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何况忆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即是人中、芬陀利花。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世尊在这里向我们证明了念佛人希有难得,但闻西方三圣佛菩萨名号,都可以除去无量劫生死重罪。此显示了佛菩萨的功德名号,一时具有无量的功能妙用,众生于生死大苦海中能以名号得救济。此中也说明了佛菩萨成就的名号,有不可思议非凡的力用,并非凡夫所能测度。佛世尊赞叹念佛行人,为人中分陀利华,与二大菩萨为其胜友。即能成就道场利益众生,舍身寿终之后往生净土,这便是得生诸佛之家。就像佛在《佛说无量寿经》第九神足愿说: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这里说明了由佛的愿力成就,使得众生能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念力”成就;令神足力能于一念间,遍历诸佛前供养受法益。因此也可以说往生极乐世界,就是生诸佛家。
极乐世界的依正可以归结于这名号上,正显名号有着无量的功用,因为名号是由佛往昔累劫愿行修功的成就。世间万法皆不离名而起作用,佛也是离不开名号的方便妙用。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含摄了整个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庄严。《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因韦提希夫人请广说十六观,劝归一切凡夫,回归于称名念佛之易行。就像善导大师在《观经疏·散善义》所说:“上来中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大师在此强调了一向专称的重要性,是导归专修称名之行的关键所在。
在此强调行者有愿往生之信行,佛有愿力接引,如是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众生虽有垢障,又发愿往生如实的行持称名之行,由佛弘誓愿力加持,哪里有不往生的道理呢?这便是所谓的“带业往生”。此中仗佛力超乎众生想象,唯有佛与佛方能究竟其理。由此证知称名念佛一行,自然而然成就往生,由佛愿力,易得往生。如经中所说: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能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著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养国,横截五恶趣,恶趣自然闭。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
所以佛陀在经中向弥勒菩萨,赞叹了极乐世界的声闻菩萨不可思议的智慧、德能,国土的清净庄严微妙。告慰世人必须精进修道,于道法之自然所牵,所以努力勤修习必定超越轮回,往生极乐国,一得往生世间诸恶趣自然消除。又此往生法门殊胜无法比拟,依佛愿称名可易得往生。随顺佛所教,随顺法的因缘,如是因如是果,乘佛因缘随愿往生。就是此法门易行难信,此道法自然之所牵,升道无穷极;就是怕众生不肯信奉受持,所以佛叹息易往而无人啊!所以必须信顺佛愿,称名求念自然得往生净土。
(三)不念佛更念谁
凡是有情识的众生,都是有念相继存在。佛法中讲有十法界,六凡、四圣虽说皆有念,但所念因缘不一,所修得成就果报自然悬殊。凡所有念所缘境皆不出十法界,所以于十法界之中每起一念,便是将来一受生的因缘。明白这个道理还有不知道念佛,就是将来往生净土成佛的因吗?我凡夫一念,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皆不离于法界心(性)之体用。起一念心具十法界性,所以不念佛法界,便念其它九法界,那么不念佛更念谁呢?纵观历代古德皆劝学佛行人,要老实念佛!
以我人一念心能称佛名号,就是与平等无碍大慈大悲万德庄严的洪名相应,即是念佛法界。能与菩提心、四摄六度之万行相应,即是念菩萨法界。能以无我心與十二因緣相應,即是念缘觉法界。以无我心观四谛,即是念声闻法界。以四禅八定或上品十善相应,即是念天法界。以五戒及世间善相应,即是念人法界。若以戒善等法,但怀有瞋慢胜负之心,即是落修罗法界。若以缓软心,念于下品十恶,则堕落畜牲尖界。若以缓急相半心,与中品十恶相应,便是堕落饿鬼法界。若以猛炽心,与上品十恶相应,即堕落地狱法界。 如是与那一界相应,就会感得那一界将来的果报,如是因如是果。
由此可知发起什么样的心,就与那样的法界相应,所以学佛要善用其心。当用此心念于彼佛,彼佛有宿愿力成就。有心必有境,犹如有梦心便现梦境。故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所以全境即心,全心即境。因此念佛行人,以佛号为所依之境,其“境”即是极乐净土全体依正庄严。所以我人心念佛时,心就具佛境界,心不离佛、佛不离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以此心缘所具“念佛”,“正当念佛时,西方依正于我人心中,我人之心已在西方依正之中。所以念佛时,即是见佛时、成佛时。求生时即是往生时、度生时。无前无后,三际同时 。” 法界性一大(全体)总现,不离一念法界心之用。因此心现前一念境界,皆成将来果报之因。由此心念所造业,唯此心能现、能感将来果报。所以念佛时,即是心造往生成佛之因;即是能感、能现将来往生之果报。明知此道理者,不念佛者更念谁呢?
我人凡“举心动念”皆成将来果报。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是充满了造罪业的烦恼。诚如《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说: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于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若得遇知识替与减负或全与负,是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助劝令牢脚,若达平地须省恶路无再经历。”
此段经文告诉了我们这个阎浮提(地球)的众生,举心动念所造作的就是罪业。虽也有修善法得利者,但也是很容易退转那种最初的发心。所以古德常说:“学佛如初心,成佛有余。”这是告诫我们要保持初发心,常常忆念初发时的那份至真至诚的心。
《地藏经》这里还说明了众生遇恶因缘念念增长,犹如负重之人被困,行于泥涂之中,渐行渐堕于深邃之中。众生在世间就是这样的,因此庆幸能遇大善知识大导师(阿弥陀佛)有大势力,能为减负相扶、助行令获坚固不退转。犹如此段经文地藏菩萨亦化身于恶路中,教化行人不要再经历此恶路,亦劝亲属切莫入此恶路。今得闻净土法门,亦当展转相劝受益,同愿往生极乐净域。
今生在世能遇净土法门,由阿弥陀佛能为众生全与减负业障,佛以无量劫立愿修功成就极乐净土,救度众生远离生死之泥涂。念佛时即有忏悔、消业的功能妙用,命终之后随佛愿力得往生。如《观经》下品下生所说:
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此《观经》讲五逆十恶者,具足种种的不善业,当然业力现前的时候,众苦交煎若不遇善知识、不忏悔、不念佛就会随业力所牵堕落恶道。然由宿世善因所感,得遇善知识安慰,开解妙法教令念佛、称佛名号。具足信念于念念之中,即能除灭八十亿劫生死重恶。这就是说“称名念佛”即有忏悔除灭罪业的功用,仗此念佛之力量乘佛愿即得往生净土,所以说真能至诚恳切信愿念佛,没有不往生的道理,如是因果自然之所牵。
明白此理者不念佛者则为失大利。如《无量寿经》佛所说:“弥勒当知其有菩萨,生疑惑者,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在这经文中说有的菩萨,对此净土法门都会产生疑惑;所以会失大利,就是失去往生的利益,还有极乐世界有边地疑城“胎生者” 由无智慧故,也是失此大利。所以佛告言:“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此经法所说真实不虚,阿弥陀佛愿力真实不虚,称佛名号得往生之真实不虚。
但得闻此功德名号、乃至一念者得大利,并且在末法时,佛陀以神通力使此经法多住世间,得值遇此经者能随所愿皆可得度。如同经佛告语弥勒菩萨所说:
佛语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是故弥勒,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说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佛说在经上说:“假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乃至还要比这样更严酷的情况。也要闻信这样的经法,欢喜信受好乐地受持、读诵,如法所说修行。原因在其它的地方(法界)还有多有菩萨,想要听闻这样殊胜的经法,却不能如愿的听闻得到。”这其中说明得闻此净土法门,能受持读诵、如法修行的甚难希有。所以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佛陀为诸众生说此经法,没有抉择根机的差别,普摄一切根机。令一切众生,能够于此法得究竟利益。因此即使到了末法时代,佛陀也要以他的神通力使这部经多多住持世间,随众生意所愿得度脱。这实在是世间一切极难信之法。
就像《佛说阿弥陀经》就是在无人能问的情况下,对弟子说的。虽说智慧第一有舍利弗是当机者也是无能起问,所以佛无问而自说。这个法门太殊胜了,只要信顺佛愿力,求念往生即可得往生。就是容易的让人不敢信受,所以是“易行难信”的法门,知此等道理者当深信不疑,至诚恳切求念,众生念佛、佛念众生如此“念力”交相感应不可思议得往生。如此殊胜的念佛法门,你不念那又更念…
《净土宗的念力成就(耀旸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