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华经》讲座 五▪P2

  ..续本文上一页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旛,以用供养。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百万亿诸佛,亦复如是,当得成佛,号曰多摩罗跋栴檀香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喜满,国名意乐。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散真珠华,周遍清净,见者欢喜。多诸天、人、菩萨、声闻,其数无量。佛寿二十四小劫,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亦住四十小劫。」祂的佛寿比较长,比前面的多了一倍。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此弟子 大目犍连 舍是身已 得见八千 二百万亿 诸佛世尊

  为佛道故 供养恭敬 于诸佛所 常修梵行 于无量劫 奉持佛法

  诸佛灭后 起七宝塔 长表金剎 华香伎乐 而以供养 诸佛塔庙

  渐渐具足 菩萨道已 于意乐国 而得作佛 号多摩罗 栴檀之香

  其佛寿命 二十四劫 常为天人 演说佛道 声闻无量 如恒河沙

  三明六通 有大威德 菩萨无数 志固精进 于佛智慧 皆不退转

  佛灭度后 正法当住 四十小劫 像法亦尔 我诸弟子 威德具足

  其数五百 皆当授记 于未来世 咸得成佛 我及汝等 宿世因缘

  吾今当说 汝等善听」

  

  这一段就是给大目犍连授记,但是在偈子这边,也已经说了,五百罗汉都会授记。我们翻到后面122页这边〈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这个地方就讲给五百弟子授记。当然五百弟子授记就一起授了,没有像这里一个一个这样子讲。五百弟子都授记完以后,第九品〈授学无学人记品〉也就是当时跟着一起来学的,有学的、无学的,也都给他们授记了。我不知道在哪一段,就讲到这些人授记完了,其他的人是不是还授记呢?以后的人,读了这个经就可以得到授记。所以当时退席的五千比丘,都没有得到授记,在这个经文里面没有看到。不过他们以后只要读了这个经,就可以得到授记;读《法华经》就可以,因为经里面就这么写了。这些人偏偏就看不到这个《法华经》,那也没有办法。为了避免他们看不到,所以这个世界上又创出一个日莲正宗,这个宗派干什么事情呢?就是读《法华经》,而且连《法华经》的经文都没读,就只是念经名「南无妙法莲华经」,这样也算读了经了。程度比较好的,才去读经文里面的两品。我们今天已经到第六品,早超过他们的两品了。他们甚至只是诵念「南无妙法莲华经」,这个也算读《法华经》。本来没有日莲正宗,是后来产生的。所以我就猜想,纯猜想,这个日莲正宗,应该也是佛的意思,要让那些没有办法读到《法华经》的众生,有机会读到。尤其对退席的那五千比丘,特别要让他们读到这个《妙法莲华经》。

  

  有一个退席的同修,他程度很好,学得也不错;我以前也是退席的,我知道现在要补修、读这个《法华经》,他也是当时退席的,现在又再退我的席;上个月我讲《法华经》以后,我才晓得我是退席的之一,上次我在讲的时候,我还在猜我可能是,现在就不是猜的,已经确定我是了。确定之后我就晓得,虽然我们退席了,但是佛陀还是不放弃,所以就希望我们补修。因为跷课,我们没有上这个课,所以就来补修;我总算过了三千年,补修到了。但是还有人就是不肯补修。

  

  当我知道这样的事情以后,我才想起来,唉呀!其实早就要他补修,可是他就视而无睹。怎么回事呢?他以前就告诉我一件事情,他来学的时候,一下就学得很好,学得很深,我也觉得他很不错。但是他有一个困扰,他家里面的父母、哥哥、姊姊、姊夫等等,全部都是日莲正宗的信徒,虔诚得不得了。我当时搞不懂,他怎么会生到那样子的家庭里面去;他那个时候就问,是不是要度他们,也到圆觉宗来学。我说没有关系,他们喜欢就好,日莲正宗也不错呀!所以他就没有去动脑筋,要把他们度过来,就随顺他们。

  

  现在我才知道,他为什么会生在那种家庭,就是强迫他补修呀!强迫他补修,他还是不修。我想到这里,就觉得佛陀真是够慈悲了;你跷课了,还这么想尽办法来让你能够补修。可是你就是不来补修,你就是不要,祂也没有办法,只好随顺了。机会是给你了喔,你就是不要,那也没有办法。

  

  现在我还有一个任务,要把退席的那些比丘,想办法把他们带回来。所谓带回来就是要补修啦!我想,这要怎么带啊?他们就是不要呀,那怎么办呢?我只能尽力了。所以我就想,我要把《法华经》好好的讲,但是能够来听的人也是少数啊!所以讲完以后,还要写一本《法华经智慧直解》,要把它写出来、写得好一点,让人喜欢读,这样的话才能够把那些人带回来。怎么带回来?只要他们读了,就算我把他们带回来了。那我就要把这个经写得好一点,也许以后还要想办法多讲几次。

  

  他们如果读了,我的任务就了了。至于读了以后,对他有效或没效,他到底接受不接受?有没有真的读懂?那不干我的事。想到这里,就想到:「哇!已经让他生在一个日莲正宗的家庭,每天都在拜这个《妙法莲华经》,如果他还是不读,那是他自己的事了。」已经塞在你面前了,你还是这样子,那真的没办法了。像这种状况,我想佛陀的责任也了了,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我呢,就想办法,好好的来写这个书。我想,写这个书可能还不够吸引人,可能要写一本专门讲那些退席的人,就叫做《法华经外传》,写写那些人的故事,当然也把我自己的故事写进去。这样的话,比较会吸引他们爱看一点。因为人最喜欢看这种野史、外传一类的东西,正传反而不太想看,那个外传就很想看。

  

  下面那个〈化城喻品第七〉比较长,如果我今天用一点点时间,只讲一点点,也不太有意思,所以这一品就留着下一次讲。下一品是讲另外一位以前的佛,大通智胜如来的事情;前面讲祂的生平、祂的经过,讲到后来,祂的儿子也好、周围的天也好,都劝祂讲经,转*轮。祂要转*轮就转什么呢?就是讲《妙法莲华经》。但是祂开始讲经,就「说是经已」,就是讲:「啊,讲完了。」然后又讲《法华经》以外的事情。

  

  我读到这个地方,就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来问大家。我们讲到现在,《妙法莲华经》有没有讲?还没有讲啊!都是讲什么事情、什么原因等等;但是那个经还没有讲啊!所以我读到这个地方就想:「唉,到底到哪里才会讲?」所以我就赶快往后看,一直看到最后都没有讲。都说要讲的,然后要讲之前说了一大堆来龙去脉,至于那个《法华经》,到底是什么?讲了没有?没有啊!

  

  本来这个问题要到下面一品再问的,但是下面一品比较长,今天时间比较多一点,那就先问大家这么一个问题。整本经当中,哪一个地方是《妙法莲华经》?人家说:「啊,这个就是。」可是我们讲到现在、讲到这里,还没有说《妙法莲华经》是什么。只是说要讲,讲之前的一些事情原由,有些人要退席、有些没退席就给他授记,就这样。《妙法莲华经》在哪里?难道就是把这些故事,这个前因后果讲一讲,中间的内容都不用讲,这样子就是《妙法莲华经》吗?

  

  所以我就要你们想一想《妙法莲华经》在哪里?这个问题,可能要到最后再问,所以你们现在都不需要给答案,都不要想答案,我也不会给你们答案。就是一直到最后,讲完了以后,我们再问一下,大家有没有答案,大家心里面以为的答案是什么?那个时候,我才告诉你我的答案。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现场问答】

  

  问:接着要出的《圆觉经》名称已经定了,叫做《圆觉经智慧直解》,以前叫现代直解;以后会出一系列的书,都会称为智慧直解。是不是有修正?

  

  师:应该不叫做修正,就是有新的解法。所以《圆觉经智慧直解》,跟《现代直解》的解法是不一样的;也不叫修正,就是另一个角度、另一个立场,或者另一个层次的解。这个解,我们都叫智慧直解,是不一样的。因为不一样,大家就想:「哇塞!那到底要看哪一个?」你喜欢看哪一个都可以,不是后面出了,前面那个就不要了,不是这样。

  

  看这样子的书,你们要以自己为中心,你觉得哪一本对你最有启发,最有收获,你就读那一本,是以这样子来作取舍的。不是好像我又写了另外一本,我说另外一本更好,所以你就要这个更好的;我也没有说这个是更好,只是不同而已。你觉得你喜欢哪一本,你跟哪一本相应、相合,你就选它,你说两本都合,那你两本都选。每一本里面有合、有不合的,你就选那个合的部分。至于你不合的部分、不懂的部分,你就先把它摆着嘛!

  

  问:一个人有身体的观念就是身见,为什么是一种细烦恼?要把这一个观念消除掉吗?

  

  师:身见就是一种识心的观念,就是识心。因为这个比较细微,就是比较幽微一点,不容易发现的,就叫它细烦恼。所有这些意识心的观念都是烦恼,所谓烦恼,指的就是意识心。我们是不是要把意识心,这样的观念消除掉?不是要消除掉,而是你要明白它;你想消除也消除不了的,那是没有办法被消除的。我们只能把我们的识心厘清楚,不受它的控制和局限,这样子而已。

  

  你在识心这里,就解脱了、自由了;但是并没有把它消除,所以也差不多跟相的意思一样。我们说相,你会被它关住,它是你的监牢;但是如果你能够不被它关住,它就是你的工具,甚至是你的玩具。它如果会把你关起来的话,它就是你的监牢,是这样一个关系。我们并没有把这一个相消除掉,事实上你也消除不掉,我们只能够从中解脱出来,不受它控制、不被它关住,那我们就得到自由了。然后它也就变成我们的工具、玩物,或者我们要运用的材料,就变成这样。只是攻守易位,或者说是主仆易位啦!

  

  问:《法华经》要教我们如何用在修行上吗?

  …

《《法华经》讲座 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