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P26

  ..续本文上一页gn="left">请掀开经本第35页,从第二段看起: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这是第三十五一生补处愿。再看下面经文,除其本愿,为众生故,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普贤道,免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第三十六教化随意愿。

  

我们先看前面的一生补处愿,我作佛时,所有众生每一个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能够得到下面所说的殊胜利益,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这个利益太不可思议了,一生补处,简单地说就是在一生之中决定候补佛位,就象现在弥勒菩萨居住在兜率内院,我们称为候补佛,将来这个娑婆世界众生跟弥勒菩萨的法缘成熟的时候,弥勒菩萨就下生作佛,有很多人很羡慕,怎么不是我来作佛,我们也差不多了,这一愿就是保证,所有念佛往生的人同样都是一生补处,就跟弥勒菩萨一样,这一生就可以成为一生补处大菩萨。那么这有一个概念,你说一生补处菩萨,有什么了不起呢?经上说,凡夫修行成佛,实际上就是到一生补处菩萨这个位置,要修无量大劫才能成就,那么经上有时候说,三大阿僧祇劫就可以了,三大阿僧祗劫是方便说,我们今天不算,从我们今天算是无量劫,要到什么时候才保证三大阿僧祗劫成佛呢?明心见性那一天才算。按菩萨的阶位,十信位不算,到十住位的初住位才算,就好比我们念书,有五十一个年级,十信位就是好象我们现在的小学,往上面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好比是中学,三十个年级,再往上面十地位是大学,十地位上面是等觉,就是一生补处,第五十一个年级。有人说了我们今天排在第几个年级?我们想想我们应该排在第几个年级,我们排在零年级,一年级都不算,一年级初信位,在小乘,证得须陀洹果,他们的境界是差不多的,而我们今天等于是在佛门之外,所以以这个标准来说,我们今天连佛法里面的小学生都算不上,这是真话,说真话有时候会令人难过,可现在有一条捷径,这五十一个年级我们不要念了,中国人讲可以开后门,就是此地所说的发愿念佛求生净土,到极乐世界之后,我们依然是凡夫,可同时也是一生补处菩萨,这一桩事情,只有在极乐世界才可能做到,而且真的做到,在他方世界,可能性都没有,更不用说会出现这样的真实的情况。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我们这个地球很多国家,要饭的乞丐跟总统差距很大,在过去呢,就是跟国王差距很大,有没有办法让一个乞丐可以做国王,而且保证每一个乞丐都可以做,不是偶然的,这是不可能的。可是极乐世界呢,是真实的,每一个凡夫往生,保证人人成佛,所以古人说就好比过去念书,一般人念书,要从小辛辛苦苦的读书,然后去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最后出来做官,经过几十的辛勤工作,最后可能做上总理宰相,可是有一个特殊的途径,不要这么辛苦,而且位置比他高,就是投胎到皇帝家去,生下来就是太子,保证将来继承王位,还管这些念书人。这人不是别人,就是念佛人,念佛人这一生保证往生到极乐世界,成就就是这一往生,就保证成佛,哪怕还是个凡夫但是一生补处是肯定了,就是决定在当生成佛。虽然决定当生成佛,也不要忘掉依然还是个凡夫,所以藕益大师说,这一种特殊的情况在十方世界是见不到的,就好比什么,我们现在每个人,明天都有可能做新加坡总统,不过不是真的,假设而已,虽然有这个可能,不要忘掉我们现在也只是个平常人,西方净土的殊胜,正是表现在这个地方,人人平等成就,保证每一个人不会退转,这是一生补处愿。

  

那么下面这一愿,是另外一种情况,除其本愿,为众生故,有一类发心的菩萨,说了你们都去成佛了,这众生谁来度啊,所以说这个念佛人不慈悲都跑到极乐世界去了,这边还有很多的苦难众生你们都不管了,不是不管了,因为有人管,所以念佛人不用管,而事实上不是真的不管。菩萨发心,都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是两个方面,前面保证一生成佛,就是一生上求佛道的这个学业能圆满,这个地方呢教化随意,是圆满菩萨普度众生的大愿。这里面不矛盾,是一体的两面,如果想要发心帮助更多的苦难众生,应该怎么办呢?佛告诉我们,对我们来说,最好先求生净土,到极乐世界有一个保证,再回娑婆世界乃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就象此地说的,可以无所畏惧了,有能力了,现在我们要想度众生,还真的有点困难,不要被众生度跑就不容易了。的确是这样,你看此地所说的这些条件,我们是否都能够具备啊。披弘誓铠,就是乘愿再来,度众生是靠坚强的大愿做动力的,弘誓铠,这铠就是铠甲,就是现在这个战士穿的防弹衣,冲锋陷阵,无所畏惧,靠的是什么?有装甲部队。菩萨入生死海中,利益众生无所畏惧,他穿了防弹衣,他有很好的保护,而我们呢,一入生死海就被打得溃不成军,全军伏没,甚至人都找不到了。有人说有这么夸张吗?我们不妨在生活中冷静反省观察一下,我们有时候有很好的发心,发什么心呢,我要去帮助人,结果呢,我们帮了人人不领情,于是我们心里面就想,这人怎么这样,我在帮他,他怎么也不说声谢谢,甚至于人家没说谢谢,反而说你帮我是应该的,我为什么要谢你,这还是客气的。那么更有甚者,还会恶言相向,你为什么要帮我?经上曾经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佛说舍利佛尊者,过去生中发心要帮助众生,就是我们常说要行菩萨道,听到经上讲菩萨道多么伟大,很想当个菩萨,于是就发心要利益众生,这个心一发,感应就来了,人有诚心,佛有感应,走在路途当中,遇到一个中年妇女在那里哭哭啼啼的,菩萨见众生有苦难不可以见死不救,不慈悲啊,舍利弗想啊,机会来了,我要去帮助她,于是主动询问,你有什么困难,为什么这样伤心?这婆罗门女就说,我的婆婆得了绝症,医生也开了药方,说可以救,但是找不到药引子,所以等于没有药,舍利弗就问那药是什么药引子,婆罗女说,医生说要一个不会生嗔恨心的人,不会生嗔恨心,就是证果的圣人,要用他的眼睛做药引子。哎呀,我们要遇到了,想想怎么办啊,好在舍利弗尊者这个心还是真的发出来了,想啊,我修行还是有成就的,没有嗔恨心,把眼睛挖出来,马上挖出来,毫不犹豫,给了她, 说拿去做药引子,结果婆罗门女说,哎呀,谢谢你尊者,你搞错了,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医生说要右眼,你挖的是左眼没有用,所以舍利弗说,你早说啊,你早说我还能留一只眼睛,现在都要挖出来,挖了一只没用,再挖一只。婆罗门女接过这一只眼睛闻了一闻,我们眼睛什么味道,鼻子虽然跟眼睛很近,可是闻不到什么味道,但是一旦拿出来味道就很特别了,非常腥臭,婆罗门女闻了闻说,这么臭的眼睛怎么可以做药引子?往地上一丢,用脚踩碎了然后扬长而去,一句感谢安慰的话也没有说。舍利弗尊者看到这一种情况,马上就退转了,菩萨道太难行了,菩萨太难做了,我还是做我的小乘自了汉吧,从此退转60个小劫,不容易啊。

  

而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说老实话,并不是挖眼这样严重的折磨,常常遇到的可能只是几句我们所谓的冤枉的委屈的话,就这样,我们很多情况下就受不,你比如我是出自于真诚好心帮助一些人、帮助某一个人,帮助他之后,他还不能够感激,还不能体会,甚至于还要回过来诽谤障碍。我们想想,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以前是怎么做的,不是没遇到过,只要我们心中有丝毫感觉到,我好委屈,我好冤枉,我不值得,完了,这个菩萨道已经没了,大家不要难过,大家难过呢就更没了,离菩萨道越来越远。所以我们在经上看到菩萨伟大,为什么诸佛如来处处赞叹菩萨发心呢,就是太可贵了,无私的付出,众生知道我在帮助他,我欢喜做,众生不知道,甚至于回过来诽谤障碍乃至于陷害,菩萨依然欢欢喜喜去做,这才能够象此地说的披弘誓铠,入生死海中教化众生。我们要把我们的弘誓铠找出来,要把利益众生的大愿发挥出来,才能在与众生相处的时候不生烦恼,无私的去付出,这是行菩萨道真实的精神。

  

下面这是菩萨教化对象,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教化的对象不是对我们面对的一个两个众生,一切有情,这在菩萨心中,怎么有界线呢,没有彼此的,更不用说,人我之间的界线,乃至于六道九法界的界线,在菩萨心中没有,这才叫一切,这个里面就是佛门常说的要具足大慈悲心,同时还要具足大智慧,大善巧,大方便,缺了一点都不容易。有时候我们是好心,感觉慈悲帮助人,如果没智慧往往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这样的事情很多。好像是去年,我跟几个朋友有机会到山东孔老夫子的故乡去拜诣三孔,有一天我们去周公庙去参观,周公庙很冷清人不多,我们去的时候里面有一个老人家,一个人很孤独的,正好我们一些同修看到老人家,正在学弟子规那一段时间,好了,这一下用上了,见到了年长的人赶紧关心关心,就跟他聊上天了,问老人家,为什么一个人啊,从哪里来啊,老人从内蒙古来的,很远,一个人,说儿女不孝,一个人出来散散心,70多岁。好这些同修很高兴,说我们这个年龄可以做你的儿女,我们来照顾你吧,老人家听了很高兴,以为客气客气,可是我们说的是真的,这几个朋友说的是真的。参观完了说我们一道回去吧,我们照顾你,你一个人住不方便,你跟我们,这几天我们都在这边旅行,我们带着你,我们带的有车,让他坐我们的车,然后说最好住在一起,就让他把他的旅店退掉,住到我们那边。我就跟他们说,你们别做得太过了,免得让人家害怕,果然不错,老人把旅店退了,跟我们…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善导大师语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