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宗的念力成就(耀旸法师)▪P3

  ..续本文上一页谁呢?

  二、太空物理学的启示

  在此所说的太空物理学,指的是根据现代科学之父的阿伯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基础上而说的。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讲空间和时间是相对可以改变的,质量和能量是相对可以转换的。不同于以前的牛顿所建立的物理学和宏观力学,只是适应于三维度空间的物体运动说。因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的提出改变了现代物理学的方向,为宇宙的探索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也因为这个贡献爱因斯坦在192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美国的时代周刊评为二十世纪的伟人,被后人尊为现代科学之父。

  科学的研究并不能很确定性的,告诉我们人生的很多答案。因此人们带着对宇宙的无知与推测,人们才开始去研究它、才发现它。经过究竟所得出的结果,在接触过佛法的人,会发现科学所说的有些道理,和佛陀所说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是如此的相似。这些通过研究所得的道理,在佛教里被称之为“相似法”,不是自内证的法,所以只是浅层次的推理。非达到理事互通的圆融境界,乃至最终达到事事无碍的究竟境界。

  学人在此虽然不能了解多少现在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但是通过对钟茂森博士的这篇报告,还有在现在高中的物理课,同样可以看到的知识。因此也可以领悟一些有关佛学的相似信息,而且进一步了解到,佛经中所说心愿、念力的不可思议力量。由此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凡夫,与圣者“念力”的差别,主要是在于修证圣果的差别。在这五浊世间众生业力所感的“念力”与在净土佛愿力所成就的“念力”之间不可思议的作用。

  (一)从物理学了知行愿念力的不可思议

  爱因斯坦和当时其它的物理学家,他们发现:当物体在接近光速的运动当中,它的许多物理特性就会产生改变,例如物体的长度和物体的体积都会改变。在运动中物体的长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他们得出这样一个公式LV =LO√1-(V2-C2)这个公式在现在的我们普通高中的物理课本上也可以见到,这就是说运动中物体的速度。 LV 是指运动当中物体的长度,LO是静止物体当中的长度;V是指物体运动的速度,C是指光的速度,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它的速度都是以每秒299792公里(大约每秒30万公里)。上面的这个物理公式,也是世界上所公认的。

  由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知,当一个物体以高速飞行,比如说是以“光”的速度在运动,这时V就等于C那么说来,V的平方除以C的平方就等于1 。因此这个根号里面就等于“0”(零)了,0乘以任何数也等于0,所以这个物体在光速的运动状态中,它的体积和长度都会消失。通过上面这个公式的道理推理,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看到北京的故宫,同时也可以看到台北的故宫。因为在条件的作用下没有了空间的距离,相反的说来在那种可能的“条件”下,人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出现。虽然这个“条件”还不能做到,但在这个道理上是可以推知的。在佛法上讲就是修行者证得的成就(条件),对所证得的境界可以任运自在。所以只有通过自我的修证,才能真正做到超越时空的概念,才能像佛陀一样彻悟宇宙人生的真相。

  由上面的这些道理,可以知道人们所认为的空间距离、时间的间隔只是人们的错觉。在佛法里讲这是因为“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宇宙人生的真相。在真相(实相)之中根本就没有时空的概念。远近、距离、来去、三时(过去、现在、未来)的种种说法,都是语言上的方便说,真实之中是“离相绝非”的。正如佛陀在《佛说大乘无量寿经》所说:

  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这是说明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境界,现于西方是酬愿为度众生的方便。西方的指方和佛号的立相说,并不碍佛遍十方法界度众生。所以佛是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性,可以在十方法界同时出现,可以同时见到过去、现在、未来的事情。这是一位觉悟宇宙人生的佛陀能超越的,所以每一位学佛的人,都不用担心十方众生那么多等我临终时,佛忙得过来吗?更不用怀疑自己能往生吗?只要信心念佛“念力”自然成就,自然随佛“愿力”往生。如是因缘念佛必定往生,皆是佛的宿愿力所成。佛力不可思议能随众生所念应声即至,由此佛“愿力”的成就与众生“念力”的感应道交,便能乘佛之功德智力往生净土。

  诸佛菩萨愿力不可思议,而能成就不可思议事。非凡夫所能了知,由自内证的条件而能超越时空,达到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得自在妙用。正如普贤菩萨礼敬诸佛愿云:

  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佛。

  这是普贤菩萨的行愿威力不可思议,能于十方佛所同时现身礼敬供养诸佛。以一身能超越时空的界限,同时现身于不同的佛所示现度化众生。其实整个《普贤菩萨行愿品》都在讲普贤菩萨怎样的礼敬诸佛乃至普皆回向的“十种行愿”,体现了普贤菩萨行愿威力不可思议的境界,佛陀在经中赞叹受持读诵的功德不可思议,最终托此愿王胜功德力导归极乐世界。如经中所说: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剎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佛经功德胜深微妙,以此殊胜力能令法义,“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那么在生死轮回的长河中,世间一切都不可得利,唯有佛经功德利益相随顺。如上经文所说:“临命终时,最后剎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正由此愿王功德力,刹那中即能往生极乐世界。

  又由受持、读诵、书写、为人演说,不仅是自身得利益,而且能令其他众生得往生的利益。如上经文所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能在一念之中成就自己所有行愿,所得福报除佛无有能知者。在这生死轮回的大苦海中由此功德力,能救拔烦恼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一得往生就得不退转,直至成佛。此等一劳永逸的事,有谁不懂的去做呢?一世之辛苦,获得永世之快乐。但是就是怕众生对此殊胜的法门不肯信受。所以佛在《佛说无量寿经》中劝说:

  人能自度转相拯济,精明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佛国快乐无极。长与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无复贪恚愚痴苦恼之患,欲寿一劫百劫千亿万劫,自在随意皆可得之。无为自然,次于泥洹之道。汝等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惑中悔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宫殿,五百岁中受诸厄也。弥勒白佛,受佛重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经中所说人由修行种种善功德求愿往生,是可以救度自己出离生死苦海。所以佛说虽一世勤苦将此回向愿往生,命终之后就可以往生到无量寿佛的极乐净土。于彼佛净土长与佛道相应,永拔生死的根本,寿命长短可以自在随意想多久就多久。这不正是体现了往生者的“念力”成就自在,自然随意可得。于此胜易法门,佛恐有众生怀疑不信,劝众生各各精进求心所愿,不得有疑惑乃至中断后悔退转。后生边地疑城七宝宫殿中,五百世不得见佛闻法,以此为苦所以不乐彼宫殿。为众生以后不要有疑惑,由补处位的弥勒菩萨来对佛所说的教诲,虔诚的纳受佛所教,专心精进修学不敢有丝毫的怀疑。

  在普贤菩萨的十大胜愿王中,恐众生在修行的过程中,会有所疑惑悔意退转信心,所以为了究竟利益众生直至成佛,最终还是导引众生,求愿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

  (二)从物理学想象佛圣念力的不可思议

  在“相对论”当中光速是决定不变的,而我们物体运动的速度,是等于物体运动的距离,除以通过这个距离的时间,所以要保持这个光速的质不变的话,距离缩小这个时间也会缩短。反之距离被拉大了,时间也会被拉长,这个在物理学上被称为是“时间慢延现象”。

  下来举个例子说明时间与光速概念,在不定的条件下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假设一艘太空飞船正在以接近的速度飞离地球,又在太空船上每秒钟发回地球一个“光”的讯号,在太空宇航员的眼中,相对于飞船的速度非常的缓慢,而相对于地球的速度就非常的快,接近光速在行驶。在太空上每秒发回地球“光”的讯号,在观察者接受到这个讯号的时间,在光速的作用下被拉长了。观察者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每秒的时间、间隔就会被延长,所以时间就变得缓慢了。时间就不仅是一秒钟了,可能就更长了,这就是时间慢延效应的物理现象。因此在这理论上可以将很短的时间延长到很长乃至无量,也可以将很长的时间变成刹那间。如佛陀在经中称赞诸佛如来的智慧功德殊胜,能自在超越念劫的观念。如《无量寿经》云:

  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多所导御,慧见无碍无能遏绝。以一餐之力能住寿命,亿百千劫无数无量,复过于此。诸根悦豫不以毁损,姿色不变光颜无异。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这是说明诸佛智慧慈悲不可思议,非我凡夫能测度。这里就是佛的智慧无量无边的,可以一餐(念)之力能住持无量劫的寿命。佛所证得定慧、智力无有障碍,能使诸根不…

《净土宗的念力成就(耀旸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