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仁山法師)▪P26

  ..續本文上一頁gn="left">請掀開經本第35頁,從第二段看起:我作佛時,所有衆生,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這是第叁十五一生補處願。再看下面經文,除其本願,爲衆生故,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修菩提,行普賢道,免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隨意修習,無不圓滿。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是第叁十六教化隨意願。

  

我們先看前面的一生補處願,我作佛時,所有衆生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衆生,都能夠得到下面所說的殊勝利益,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這個利益太不可思議了,一生補處,簡單地說就是在一生之中決定候補佛位,就象現在彌勒菩薩居住在兜率內院,我們稱爲候補佛,將來這個娑婆世界衆生跟彌勒菩薩的法緣成熟的時候,彌勒菩薩就下生作佛,有很多人很羨慕,怎麼不是我來作佛,我們也差不多了,這一願就是保證,所有念佛往生的人同樣都是一生補處,就跟彌勒菩薩一樣,這一生就可以成爲一生補處大菩薩。那麼這有一個概念,你說一生補處菩薩,有什麼了不起呢?經上說,凡夫修行成佛,實際上就是到一生補處菩薩這個位置,要修無量大劫才能成就,那麼經上有時候說,叁大阿僧祇劫就可以了,叁大阿僧祗劫是方便說,我們今天不算,從我們今天算是無量劫,要到什麼時候才保證叁大阿僧祗劫成佛呢?明心見性那一天才算。按菩薩的階位,十信位不算,到十住位的初住位才算,就好比我們念書,有五十一個年級,十信位就是好象我們現在的小學,往上面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好比是中學,叁十個年級,再往上面十地位是大學,十地位上面是等覺,就是一生補處,第五十一個年級。有人說了我們今天排在第幾個年級?我們想想我們應該排在第幾個年級,我們排在零年級,一年級都不算,一年級初信位,在小乘,證得須陀洹果,他們的境界是差不多的,而我們今天等于是在佛門之外,所以以這個標准來說,我們今天連佛法裏面的小學生都算不上,這是真話,說真話有時候會令人難過,可現在有一條捷徑,這五十一個年級我們不要念了,中國人講可以開後門,就是此地所說的發願念佛求生淨土,到極樂世界之後,我們依然是凡夫,可同時也是一生補處菩薩,這一樁事情,只有在極樂世界才可能做到,而且真的做到,在他方世界,可能性都沒有,更不用說會出現這樣的真實的情況。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我們這個地球很多國家,要飯的乞丐跟總統差距很大,在過去呢,就是跟國王差距很大,有沒有辦法讓一個乞丐可以做國王,而且保證每一個乞丐都可以做,不是偶然的,這是不可能的。可是極樂世界呢,是真實的,每一個凡夫往生,保證人人成佛,所以古人說就好比過去念書,一般人念書,要從小辛辛苦苦的讀書,然後去考秀才,考舉人,考進士,最後出來做官,經過幾十的辛勤工作,最後可能做上總理宰相,可是有一個特殊的途徑,不要這麼辛苦,而且位置比他高,就是投胎到皇帝家去,生下來就是太子,保證將來繼承王位,還管這些念書人。這人不是別人,就是念佛人,念佛人這一生保證往生到極樂世界,成就就是這一往生,就保證成佛,哪怕還是個凡夫但是一生補處是肯定了,就是決定在當生成佛。雖然決定當生成佛,也不要忘掉依然還是個凡夫,所以藕益大師說,這一種特殊的情況在十方世界是見不到的,就好比什麼,我們現在每個人,明天都有可能做新加坡總統,不過不是真的,假設而已,雖然有這個可能,不要忘掉我們現在也只是個平常人,西方淨土的殊勝,正是表現在這個地方,人人平等成就,保證每一個人不會退轉,這是一生補處願。

  

那麼下面這一願,是另外一種情況,除其本願,爲衆生故,有一類發心的菩薩,說了你們都去成佛了,這衆生誰來度啊,所以說這個念佛人不慈悲都跑到極樂世界去了,這邊還有很多的苦難衆生你們都不管了,不是不管了,因爲有人管,所以念佛人不用管,而事實上不是真的不管。菩薩發心,都是上求佛道,下化衆生,這是兩個方面,前面保證一生成佛,就是一生上求佛道的這個學業能圓滿,這個地方呢教化隨意,是圓滿菩薩普度衆生的大願。這裏面不矛盾,是一體的兩面,如果想要發心幫助更多的苦難衆生,應該怎麼辦呢?佛告訴我們,對我們來說,最好先求生淨土,到極樂世界有一個保證,再回娑婆世界乃至十方世界教化衆生,就象此地說的,可以無所畏懼了,有能力了,現在我們要想度衆生,還真的有點困難,不要被衆生度跑就不容易了。的確是這樣,你看此地所說的這些條件,我們是否都能夠具備啊。披弘誓铠,就是乘願再來,度衆生是靠堅強的大願做動力的,弘誓铠,這铠就是铠甲,就是現在這個戰士穿的防彈衣,沖鋒陷陣,無所畏懼,靠的是什麼?有裝甲部隊。菩薩入生死海中,利益衆生無所畏懼,他穿了防彈衣,他有很好的保護,而我們呢,一入生死海就被打得潰不成軍,全軍伏沒,甚至人都找不到了。有人說有這麼誇張嗎?我們不妨在生活中冷靜反省觀察一下,我們有時候有很好的發心,發什麼心呢,我要去幫助人,結果呢,我們幫了人人不領情,于是我們心裏面就想,這人怎麼這樣,我在幫他,他怎麼也不說聲謝謝,甚至于人家沒說謝謝,反而說你幫我是應該的,我爲什麼要謝你,這還是客氣的。那麼更有甚者,還會惡言相向,你爲什麼要幫我?經上曾經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例子,佛說舍利佛尊者,過去生中發心要幫助衆生,就是我們常說要行菩薩道,聽到經上講菩薩道多麼偉大,很想當個菩薩,于是就發心要利益衆生,這個心一發,感應就來了,人有誠心,佛有感應,走在路途當中,遇到一個中年婦女在那裏哭哭啼啼的,菩薩見衆生有苦難不可以見死不救,不慈悲啊,舍利弗想啊,機會來了,我要去幫助她,于是主動詢問,你有什麼困難,爲什麼這樣傷心?這婆羅門女就說,我的婆婆得了絕症,醫生也開了藥方,說可以救,但是找不到藥引子,所以等于沒有藥,舍利弗就問那藥是什麼藥引子,婆羅女說,醫生說要一個不會生嗔恨心的人,不會生嗔恨心,就是證果的聖人,要用他的眼睛做藥引子。哎呀,我們要遇到了,想想怎麼辦啊,好在舍利弗尊者這個心還是真的發出來了,想啊,我修行還是有成就的,沒有嗔恨心,把眼睛挖出來,馬上挖出來,毫不猶豫,給了她, 說拿去做藥引子,結果婆羅門女說,哎呀,謝謝你尊者,你搞錯了,我還沒來得及告訴你,醫生說要右眼,你挖的是左眼沒有用,所以舍利弗說,你早說啊,你早說我還能留一只眼睛,現在都要挖出來,挖了一只沒用,再挖一只。婆羅門女接過這一只眼睛聞了一聞,我們眼睛什麼味道,鼻子雖然跟眼睛很近,可是聞不到什麼味道,但是一旦拿出來味道就很特別了,非常腥臭,婆羅門女聞了聞說,這麼臭的眼睛怎麼可以做藥引子?往地上一丟,用腳踩碎了然後揚長而去,一句感謝安慰的話也沒有說。舍利弗尊者看到這一種情況,馬上就退轉了,菩薩道太難行了,菩薩太難做了,我還是做我的小乘自了漢吧,從此退轉60個小劫,不容易啊。

  

而我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說老實話,並不是挖眼這樣嚴重的折磨,常常遇到的可能只是幾句我們所謂的冤枉的委屈的話,就這樣,我們很多情況下就受不,你比如我是出自于真誠好心幫助一些人、幫助某一個人,幫助他之後,他還不能夠感激,還不能體會,甚至于還要回過來誹謗障礙。我們想想,我們遇到這樣的事情,以前是怎麼做的,不是沒遇到過,只要我們心中有絲毫感覺到,我好委屈,我好冤枉,我不值得,完了,這個菩薩道已經沒了,大家不要難過,大家難過呢就更沒了,離菩薩道越來越遠。所以我們在經上看到菩薩偉大,爲什麼諸佛如來處處贊歎菩薩發心呢,就是太可貴了,無私的付出,衆生知道我在幫助他,我歡喜做,衆生不知道,甚至于回過來誹謗障礙乃至于陷害,菩薩依然歡歡喜喜去做,這才能夠象此地說的披弘誓铠,入生死海中教化衆生。我們要把我們的弘誓铠找出來,要把利益衆生的大願發揮出來,才能在與衆生相處的時候不生煩惱,無私的去付出,這是行菩薩道真實的精神。

  

下面這是菩薩教化對象,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教化的對象不是對我們面對的一個兩個衆生,一切有情,這在菩薩心中,怎麼有界線呢,沒有彼此的,更不用說,人我之間的界線,乃至于六道九法界的界線,在菩薩心中沒有,這才叫一切,這個裏面就是佛門常說的要具足大慈悲心,同時還要具足大智慧,大善巧,大方便,缺了一點都不容易。有時候我們是好心,感覺慈悲幫助人,如果沒智慧往往弄巧成拙,好心辦了壞事,這樣的事情很多。好像是去年,我跟幾個朋友有機會到山東孔老夫子的故鄉去拜詣叁孔,有一天我們去周公廟去參觀,周公廟很冷清人不多,我們去的時候裏面有一個老人家,一個人很孤獨的,正好我們一些同修看到老人家,正在學弟子規那一段時間,好了,這一下用上了,見到了年長的人趕緊關心關心,就跟他聊上天了,問老人家,爲什麼一個人啊,從哪裏來啊,老人從內蒙古來的,很遠,一個人,說兒女不孝,一個人出來散散心,70多歲。好這些同修很高興,說我們這個年齡可以做你的兒女,我們來照顧你吧,老人家聽了很高興,以爲客氣客氣,可是我們說的是真的,這幾個朋友說的是真的。參觀完了說我們一道回去吧,我們照顧你,你一個人住不方便,你跟我們,這幾天我們都在這邊旅行,我們帶著你,我們帶的有車,讓他坐我們的車,然後說最好住在一起,就讓他把他的旅店退掉,住到我們那邊。我就跟他們說,你們別做得太過了,免得讓人家害怕,果然不錯,老人把旅店退了,跟我們…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仁山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善導大師語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