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宗的念力成就(耀旸法師)▪P3

  ..續本文上一頁誰呢?

  二、太空物理學的啓示

  在此所說的太空物理學,指的是根據現代科學之父的阿伯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基礎上而說的。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來講空間和時間是相對可以改變的,質量和能量是相對可以轉換的。不同于以前的牛頓所建立的物理學和宏觀力學,只是適應于叁維度空間的物體運動說。因此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理論的提出改變了現代物理學的方向,爲宇宙的探索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基礎。也因爲這個貢獻愛因斯坦在1922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被美國的時代周刊評爲二十世紀的偉人,被後人尊爲現代科學之父。

  科學的研究並不能很確定性的,告訴我們人生的很多答案。因此人們帶著對宇宙的無知與推測,人們才開始去研究它、才發現它。經過究竟所得出的結果,在接觸過佛法的人,會發現科學所說的有些道理,和佛陀所說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是如此的相似。這些通過研究所得的道理,在佛教裏被稱之爲“相似法”,不是自內證的法,所以只是淺層次的推理。非達到理事互通的圓融境界,乃至最終達到事事無礙的究竟境界。

  學人在此雖然不能了解多少現在物理學的研究成果,但是通過對鍾茂森博士的這篇報告,還有在現在高中的物理課,同樣可以看到的知識。因此也可以領悟一些有關佛學的相似信息,而且進一步了解到,佛經中所說心願、念力的不可思議力量。由此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凡夫,與聖者“念力”的差別,主要是在于修證聖果的差別。在這五濁世間衆生業力所感的“念力”與在淨土佛願力所成就的“念力”之間不可思議的作用。

  (一)從物理學了知行願念力的不可思議

  愛因斯坦和當時其它的物理學家,他們發現:當物體在接近光速的運動當中,它的許多物理特性就會産生改變,例如物體的長度和物體的體積都會改變。在運動中物體的長度和速度之間的關系,他們得出這樣一個公式LV =LO√1-(V2-C2)這個公式在現在的我們普通高中的物理課本上也可以見到,這就是說運動中物體的速度。 LV 是指運動當中物體的長度,LO是靜止物體當中的長度;V是指物體運動的速度,C是指光的速度,不管在任何情況下,它的速度都是以每秒299792公裏(大約每秒30萬公裏)。上面的這個物理公式,也是世界上所公認的。

  由這個公式我們可以得知,當一個物體以高速飛行,比如說是以“光”的速度在運動,這時V就等于C那麼說來,V的平方除以C的平方就等于1 。因此這個根號裏面就等于“0”(零)了,0乘以任何數也等于0,所以這個物體在光速的運動狀態中,它的體積和長度都會消失。通過上面這個公式的道理推理,人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看到北京的故宮,同時也可以看到臺北的故宮。因爲在條件的作用下沒有了空間的距離,相反的說來在那種可能的“條件”下,人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出現。雖然這個“條件”還不能做到,但在這個道理上是可以推知的。在佛法上講就是修行者證得的成就(條件),對所證得的境界可以任運自在。所以只有通過自我的修證,才能真正做到超越時空的概念,才能像佛陀一樣徹悟宇宙人生的真相。

  由上面的這些道理,可以知道人們所認爲的空間距離、時間的間隔只是人們的錯覺。在佛法裏講這是因爲“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宇宙人生的真相。在真相(實相)之中根本就沒有時空的概念。遠近、距離、來去、叁時(過去、現在、未來)的種種說法,都是語言上的方便說,真實之中是“離相絕非”的。正如佛陀在《佛說大乘無量壽經》所說:

  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

  這是說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境界,現于西方是酬願爲度衆生的方便。西方的指方和佛號的立相說,並不礙佛遍十方法界度衆生。所以佛是超越了時空的局限性,可以在十方法界同時出現,可以同時見到過去、現在、未來的事情。這是一位覺悟宇宙人生的佛陀能超越的,所以每一位學佛的人,都不用擔心十方衆生那麼多等我臨終時,佛忙得過來嗎?更不用懷疑自己能往生嗎?只要信心念佛“念力”自然成就,自然隨佛“願力”往生。如是因緣念佛必定往生,皆是佛的宿願力所成。佛力不可思議能隨衆生所念應聲即至,由此佛“願力”的成就與衆生“念力”的感應道交,便能乘佛之功德智力往生淨土。

  諸佛菩薩願力不可思議,而能成就不可思議事。非凡夫所能了知,由自內證的條件而能超越時空,達到豎窮叁際、橫遍十方得自在妙用。正如普賢菩薩禮敬諸佛願雲:

  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一一身遍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佛。

  這是普賢菩薩的行願威力不可思議,能于十方佛所同時現身禮敬供養諸佛。以一身能超越時空的界限,同時現身于不同的佛所示現度化衆生。其實整個《普賢菩薩行願品》都在講普賢菩薩怎樣的禮敬諸佛乃至普皆回向的“十種行願”,體現了普賢菩薩行願威力不可思議的境界,佛陀在經中贊歎受持讀誦的功德不可思議,最終托此願王勝功德力導歸極樂世界。如經中所說:

  又複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複相隨,唯此願王不相舍離。于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谛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爲人說。是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于煩惱大苦海中,拔濟衆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佛經功德勝深微妙,以此殊勝力能令法義,“一曆耳根,永爲道種。”那麼在生死輪回的長河中,世間一切都不可得利,唯有佛經功德利益相隨順。如上經文所說:“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複相隨,唯此願王不相舍離。”正由此願王功德力,刹那中即能往生極樂世界。

  又由受持、讀誦、書寫、爲人演說,不僅是自身得利益,而且能令其他衆生得往生的利益。如上經文所說:“是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于煩惱大苦海中,拔濟衆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能在一念之中成就自己所有行願,所得福報除佛無有能知者。在這生死輪回的大苦海中由此功德力,能救拔煩惱衆生往生極樂世界。一得往生就得不退轉,直至成佛。此等一勞永逸的事,有誰不懂的去做呢?一世之辛苦,獲得永世之快樂。但是就是怕衆生對此殊勝的法門不肯信受。所以佛在《佛說無量壽經》中勸說:

  人能自度轉相拯濟,精明求願積累善本。雖一世勤苦須臾之間,後生無量壽佛國快樂無極。長與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無複貪恚愚癡苦惱之患,欲壽一劫百劫千億萬劫,自在隨意皆可得之。無爲自然,次于泥洹之道。汝等宜各精進求心所願,無得疑惑中悔自爲過咎。生彼邊地七寶宮殿,五百歲中受諸厄也。彌勒白佛,受佛重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經中所說人由修行種種善功德求願往生,是可以救度自己出離生死苦海。所以佛說雖一世勤苦將此回向願往生,命終之後就可以往生到無量壽佛的極樂淨土。于彼佛淨土長與佛道相應,永拔生死的根本,壽命長短可以自在隨意想多久就多久。這不正是體現了往生者的“念力”成就自在,自然隨意可得。于此勝易法門,佛恐有衆生懷疑不信,勸衆生各各精進求心所願,不得有疑惑乃至中斷後悔退轉。後生邊地疑城七寶宮殿中,五百世不得見佛聞法,以此爲苦所以不樂彼宮殿。爲衆生以後不要有疑惑,由補處位的彌勒菩薩來對佛所說的教誨,虔誠的納受佛所教,專心精進修學不敢有絲毫的懷疑。

  在普賢菩薩的十大勝願王中,恐衆生在修行的過程中,會有所疑惑悔意退轉信心,所以爲了究竟利益衆生直至成佛,最終還是導引衆生,求願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

  (二)從物理學想象佛聖念力的不可思議

  在“相對論”當中光速是決定不變的,而我們物體運動的速度,是等于物體運動的距離,除以通過這個距離的時間,所以要保持這個光速的質不變的話,距離縮小這個時間也會縮短。反之距離被拉大了,時間也會被拉長,這個在物理學上被稱爲是“時間慢延現象”。

  下來舉個例子說明時間與光速概念,在不定的條件下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覺。假設一艘太空飛船正在以接近的速度飛離地球,又在太空船上每秒鍾發回地球一個“光”的訊號,在太空宇航員的眼中,相對于飛船的速度非常的緩慢,而相對于地球的速度就非常的快,接近光速在行駛。在太空上每秒發回地球“光”的訊號,在觀察者接受到這個訊號的時間,在光速的作用下被拉長了。觀察者在地球上觀察到的每秒的時間、間隔就會被延長,所以時間就變得緩慢了。時間就不僅是一秒鍾了,可能就更長了,這就是時間慢延效應的物理現象。因此在這理論上可以將很短的時間延長到很長乃至無量,也可以將很長的時間變成刹那間。如佛陀在經中稱贊諸佛如來的智慧功德殊勝,能自在超越念劫的觀念。如《無量壽經》雲: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多所導禦,慧見無礙無能遏絕。以一餐之力能住壽命,億百千劫無數無量,複過于此。諸根悅豫不以毀損,姿色不變光顔無異。所以者何?如來定慧究暢無極,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這是說明諸佛智慧慈悲不可思議,非我凡夫能測度。這裏就是佛的智慧無量無邊的,可以一餐(念)之力能住持無量劫的壽命。佛所證得定慧、智力無有障礙,能使諸根不…

《淨土宗的念力成就(耀旸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