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军师。懂吗,我打个比方嘛,就像军队里打仗一样。如果阿赖耶识等于司令,第六意识等于参谋长,懂了没有。完了,你那个眼耳鼻舌身,就是你那个前五识啊,就相当于你各……,司令下面是管谁的?啊?管哪的?管军长。就等于各个军的军长,懂了没有,你各个军,一军、二军、三军的军长。你把你那个地方的情况报告上来,说参谋长处理好了就报给总司令,是不是这个程序啊,我们认识活动也是,前五识把信息采集回来后,眼耳鼻舌身都报给谁
报给意识,它就等于是参谋长,他这一看清楚了,就存到阿赖耶识里面去了,他就是扮演这个角色。所以他这个地方讲的,“与眼识俱随行。”俱,就是跟他一起,跟他同时同境。就是时间是一样的,认识的对象是一样的,不是你在搞这个,他在搞那个,不可以,有分别意识转,也叫五俱意识。这个是《解深密经》里面,谈五识身相应地,谈眼识,他就是谈到这个份上了,可是,你看我们在五识身相应地,他谈每一个识啊,分了几个部分?自性,对吧,五识身自性,彼所依、彼所缘、彼助伴、彼作业,分了五个层面来谈。每个识,他都是分的五个部分。可是我们前面讲的《解深密经》里面谈了几个部分呢?最多谈了三个部分:眼根,色境、五俱意识,是不是。可是,如果我们有人学过《八识规矩颂》的,《八识规矩颂》比这个谈得更宽。背那个第一个颂子嘛,“三性三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嗔痴。”总的来讲,这《八识规矩颂》是从《成唯识论》出来的,而这个《瑜伽师地论》是以弥勒和无着为核心的,这是一个时期,可是到了世亲的《三十颂》里面,十大论师的解释里面就分了几个部分啦?就比这个多了,我大概给你们介绍:性、量、境、界地、作用、心所、转依。至少是这七个部分,就谈每个识的情况,你看,他这个条理是不是就很清楚啦?所以,你们学习,要这样来学习。你不然,怎么搞到前后是矛盾的,它不矛盾,他有一个先后次序,但是你说它是不是都不一样呢,不是不一样,它都是一样的,只是有简单和详细的差别。就越往后啊,它弄得越细致,所以我这个地方,谈这个五识身相应地的时候,介绍《瑜伽师地论》的时候,我顺带就把前面《解深密经》的情况给你报告一下,包括后来世亲菩萨系统的,以《三十颂》为核心的系统的,讲的五识,我也给你报告一下,实际上,你们这儿不是有做研究的嘛,有研究生,有博士的嘛,你把这个一写就是一篇论文。就可以挣稿费的呢,甚至,你要再有点,你把这个拿去再去跟弗洛伊德啊,荣格啊,再去跟他一碰,你就可以写成博士论文了。就这点东西。所以什么是学问,这些都是学问,你别小看这些东西,但是你就说:哎呀,我就念佛就好了嘛。哎,不一样。你要把他们了解清楚了以后,你会知道我这句佛号是个什么问题。实际上在那里,你就可以通过这个判断它了。所以,包括将来我给你讲八识,讲第七识的时候,你都可以这个办法。实际上,我坦诚给你讲,《解深密经》里并没有明确提到第七识的问题,包括无著菩萨的《摄大乘论》都还没有明确讲到有个第七,真正全部八识明朗化,是在世亲菩萨的时代,那你说:“是不是他自己乱发挥的哦?”也不是,实际上,追溯到《阿含》里面都有。他也不是乱发挥,这里面有个过程,有个接受的过程。先把这个给你做一个交代,所以这个给你做一个报告。没接触过的人嘛,可能就:哎哟,这些东西太玄了。这些东西比较好了解的嘛,你一听就明白。这个思路是什么。所以,我一开始弄这个班的时候,我就给你们讲过,这个班不是俱乐部,也不是什么神仙会。那是扎扎实实要往下干的,你想这一百卷,要多少年啊,慢慢弄,不着急,这生弄不完还有来生嘛。所以,人家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你一念就往生《瑜伽师地论》,说不定就因为这个《瑜伽师地论》把你拉着,你下次还转来。那也是愿力。我们就具体看这个文字啊。刚才已经念过这个原文了,“云何五识身相应地?”,接下来,我找个人来念这个披寻记里面,它怎么,那个小字就是具体的解释的。恰恰就抽到个请假的,他知道要抽到他就请假了。杨培。
云何五识身相应地?
五识身相应地者:如下自释,总有五种说名相应。谓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当知此中,俱有而转是相应义。若法自性可得,及与余法同时流转,有诸业用,如是一切总名相应。与此相违,名不相应。如假有法,唯假有想,都无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可得,是故名心不相应法。此相应义,翻释应知。
这一段,主要讲,主要讲了,它为什么叫五识身相应地,“五识身相应地者:如下自释,总有五种说名相应”,这个“如下”指的哪个,谓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如是总名五识身相应地,就是指的这个。总说:总有五种说名相应,有哪五种呢?自性,什么叫自性,就是眼识有眼识的特点,对吧,耳识有耳识的特点,鼻识有鼻识的特点。就像我们在座的人一样,虽然我们都是人,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用我们今天哲学上的讲法:每个事物都有我们各自的个性。我们都是人,这是什么?这个共性,但是我们每个人之间又有不同,这是什么?个性,这个地方自性就是指的这个,就是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所依,什么叫所依呢?就是它要产生活动,要哪些条件。所缘,因为你这个识吗,都是主观认识功能,他所缘,就是他的认识对象,眼识的认识对象是什么,色,耳识的认识对象呢?声音。鼻识呢?气味。味,味是舌头呢,各自有不同,他们所缘各有不同。助伴,什么叫助伴,就是辅助他,他的助手有哪些,这就是原来讲百法的时候,你们学的心所,就是他的助手,光靠他个光杆司令还不行的呢。刚才说军长,军长下面还有什么?唵,下面的兵兵多了,他指挥他们去干,对不。你看过去县大爷都还有两个跟班,有两个拿棒棒的,是吧,他升堂就在那喊:威……,是吧,都要有几个。这是助伴。作业,就是他的作用。这个业就是作用的意思。“当知此中,俱有而转是相应义”,什么意思呢?此中,就是这五识里头啊,“俱有而转”,他们都有,这个俱就是都有,都有这五种情况,这个都没有差别的。就是眼识有他的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用,耳识有他的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用,这叫做俱有而转是相应义。所以这个相应是什么意思。是他们每个都有这些情况,都离不开这些情况,“若法自性可得,及与余法同时流转,有诸业用,如是一切总名相应。”就是只要,若法就是只要这个五识啊自性可得,就是它只要有自身的特点,保持,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就是保持它自身的相状、特性,它就一定有底下这些东西,连在一起的。“与此相违,名不相应。”如果少一个,都不相应,所以名不相应。“如假有法,唯假有想”,什么叫如假有法,就是没有自性的,没有自己的特点的,比如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学过百法,这个百法里面,哪一个法是假的?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有多少个?《百法》里面讲二十四个。随便举一个,名身,名身指什么?词。是吧,你说这个词,它就是个文字,就是个语言,那么这个名字,这个概念从哪儿来的?你比如这个杯子,是不是个名词?这个杯子这个名称从哪儿来的?啊?从哪儿来的?你想呢,杯子这个名称从哪儿来的。就从这个上头来的么!人起的,人从哪儿起的?还不是从这一个起的么。啊,就是这个圆柱的东西里面可以装水的。就起个名字叫什么?啊?杯子。所以真正有自己特点的是谁?是这个铝合金的这个圆柱体。它有自己的特点。它这个圆柱体的这个铝合金的跟我手里拿的这个笔,同不同?不同。所以给它安个名字叫什么?叫杯子么。因此,这个圆柱体,这个铝合金的圆柱体,它是有自己的特点的,有自己具体的相貌的。杯子这个概念有相貌么?人家说什么,杯子,杯子在哪儿?嘿,你只能指着它,你说拿一个杯子给我看。杯子是个什么东西,你只能把这个拿出来,就是它。是不是?它才是具体的实物。可是,开悟的人就这么讲,它这个杯子啊,那不是杯子的,啊,这就是个圆柱体么,铝合金的么。是不是?所以,这个有智慧的人呢,他就一眼。什么叫智慧?就是你在看到这个杯子的当下,你能够明了杯子是概念,是名称,是假相,这是个铝合金的,圆柱体组合在一起的,是变化的,是无常的。就是不用思维,不用力,马上就第一念,眼识一碰到它,立马就升起就这样一个思维。这就是智慧。可是我们常人一看到——哎呀,这个杯子很漂亮,是哪儿买的呢?你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这个。是吧?这是这个凡夫和圣人的不同。所以,这个地方讲啊,“如假有法”,什么假有法?就是这个杯子的概念,它是不是假的?“唯假有想,都无有自性”。你这个概念有没有自性呢?有没有特点呢,有没有实在的东西呃?没有。它只是一个标签,一个符号。 “就无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可得”,它就没有这些东西。是吧?是依的,所以也就是说啊,前面那句“若法自性可得”,就说明这个法啊,一定是缘起法,它一定是有这个相状在,才能够有“自性作用心所助伴转移”,像我们刚才讲的这个概念,杯子的概念,因为它是没有相状的,所以它就没有什么?“所依、所缘、助伴、作用(业)”都没有, “是故名心不相应法”,所以那个杯子,那个概念,就不叫,就不能叫“相应”。只有眼识才能叫什么?“五识身相应地”。为什么?它有那五个跟它同时具备。所以这段话啊主要是这个意思。说了半天,就是解释的这么两个字――相应。为什么叫相应?那个五识身的身呐,就是指的各个识——眼、耳、鼻、舌、身。这个身不是指的身体的身喏,你不能看这个字面意思咯,因为我们现在这个身就是指的什么,就是这个身体,是吧?可是这个里面不是的,这就是指的个别的识。就是这…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2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