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个意见,他不能够说:你这个脚指头怎么可以来命令我?它不可以这样!因为告诉你这个讯息的本身就是在帮助你完成任务,这个权力本身是要服膺这个任务的。当下级的意见可以让你把这个任务完成得更好,你就必须接受,不是你当老板就可以为所欲为,若你不能完成任务,就不应该有这个权力;当然也不能够因为这样子就把老板换掉,这样子运作也是不行的。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作老板的、掌握权力的人,要敞开心胸,察纳雅言。
※老板有研判能力才能知道真相
部属的意见可以让你的任务完成得更好、更快时,你都要接纳,你才是一个合格的老板。这些讯息从最基层开始,你全部要吸收到,你要知道真相,同时要有研判能力,在众多意见里面哪些是没有用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是对你完成任务有用的,你一定要能分辨,才适合掌握这个权力,所以作老板的人一定要有这个能力。同时掌握权力的人,一定要让基层真实状况的讯息非常地畅通,如果你没有能力让这些讯息畅通,你就不适合作老板。一旦发生事情,你都要清楚,如果你不清楚,那是你的失职。这些意见也有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正反、好坏等等,你都要有能力分辨,权力的运作才能上下相通,也就是既可以从上下达、又可以有管道从下上达。
权力不是单线的下达,而是可以从下往上反应的,这样的系统才是活的。把这样子互动的关系修改以后,我们来看一个人的身体,从头到脚所有的系统是非常完备的,我就是从身体想到这个问题,我们人体早就是这样解决行动的问题的,它是活的,就是这样子运作的。你想想看,我们只要讲走路这件事就好了,上楼梯、下楼梯,跨过水沟、绕过大石头,讯息是不是不断地改变?你要怎么跨这一步,决策互动的速度是不是好快、好频繁?它是一个非常频繁、复杂的互动关系,所以权力运用的实际状况就是这个样子。
※训练员工具备系统观察的能力
一个公司、企业要运作的时候,如果没有这样的机能,就变成是一个笨机器,而且在里面的员工也很痛苦。但是,你要晓得这样子做,又要牵涉到你对一件事情需有整体的系统观才看得见状况,不然会看不到的;看不到的结果就会像我一开头没有看到那样弄出一个笨机器人的权力系统来,一直要等看到了以后才把它调整成为一个活的。我怎么调整呢?其实只是让第一线的讯息,可以回馈到中枢神经这里来,到老板这里来,那老板呢?不要认为我是老板,最前线的小兵的观点就可以否定掉。老板「不以人废言」,要有智慧在其中做出正确的判断来。如果有某一个员工经常可以提出这么好的建言和观察,这样的人是很特别的,也是不可多得的;但是我们不能够寄望人家主动变成这样,我们有了这个观点以后,就要培养训练所有的员工,当然更要培养最基层、最前线的员工,让他们有能力做正确的、立即的观察,而且把他观察到的事情,回报到中枢神经——老板这边来。要主动培养员工这个能力,而不是等他们有了,才重视,没有就算了,不是的。并且要他们在观察的时候,能有系统的观察,本身要有这种能力,这样子才能够把一个公司经营好。这一个部份讲完了,大家有没有什么看法?
张:我同意老师的看法,要有回馈系统,这样整个系统才是活的,让整个运作有效而完整地到达指导的中枢这边来。有些组织里面也有一些文化,也会遵照一些方法,现在因为有E-mail的流行,倒是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以前比较好的主管会说:我的门是开的,你有什么事情可以进来跟我谈,但是这个不太容易;现在有E-mail直接就送进来了,这是目前比较好的工具,让我们可以比较扁平化一点,可以有效地在中枢神经与最底层做沟通。我非常赞成老师的说法,谢谢。
师:现在有E-mail,在企业里面这是神经传导一个很好的管道。
萧:我想老师已经讲得满清楚的。把讯息回馈到老板这里,或是传回到总中枢神经系统这里;另外某些程度的授权,让第一线的人即时做一些决定,其实也是满重要的。
※培养综合类比的能力
师:对的。讲到这里,我们再来观察人体的系统。我们人体的系统,不是每一样事情都传到大脑的,比如说一只飞蚊飞过来时,眼睛就会自动眨动,不必先通知大脑以后,再命令眼睛眨动——不需要透过大脑,就作决策,这个反射动作才是即时而快速的。其实一个企业也是这样子,有些事情在某个范围内,第一线他可以做决策的;生物体都已经这样子做,所以企业组织也要这样子做。林先生、张先生你们有什么意见?
张:我心想老师好厉害,竟然可以把人体的结构运用到企业上。我就在想,我在家里当家长;我的子女就好像是我的员工,我也要有这个机制。请问老师,这个是不是您的自性与法性打成一片,所衍生出来的智慧?
师:不需要用到那么高深吧!
李:听老师这样讲,好像全体都有参与的感觉,可以感受到好像是如土长苗般地,全体的人都在这个系统里,都有参与到的感觉。
师:你今天听下来是这样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好像做企业也不是太困难,就是人体有的东西嘛!办法已经在用了,只是有没有被你看出来而已。所以把事情看出来才是真正的关键。当你没有把事情看出来时,它明明摆在那里好像也没有、不存在了;可是当你看出来时,它就好像是真的了,你也可以用。这个地方就是你要有整体的系统观、统计的观点,能洞悉事情的本质,有求真的精神,和十足的能耐。听起来很简单,可是这里面多复杂啊!把一个企业组织的权力,类比到整个身体的反应,都对比起来了。明明是不同的东西,却可以互相参照模仿,这又是一种能力。所以这种能力不是单独的分析能力,它是有综合、组合类比,具体、抽象之间的变化。如果我们看到人体就只是看到人体而已,没有办法把人体的关系抽象化出来,没有办法把公司的组织也抽象化出来,那就无法把他们摆在一起类比,没有办法从中互相学习;而当你把它抽象化出来以后,就会发现他们竟然是一样的。举这些实例,我们才能够这么广泛地去思考、去研判、去解决问题。严格地讲,我所做的这些事情也只不过是为了解决P公司里面的问题而已。
接下来我就要来讲怎么修菩萨道?现在我会认为企业体的经营者,类似国家的国王,或者是政治领袖。他们所要面临的问题,在以前只有国王有这个机会面对这种状况,现在有千千万万的企业体就像是一个个小国家一样,这么多的企业体,也就提供了这么多做国王的机会。这个世界就提供了这么多做企业体的老板的环境,这样子的人,他们需要佛法,需要修行。我们的佛法,也要为他们准备一套适合他们的佛法。
※团体组织是实践菩萨道的道场
这个佛法是什么?就是我所定义的菩萨道。我为什么这样子定义?因为菩萨就是要度化众生的。那么,我定义的「众生」就是团体,就是一个企业组织;企业体的经营者,他们是行菩萨道的修行者;而公司这个环境,就是实践菩萨道的道场,里面有非常多的内涵,也可以说有非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跟我们的心性相关。我们的自性本来就有法性,只是我们把它划开,于是二者仿佛就可以截然分开的,其实自性与法性本来是不分的。
※以境验心的真谛──六度万行
严格来讲,我们的自性里面当然是具有法性。我们在一个企业体做事,无论是老板、干部、员工都一样会受到组织的影响,所以对组织要有所了解。怎么去了解?方法还是一样,就是「以境验心」。在组织里所面对的所有的事物、问题、烦恼——那些就是「境」,我们要从「境」里去验心。从早上到现在我所讲的这些例子,全都是我「以境验心」的经历。这样子一验下去,就会有很多的体悟。有了这些体悟,于是我在这企业体里的经营方法、做事的方式就做了调整;而一经调整以后,这个「境」也就跟着改变了。
比如说本来是亏钱…
《菩萨道的修行(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