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讲】
第十四条「唯嘱念佛」之文
第十四文:释迦如来不付嘱余行,唯以念佛付嘱阿难之文。
这条文也是引自《观无量寿经》。《观经》讲的内容非常广博,讲了十三定观,又讲了三福九品,其中也讲到念佛,那么释迦牟尼佛的心意,是要把什么法门交代给阿难呢?释迦牟尼佛在这部《观经》结尾,要流通的时候,把这部《观经》的要点做了一个总结,交代给阿难,念佛以外的观想、三福、九品,就不付嘱给阿难了,而唯独把念佛──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把这个法门交代给阿难,付嘱给阿难。交代阿难,也是让阿难传承给我们所有的众生,因为阿难是经藏的结集者。
贵──当然是念佛尊贵,释迦牟尼佛不会把不尊贵的付嘱下来;那么,念佛和余行比,哪一个是释迦牟尼佛的本意呢?当然念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本意。所以唯付嘱念佛。
为说念佛而说诸行
那何必要讲其它的修行法门呢?虽然其它的修行(种种杂行杂善)回向往生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本意,但是由于众生的根机各有不同,有的人喜欢观想,有的人喜欢打坐,有的人喜欢诵经,为了顺应这些众生的根机,所以讲种种的修行。「啊,你们都修得很不错,很有功德,不过,光靠这样的修行解脱生死还很难,现在有一个好办法,你可以原地不用改变,把你修行的功德回向求生极乐世界,一定能往生!」这么一讲,喜欢打坐、喜欢诵经、喜欢参禅、喜欢持咒的人,「哎!好啊,我也在怀疑当中,不能解脱怎么办?原来这样回向可以往生,功德很大!」他就高兴了,他就进入净土门了。所以,用种种的善法,摄受种种众生的根机,然后引导他们进入净土门。
那么,进入净土门之内呢?就好像这个人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了(一下子跨两步跨不上来,先跨这一步),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要对你说了:「既然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众生自己所修的固然不错,可是如果和阿弥陀佛的六字名号相比,那功德是太小了,那不如乘弥陀誓愿、专念弥陀名号去往生,顺彼佛之本愿,蒙彼佛光明摄取,十方诸佛也赞叹护念,那你看怎么样啊?」这个人一听,「好啊,那我现在愿意专修念佛了。」由这样的次第,慢慢引导进来。
所以,为说念佛而说诸行,说诸行首先是引导各类不同众生的根机。
我们大家专修念佛,也愿意和别人讲念佛,不相信你出去试试看,你先告诉他专修念佛,他不一定能接受,你要赞叹他的修行很有功德,说「你回向到极乐世界,肯定往生」,他就高兴了,笑逐颜开,「那我愿意去!」慢慢地再告诉他专修念佛,是这么一个说法的次第。经文是这样的:
《观无量寿经》云: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一部经典,如果没有祖师解释,我们是看不懂的。那么这一段文也只有一句话,但是,善导大师就是从这段文里边看透整个《观无量寿经》的宗旨。
这一部《观无量寿经》可能一般人比较陌生。有一部录像带,叫《佛典故事》其中讲到《观无量寿经》。
《观经》因缘
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的时候,王舍城里发生了悲剧。有位王子,叫阿阇世,听了提婆达多(提婆达多谤佛、谤法)的教唆,要篡夺王位,提婆达多怎么跟他说呢?「你父王对你并无恩德,如何如何……你把你父王除掉,做新王,我把释尊除掉,做新佛,我们新王新佛共同治理天下,不是很好的吗?」阿阇世王听信了教唆,就把父王关起来,要把他饿死。
这中间也是有因缘的:他的父亲叫频婆娑罗王,年老的时候没有儿子,碰到一位相士(算命看相的),就问他说:「我什么时候可以得子?」
相士说:「在某某山中,有一位大仙人,正在修行,这位仙人三年之后将要死去,死后要投胎王宫,做为大王的儿子。」
频婆娑罗王说:「还要等三年,时间太长了,我也年老了,希望他快来做我的儿子,将来长大,我可以把国家传给他。」于是就派人去和这位仙人商量,说:「某某,你现在在国王境内修行,都是承了国王的福德,现在请你早一点到王宫投胎,做为国王的王子。」
仙人说:「你回去禀报大王,我还有三年,现在不能去。」
使者就回来禀告大王。大王听了,说:「这怎么可以?我告诉他是尊重他,在我的国家之内,所有的人都要听我的命令。你再去请他,马上就来!如果他不答应,你就把他杀掉,他死了,还怕不来做我的儿子吗?」
这样,使者又去了,问仙人。仙人还是不答应。不答应,使者就拔刀把他杀掉了。仙人临死前说:「大王今天以心口杀我,我将来虽做王子,也必然以心口来杀他。」
仙人被杀了以后,就投胎到王宫。韦提希夫人就有孕了。
有孕之后,相士又来了,说:「夫人怀的确实是位王太子,不过这位王子于国王有损,可能要伤害国王。」
频婆娑罗王一听,说:「没有关系,我的国家都是他的,只要他能做王子,继承王位就可以了。」虽然这样讲,但仔细一想,还是有点心神不安,就和韦提希夫人商量:「生孩子的时候,从高楼上对着天井生下来,不要接他,让他掉在地上摔死,这样,外人也不知道,我们也不受恶名。」
韦提希听从了国王的意见,从高楼上把他生下来,结果摔下来没有摔死,只摔断了一个小指头,所以叫阿阇世,阿阇世的意思是「折指」。
是这么一段经历。
提婆达多知道这段经历,就教唆阿阇世太子说:「太子,全国的人都喊你阿阇世王子,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我不知道啊。」
提婆达多就跟他讲:「连这个都不知道,我都为你感到忧愁啊!名声不好听啊!」然后把过去这一段经历讲给他听,挑拨他和父王的关系。
阿阇世太子一听,就很气愤,把父王关了起来,不让任何人进去。
他母亲韦提希夫人当然很眷恋她的丈夫,就洗得干干净净,身上涂上麦
,璎珞里面装上葡萄浆,用衣服盖起来,就到里边去,给大王送吃的喝的。
过了七天,阿阇世回来说:「我父王现在还在不在啊?」
守门人讲:「先王现在还活着,很健康。」
「为什么呢?」
「国太夫人每次进来,我们不好阻拦,有得吃,而且先王在牢里,向释迦牟尼佛的方向请求受八戒,请求受法。有富楼那沙门,他们都有神通,从空中而来,我们也禁止不了。先王又有吃的,又有法。法能够让他的心神得到安定,食物又能让他的色身得到营养,不仅没有死,还更健康了。」
阿阇世一听,非常气愤,说:「我母是贼,与贼为伴!」他就怀着一颗非常愤怒的心,提着宝剑就去找他母亲,按剑就要杀她的母亲。这是五逆之罪。
这时,有两位大臣劝谏说:「自古以来,为了争夺王位,有谋害父王的,从来没听说过谋害母亲的,如果你这样做的话,太给我们丢脸了,我们不愿意像你这样的人做我们的国王。」大臣就不拥护他了。
阿阇世心里就害怕了:那怎么办?他们都不拥护我了。这样,他才把剑收起来,他母亲就捡了一条命。
虽然捡了一条命,韦提希夫人还是被关了起来,在深宫之中,没有自由,你说她忧愁不忧愁?一方面,丈夫频婆娑罗王没有人送吃的,一定会饿死;另一方面,儿子这样不孝顺,竟然要杀害她!
她虽然贵为国太夫人,但人世间的一切痛苦都加在她的身上,她觉得心中十分忧郁。所以,在牢房里边泣不成声,向着释迦牟尼佛的方向(因为平时拜见过佛,供养过佛)哭诉:「如来世尊!我罪障深重,怎么生了这样一个儿子?如果我有自由的话,一定去拜见佛陀,请您老人家开示我,安慰我,可现在我被关了起来,失去了自由之身。如果佛能了解我的心意,请派目犍连和阿难来为我讲法,安慰我的心。」
她这样一起心动念,释迦牟尼佛就知道了,就派目犍连和阿难(他们都有神通),从空而来,飞入王宫;释迦牟尼佛从灵鹫山隐没,从王宫里就出来了。
韦提希夫人在王宫里边,正在那里哭泣嗑头,伤心不已。她一抬头,啊,释迦牟尼佛就在眼前,身紫金色,坐着百宝莲花的宝座,阿难、目连,左右各一个,而且王宫当中显现广阔无边的境界,有很多天人都在空中,要来闻法,因为天人都知道:佛来到王宫,一定有殊胜的教法要讲。
韦提希一看见释迦牟尼佛,心中更是悲叹,无以自拔,无法抑止,在佛的面前嚎啕痛哭。「世尊!我怎么这样的命苦!我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坏事,怎么生了这样一个儿子!」(韦提希夫人像我们一样,也是凡夫,连因果都忘记了,忘记了当初要把儿子摔死,她说她没干坏事)「佛啊,请告诉我,哪里有净土?我要到净土去,我不愿呆在这个地方,这是恶世界,恶人充满,我不愿将来见到恶人,听到不好听的声音。」你看,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要害自己,何况其它的人呢?所以,她一心要到净土去,愿意去往生,她不愿意呆在这个娑婆世界。
释迦牟尼佛也没有回答韦提希夫人,就用神力从眉间放出光明,遍照无量世界,光明回到头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显现十方诸佛净土景象。韦提希像看电影…
《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四条「唯嘱念佛」之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