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7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7)

  第 7 讲

  时 间:公历2009年8月15日,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星期六下午

  地 点:成都市文殊院后客堂

  学习内容:

  因为前面我们已经谈过,这个意地啊是包括了我们现在通行所讲的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上一次已经把它们几个的所缘都谈过了,从这儿开始,就谈它们的作业。

  这个地方的作业啊,有点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讲的作用。实际上这个作用啊,按照后来通俗的说法,每一种新词我们先给大家交代一个梗概。就严格意义上讲,每类心识,不管是第六第七还是第八乃至前面的五识,一般它的作用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一个叫分别,也就是有点像我们今天常人所讲的认识。第二个,所缘,既然有认识的作用,对认识的对象要有判断,这是它的第二个作用。第三个作用,按照佛法讲,就像地藏经上讲阎浮众生,阎浮提就是我们这个世界哦。所有的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就是你一起心、一动念、无不是业的那个业就不是作业的业啦,那个业是业力的业,这个地方的业是作用的意思,那个起心动念无不是业的业就是指我们平常讲的业力。所以既然每一个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实际上你这个起心动念为核心它已经涵盖了,你想啊,你起心动念了以后,自然这个起心动念就会去指挥语言、指挥行动。你的所有的语言和行动不会无中生有的。你之所以要讲话,是因为你脑子里想要表达;你之所以要有动作,是因为你心里想好了要干事情,对吧?所以严格意义上讲,起心动念也已经包括了身口意三方面。但是呢,由于这个意,心念力的作用更突出。因为你的语言表达,你的行为动作,是谁在真正的指挥它啊?就是这个意,心念指挥它。你想啊,你不想讲话,你脑子里会有语言吗?没有。这个就和那个写字一样的,对吧?写字啊,写字有个口诀:意在笔先。实际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意在笔先的意,就是你的想法、思维、心理活动;“在笔先”就是你的那个笔还没拿起来,还没下笔的时候,想法就已经先有了,心念先有了,才会拿笔去表达。实际上严格讲这个地方是有唯识的。上回跟他们几个画画的聊天,就说近代成都有个画家叫陈子庄,听说现在他的画很贵。有好几个人来找我,说这个唯识讲什么。我跟他们聊了一会,我说你们怎么对这个感兴趣,他们说听说那个陈子庄就是研究唯识的。我对这个陈子庄可能还研究的不够,比如他的画啊,不了解,所以不知他研究唯识到什么程度。我讲这个意思是顺便说的,实际上估计这个写字画画的人,他是有这个认识的,就是那句:意在笔先。

  我讲这个意思就是举例子说明:我们很多的语言行为,实际上是被动的,真正支配它的是意业。而在这三个当中、身口意这三个当中,意业是主导的。所以我们平常看地藏经上讲也好、其它经上讲也好,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实际上已经涵盖了身、口、意三方面。那么我讲的这个意思是什么呢?我们这儿不是讲心识的作用么,第三个作用就是造业,造作业力。心识,它只要你起心动念了,就一定会有业力的形成。当然了,我们一听说业力,哎呀,我的业障深重!这个业是不是都是坏的

  不见得。佛法讲,业力有善业、有恶业,对吧?并且,善业里面还要再分,有有漏的,有无漏的。我们讲百法的时候讲过。那么有漏与无漏,是善还是恶,由谁决定?不是外在的,就是看你那个起心动念里面的动机,就是你最早那个念头的动机是什么?尽管有些事情做得是善的,对别人都有好处,但是你有自己隐性的私人目的,就是有漏的善。无漏的善就是不但这个做的东西是好事、是可以利益大众的,同时,内心里没有自我的想法,这就是无漏的。当然恶的统统的就是对别人、对众生、对大众是有伤害的,这就是恶的。那么这些东西最终由谁决定啊,就是你那个念头,动机很重要。那么这个念头、动机从哪个地方来呢?就是从心识上说。当然,心所也会参与,它们两个是一起活动的。

  我说前面这个一大堆,就是讲心识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就是造业。所以华严经上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当然这个地方的唯心啊,不是今天我们哲学上讲的唯心与唯物的那个唯心。这个心呢,应该包括八识在内。当然这个造,也不是我们今天讲的制造,不是英文里面的made in China那个made in。这个造啊就是显现的意思:显现、组合。你比如我们这个屋子里的空间,哪个造的?我们一般人都会说工人造出来的啊。不对!不是他造的,他造不出来。怎么说呢?你看这边一堵墙、那边一睹墙、上面还有个顶子,这些材料、这么多东西一砌,这个空间就出来了。当然工人是产生这个空间的条件之一,但不是他制造出来的。有了这些条件组合在一起,它自然就要显现这个空间,你想说我不要这个空间,办得到吗?办不到!因为这些条件具备了,它必然就会有空间的出现。所以这个叫显现。“一切唯心造”是指的这个。所以世间,一切东西,都没离开过,世间的没离开过;出世间的,菩提涅槃也好、成菩萨成罗汉也好都没离开这个原理。一切唯心造,都是这样。那么这个里头啊,实际上就跟我们刚才讲的有关。

  这是心识重要的作用,就是造业。所以我们平常啊,可能学了百法以后,你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这个识是干什么的啊,认识的功能。我们当初给你讲百法的时候只提到了这个层面,没有提到更多的层面。最多的是谈到色法的时候,那些都是心识所认识的对象,对不对?就是所缘的问题么,没有谈到第三个层面。实际上严格意义上来讲,心识的作用最重要的还是这个第三:造业。因为你要修行么,你要从凡夫到圣人,你要从凡夫到成佛,那个认识功能很自然的。有些人常常给我说:哎呀,我脑子里又看到那个,又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意念是控制不了的,只要有东西在眼前,你肯定要看到、肯定要辨别它,只要是正常的人。关键问题出在哪个地方,就是当你看到眼前这些东西的时候、你认识到它的时候、那一刹那跟进来的时候,你的念头啊对这些东西有没有受它的牵制、是不是跟着他在跑,这个东西就是关键了。你跟着它跑的过程就是造业的过程,这个是最关键的。你说释迦牟尼佛我们这个化身的佛啊,也是从娑婆世界、从中印度,还活到80多岁,还说法49年,他还在灵鹫山、恒河到处转悠,我的天,他没看出那条河?他说这条河不是河,这座山不是山,我见不到,什么都没看见。可能么?他都看见,跟大家看的都一样,但是他最后的境界和我们不一样,所以他不可能没有认识,有分别但是他没有执着,所以他第三步的造业就不会有恶的业、不会有染污的东西。而我们凡夫就不同了,你有分别,分别完了跟着执着就去了,麻烦就来了。所以你明白这个,也就明白金刚经上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要生其心,要有分别的,关键是应无所住,就是没有执着,那些东西对他没有牵绊、不会左右他。所以这个佛法,你要学通啊。拿来把玩的东西你都可以弄得通,哪个经、哪个论,全部都可以汇通的。

  所以今天我们谈这个意地,就是特别是第六第七第八这三类识它的作业它的作用。我先提前给大家总结来提要一下。这三类识包括前五识都具备这三个作用。我们刚才说了:分别,就有点像我们原来说的认识啊、辨别的能力啊,是吧?它能够辨别,这是从“能”上在讲,具有能够辨别的功能,具有能够认识的功能。比如眼前的境界:红的、黄的、白的、蓝的、紫的,高的、矮的、大的、小的,它都能分辨出来,对吧?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所缘,它对这些对象,这个是从“所”在讲啊,它能够认识。前面第一个是说认识,它能够有这个功能,但是这是理论上说它具备这个功能哦,能不能认识它还要跟这个对象碰在一起产生作用才说它能不能认识,所以这是第二个作用。那么这两个碰在一起的时候如果加入了我见、执着,第三个(作用)造业就出来了,它就成了染污的;可是当这个认识和所缘碰到一起的时候啊,你没有这些执着的东西进去,那你就是清净的。所以实际上这三个东西啊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还有点一致性和统一性,互相关联的,但这中间有侧重点。前五识,就偏重于认识,它造业啊就不一定是那么厉害,但是它有轻微的。而第八识它也是这个问题,它有分别、自性分别,也有所缘,但是它造业也是微乎其微的,小。因为它是帮你们保存的,顶多就是这个家伙保存的太死了,它舍不得扔掉,是吧

  但是这个第六和第七就不同了,他们除了分别,你看那个第六意识,我们前面讲过分别厉害吧?五俱意识、独头意识。独头意识,你看梦位、散位,到处它都要去活动、分别,强大吧?强大。正因为强大,它认识的对象也就宽,对不对?什么东西,不在眼前,它都能够想,这个都是第六意识的功能。正因为它的认识功能大,认识的对象宽,所以它造业才是最凶的。

  你不要觉得有能耐就是好事哦,有能耐也最危险,这个是禅宗里一直强调的。这个很重要啊,智慧要拿到日常生活里都可以用的啊。你有没有记住哦?越有本事越危险,你名望地位越高越危险。这个就是禅宗里面过去参禅的祖师告诫徒弟的有两个字:顶堕。那个顶啊,就是山顶的顶;堕就是堕落的堕。就像你爬山爬的最高的时候你最容易摔下去了、最痛,也最容易摔。你在地上走的时候,你挺自由的。你爬到高处往下一看,啊,恐高症,扑通,就要掉下去,最容易。所以这就是过去祖师告诫我们的:崇高必堕落,有情决定死。爬的越高,容易堕落,这个今天我们都是容易检验的。比如我们今天说那个家伙好贪哦,因为有才贪嘛。说那个家伙贪得无厌,贪那么多还要要,他有机会啊。越是有机会干那种事情的时候越要把握这个东西。修行也是一样的。为什么,你看,我们今天,一开始啊,这…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7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