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保护家的神,人人都有保护自己的神。你不礼拜、不供奉,他们不会保护你的,这是人和神之间的一种关系。我们应该供奉、顶礼他们,对他们有礼貌,与他们搞好关系,但是不能皈依他们。因为他们自己还在六道里,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都还没有圆满,只有一点点神通神变和世间的福报而已,也不能让我们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圆满,所以不能皈依他们,这个大家要明白。
现在很多人都弄错了,“我皈依佛了,你们爱怎样怎样,我已经有佛了,佛是最伟大的,佛是老大,孙悟空有那么大的神通神变,都没有逃脱如来的手掌,都没有斗过如来,你们算什么呀?”于是,回去把仙堂、神堂拆了,不要了。这是对众生的轻视和不恭敬,这是伤害众生。你皈依佛、法以后,不能伤害众生,不能恼害众生,这是戒!
这些仙、神、天尊等都在轮回里,还是凡夫,你这样对待他们、伤害他们,他们一定会生气、会报复你的。他们有神通、神变,对付你很容易,你能应付得了他们吗?你口气挺大,态度也很过分,这样轻视他们,伤害他们,过后看他们怎么收拾你。
有些人为什么皈依佛?他们皈依的目的是要健康,要平安,要发财。“我皈依佛了,病肯定很快就好了;我皈依佛了,家肯定很快就平安了;我皈依佛了,明天肯定就会发财了;我皈依佛了,明天肯定就能升官、当高级领导了。”然后在那边等着。结果病也没有好,家也没有什么变化,也没发财,买了很多彩票也没有中奖,然后就开始怀疑了,“不是说佛挺历害嘛,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呢?不是说了,皈依佛以后什么都有了,我怎么还是这样呢?是不是骗人啊,是不是佛没有加持我啊?”开始埋怨了。不要这样,要有智慧!
为什么皈依?皈依是要解脱、要成佛。皈依佛就要听佛的,佛有解脱成佛的方法,佛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然后你的烦恼越来越少,内心的快乐越来越多,没有痛苦了,最终功德圆满,福报圆满了,这是皈依的目的,不是为了发财而皈依,要明白,什么叫皈依。
下面是正行宣说三主道。第一个是小士道的,畏惧恶趣之苦而断除罪业。
佛说难忍恶趣苦,皆为恶业之果报,
是故纵遇生命难,永不造罪佛子行。
恶趣的痛苦有地狱道的痛苦,饿鬼道的痛苦,还有畜生道的痛苦。这些都是佛讲的造恶业的果报。造恶业了就要堕落恶趣,要感受恶趣的痛苦。倘若你想远离恶趣,不愿意感受恶道的痛苦,就要断十种恶、行十种善。这里主要讲的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旁生道的痛苦。八热地狱、八寒地狱的痛苦非常恐怖。饿鬼主要感受饥渴的痛苦,数百年中连饮食的名字都听不到。旁生互相残杀,互相吞食,时时刻刻都在恐惧的状态中,心一刹那也得不到安宁,非常痛苦!
如果想远离这些痛苦,不愿意感受这种痛苦,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断除十种恶业,这样才不会堕落恶趣,不会感受恶趣的痛苦。我们现在在人间,得到人身了,应该谨慎,不然将来很快就要堕落恶趣,感受恶趣的痛苦。怎么一点畏惧感都没有呢,怎么一点紧迫感都没有呢?还说自己信佛,实际上没有深信佛讲的六道轮回,尤其是没有深信佛讲的三恶道的痛苦,根本不在乎,“死了就死了,下地狱就下地狱呗!”哪有那么容易啊?说的倒轻松,看看你面对死亡的时候,将来堕落恶趣,感受恶趣的痛苦的时候,是不是还这么轻松?不相信轮回,不相信因果就不是信佛的。不要打着佛的旗号,到处贩卖佛教,成为佛教的油子。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那么有智慧,佛法那么纯净,但是社会对佛法的评价这么低,就是这些学佛人造成的!
社会上的人也没有智慧,不依法只依人。佛早就讲了,要依法不依人。人是人,法是法,人和法不一样。当佛法融入相续了,相续变成佛法了,人和佛是一体了,才可以拿这样的人来衡量佛法,衡量佛教,一般的人都不可以,因为他的相续和佛法是背道而驰的,是两回事。我希望大家都有智慧,依法不依人,不要拿这些人来衡量佛法。
在我们当中也有这种情况,“听说某个同修皈依上师好多年了,在上师身边好多年了,怎么还这样呢?是不是上师不好,法不好?”然后失去信心了。皈依好多年了又怎么了?可能是他自己没有学、没有修。即使学了修了,但是这些习气和毛病没有这么容易就改掉的。看看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经历了三大阿僧祗劫的消除业障、积累善根,最后才证得圆满。人的烦恼与习气是无始劫来的串习,不可能说断就断、说改就改了,有这种想法说明你太不了解佛法了。
在上师身边好多年了又怎么了,你们没有听过善星比丘的公案吗?善星比丘给佛当了二十五年的侍者,最后对佛生起了邪见离开了,没过七天就死去了,在一个花园里投生为一个具有九种丑相的饿鬼。佛带领弟子们去看他的时候,他已经投生成为饿鬼了,但还是不愿意面朝佛陀,始终背对着佛陀。看看这种习气,看看这种因缘,真的不可思议。
以后不要拿这些人来衡量佛法,衡量大圆满法,衡量我们的道场,衡量上师!这是两回事!如果你想了解,就直接去了解坛城,了解上师,了解法脉,了解这个法。
无论是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都不能用某些人来衡量。藏传佛教里也有人打着佛教的旗号什么都做。不能拿这些人来衡量传承与教法!大家只有真正了解了藏传佛教,才会明白,不要拿这些人做依据。现在什么样的人都有,说自己是上师,是活佛,是法王,然后胡作非为。活佛有假的,上师有假的,法王也有假的。现在很多人到某个地方办个法王证,到汉地摇身一变就成法王了。这是个人行为,这不是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有大乘小乘,显宗密宗。你去了解、观察,那是纯净的,无垢的。传承清净,法脉从未间断过,从未被染污过,而且教言和窍诀非常丰富,修行次第和最终目标都非常明确。
“是故纵遇生命难,永不造罪佛子行。”没有别的,只要断除十种恶业了,就不会堕落恶趣,不会感受恶趣的痛苦了。否则,不可能逃脱。有因就有果,种因了必然要感受果报。行十种善:不杀生,爱护自他的生命;不偷盗,行持布施;不邪淫,受持戒律;不妄语,说谛实语;不绮语,念佛持咒;不挑拨离间,化解他人的怨恨;不恶语,说悦耳话;不贪心,修施舍心;不害心,修饶益心;不邪见,具有正知正见。这叫行善。断恶行善了,就可以获得善趣的安乐;造恶业了,就要感受恶趣的痛苦。自己去选择吧!如果愿意感受恶趣的痛苦,就去造恶业吧!如果愿意享受上善趣的安乐,就去行善吧!
佛讲“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讲的就是断恶行善。
三有乐如草尖露,乃是瞬间坏灭法,
了知恒时无变法,希求解脱佛子行。
这里讲的是中士道。中士道是有出离心,想摆脱轮回、超越三界,但他是自求解脱的,不顾众生,想获得声闻和缘觉(阿罗汉和独觉佛)的果位。
“三有乐如草尖露”,善趣的安乐,人天的福报犹如草尖上的露珠,是不可靠、不稳定的,稍碰一下就会掉下去;太阳升起来,一照就会消失,所以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善趣的安乐,人天的福报本身是一种痛苦,都离不开变苦和行苦。
佛讲了六道轮回只有痛苦没有安乐,“五趣之中无安乐,不净室中无妙香。”“不净室”就是公共厕所,那里不可能有香味。同样,在五趣之中也不可能有安乐。五趣是指人、天、畜生、饿鬼、地狱这五道,阿修罗道算在天道里了。
五趣之中、六道里没有一处安乐,但凡夫是愚痴的、颠倒的,没有明白什么叫乐、什么叫真。总是把假当成真,把苦当成乐。所有的显现都是如幻如梦,都是假相,我们却把这些视为真有实有了。我们所认为的快乐与幸福,实际上都是痛苦,都离不开变苦、行苦、苦苦这三大根本苦,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没有认识到而去追求、贪恋,不择手段地造业。
不要求一时的快乐,应该去修永恒的快乐。目光放远一点,心量放大一点,心胸宽广一点。只有学佛人的目光才不会短浅,心胸才不会狭隘。除此之外,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哲学家都是短视的,只能看到今生,看不到生生世世;心胸都是狭隘的,只能想到今生的利益,不会考虑生生世世的利益。只会求一时的快乐,不会求永恒的快乐;只会求一时的解脱,不会求永久的解脱。这叫心胸狭隘,这叫目光短浅,真可怜!
无我的智慧和空性的智慧才是智慧,其他的都不是智慧,只是知识。知识是分别念,有分别念就有痛苦,要么是痛苦的因,要么是痛苦的果。大家如果是信佛人、学佛人、修行人,心量要放开,目光要放远,不能追求一时的快乐,不能追求一时的解脱,不能只看今世的利益。佛在经中讲了,贪欲今世的人不是学佛人。
想向佛学就要放开心量,就要放远目光,不要考虑眼前,不要考虑一生一世,要考虑生生世世,考虑永久。自己是不是学佛人、修行人,就拿这些来衡量。如果你还在追求世间暂时的快乐或利益,你不是在学佛,是在学凡夫。学凡夫就不用学了,你自己就是凡夫。
下面讲上士道,上士道才是菩萨。以智慧脱离轮回、超越轮回,以悲心摆脱、超越寂灭。大乘行者不仅畏惧轮回,还畏惧寂灭。因为寂灭,阿罗汉、独觉佛虽然摆脱轮回、超越三界了,但是他们没有利他心,不能度化众生,这对大乘行者来说,也是一种畏惧处。不能度化众生太可怕了!所以大乘行者想脱离二边,最终要利益众生。
很多人求往生、想成佛,但不一定是大乘行者,不一定是修大乘佛法的。如果是为了自己,虽然没有直接去求阿罗汉、独觉佛的果位,但是这…
《2011《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