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了好感做基础再生出爱,所以好感是爱的基础。好感跟爱一样吗?有人认为差不多,其实差满多的;尤其爱到难分难舍的时候,爱跟好感是完全不同的。最大的区别是爱会想念,但是好感不会有想念的渴求,所以好感不是爱。虽然爱是从好感生出来,它们相关联,但是性质完全不同。如果再追问下去,好感又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它的基础是什么?这么一找下去,就是感性直觉(feeling)。
好感属于feeling,但是feeling是不是爱?不是。好感不是爱,但是爱是从feeling生出来,也可以说是从好感生出来。当有了爱以后会发展成什么状态?我们观察两人相爱以后,接着就会把对方锁住,婚姻制度就是一种锁住对方的办法,所以爱到后来,就变成「十二因缘」的「取有」;或者就是一般人所讲的占有、控制。一发展到取有、占有的阶段,还有没有感情呢?没有了,感情不见了,只有权利、义务、责任和得失,就会有谁欠谁、不公平的争执发生,整个发展历程就是这样。所以爱一变成占有,爱就消失了,同样的好感一变成爱的时候,好感也没有了。
从Feeling演变到爱,再演变到取有的发展过程,你会发觉有一个特色,就是越来越具体和简化。反过来发展则是抽象、无形,但是内涵丰富。可见人们经常产生矛盾,心里面想要的是丰富,可是做出来的却是简陋而具体,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感觉家庭生活乏味的原因。凡事太具体、简陋了,当然乏味;要丰富有趣只有一个办法,往好感、feeling的方向回溯过去,一旦回到feeling的层次,感情才是空灵开阔而丰富的,否则就是焦虑而带有怨恨的。如果我们想要提升感性能力,只有回到感性直觉(feeling),一旦恢复feeling,感情就可以保持空灵,而不会落入占有、控制的简陋层次。
我观察过不少人,包括我自己,发现每个人心灵深处所要追求的是感性直觉,但是做的时候就莫名其妙变成了控制。尤其时下的青年男女谈恋爱,根本不是谈恋爱,而是猎取。男生追女生的时候,基本的行为模式是猎取,女生则是设陷阱,让傻瓜猎物掉进来,这些都不在爱与feeling的阶段,而是在占有的阶段。我们的文化在这一方面所给的教导与指引非常缺乏,仿佛尚未脱离渔猎时期。回想自古以来婚姻制度的演变,有一度是抢婚,抢婚就是以猎取的手段获得婚姻,所以我们的文化要进步的话,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深思反省的。
※恢复感性直觉才有创造力
当我们恢复感性直觉(feeling)的同时,也会对理性有所帮助,因为恢复感性直觉就是接近空无,就有能力接受不同的假设,不会受到立场、假设的控制;这个时候才能够「无相无不相」,所有的相对我们而言,都不是监牢,而是我们的工具。所以我们需要学习恢复感性直觉,但要如何恢复呢?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执着放掉;执着就是坚持某一个假设、立场,要习惯于把执着放掉,执着一放掉,feeling就会出来。在中国文化的环境里面,经常促使我们扮演feeling的杀手,这一点是我们每个人要自我反省的。我们会把自己的feeling杀掉,当然也会把周围的人的feeling杀掉。当一个人没有feeling,我认为这个人就是活的死人、麻木的人,乃至于机器人;有feeling的人才是活人。中国有一句成语「麻木不仁」,一麻木就不是孔夫子讲的仁爱的人,而是被设定好目标的机器人。为了要有效率,教育把我们教得愿意做一个设定好目标的机器人,整个人生就为了要完成那个目标,凡是跟目标无关的事情都不注意,人生的丰富性、创造性就没有了,生活变得很单调、乏味。
今天我来演讲之前,才跟我的小孩谈起这件事情,他说他的同学之中有的成绩非常好,以前他都非常佩服,现在才了解他们的成绩为什么那么好;原来他们在中学的时候就已经设定好目标,要把成绩弄好。在大学的时候,每一门功课都有一些我刚才讲的基本假设,而很多基本假设是模糊不清的,有人就会将与成绩无关的模糊假设切除,因此所关注的范围缩小了,全力以赴达到好成绩就不难了。但是我的小孩没有这样做,我也没教他这样做,他的老师也没教他这样做;所以所有可能的假设他都重新思考过,费了很多精神去考虑这些问题,因此成绩没那么好,看到别人成绩那么好,觉得很佩服,现在终于了解别人是怎么做的。我打一个比喻;我的小孩的状况就像一头野马,在草原上随意的奔驰,一旦有人就把这头野马抓过来套上缰绳去拉马车,它当然拉不好,会乱跑、乱窜。学校教育就好像是马车缰绳,套在学生的脖子上,看你拉得快不快,拉得快就得到好成绩;而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就是一匹训练有素的马,套上了缰绳,装上了马鞍,而且眼睛还遮了布,只能往前看,不能看旁边,所以马车拉得很好,很有效率。我们的教育是可以培养出很会拉马车的马,但是这些马一放出去,让它在原野上创造发展的时候,就不行了,这就是目前我们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培养出来的工程师、科技人才都很努力的工作,但是却没有创造力。因为没有feeling,一开始眼睛都被限制住,只会看狭小的前景,周围所有的机会都不在考虑的范围内,怎么可能会有创造力,发展出新的产业科技。
美国教育方式所教出来的都是野马,所以要跟他们比,不得不先恢复感性直觉(feeling)的能力,恢复了之后,才可能有创作与灵感。中国文化与欧美国家相比,在美感上略逊一筹,就是因为feeling太弱了。去年我去美国,第一次去纽约的唐人街,心里面觉得满沉重的,唐人街看起来跟我们这里的菜市场差不多,在这里看自己的菜市场,觉得还可以接受;但是到纽约唐人街,跟美国对比之下就很难过。别人的城市是这么整齐优美,而我们却像菜市场,放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长在肉上的疮。有人告诉我说所有唐人街都是这个样子,于是这一年来我就一直思索着,为什么唐人街会是这个样子?想来想去,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中国人美感的修养普遍不够,所以这群美感比较弱的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弄出唐人街的模样来,所以唐人街的脏、乱、丑,不只是个人或街道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美感修养的问题,如果真是这样,就令人感觉很沉重了。若要检讨、改进一番,我觉得也不是很困难,就是努力把feeling培养出来,只要每一个人的feeling培养出来了,环境自动就会跟着改变。
※静坐可以提升心的觉受力
讲到这里,就有人要问怎么培养feeling?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穷本溯源,把任何事情都回溯追查它的根源,找到它的源头。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学习静坐,把心静下来,把心里的执着放下来,心慢慢接近空,还不一定要完全空,feeling自己就会生出来。事实上中国文化就已经讲到「宁静致远」,当心静下来的时候,心的觉受力就逐渐扩大,无远弗届;因为有感性直觉(feeling),一恢复feeling就有美感,而且创造力也会出来,这就是「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当然创造力是很丰富的。感性要提升,我们需要学会直觉,体会空无的本性;理性要提升,也是一样。总括起来,只要真正按照佛法所教导的方法,去修行、锻炼、学习,就有办法提升理性与感性的能力。今天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问:如果说美国的感性能力比较强,为什么他们的离婚率会那么高?
答:我想不能够用离婚率来断定谁的感性比较好,因为我们这里虽然感情不好,但是也不一定会离婚,大家会忍耐,而美国在这方面他们不愿意忍耐。
问:能否多说一些有关feeling的事?
答:下一期的「圆觉之友」(第二十七期)会有专文来谈,届时大家可以看。
问:如何理性自处安度晚年?我已经九十岁,广西贵县人。
答:我也是贵县人。老年人可以把握很短的时间学佛。大家可能不知道,在人间学佛最有效,其它在地狱、恶鬼、畜生不用说了,即使在天道、修罗道也比不上人间。学佛最好、最快、最有效的地方就是在人间,所以即使只剩下十年、一年、一个月、一天都要把握,在人间修行所得到的成果是天道所不及的。时间越短越少越要把握,晚年更要把握机会学佛。
问:何谓空无?
答:我所讲的空无指的是「本来面目」、「本性」,你可能又要问什么是本来面目?答案就是真正的自己,如果你又要问什么是真正的自己?我就没办法回答了,因为就是你自己,怎么还来问我?
问:如果没有如来藏的因,经过十二因缘以后会落入断灭吗?
答:如来藏的因是不会断灭的。
※鼓励大家谈开阔的好感
问:您刚才说年轻男女谈恋爱,难道老一点就不能谈恋爱?
答:老一点也可以谈,再老都可以谈,但是我不主张谈恋爱,而主张谈feeling,谈感性直觉。我鼓励大家谈好感,不要把好感变成思念,思念是粘滞的、纠缠的,希望大家谈…
《理性与感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