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萨道的修行(1)▪P3

  ..续本文上一页么问题使得我看不懂?我会找心里面的毛病在哪里?我会往我的心里面检讨。

  

  

这个方式就是以境、以事、以物验心,我早就在做验心的工作。我就告诉他那些错误的、不清不楚的想法就是邪念。我会错误失败,是因为心里面有邪念,我在做检讨的时候,就是把那些邪念找出来,然后清除掉!下次再做的时候就不会犯错和失败了,本来不懂的也变懂了、不会的也变会了!我这样子来反省,其实就是在清除心中的邪念。我说:你做错了那么多的题目,代表你心中的邪念太多了。我们的心若不清净,修行就修不好。

  

  

  

听 众:有没有标准答案的例子?

  

老 师:这个是有标准答案的例子,没有标准答案的例子也有啊!失败了,好像你做事业失败了,不需要标准答案啊!这个里面就有问题了。我发现很多人犯错、失败的模式是一而再、再而三连续犯的。这个题目不会做,同类型的题目给他,照样不会、照样做错。人生的失败也是一样,那个失败会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重犯,会这样子重犯就是没有把心中的邪念消除,你会失败就是心里面有邪念。那怎么去找你的邪念?就是「以境验心」嘛!你会失败,就是心里面有什么问题嘛!你把造成失败的心理因素找出来,把它清除掉,就得到清净心了嘛!

  

  

  

从失败中修清净心

  

  

我们不是要修清净心吗?怎么修呢?就是这样修的。我天天就是这样修的啊!我以前讲那么多东西给你们听,都是我修清净心的成果啊!讲权力的本质,讲了那么多,是不是?怎么来的?P公司失败了,从这个失败中学习的。为什么会失败?这个问题跟我心里面什么地方可以连起来?喔!原来是对权力有误解,是从这里来的啊!所以就把它挖出来清理啊!剩下来的就是清楚明白的,那个就是清净心。所以怎么消除不清净的心?就是这样消除的,没有什么诀窍,道理很简单。

  

  

像以前我会想出什么贡献主义,那也是亏钱了,痛苦啊!才去想、去检讨财富的本质。当然不同的人检讨的深度不一样,很多人遇到这种状况,就想我下次再去投资,捞回来了就觉得扳回本。但是这样子我不满足,我会想当时怎么会有这样子的决定,那样的决定为什么是错的,我就一直不停地反省,到后来发觉财富的观念错了,什么是财富?这个观念错了。当然不是我一个人错,这个观念全世界都错了,其实我是跟着大家用了一个错的财富观念,才会弄出这个样子来。很多人遇到失败就说现在经济不好啊就算检讨完毕了。我不会满足这种检讨,要非常深刻地去检讨。做这么深刻的检讨,对自己的检讨和要求毫不留情。以境验心,其实是以失败、以错误、以不会、以不懂来验自己的心。

  

  

  

深刻的洞察力来自彻底的检讨

  

  

你能够做最彻底的检讨,就有最深的洞察力。没什么本事,只是有修清净心的本事而已。这样子的方式就可以修行成道,对不对?既做事业、完成任务,又在修行成道,就看你愿不愿意深入检讨而已。这样子检讨下去,你就知道很简单的就把心清净了。这样子的检讨跟回头是类似的,而且每一个问题检讨到最后一定破「无明」壳。那个问题的「无明」一定被你破掉。

  

  

所以我们领导一个团体去完成任务、去完成事业,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可以修行成道,这样子就是菩萨的度众生。怎么做?刚才都讲了、都表演过了,就这样做。当然我知道是不容易啦!就像那个国中生一样,我这么辛苦跟他讲还是没用,是不容易。不过我的儿子看到这样子也讲:咦!奇怪了,我从小也会啊!没错,因为他们都会,我才不晓得别人不会,以为这个大家都会。不,我想很多人会啦!只是检讨的深度够不够而已。赞不赞成我这样子判断?赞成喔!好,不赞成的举手。王教授你讲一讲不赞成的理由?

  

  

王教授:我觉得很多学生不懂这个,我认为是国中、高中的考试太多,都只是拼命重复、重复考,但是不检讨这件事情。我基本上要学生检讨,其实会主动去做的极少、极少,推托责任是最正常的。

  

  

老 师:不是我的事,都是别人的错啊!善于推卸责任,这个变得很困难。后来我还发觉我这样检讨以后,把事情都了解了以后,不管这个教育多烂,什么恶性补习、再烂的教育制度,只要学生是用我讲的这个方法,再烂也没有问题,再坏的教育都难不倒他。王教授你觉得呢?

  

像我讲的这位国中生,我就想要让他懂这件事情。他跟我儿子一起买零件自己组装电脑;他们废寝忘食,花了五天才组装完成可以使用。要排除一些不相容性的问题,要一个一个地排除,弄到后来就把它完成了。我说那个邪念啊就是你们说的,就是把你心里面的那个瑕疵排掉。我说你自己有经验呀!当电脑装成功了以后非常快乐。就是这样,你会啊!只不过是用在电脑上,不晓得用在学校的课业上,你就把它转换过来用,是同样的道理啊!不过这样讲他还是转不过来。就像王教授擅长在教学上用,不擅长在生活上用。张先生,你呢?

  

  

张先生:第一个问题,想请教老师,如果慈济照老师的标准来看,他们所做的工作属于「菩萨乘」吗?。

  

  

老 师:我不想去评判别人啦!

  

  

张先生:第二个问题,我在学电脑,有很多不会的地方,因为没有上过电脑课自己就在错误中学习。我想要用什么方法做才对呢?

  

  

老 师:在错误中学习那就对啦!不过你这样做的时候,还没有用到去验心。

  

  

张先生:对。还没有像老师那么高明!

  

老 师:是会在错误中学习,但是那些东西都在外面。

  

  

张先生:对。

  

老 师:我现在的方法是在这样用时,是在验心的。

  

  

张先生:请问老师「无明」壳,以财富来讲,财富的「无明」壳是什么?

  

老 师:就是你对财富的错误观念啊!比如说财富就是物质,那个观念就是「无明」壳的一部份。

  

  

  

邪念即是无明

  

  

张先生:当老师把「无明」壳打破的时候?

  

老 师:就是把这些邪念弄掉了啊!

  

  

张先生:老师说的邪念的定义是说:财富就是物质这个观念就是邪念?

  

老 师:就是一个邪念、「无明」嘛!你莫名其妙地就种下一个错误的观念,你都不知道的。

  

  

张先生:所以修正过以后、打破了「无明」壳之后,财富等于什么?

  

老 师:财富等于什么都可以啊!

  

  

张先生:老师可不可以举个例子?老师认为的财富是什么呢?

  

老 师:财富就是能够让人满足某些需要。

  

  

张先生:这个就是财富,而不是银行里面的存款有多少?

  

老 师:不是啊!它能够满足自己或别人的需要。我们都会有些需要,这些需要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物质和心灵混和的,也可能只是心灵上的某种满足或某种需要。只要某一个东西它可以满足这个需要,那个就是财富。

  

  

张先生:满足需要就是财富,而不是物质?

  

老 师:不一定是物质,它可以是任何东西啊!好,陈同修,以上有何评论?

  

  

陈医师:我觉得像「对事」或「对境」,对任何遇到的事情都验心,其实是很重要、很好用的方法。好像应该算是一种思维,或是遇到事情时去处理的一种模式…

《菩萨道的修行(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菩萨道的修行(2)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