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6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6)

  第 6 讲

  时间:公历2009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初四,星期六下午

  地点:成都市文殊院后客堂

  学习内容

  前面主要对八个心识从不同侧面来介绍。以上都介绍了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等。前五识是统一的。

  意地主要包括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在内,所以叫意地,意地有哪些内容讲过了。自性、彼所依讲过了。彼所依是所依靠,是它要产生活动的一些条件。包括等无间依也好,种子依也好。上次等无间依讲过了,现在讲种子依。 种子依,谓如前说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彼所依者等者:前自性中举心、意、识,显此意地遍通一切,今此所依及下所缘、助伴、作业,理亦应通一切识有。然此论中唯说前六识身,不说心、意有相应义。如下有言:此中显由五法,六识身差别转,乃至广说,可为证明。由是当知,此所说义是隐密说,非是了义。是故于此所依及下所缘、助伴、作业,皆唯偏约意识为论。如文自显。复次,此所依中,不说意识有俱有依,然理非无。成唯识说,彼俱有依即末那识。今略不说。此亦同前,不更分别心、意道理应知。

  这里有二个要注意的。1、“前自性中举心、意、识,显此意地遍通一切,今此所依及下所缘、助伴、作业,理亦应通一切”识有。什么意思呢?既然我们一开始说意地,不是单独指意识。那么只要说意地,那就包括第六、第七、第八都在内。所以说前自性中举心、意、识。自性是概念的解释。心、意、识都包括在内的。心:指阿赖耶识;意:指末那识;识:指第六意识。就是说意地就通这三个识。“今此所依及下所缘、助伴、作业”。前面讲自性是通这三个识。现在讲所依、所缘、助伴、作业,也通这三个识。“然此论中唯说前六识身”:什么意思呢?从现在开始往下大部份他所讲的所依、所缘、助伴、作用,仅仅是指第六意识。“前六识身”:因为前面已经讲了前五识,现在讲第六意识。“不说心、意有相应义”:对于阿赖耶识、末那识相应的心所并没有单独立出来。“复次,此所依中,不说意识有俱有依,然理非无。成唯识说,彼俱有依即末那识,今略不说”。什么意思呢?你看我们讲前五识有彼所依者,等无间依,每个识前一念为后一念的等无间依;前五识的俱有依是什么呢?眼识的俱有依是什么?是眼根,耳识的俱有依是耳根,鼻识有鼻根,舌识有舌根,身识有身根都是俱有依。同时这里提到种子依。看发现这个文字里面,“彼所依者,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如前说一切种子阿赖耶识”。这里少一个俱有依,是他单独提出来的。“此所依中,不说意识有俱有依,他好象没说意识有俱有依,然理非无”:不是说意识没有俱有依,那它又是什么呢?《成唯识论》说了:“彼俱有依即末那识”:彼指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根是以第七识为根,今略不说,没有单独说出来。

  关于六、七、八的关系:我在这里再强调一下,我们知道前五识的俱有依,也就是每个识自身的根。而六、七、八这三个识呢?它们互相为根,第六为第七的根,第七为第八的根;反过来,第七又为第六意识的根,互相为根。正因为如此,前五识的净化比较好办,但是六和七、八的净化,不太容易。因为它们总是连接在一起的。好象社会上那个连体婴儿一样,连在一起的,如果动手术的话,弄得不好,就死掉了。所以六和七关系非常紧密。所以,以后学《八识规矩颂》转依的时候,成佛的时候,六和七是在初地转。这里有个顺序,我提前给你们讲,我正写到这一段。我打个比方,我们到地里去锄草,有个成语叫锄草锄根。一般锄草只是把表面的锄掉了,没有把根锄掉。这是暂时锄掉,没有永久的锄掉,要永久的锄掉,那就是要把根挖出来。那么六、七的净化,要彻底的净化,实际上第七识最重要,因为我们所有的执着,都是从它那里来的。我们上次讲了,前五识只是在外面采集信息,第六意识作综合处理,但第六意识作综合处理的时候,它是以第七识为根。所以第七识执我的信息没有处理掉,它对前六识提供信息那就永远是染污的,因为在我执的笼罩下。所以,看起来我们要净化,实际也就象锄草一样,先把根拔掉。但是这个转依工作从理论上讲,好象是先从第七识对付,实际上不是那么容易。为什么?第七识藏得太深了,不容易找到;明白吗?所以,先把第六识找到,先把露在外面的找到。所以,对六七识的净化工作。我个人是这样看的,是象锄草一样,通过长在外面的草,知道它下面有根,通过上面的草锄掉,慢慢处理掉它的根部,让它的根慢慢死掉。对六七的净化,很大程度上是这样一个程序。先处理第六意识。不是擒贼先擒王,而是顺贼擒王。顺着贼找到它的老窝。为什么?六七同时转,先找到第六意识顺着它,第七识跟着它净化掉。因为六七互为根,六七识的根相互依靠,第六意识作任何事都得看第七识脸色,要第七识点头,你永远是染污的,因为第七识恒审思量我相随,它一刻都没停止过,在做梦的时候都梦到我的钱被抢了。为什么做梦都还有这样执着,因为第七识自我的执着,永远都没停止过。为什么呢?因为第六意识依靠它产生活动。严格意义上讲梦中是第六意识的梦中意识。上次讲了意识有两部份:五俱意识是共五识;不共意识有梦中意识,散乱意识,不共意识是独头意识,是单独活动的。五俱意识是与前五识一起活动的。梦中意识有梦谓是单独活动,不靠前五识,你做梦时眼睛也在做梦吗?耳朵也在做梦吗?没有,是意识的活动。还有散乱、定中。你做梦的时候也包括闷绝,休克状态,实际意识没停止活动的,如果意识停止活动的话,那大脑已经死亡了,生命已经死了。所以,意识的活动是最活跃的。严格讲做梦意识最活跃,自我意识做梦没停止,是第七识没停止。所以,六七净化不是擒贼先擒王,不是把第七识抓出来弄死了,第六识跟着死,不是那么简单。是顺贼擒王,顺着第六意识的活动,知道第七识,再顺贼擒王,锄草先锄根,当然利根人,先海底捞月,地里拔根。有乡下锄草的老乡,也不是先除根,开始先学锄草,先锄表面的,根自然死掉了。我想可以譬喻一个是利根,一个是钝根,一般程序还是要从上面对付到下面去。但特别的利根可能知道,锄草先锄根。所以,六七的净化,还是顺着第六去对付第七,但是不排除有特别的利根人,首先锄根;你说谁是利根?谁是钝根呢?也没有评委。利、钝主要是看你自身发心的程度,能不能下定决心。你看大随烦恼:不信、掉举、懈怠你能不能对付,能对治就是利根,常被这些牵挂就是钝根。我们有时候也有懈怠,心里起来的,算了吧,过两天再说吧,下午再说吧,晚上再说了。钝根、利根不是别人决定的,是你自身决定的。所以,我经常讲:“修行的人一定要对自己狠一点”。你看历代祖师是不近人情的啊,以前的祖师,对我们现实生活是没办法比的。禅宗有个祖师,他妈病了,想他想得眼睛都瞎了,他都不回去看她,最后他妈已经死了。他说:“一把火把她烧了就行了”。今天的人是无法理解的。他一把火把妈烧了,是能度他妈的。一道火先把她度走了,超度了。一般人是不知道的,是凡夫被虚妄分别相迷惑了。所以,修行的人要对自己下狠心。我前几天讲:“贼心不死,道心不生”。我们现在的贼心太多了,掉举、惛沉、懈怠等等,还有许多投机取巧的心理,谁带着我走啊。谁给我三个……妙计,怎样就能过关啊,这些心理,都属于贼心。贼心不死,道心不生。为什么?是道心不够,动力不够,自身没有很好的把握根机。所以,根机不是别人说的,是自己内心的力量,发心的力量来决定。

  关于八识的活动,为什么六七八连起来说?因为关系太紧密了。我们讲了第七第六,它们是互相为根的关系。这里虽然他没讲第六识的俱有依,但是它是有的。第六识的俱有依是第七识。

  “此亦同前,不更分别心,意道理应知”:阿赖耶识的俱有依是末那识,末那识的俱有依是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好比打仗一样,如:剑门关,“一夫把关,万夫难开”。前六识不管怎么打,通过第七识全是染污的。你要明白为什么转依,阿赖耶识去后来先作主公,前七识是世间一个最重要的角色。先把阿赖耶识搞掉,不是什么事都解决了吗?不行的。阿赖耶识现起我们身心世界是被动的,看你们前七识拿什么种子回来,阿赖耶识就含藏什么种子,阿赖耶识是被动的,是没有选择的,没有主动性。如果说阿赖耶识中的种子,只选好的播出去,坏的藏起来,不播出去,阿赖耶识没有这样的权利,没有的。要是这么简单我们把阿赖耶识喂好一点,告诉它:拜托你啊,好的种子,给我拿出来我要用,坏的你藏起来,别给我,不可以的。所以,第七识扮演的角色,就象剑门关,一夫把关,万夫难开,它在这里把持着,把前六和第八隔开,必须通过它。所以,要化解这个危机,怎么办,那就是把恒审思量我相随的自我意识,第七末那识瓦解掉。

  第八识别名有: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心、异熟识、藏识海、穷生死蕴、无垢识等等。不管阿赖耶识、心、藏识都是一个概念,都是摄藏种子。

  第八识是通于一切的,你在染污位也叫第八识,清净位也叫第八识;阿赖耶识也通于染净的,在染污位保持的是染污种,清净位也需要保持种子,在染污位保持的是染污种,在清净位保持清净种,这也是贯通染污的。其余的都是有阶段性的。

  阿赖耶识从凡夫位,到成佛需经过三个大阶段:三次大的飞跃:

  唯识家讲从发心到成佛要经历五个阶段:《唯识三十颂》讲的五位:1、资粮位;2、加行位;3、见道位;4、修道位;5、究竟位。

  究竟位就是成佛了,圆满了。凡夫是发心以前的;开始发心学佛是资粮位,积集资粮,积集盘缠,成佛的资粮是福德、智慧二种资粮。资粮位要经历十信、十行、十住、…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6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