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慰南亚海啸受创的心灵
时间:2005年1月13日
地点:赖许柔文教基金会
主持:梁玉明
纪录:张春美
整理:林容如、吕秀玉
……只要把这个地方唤醒,凭着这个不死的心,
就可以化解伤痛和恐惧。我们要用什么来面对?
就是用不死的自性来面对。
有了这个不死的自性,我们就能够面对所有的问题。
主持人:梁玉明
各位同修大家好,我是圆觉文教基金会的董事梁玉明。今天很感谢赖许柔文教基金会提供这样的场地,也感谢大家在风雨之夜来此相聚。更感谢我们圆觉文教基金会的大家长梁乃崇教授,以他的悲心促成了这一次聚会的因缘。梁乃崇教授在多年以前,就从清华大学物理系退休,专心致力于佛法的弘扬。梁教授的特质,是以他专长科学研究的背景,在每一次的演讲会中,把复杂的道理,以简单的方式教给大众。还有一个特质就是他求真的精神,我们都知道在许多问题的背后,往往还有更多的问题,而梁教授能够一层一层地,让大家找到问题的根源处。
这一次,南亚地震海啸的灾难,来得太突然,在瞬间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我们听到这样的灾难消息,感到十分震惊,震惊之后是惶恐,惶恐之后是茫然。因为我们不了解生命的真相,我们不知道死亡的背后是什么?这时候就需要像梁教授这样的人,来告诉我们生命真相。
据我个人的经验,在每一次的演讲当中,由于梁教授本身的心量广阔无边,常常会让我们在他的磁场之下,心灵得到共振、获得启发。
今天大家有缘在这里相聚,就是有缘人。如果,大家渴望解脱,渴望觉悟就在当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梁教授!
演讲者:梁乃崇教授
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有这个机会来到赖许柔文教基金会,做一次有关海啸造成灾难的演讲,希望带给大家一些心灵的安慰。非常感谢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我将对南亚海啸灾难的解决方法,提供给大家。所以,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抚慰南亚海啸受创的心灵」。
在南亚海啸发生后,很多人都受到很大的震撼。尤其当我听说,印度有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医师,到现场察看了以后,为了帮助当地那些灾后幸存者作心灵复健,结果治疗师自己也崩溃了。可见对我们人类而言,这么大的灾害,心灵是非常难以承受的。
今天我要讲述的大纲有七点:
一、南亚海啸的灾情
二、灾难的本质
三、解决死亡问题的方法
四、佛陀了生脱死
五、灵魂不死
六、化解伤痛与恐惧
七、回向
※南亚海啸的灾情
我们知道这一回南亚海啸的成因,是海底板块的移动所造成的,印尼苏门达腊附近的海底,地震的规模达到9.0。台湾921大地震是7.3,他们是9.0,每差1.0就差了十倍,规模比921大地震大十多倍。地震之后又产生海啸,海啸是因为地壳的推动,使得海水产生了波浪,层层波浪传过去,便造成了海啸。
我听说这个海啸是在印尼的亚起市地震十五分钟之后才产生的。在地震之后十五分钟以前,网路上就已经发布了海啸的讯息,但是并没有人想到网路上查一查,或直接通知民众。在地震十五分钟以后,人造卫星已经看到海啸的波浪正逐渐地在扩大之中,至于普吉岛、印度一带,都是几小时以后才发生的。事实上,除了印尼可能无法来得及逃难之外,其他地方都可以马上撤离海岸,可是却没有人采取措施。所以,这一回的地震,对远地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真正造成灾难的是海啸。当海啸还没来的时候,民众原来是有办法撤离的,如果以电话紧急通知当地的国家,或是在电视上呼吁民众,很多灾害都可以避免,但是却没有躲过,这个海啸可以说既是天灾,也是人谋不臧。
这些灾难分析起来,有两个成分:一个是天灾,一个是人祸。天灾是无法避免的,地球的板块会互相冲撞,这是自然界的事情。但是,人祸所造成的灾情却比天灾还大!观察所有的灾情,都会呈现出一个非常惨烈的死亡情景,让没有死的我们看到,并在心灵上产生巨大的冲击!
※灾难最根本的本质是死亡
在这里,我们就要问:如果发生了海啸或地震,房子虽然倒了,但没有人死,大家还会觉得是灾难吗?很多人喜欢冲浪,那些浪都是不小的。我们之所以会认为是灾难,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死亡」。如果这个海啸,只是一个很大的浪来了把房子冲坏而已,大家可能还觉得蛮好玩的!
所以,一个灾难的形成,它必然有一个问题就是「死亡」。「死亡」是让人非常悲痛的事情。我们也可以说,灾难的最根本的本质就是「死亡」,但是我们人生一定会遇到生、老、病、死的,没有一个人可以躲避掉。
※佛陀了生脱死
佛陀在两千多年前,也是因为看到了众生是人,有生、老、病、死的问题。而「生、老、病、死」中,生不是问题,老是小问题,病也算是小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死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佛陀年轻时就去修行,后来他知道世间没有人可以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自己就到山上去修行,当他把这个疑问解决了之后,就开创了佛教。也可以说,如果能够把「生、老、病、死」中最大的问题——死亡解决了,灾难的问题就解决了!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是第一个面对死亡的问题,积极去寻找不死的仙丹的帝王,他派人到蓬莱仙岛找寻长生不老的药﹙我们台湾就是蓬莱仙岛﹚,但他为什么要求长生不老呢?就是为了解决死亡的问题,可是死亡的问题解决了吗?寿命大概可以变长,但是终究会死去。再来就是求「永生」,很多宗教以为上天堂可以得到永生,追求永生也是为了解决死亡的问题,只是这个问题是不是真的解决了呢,当然是见仁见智。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到了天堂,命是变得非常的长,但是天人的命终有结束的一天,死亡的问题并没有彻底的解决,不过这比寻找长生不老的方法进步很多了!佛陀要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到最后当然他就能够做到「了生脱死」。所谓的「了生脱死」是什么呢?就是生死的问题彻底的解决了。
解决死亡问题的方法,大概有这三个层次。如果做到某种程度,也可以说灾难的问题解决了,创伤的心灵也会因此而化解了!
※解决死亡问题的方法
佛陀的了生脱死是一个方法,他这个方法是怎么找到的呢?首先我就要来跟大家介绍「能知」与「被知」了。
「能知」与「被知」,在佛经里称为「能、所」,禅宗常常会讲到「能、所」。能知就是「能」;被知就是「所」。「能、所」的意思是︰当我们知道一件事情时,就有所谓的「能知道」和「被知道」一个对立二分的关系。这个关系时时刻刻都存在。比方这里有一个杯子,我这么一拿杯子的时候,这个杯子就有被拿和能拿的这两个关系。或者是我拿板擦,这个手是能拿,而板擦是被拿,它们就有这样的关系在。所以,通常我把被拿的叫「被知」;能拿的叫「能知」。
这么解释以后,大家就会知道,不只是拿东西,比如我站在这里,你们看见了,我是被你们看,而你们是能看的,光是你们一看我这样子的时候,就有一个能看和被看的关系存在。同样地,我讲话的声音是被你们听的,而你们是能听的。
所以,当我们看见一个东西,听见任何的声音,或拿任何的东西,踩踩这个、拍拍那个,都有能看与被看、能听与被听、能踩与被踩、能拍和被拍的关系存在,这就是所谓的能知和被知。
我们这个世界,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能知」,另外一类是「被知」。而且很重要的是,有了被知一定就有能知。不会只有被知的东西在那里而没有能知,这是不可能的。只要有东西被你知道,那表示一定有能知的存在。
绝对不会说,东西被你看到了;声音也被你听到了,却没有能看、能听在那里,不可能的。所以,只要有被知,就一定有能知;当然,有了能知就会有被知,它们是共存的。能知和被知之间有对照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时时刻刻都存在我们的生活中。
现在我就来问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个世界分为两类:一种是「心」,另一种叫「物」。「心」应该是属于「能知」还是「被知」?是「能知」,对不对?它一定是这样子的。「物」呢?应该是属于「被知」。所以,被知的东西是属于「物」这一类,而能知是属于「心」这一类。
「心」和「物」这样的分类是过于简单,我再细分,把整个宇宙万有分成四类:一类是「世界」,就是我们地球上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等等;一个就是我们的身体﹙亦即肉体﹚;再一个是「识心」;另外一个是「自性」。「识心」和「自性」都属于心灵,就是所谓的「心」;「身体」和「世界」是所谓的「物」。我们把它细分来观察,心灵这部分为什么是两个,不是一个呢?。
因为,心灵有两种状况,一种状况是分别心,是你可以分别的;另外一种是无分别心,不能分别的,因为有这样的特质,所以把它区分开来。
我们将这个宇宙里面所有的东西,全部分成这四类,就比刚才「能知」与「被知」,或则是「心」与「物」要复杂一点,但也比较实际一些,如果只二分为「心」和「物」,就太粗糙了。
如此分类以后,我们再来看这一个例子︰用来擦拭白板的板擦,是世界的物质之一,我这个手这么一拿,板擦是被拿的,而我的手是能拿的。现在我就要问︰能知…
《抚慰南亚海啸受创的心灵》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