩惱,故不名爲業,是業所行處,名爲業道。雖然,若此諸煩惱,取有一定的對象和目標,與思心所相應,發爲心行時,那就不單是業道,由業道轉爲意業了。身等叁業,且以意業爲重。如:不信叁寶,且敵視之;瞋恨某甲,心存殺害,或暗自詛咒,或期望遭禍等。
最後,我想談談業果。
不善處,如前說爲叁類,這依其果報差別,或所受罪苦程度之不同,通常稱之爲地獄、畜生、神鬼的叁處。依這叁處,即分十不善業道爲上、中、下叁品;上品生地獄,中品生畜生,下品生神鬼。在這中間,又有種種差別:地獄又有熱地獄、寒地獄、黑地獄,而這叁者中,還有許多差別;畜生有陸行、水行、空行等,其中,不論那一類,差別也都不少;神鬼道中,餓鬼、食不淨鬼、焰口鬼、阿修羅、夜叉等,也有若幹品類,這種種差別品類,都無非過去生造作不同程度的十不善業所得果報。其中,又的特殊一類,乃畜生道中的諸龍神,鬼道中的諸阿修羅等,以不善業因緣生惡道,生後,又以善業因緣受用幾乎與天人相近的福樂果報。因此,有處也把他們列入善趣,總名爲阿修羅或神鬼趣,合人、天名叁善趣。但是,若只論五趣,他們便分屬畜生、鬼之惡趣中,如是,餓鬼趣就得泛名鬼趣了。
其次,略次善處。
這裏談善處,就只應從五趣分類談人、天趣。址善業道便隨順這兩處分爲下、上兩品。行最下品十善生在人間:若更論差等,則有富貴、貧賤、智愚、壽夭等果報不同。若行下品十善生在諸天,諸天福報,除了帝王子民有異,子民間也有較好較遜之不齊。此又,欲界諸天,但用習行十善業道下、中品,如應則生四天王處,乃至化償天處;若習上品十善業道,便得生他化自在天乃至有頂;唯過他化自在天上生色界、無色界,則必須更習禅定思——意業或我不動行——能得什麼禅定思,就是什麼禅定處。如:先行清淨十善業道離欲,修初禅下思,得生梵衆天;修初禅中思,得生梵輔天;修初禅上思,得生大梵天;若分別修得二禅下、中、上思,則分別得生少光天、無量光天、妙光天;若分別修得叁禅下、中、上思,則分別得生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若分別修得四禅下、中、上思,則分別得生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若修無想定中思,得生無想天,若以無漏道熏修四禅下思,遂生無煩天,熏修四禅勝思,如其所應,得分別生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熏修四禅最上思,得生色究竟天;若修空無邊處定相應思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定相應思,必生空無邊處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即此叁界頂,故名有頂。過此,即出叁界了。在這些禅定處中,除四禅的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和色究竟天,號稱五淨居,是修行佛法,還未證自果菩提,卻已趨入聖道的聖者所居外;其余,都是世間定的世界了。
以上依行業因緣說果報,對其間的關系,並不太清楚。下面,將從另一角度來試作說明。
首先,就是二界的八定地說:修上品十善業道,能離淫欲及行禅定思,此人生前能得什麼樣的禅定,死後必如其所得,生在什麼樣的禅定處,受用那種現成的禅定福樂,猶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現成受用一期耕作業收成的果實一樣的受用。因果關系,就是如此的絲毫不爽。
問:生定地既由禅定思決定,何必還要修上品十善業道及離欲呢?
答:禅定果報居界福樂果報之冠,不修福德,決不能生。離淫欲,是修定的最初因緣,這一點若辦不到,初禅尚不可得,何況其余更高的更深的禅定呢?至于禅定思,是直接依法修習禅定的心行,故是意業。意業成就何等禅定境界,但決定能生何等境界的禅定處。所以,有情上生定地,非唯修禅定思即可,必須先修上品十善業道離欲做基礎,再修禅定思與之和合,共成不動業,方能成辦。
其次,六欲天是純粹的福樂世界。它以十善業道的等級爲等級,但無論如何,在這些天世界中,一切生活娛樂所需,都自然而然成就,即使是日常飲食,需要時,應念即得,不費炊爨之勞;所以,生在這時的人,都是享受自然而現成的享受,而且不會有任何不愉快的事情發生,這種享受,就是他(她)們過去和善十善業道,不惱他,樂助人,所招引的福報經驗世界;完全沒有十不善業的不良行爲。
阿修羅雖亦能享受近乎天人的福樂,然而,他們的共業,使他們之中,男性生得極醜,都只娶得到夜叉、羅刹中的醜女爲妻;女性生得極美,都嫁給貌美的男性天人;又,有株名爲劫波的如意樹,它的根幹生在阿修羅的領域裏,而那開花結果的茂盛枝桠,卻高高地伸入忉利天中,只有此處的天人能欣賞它的美麗花朵和受用它的甘甜果實,阿修羅因此極其嫉妒、瞋惱,常常聚衆和忉利天人戰爭,縱飽嘗戰屢敗之苦,卻無改其好鬥之性,仍然用兵不休;不但如此,自部之中,亦常鬥爭。若論其因果,即由于他們過去生活雖樂修大布施,但其性瞋、嫉,爭勝好鬥,所以,生在這個由他們自己的業力所表現、轉化的經驗世界裏。
到這裏,依順序本應接著討論人道,但是,我擬把它放在最後,下面,將先說地獄道。
地獄道,是一個以打殺爲業,瞋恚爲相的可怕世界。其中有情,不是相互屠戮,便是遭他殘害,苦毒萬般。在八大地獄中,等活地獄,便是相互屠殺的。這裏的刀劍戈矛欠斧钺等凶器,自然而有。生在這裏有情,亦以其宿營世經驗,自然聚集,惡心瞋爭,各取凶器,相互殺害,直至彼此仆地悶絕;然以宿業因緣,冷風來吹,獄卒呼喚,這些仆者,頓時齊起,故名等活。活後,又即相互殘殺,如前所說,終而複始。其余:黑繩、衆合、叫喚、大叫喚、燒炙及無間大地獄中,則是受他摧殘的;還有受惡羅刹的斬斫割截,有受厲獄卒的棒鋸裂剝,有受凶鬼役的錘搗舂锉,有被猛獸踏,毒蛇噬齧,惡鳥抓啄,有被抛上劍樹,驅入刀塗,推推火山,若渴則灌以沸銅汁,饑則吞以熱鐵丸,入口口焦,入咽咽爛,入腹腹然,五髒貫穿,直過墜地;所以,這裏的有情,若非皮脫肉爛,骨碎肢解,則是頭破胸裂,腹開腸流,個個血肉模糊,人人臭穢不淨;即使是八寒八熱等眷屬地獄,也是熱必焦身,寒能裂骨的。這些隨宿生惡不善業經驗來生此間的有情,在此長期受自業所現的經驗中事;苦不堪言,求生…
《佛法的基本知識 第四章 觀察緣起談生死 第二節 別說作受因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