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也就不做了,大家一起混。
这道理太简单了嘛!「贡献」本身就是「财富」,但是这个机关却不给他们应得的报酬,而只看学历——有什么学历,给什么报酬。那大家一看,情况不对,原来游戏规则是这样订的,所以就磨尖了头,想办法去拿一个学位。拿学位很努力,可是做贡献就没有人了——演变成这种局面,这个机构还能做什么呢?一定做不出什么象样的事,大家心中想的就是怎样多分一点报酬,没有人想要多贡献。
民营的机关应该不致如此,情形会比较好一点,但还是有问题。因为现在所谓公司的规则都是资本主义所订下来的。
大家会想,资本主义国家都是民主国家,他们重视人权。那么我们来看看一般公司是不是重视人权。我可以告诉大家,一般公司其实并不重视人权,他们重视的是股权,重视的是资本。只有股权才有发言权,才可以做决定,才有权力,人权在那里面没有什么力量。
然而员工对公司通常都有很多的贡献,没有他们,东西可能做不成,做不好;可是,成品一旦做出来以后,最大的利益还是老板得去了,而不是那些我所谓的真正有贡献的人得到。
如此一来,就使得很多公司员工不肯真正尽心尽力去做事,原因是即使他们的贡献再多,公司却没有相对增加报酬。如果他们做了贡献,能给予适当的报酬,就不会产生这种结果,所以我觉得以上三点是财富真正的原则。这些规则并不是我订的,而是财富的本质就是如此。我甚至觉得这三条规则非常近似自然律,虽然它们是在解释人类社会的现象,而不是解释自然现象,但确实近乎自然律。
我现在就用这三条规则来解释一些经济现象。
有些经济现象乍看好像很复杂,但是用这三个原则一看,就很简单。是一些什么现象呢?像资本主义社会都有所谓的「景气循环」。为什么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一定会有景气循环?
我不是学经济的,只是在报上看见这些问题。当我想到这些原则之后,就用这些原则来看这个问题,发现满简单的。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并没有办法免除一些经济活动,哪一类的经济活动呢?比如说炒股票啦,炒房地产啦,炒地皮啦,把外汇买来买去啦,这种金融性的操作活动没办法免除,也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吸引了很多人来做这类事。
我们想想看,这些活动对整体的财富并没有一点贡献,许多人却赚了钱,也就是他们从这个社会吸取了资源,可是他们不提供任何贡献,像这一类的活动就会让经济衰退。这类活动一旦很多,整体的社会财富就一定会下降,反应在经济上面,就是经济衰退。
当经济衰退以后,第一个遭殃的就是从事这些活动的人。这些人一旦损失了弄来的金钱,就会稍加收敛,并且反省原因,然后又开始做一些对实质有贡献的经济活动,这个社会整体的实质财富又开始慢慢增加,所以经济又开始复苏,道理就这么简单。
资本主义因为没有办法免除这些活动,所以一直在那里摆来摆去,几年后就有一个循环,周而复始——这是我用这三个原则一眼就看出来的,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我们再从这件事来看看投资公司的问题。
像国内最大一家投资公司的主持人被法院判刑的时候,他说了一番话,意思是说他到底什么地方错了,请告诉他。他自己也讲了一番理由,看看他的理由,似乎也找不出错。可是法律上就是要判他的罪,政府就是要取缔他。那是不是政府和法院要跟他过不去,要找他麻烦?也不是。
我不认为政府有这种意图,他们也是身不由己。那么他的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呢?
现在从这里(指图表)可以知道,原来他是被这三条自然律所判罪的。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被政府或者是法院判了罪,其实是司法单位或者政府不知不觉受了这三条自然律的影响。
投资公司真正的错误在哪里呢?他们给投资人很高的利息,也就是投资公司本身没有放高利贷,放高利贷的是投资人,所以它的错误并不在放高利贷。那么它的错误在哪里呢?它的错误就是因为投资人未做贡献,但公司给了他们报酬,错在这里。那些投资人统统没有做什么贡献,它却给他报酬。
当公司很小的时候,还不是问题。当它扩大以后,就要拼命去赚钱,再把利息付给投资人,做得十分辛苦。因为要付那么高的利息,所以没有办法用「有贡献,才得报酬」的作法来赚钱。它最大的办法就是炒股票。这个社会大家都在炒股票,也不是犯法的事情。它去炒股票,赚到的钱就给投资人。公司自己做得很辛苦,但对社会整体来讲,并没有贡献什么。
它把报酬送给那些投资人,就养了一大帮没有贡献的人。如果这些人为数不多,这个社会还承受得了,没有人会去管;但后来人数太多了,社会就承受不了。尤其多到其他很多很多投资公司也群起效尤,整个社会就更承受不住了,就要制止它。政府就是受到压力,而不得不去制止。
所以严格说来,投资公司不是被法律所制裁的,真正制裁它的是这三个原则。所以我想要说明的是这三个原则其实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自然律。无论是政府也好,法律也好,都没有办法逃出它的影响。
我们如果能够了解、体会财富的这三个律则,并且确实遵守,再去从事生财的事业、生财的活动,就不会发生问题;也不会羡慕别人赌博赢了大钱,或是签六合彩签中发了大财,因为你不要这种钱,只接受因有贡献才得到的报酬。
所以从投资公司的这个例子,大家就要注意,好人是不能乱做的。把钱无缘无故送给别人,是不可以的;要给别人,也得要他有贡献。如果当时投资公司能够让那些投资人做一些事情,一旦有贡献以后,看他们贡献了多少,然后再给他们报酬,今天就不会出问题;可是他们没有这样做,所以出了问题。
至于前面提到的三个原则和佛法的关系是什么?我开头提到这三个原则是从禅定及般若智慧里面反省得来的。反省的方式是从「财富的本质是什么」、「它的特性是什么」这个方式找出来的。
我可以这么说,这三个原则可以对应到佛法里面的三种情况:第一,「财富不是物质」对应到佛法中一直讲的「三界唯心造」。财富也是三界内的东西,当然也是心所造的。第一个原则中又提到能够改善生活品质的就是财富,就是贡献。「改善生活品质」即是佛法里面所主张的要「普济众生」。
第二个原则讲到了个人和整体的关系,佛法里面讲到佛性的本质是无分别的,法性的本质也是无分别的;然而一旦入了世间就有分别,也就有了个人,这二者是相关的。个人并不能够脱离整体,也就是「分别」是从「无分别」而生的,相互间关系非常密切。这一点我在另一个地方曾经有更详细的说明。而「无分别」就是没有差别,就是一样,也就是「同体」,这是大乘佛法菩萨道所强调的「同体大悲心」。
第三个原则是从唐朝百丈禅师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演变成「没有贡献,不收报酬;有了贡献,才收报酬」。这种做法可以让我们在没有贪心的状况下得到财富,是一种无贪的生财法则。
我们大家都晓得,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要有欲望,没有欲望,经济就没有动力了。其实欲望是什么?欲望就是贪欲。可是我们佛教徒不愿意这样去赚钱。现在如果用了第三个原则,是可以在没有贪欲的情况下,去获得财富,这对我们佛教徒是非常重要的。佛教徒一直说要去贪、嗔、痴三毒,去了半天,赚钱的时候还是要贪,这不是背道而驰吗?所以如果我们能够生财而不用贪心,这是修行人积极寻找的方法。
说到这里,我要对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做个批判。资本主义的缺点,刚才已经说了一些,就是它没有办法免除贪,没有办法免除一些既没有贡献却又要赚钱的经济活动;但是它也有优点,了解财富不是物质。
像「中央标准局」就是专门审查专利的,「专利」就是「智慧财产权」。智慧也者,不是物质。他们了解这一点,所以仍然能够生财,但是并不能免除贪。共产主义是为消除资本主义的缺点而创造出来的,可惜他们革命革过了头,把企业家的贡献也视为剥削,因此很多人靠智慧创造的所谓的财富、所谓的知识、所谓的这些贡献,在他们那个制度下却不被承认。所以就没有人朝这个方向去做,财富自然生不出来,错误就在这里。
如果哪一天,他们能够省悟这一点,才可能有财富,可是他们看不清楚。事实上他们很想发财,却又要认为财富就是物质。他们应该真正去检讨自己的心,既然主张唯物,不承认有「心」,以为物质就是财富,那么他们已经有很多物质了,不比美国少,为什么又会觉得贫穷呢?显然心中并不认为物质是财富。若不检讨这点,那又如何富有?
其实穷就是穷在他们没有用心嘛!没有用智慧嘛!这个观点一弄错,以致共产主义到后来就拼不过资本主义,所以像东欧那些国家就一个接一个倒下,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虽然他们倒了,可是问题还是没有找出来。他们只晓得自己不好,要去学资本主义,可是还是没有找到解答。
而在学资本主义的时候,应该注意一点,不要学到资本主义的坏处,而把他们的贪欲学来。其实我们中国人原本不是那么贪的,甚至不晓得去贪。这些经济运作的方法都是从资本主义那里学来的,只不过是连缺点都学来了,好的地方并没有学到,却把缺点放大得很严重,所以反而被他们骂成「贪婪之岛」,这是很冤枉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我深深觉得虽然经典没有明确地给我们指导,但还是可以从它所教给我们的原则,自己去解决现在的问题。而且我相信如果以这三个原则去发展经济,会做得比资本主义更好。
现在我就佛教的立场来想。原始佛教的时候,出家人是靠托钵化缘来维持生活的;到了唐朝农业时代,靠的是丛林——我称之为「农业丛林」——自耕自食,自力更生的方式来生活;现在进入了工商文明的时代,我想我们有必要建立「企业丛林」。
在这个企业里面,我们佛教徒可以修行成道,又可以生财来解决生活问题,同时多余的财力还…
《佛教的财富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