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这个样子。
佛教的价值观不是以外在的五欲作标准,是以内在知不知道生死一大事、知不知道弥陀的救度这件事作标准来衡量的。所以,人生观、价值观永远跟世间是不一样的。我们的人生观在这里,价值观也在这里。
临终除障,自然往生
所以,现在虽有恐惧,这个恐惧被阿弥陀佛消除以后,就永远不再有了。即使临终躺在病床上,身体再痛,但心不痛(不然会身心交迫),由于阿弥陀佛的光明百重、千重围绕,使我们没有世俗人那些执着和恐惧。
同时,我们生生世世以来都曾跟人家结冤、结仇,这些冤魂,自从我们出生之后,就在找我们;找到了,就在我们附近等待机会报复。
那么,我们平常身体健康,心理正常,他们不能接近。如果身体不健康或心理不正常,就能够接近。所以,一些身心不健康,甚至发疯了的,很容易受鬼魂的干扰。
一个人尽管身心健康,可是面临将死的那一刻,阳气渐渐涣散,他的心已经是一半在看世间的景色、一半已经可以看到阴间,看见他将要去的地方。那时,累生累劫的冤家债主就要来报复了。
阿弥陀佛的光明,就在这个时候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使一切冤家债主通通不能接近,这就是摄取光明的利益。
善导大师解释摄取光明有三种缘:亲缘、近缘、增上缘,第三增上缘就说到了这一保护的功能。
(三)散善观中说念佛信心
《观无量寿经》也说到「三心」,这是重点:
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这好像有三个心,而且各不一样。可是呢,通通包含在「深心」里面,一个「深心」就具足三心了。
至诚心——内外一致的心
首先说「至诚心」。「至诚」就是真实的意思,善导大师说:
至者真也,
诚者实也。
所以,至诚心就是真实心。
那么,什么叫做「真实心」呢?也就是说,我们内心真实地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这是真实的;我们口中称念这句名号,也是发自内心的、实实在在的,不是表面上做给人家看的。
表面上让人家知道我在念佛、我在信佛、我想往生极乐世界,可内心却不是真正信靠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这样就不是真实了。
所以,信佛、念佛,相信有极乐、有弥陀,这都是发自内心的,这样内外一致,就是真实。
深心——深信的心
「深心」,善导大师解释「深心」就是「深信之心」。
第一信「机」:深信自是凡夫
深信什么呢?
第一信「机」:深信自己是罪恶深重的凡夫,有心修行,无力修行。若靠自力,不仅今生今世无力解脱,而且尽未来际也不能解脱,「无有出离之缘」。这种众生,一想到这里,真的是趴在地上嚎啕大哭啊!因为「无有出离之缘」嘛。无有出离之缘,是不是生生世世、世世生生,一直地、一直地在娑婆世界?那人身难得,岂不是都要堕落三恶道呢?所以,一想到这一点,那种不可形容的恐惧就会产生在心头,一定的!
深信这一点,深信我们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善导大师说到深信「机」,宗教名词的这个「机」就是指我们的根性、根机)。
第二信「法」:深信念佛必生
第二信「法」:也就是深信阿弥陀佛的救度。第十八愿说:「乃至十念称我名号的人,我都必定使他往生极乐世界;称我名号的人不能往生,我就誓不成佛!」依靠阿弥陀佛的誓愿,必定能够往生,深信这一点。
两种深信入一向专称
前面深信「机」,机是罪恶深重的生死凡夫,无有出离之缘,这种众生也可以说是五逆、十恶、谤法、犯四重、阐提的众生(如果不是这种众生,就有出离之缘、就不是无出离之缘啦),这种无有出离之缘——五逆、十恶、谤法、阐提的众生,不管他对阿弥陀佛的救度了解的深、了解的浅,他只要称念弥陀名号,就必能往生,他深信。
信自己(机)无力出离,信念佛(法)必定往生,这就是「机法两种深信」。
那么,如果以刚刚提到的,释迦牟尼佛付嘱阿难流通下去的「持无量寿佛名」,以及善导大师所解释的「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来讲,没有谈到信和不信的问题,只是说「一向专称弥陀佛名」,那岂不是你信、疑,到了称名那里——比如说信也有深浅,疑也有种种,这一些不管,你只要称名,必能往生,岂不是信也在里面了?所以,《观无量寿经》的归结就是在「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这就是《观无量寿经》的大意。
回向发愿心——自自然然回家的心
「回向发愿心」,简单讲就是厌离娑婆、欣生极乐。
也就是说,对娑婆不留恋,甚至厌倦它,因为它让我们造罪造业、受苦受难,我们还会喜欢它吗?而且,这个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说就是「三界火宅」——着了大火的房屋,我们怎么会喜欢它呢?所以厌倦娑婆;极乐世界那么庄严、殊胜、清净、安乐,我们怎么不想去呢?何况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建设的,是我们的家(户长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极乐世界的户长)。回到自己的家,非常自然的啦。今天上班去,一到下班时间,自自然然回到自己家里。「回向发愿心」就是这个样子。娑婆世界的一切,不管是善哪、恶呀,任何事情都想到极乐世界,不会认为「我的这些功德能使我再世为人,或者上生天堂」,都不会这么想,都是回向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这「三心」,都在「深心」里边:知道靠自力不能脱离六道;知道这种不能脱离六道的众生,只要称名念佛,必定往生极乐世界。
三、总结
《观经》的大意,以释迦牟尼佛的本意来讲,就是:
持无量寿佛名。
那么,弥陀示现的善导大师,对这句经文的解释就是:
望佛本愿,
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观经》虽然谈到「三心」,可是「三心」就在「深心」里边。而「深心」即是深信,刚刚所引用的经文,以及善导大师的解说,这些内容,就是深信的意义。也就是说,信「无有出离之缘的罪恶深重众生,只要称念六字洪名,就必定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观无量寿经》的大意。
《《观无量寿经》大意(慧净法师、净宗法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