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5讲▪P2

  ..续本文上一页实了。所以,他讲到识量的问题。

  还有讲到境,有些境界是现前的,杯子是现前的,对吧?但是有些境界,背到眼睛一想:北京、天安门、上海、广州、宇宙、飞船都不在你眼前,那只是个影子,那么认识的对像又分很多类。所以,到《成唯识论》时期,他就分得更详细;那么最简单,就是《八识规矩颂》里谈到的,性类:他的性质;界地:他活动的范围;识量:认识的结果;还有这个境界是真实的不真实的等等。他分得更细,但这个地方,只谈到了所依的问题,所缘的问题,助伴的问题,作业的问题,《八识规矩颂》还谈到转依的问题。进化,因为你学佛不是搞理论研究,是要怎么转变,怎样进化,这里头今后也要谈到。所以,前面只交代了这些,因为我们前五识都是从这几个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这五方面在谈。

  此亦五相应知,意思说前五识都是从这五个方面在谈。所以,这一地,谈意地也是从这五个方面谈,哪五个方面呢?自性,彼,哪个彼是指什么?就是指意地;他的所依、他的所缘、他的助伴、他的作业,那个自性,用我们今天话讲就是他自身的特点。所依:他依靠的条件,但这个所依包括很多,有种子依,还有等无间依,还有俱有依,前面我们谈五识的时候谈到了,这个依就是依靠、条件,他要活动需要条件的。所缘:他认识的对像;助伴:就是帮助或协助他完成认识的心所;作业:哪个业就是作用的意思;照这五个方面来谈。所以,你看小字里面:云何意地等者:此云意地,摄一切识。我讲的广义的,一切识都叫意地。依思量义,转得意名。如说意处具摄诸识,此亦如是,总名意地。然此不说意相应者,随应当知此相应偏说意识,不说一切。这就是狭义的第六意识。下所依中,当广其义。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下面就会谈到。

  云何意自性?

  谓心、意、识

  云何意自性谓心意识者:此三差别如下自释。然非一一不通一切;约胜功能,故差别说。问:五识相应前文已显,何故此中复更宣说?答:五识粗显,前已别说,然意未尽,今意地摄。如下广释色聚心心所品,非不兼说五识相应。由是当知,此云意地,摄一切识。

  我先给你简单的说,这个心意识,云何意自性,这个意是指意地。知道不?他说一切识,是哪些呢?就谓心意识。那么,这个地方的心,就是我们现在,前面学《八识规矩颂》,学《百法明门论》里头讲的:阿赖耶。就是这个地方的心;这个意就是指的末那,就第七识;这个地方的识,就是指的前六识;你先要有这个印相。

  你看他这个地方说的:云何意自性谓心意识者,为什么这个意地自性指的心意识是一切识呢?此三差别如下自释,这下面要讲的,然非一一不通一切;约胜功能,故差别说。什么意思?就是这个心,也可以叫意,也可以叫识;明白吗?这个意也可以叫心,也可以叫识;这个识也可以叫心,也可以叫意;他们都是通的,但是,约胜功能,故所差别,他们的功能,有主要功能,就表现得比较强烈,所以从强烈功能来讲,只有阿赖耶,可以叫心。末那可以叫意;前六识可以叫识;他们每一个在这方面菜单现得最强。所以,约胜功能,故所差别说因为,他在某些方面比较强,比如:我们原来有个影相,阿赖耶叫什么?叫藏识。对吧?是收藏种子的。为什么叫阿赖耶?阿赖耶是印度话,翻译成中国话叫藏识。由于第八识它具有摄藏、收藏一切种子的功能,所以叫藏识。对不对?那么,应该说前五识也好,前六识也好,末那也好都有这个功能。但是他不强,很微弱,很微弱不计,用今天的话讲,但唯独只有这第八识在这方面的功能是最强的。所以,给它个中字叫什么?叫阿赖耶识,也叫心。那么,这个意指末那识呢?因为这个意它有个特别的概念,叫恒审思量。就它那个思量没停止过,它的活动没停止过,只有它有这个功能,其它前六识都没有,为什么呢?前六识会不会停止哟?你眼睛背上了,你眼识活不活动?不活动。你睡觉耳识活不活动?都不活动。还有你在闷绝的时候,你是昏昏沉沉的,那怕眼前有个东西在恍,你也感觉不明显;因为你的眼识也好,意识也好,干嘛?意识也没活动了,但是,唯独第七识,它是长期干什么?我执嘛。执第八识为我嘛。所以《八识规矩颂》上:“恒审思量我相随”。它从来一刻都没有停止过活动,所以,这个地方讲的意,就是特别指“恒审思量”这样一个含义,这样一个功能;只有谁最明显啊?第七识,末那识;所以,给它安个名字叫什么?叫意。这个识呢?我们一般说这个识叫什么?叫了别,叫认识,前六识在这方面最强烈,对不对?对。你比如,眼识的功能是干什么?了别色的;耳识的功能呢?了别声;鼻识的功能呢?了别香的;舌识的功能呢?了别味道的;身识的功能呢?触觉;是不?冷的、热的、硬的这都是触觉;意识的功能呢?了别一切境界,包括前五识的境界它都要参与进去,不是有个五俱意识嘛,除了这个以外,我们刚才讲的,脑子里面北京、天安门、上海、广州、天上到处都有,这个是谁在了别它?意识。对不对?它都可以了别。所以,前面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识,它表现出来最强的特点是什么?了别。对吧?所以,就把它们叫着什么?识。所以总的来讲,我先给你提示一下,心,就是指的谁?阿赖耶识;意呢?末那识;识呢?前六识。那么为什么它们有特定所指?因为,这八个识它们某些方面的菜单现最强烈,所以给它命这个名字。就跟我们现在命名字一样,很多根据功能来的嘛。比如:这个灯,它为什么叫电灯?因为它是通过电来发光的。是吧?过去点的油灯,它为什么叫油灯呢?因为它是靠油来发光的;是不?它是从这个功能上来说的。所以,关于八识的命名也是这样的,说这个意地,不是末那哪个意,也不是六识的意,它是统治一切识,意地。所以,它叫“意地”。注意了。不叫意识,就是统治一切,就是广义的意,不是狭义的意。

  但他这里提了个问题,他说:五识相应前文已显,何故此中复更宣说?前五识不是都讲过了吗?你这里识还包括它呢?他说:五识粗显,前已别说,前面只是简单的讲。然意未尽,今意地摄。但是还有更详细的意义在哪里?就在这里面交待,如下广释色聚心心所品,非不兼说五识相应,由是当知,此云意地,摄一切识。所以,这里知道意地,包括一切识。包括哪个?心、意、识,总的来叫什么?意地。哪么这个心到底指什么呢?指第八识;为什么指第八识呢?你看他这里有解释的,下面一段:

  心,谓一切种子所随依止性、所随依附依止性;体能执受,异熟所摄,阿赖耶识。

  异熟所摄这里把它剪断,打个逗号。

  心谓一切种子所随依止性等者:积集名心,体即阿赖耶识。由阿赖耶识集诸法一切种子,依止义故,偏得心名。一切种子略有二别。一、一切一切,二、少分一切。一切一切者,谓漏无漏诸法种子皆悉具足;少分一切者,谓唯有漏诸法种子。如下释言:此一切种子识,若般涅槃法者,一切种子皆悉具足。不般涅槃法者,便阙三种菩提种子。此中一切,应如是知。随阿赖耶之所生处,自体之中,皆为余体有漏种子之所随逐。是故欲界自体中,亦有色、无色界一切种子。如是色界自体中,亦有欲、无色界一切种子。无色界自体中,亦有欲、色界一切种子。如下自说。(陵本二卷8一页101)由是此言所随依止性。亦为般涅槃法无漏种子之所依附,由是此言依附依止性。摄大乘说:此是出世心种子性,随在一种所依转处,寄在异熟识中,与彼和合俱转,犹如水乳。此与阿赖耶识相违,非阿赖耶识所摄。是故阿赖耶识虽是彼依止性,然但依附,随彼俱转,是名所随依附依止性。如是二种所依止性,当知其体即是阿赖耶识。由彼唯先业引,说名异熟所摄。具有此义,方成一切种子所随依止性、所随依附依止性。是故作如是说。

  我们刚才有个总体的介绍,就是这个心,指的是阿赖耶识。我们刚才谈了,只有心才能符合阿赖耶识的标准;那什么叫心呢?下面请看:心,谓一切种子所随依止性、所随依附依止性;体能执受,异熟所摄,阿赖耶识。那么这句话有点高度浓缩,他到底什么含意呢?下面有解释,你看这个心,在唯识佛法里面,他讲有两个定义,你们要记住,积集名心,集起名心;这个是你们学《百法》的时候我告诉过你们的,不知还记得不记得;积集名心,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这个你们在学《百法》的时候交待过的,为什么叫积集?这个上面有的,不知你们看见没有,窥基大师还有集起名心,哪个集就是集合的集,起就是站起来的哪个起;严格意义上讲,要具备这两个含意,心是具备这两个方面的功能的。注意了,这个讲的心,你们可能才接触唯识学的,一定不要认为良心的哪个心,讲的,不是讲的哪个心,也不是讲的脑袋的大脑,更不是你哪个心脏。按佛法讲:这个心就是整个宇宙,整个法界。都包括这个,唯识佛法特指的就是心,指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什么?那没法给你看,这个也不是物质性的东西,当然严格意义上讲,按《成唯识论》里头:“五教十证”,证明必须有阿赖耶识。《成唯识论》开头就有:“五教十证”。包括《摄大乘论》里头,他证明;五教:从释迦牟尼佛讲的经里面,找的五条,释迦牟尼佛讲的有这个;十证:就是十条理由。这个你们将来都会学到,这个我只能总的交待一下,这个心:指阿赖耶;什么叫心呢?两个功能,积集、集起。什么意思?积集很简单,我们原来学过的有这个基础,我们说阿赖耶识就好比一个什么东西?仓库。就像你家里面的仓库,你看你的米坛子,你所有的东西,就等于你厨柜里面,你所有买回去的,粮食也好,什么调料也好,是不是都往那个厨柜里头放,全都往里头放。所以你外面买的哪些东西,今天这个超市里买,明天哪个超市里买,不管你在哪里买的,最后干嘛呀?都集合在哪个厨柜里头,说…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5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