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觉经》讲座 五▪P2

  ..续本文上一页出来的。其实胎生还是有卵的,只不过先在子宫里面孵化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分辨出,这是卵生、那是胎生。其实你仔细分辨,卵生和胎生,他们是相关连的。

  

  湿生,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在很潮湿的地方会生出很多的霉菌、细菌,这种就是湿生。我们可以把湿生,类比到我们现在的分类法,就好像有些细菌自己会分裂;比如说像乳酸菌,我们把它放在牛奶里面,它就变成优格了。这种就是湿生,就是细胞分裂,这样就产生出来了。

  

  化生,就像天人,我要到什么地方去,一变,就在那边出现了,那就是化生。只要一个心念:我要到那边去,一下就在那边变出来了,这就是化生。这样子的话,好像很有神通,其实在胎生里面也有。胎生的时候,我们说精子进入卵子,这个还不够的,还要有一个灵魂进去。那个灵魂进去,就是化进去啊,跟这个化生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把这「一切种性」分成四类,但是你仔细去了解这四类,其实是相关的、相通的。所以世尊说,他们「皆因淫欲而正性命」,都是跟淫欲有关的,都是靠了淫欲才得到这个生命的,没有淫欲,得不到这个生命。所以,各位得到了现在的这个生命,皆是因淫欲而得的。

  

  那大家会想:「嗯,胎生和卵生,我们说这里面有淫欲,可是化生、湿生,这里面怎么会有淫欲啊?」有啊,像人要投胎的话,他怎么投胎的?他投胎的时候,就是看见他的父母在交合的时候,他喜欢父亲的,进去了,以后就变女生;喜欢母亲的,进去了,以后就变男生,就这样子化生的呀。他的灵魂要进去的时候,在化生的那个当下,是有喜欢、是有淫欲的。所以「皆因淫欲而正性命」都是这样子。你要投胎就是有淫欲,所以「而正性命」而得到这一个生命,生命就是这么得来的。

  

  「当知轮回,爱为根本。」所谓轮回,最根本的就是爱,爱是轮回的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因为有欲望,就助发了爱心。我们说爱性,其实就是爱心;就是增长爱心。「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所以能够使得生命生生不息。「生生不息」是我们比较喜欢听的,「生死相续」比较正确,真实的状况就是会生、会死,不断的生生死死。「是故能令生死相续」就是生命能够不断的延续下来。生命能够生死相续,这个状况就是轮回。所以生命要能够一直延续下去,要有动力,那个动力是什么呢?就是欲望,淫欲和爱心,就是这个淫欲和爱心来推动的。所以你看,我们不是都很有爱心吗,这个爱心才能够推动生命,才能够把生命一直繁衍、延续下去。

  

  「欲因爱生」欲是因为爱而生出来的,「命因欲有」命是因为有欲望才有的,所以最根本的就是爱。这个爱,生出了欲,欲又生出了生命,是这样一个关连。「众生爱命」,虽然爱生出欲,欲又生出命,但是我们对这个命还是很爱的,非常的爱命。爱命「还依欲本」,你为什么会爱这个命呢?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欲,所以才爱命,才爱这个生命的。「爱欲为因」爱欲是原因,「爱命为果」爱命就是果。欲,能够生出这个命,所以欲是因;命,是你得到的生命,这个是果。那么,你去爱欲的话,是在爱因;你去爱命的话,是在爱果,是这么一个关连。

  

  这一段世尊对生命、爱欲的描述,其实就是真实的状况,我们不就是这样吗!只不过我们自己好像不太愿意承认是这样子,但是事实上就是这样。我们总会想象,以为这里面好像还有更高深的东西,还有更神秘的、更神圣的内涵。虽然以上所讲都是再平实不过的事情,但是我们对于这个平实不过的、真实的状况,心里面总还是会期待,期待里面有更深奥的神秘性。什么神秘呢?就是认为,我们的爱,是很神秘的、也是很神圣的。但是祂这边的内容,把这个部分说得很平凡,神秘性都不见了。

  

  我们再来看,「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

  

  「由于欲境」,「欲境」就是欲望,由于我们对欲望所面临的真实状况;「起诸违顺」有些是让我们满意的,有些是让我们不满意的,这就是「起诸违顺」。所谓「违顺」,譬如说,你的欲望是有一个对象你喜欢他,可是他不喜欢你,那么你所面临的这个状况,就不顺啦。你达不到你喜欢的这个愿望,这个就是违背了,跟你的心愿、你的欲望、你的欲求是相反的,这就是「违」。「顺」是什么?你喜欢他,他也喜欢你,一拍即合,这就是「顺」。

  

  「境背爱心」境就是所出现的、真实的、事实的状况,如果所出现的状况,跟你的爱心是违背的、是反的,譬如你喜欢他,他不喜欢你,甚至讨厌你。「而生憎嫉」于是仇恨、怨怒、嫉妒就都生出来了。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每个人都经过、都碰到过的呀!

  

  因此就「造种种业」,因为仇恨、怨怒了,所以会做出一些泄恨的、报复的举动,反正是去伤害对方,这就是「造种种业」。因为达不到目的,所以就就打人、骂人、纠缠骚扰,甚至泼硫酸,很多事情都出现,这就是「造种种业」;因为你有了很多行动,身口意三业都会发动,你就是在制造种种业。

  

  「是故复生地狱饿鬼」这个时候你就得到恶报啦,造了恶业就有恶报,那就掉到地狱、饿鬼道去了。这边的地狱、饿鬼,不是一定要死掉了才掉到饿鬼道、地狱道,不一定这样;还没有死掉,你就会受到很多痛苦,受到很多折磨,那就是地狱饿鬼的状况出现啦。说起来好像很平常,但每天都看得见的,就是这样子啊。

  

  接下来,「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这个时候就知道,这个欲,欲望、贪欲、淫欲啊,是令人厌恶的、不好的;所以「爱厌业道」,对于这些有业的,像是生了瞋恨、嫉妒的心,都是因为有所欲求而产生的;这个时候,对于有恶业的这些事情,就开始不要了。「爱厌」就是不要了,不喜欢了、就不要了。

  

  所以就开始做什么呢?「舍恶乐善」把恶业舍掉,乐于去做善业。这就是我们讲的身、口、意这三业,有十善、有十恶,这个时候就舍去十恶,去行十善。于是「复现天人」你的命又变好了,变成天人,升天啦。不见得是死掉去升天,而是你的生活就变好了、和谐了、幸福了、快乐了。这也是我们常看到的,这样子的事情,我们天天也都看得到。

  

  「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回故,不成圣道。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接下来,「又知诸爱可厌恶故」,这个时候也才晓得,唉呀,所有的这些问题,原来它的根源都是从爱出来的,这个爱是要不得的,是可厌恶的,不能要的。这时候就要「弃爱乐舍」,要把爱舍掉。是什么都舍,也愿意舍,十恶也舍,十善也舍,凡是会有业的都舍弃不要。这就是「弃爱乐舍」,开始就是这样做;你虽然把爱丢掉不要,「还滋爱本」,其实还是在滋养爱的根本,并没有脱掉,并没有超越。虽然努力这么做,但还是在滋养爱的根本,并没有真正把爱舍掉。

  

  前面那个「复现天人」,他们「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他们把爱真正舍掉了吗?没有呀,他们这样子做也没有舍掉。所以他就更进一步来修,「弃爱乐舍」是更进一步的修行了。

  

  「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喔,这个时候他又知道,真正的问题还是在爱这里,不管是什么形式的爱。「诸爱」就是各式各样的爱,都是问题呀,爱本身就是一个可厌恶的、可恶的;所以就「弃爱」把爱丢掉,不要有爱;「乐舍」,乐于施舍。但这样子做,「还滋爱本」还是舍不掉爱,还是在滋养了那个爱的根本,并没有把爱舍掉。

  

  做到这样就呈现什么状况呢?「便现有为增上善果」,那就会变成有为增上善果。比天人还要高一点的天,就是天界还有更高一层的天界,这样子的话,就成为有为增上善果,是有进步的。但是呢,「皆轮回故」还是在轮回中。因为爱的根本,还是没有消掉,没有解掉。这样子的天界,是真的有啊!我们晓得欲界天,他们就是没有舍,「复现天人」就是到欲界天的。像「增上善果」的话,就超过了欲界,可能在色界,可能在无色界,就是天界的更高层。

  

  也不是所有的色界和无色界都是「弃爱乐舍」这个状况,但有一个天界,他们真的是这样子,在那里是不可以谈恋爱的。那里面有仙人也有仙女,但是不可以谈恋爱,谈恋爱就是犯天条,会被打下来,打到十八层地狱去。忌谈恋爱是那一界天的戒律,即所谓的天条。在那个地方谈恋爱,就是犯了天条,然后会被罚下来,有没有这样子的人啊?有喔,很多。

  

  还有一些道教的道观、庙,他们供的那个仙或者神,就是这种天界的。有些谈恋爱的人搞不清楚,到那边去问:「我们的恋爱,好还是不好啊?」你到那边问就糟糕了,一问就被拆散了。去求那种天界的神保佑,你是不能求爱情的,因为他们是「弃爱乐舍」的,所以是不能求恋爱的事;你去求的话,那就结束了。以前我就知道,很多人说:「奇怪,去那边求过的人都失败。」就有这种天,去这种庙,拜这种天的神的话,结局就是这样。

  

  「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回故,不成圣道。」所以即使呈现了有为增上善果,仍然不能成为能够脱离轮回的一个方法,不是圣道。「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所以「众生欲脱生死」,要想能够了生脱死,「免诸轮回」,能够离开轮回、不再轮回了,要怎么办呢?「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你就要先把你的贪欲,包括淫欲,以及「爱渴」 对爱的渴求,先要把它断掉才行。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善男子!」当然就是称呼…

《《圆觉经》讲座 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