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法知道「众生相」。这部分在心理学称为潜意识。平时你是不会知道的,因为定力不够;当我们能够定到「无明」与「行」中间,「行」就能被观察、就能清楚明白了,也就是你定力够深,「众生相」才能够被知。
如果我们要知道「无明」,定力要深到「本明」,因此从「无明」以下全是被知,能知和被知的界线画在「本明」和「无明」之间。「无明」是更深的潜意识,没有办法被知道,一般人就是看不清楚。除非你的定力能够深到本明,能够做到这样,无明壳要打破。你的定力可以安住在「本明」这里,这个「无明」才变成被知的,已经被你知道了,它就不再是无明,就变成清清楚楚了。「无明」是对一般人来讲的,对于能够破无明壳的人,那个「无明」是清清楚楚的,这个地方完全靠定力。
※纯粹的真正的自己是无分别的、无相的、同体的、平等的
这四相如果用《圆觉经》的定义来看的话,四相一直到离四相,从头到尾就是你自己一个人,没有别人。依《圆觉经》的定义,自性深度的四相都很清楚,即使到了寿命相,只要有相的部分一定有分别、一定还有被知。我们如果能够达到离四相的阶段,就进入纯粹的能知能觉,没有被知的成分。这个时候才是纯粹的真正的自己。一旦能离四相,就显现一个性质,那是无分别的、无相的、同体的、平等的。
※法性广度的四相
法性广度的四相与自性深度的四相是很不一样的,我这样来定义:
我相:以「我」的立场为基础,所看见的一切相。
人相:以「别人」的立场为基础,所看到的一切相。
众生相:以「团体组织」的立场为基础,所看到的一切相。
寿者相:以「一切生命」或「时间」的立场为基础,所看到的一切相。
离四相是超越以上四相,但是重点不是消灭、毁坏这些相,而是不受制于四相。这是四相文字上的定义,光是靠这样的定义,其实不容易了解的。事实上一般人在用四相名称的时候,都是偏向法性广度的四相定义。我现在把它做成这样的定义,只是严谨一点,与大家在用的时候是相近的。
佛法讲「无我」,就是无我相。一般的解说总是认为把我相摧毁、舍弃掉,就能达到「无我」,这个观点与我的想法不同。我的观点是我们不可以摧毁、舍弃我们的我相。那要怎么做?我们只能超越。要先让我相健全、成熟,然后才能超越我相;如果你的我相不健全、不成熟,是没有办法超越的,这是我的观点。我相信我们真正去实践的时候,会发现我这样的观点才可行,要不然会很痛苦的。
※「我相」要健全成熟,就要了解自己,并勇敢接受自己
我相是什么?虽然我文字这样的定义,我想大家还是不够清楚。我们要了解我相,也就是要了解自己,对自己越了解就是对我相越清楚。我们通常会认为:「我对自己会不了解吗?」事实上我们对自己是很不了解的,自己到底有什么优缺点并不清楚。前一阵子,我本来认为我已经很了解自己了,因为我在这个地方下过功夫;但是我看了一本书《发现我的天才》,是美国盖洛普公司做的测验,可以发现自己有什么特质、有什么特长,我就拿来做一做。我先对自己做估计,譬如说:我很会思考……,结果有几个特征都测出来了,但是另外还测出一个东西来,是什么呢?是战略家!奇怪,我怎么是战略家?而且还摆在第一个。我自认为对自己很了解了,怎么会是这样子?后来深入下去,发现我认为自己很会思考,其实我的思考都是战略式的。看到这个测验以后,才恍然大悟:我是战略家。原来我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结果是还不太了解。
那本书提到各式各样人的特质,很有趣。最平常的有35~36种特质,当中有一种特质是会取悦别人、讨人欢喜。他举了一个实例,有一位女士具有非常突出的这种特质,这种特征强到她每次搭计程车时,计程车司机都会向她求婚,她一跟人家接触,人家就会喜欢她,就有这种特质的人。我是战略家,什么事情一来,一个战略、计谋就出来了。我以为我很会思考,其实都是战略性的思考。
「我相」要健全、成熟,第一个就是对「我相」要有深刻的了解。我们修行要「明心」之后才能「现性」,「明心」的过程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心、了解自己的的习性。很多人还没有了解自己的时候还很安心,后来一了解了,发觉自己这么坏:心好狠,藏在里面的一点都不善良,贪、嗔、慢、妒……一堆,把自己吓到了,就不敢面对,这样不行。要对自己了解得清清楚楚,并且勇敢的接受。如果不肯接受自己的话,这个「我相」就不可能健全、也不会成熟。要让自己的「我相」健全成熟,第一步就是要了解自己,然后接受自己,之后再去改善。「我相」包含了我执、自己的欲望、愿望……种种一切,所以是非常复杂的。很像是一座城堡、一个小世界,里面什么东西都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你要知道你的习性、你的业障、你的恐惧,你担心、害怕什么?你喜欢什么?你有什么特殊的才能?特别擅长什么?你都要知道。
彼得杜拉克的书里讲满多这些东西的,他说:每个人应该发展自己的优点,而不是想要把自己的缺点改好、变成优点。只要好好发挥优点,让缺点不作用就好,不是要把缺点变成一个优点,那是徒劳无功的。他说:你很努力的要把一个只有二三十分的,变成六十分及格,不如把你本来就有八九十分的变成一百分,这样容易有成果,也才会胜任愉快。
※健全的我相是能独立自主,并勇于承担
认识「我相」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这个「我相」要怎么样站得起来。「我相」要站得起来,就要独立自主,要能够承担自己所作所为的一切后果。自己所做的事情,一切后果都要能够承担,那样才算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才算是一个站得起来的「我相」。如果遇到事情就乱做,做出来的后果又要逃避、推卸责任,认为责任都是别人的、不是我的,这就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我相」。一个不能独立自主的「我相」,不能算是健全的。健全的我相有一个条件,就是要独立自主。所谓独立自主,就是任何自己所作所为的后果,都要勇于承担。当然好的成果要承担,坏的也要承担,不能只捡好的,坏的推给别人,那样的「我相」就不健全,也不成熟。
※要独立自主,最重要的就是掌握主动权
要做到独立自主,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掌握主动权。自己的所作所为,要能够自己做决定,不能变成傀儡,受人指使。如果失去自我,所做的事情都是替别人做的,或者是别人命令你做的,那就是奴才,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当然不是一个健全成熟的我相。
※要掌握自己的主动权,对别人的主动权也要尊重
主动权的掌握非常重要,不能掌握主动权,我相就不健全。我们要了解健全的「我相」,知道要掌握自己的主动权,对别人的主动权也要尊重;如果你不能掌握自己的主动权,对别人的主动权也不会尊重。有朝一日你掌握大权时,就会欺负别人的主动权,侵犯别人。看一个人能不能够尊重别人的主动权,就可以了解他是不是掌握了主动权,也可以观察出他的「我相」是不是健全、成熟。
我们的社会,并不是陌生人之间才有这个问题,就是亲子之间都有这个问题!我们常常听到,有些父母要小孩好好读书,用语是:「你给我把书读好!」这个话一说出来,就知道他没有尊重孩子的主动权,他的「我相」不够健全。这样弄下去,小孩也会不健全。
很多年前有一个妈妈告诉我,她们有好几个妈妈组成一团,互相照顾彼此的小孩,有一个朋友的小孩数学考了一百分,她看到他就很高兴地说:「你数学考了一百分,高不高兴?」小孩的反应是:「我不高兴。」「为什么不高兴?」那小孩说:「我妈妈高兴。」很多小孩子不但在小的时候、甚至到长大都一直在执行父母的意志、父母的人生目标,而不是自己的。譬如在台湾就有这种现象,父母亲希望儿女去当医生,其实儿女不见得喜欢,可是还是听话的去做。这是很痛苦的,而且一生都很痛苦!因为你根本不是在做自己的事情,而是在执行别人要你做的啊!这样「我相」就没有被尊重、也不独立自主,当然就无法健全。所以要把我相健全、成熟,我们一定要独立自主、掌握主动权、对自己要了解。当我相健全成熟,我们才能够超越我相、进入人相。
※人相就是别人的我相
人相是什么?人相就是别人的我相。你要能够了解别人,从别人的立场去看事情、去想事情。要进入人相,就是要进入别人的我相。那不是变成有他心通了吗?人家想什么你都知道。要能够这样做,有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你要对自己够了解;若连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都不够健全、成熟,哪有办法到别人的我相里面去?自己一个我相已经就够复杂了,而每一个别人的我相又都不一样,你还要能够了解他在想什么?他为什么这样想?这些都一清二楚才算进入人相。要做到这样,第一步当然我相要健全成熟;唯有我相健全成熟了,才有能力超越我相,进入人相。
※如何进入人相
要怎么进去?最好的进法,从「十二因缘」来讲,用纯粹的本明,进到别人的无明的层次,去了解他的「行」、「识」、「名色」是什么,这样才不会带有自己的偏见;不然,是不可能清楚的了解别人的。要做到那么好,当然很不容易,也不需要做…
《喜佛所喜 乐佛所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