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梦作国王 舍宫殿眷属 及上妙五欲 行诣于道场
在菩提树下 而处师子座 求道过七日 得诸佛之智
成无上道已 起而转*轮 为四众说法 经千万亿劫
说无漏妙法 度无量众生 后当入涅槃 如
尽灯灭
若后恶世中 说是第一法 是人得大利 如上诸功德
这里等于有两个偈子,一个是四个字的,后面这一个是五个字一句,这个偈子就是重复前面的意思。
从地涌出品第十五
「尔时,他方国土诸来菩萨摩诃萨过八恒河沙数,于大众中起,合掌作礼而白佛言」,他方国土就不是指娑婆世界,是别的世界过来的。那些菩萨数量有多少呢?超过八恒河沙数那样多。这么多的菩萨,一起在大众中起来合掌,对我们娑婆世界的释迦佛说:
「世尊,若听我等于佛灭后,在此娑婆世界勤加精进,护持、读诵、书写、供养是经典者,当于此土而广说之。」这些菩萨说他们都要来讲法华经。所以在娑婆世界里面的所有菩萨中,有一些不是娑婆世界里面的,是从别的世界来的菩萨,祂们也来表达这个意思。
「若听我等于佛灭后,在此娑婆世界,勤加精进,护持、读诵」,意思是说如果释迦佛您能够接受,等佛灭度以后,让我们也在娑婆世界来读诵书写《法华经》。我们就会在娑婆世界推广《法华经》。祂们也要来帮助,来随喜。
「尔时,佛告诸菩萨摩诃萨众:『止,善男子!不需汝等护持此经。』」停、停,善男子!不需要你们来护持这个法华经,为什么呢?
『所以者何,我娑婆世界,自有六万恒河沙等菩萨摩诃萨,一一菩萨各有六万恒河沙眷属,是诸人等能于我灭后,护持、读诵、广说此经。』为什么不需要他们做呢?因为我这个娑婆世界,自己就有六万恒河沙数菩萨,每一个菩萨又各有六万恒河沙数眷属,那些眷属也是菩萨,他们能够在我灭后来护持、读诵、广说此经。这个有意思,其实就算我们这里有了六万恒河沙数菩萨,让他们也加入不好吗?他们表达了这个意愿,为什么祂说不要?据我的了解,这些事情都是有因缘的,他们的因缘是要回到他们自己的世界去推广。所以,不是多多益善,不管什么都接受;还是有因缘、适不适合的问题的。
「佛说是时,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国土,地皆震裂,而于其中,有无量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同时涌出。是诸菩萨身皆金色,三十二相,无量光明,先尽在此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是诸菩萨闻释迦牟尼佛所说音声,从下发来。一一菩萨皆是大众唱导之首,各将六万恒河沙眷属」,释迦佛这么一说了以后,在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国土,每一个国土也是一个世界,这三千大千世界的土地都裂了。这么一震裂,这些无量的菩萨摩诃萨,就从地里面涌出来。涌出来的这些菩萨身体都是金色,有三十二相,无量光明,看起来像佛一样!他们本来在哪里呢?都住在娑婆世界下面的虚空中。所以他们要出来的时候,地就裂开而涌出来,因为他们在地下面,听到释迦牟尼佛的声音,就从下面跑出来了。
每一个菩萨都是大众的领导者,就是领袖,都是属于领导者。所谓「将」就是统帅,统帅了六万恒河沙眷属,
「况将五万、四万、三万、二万、一万恒河沙等眷属者,况复乃至一恒河沙、半恒河沙、四分之一、乃至千万亿那由他分之一」,最多的是率领六万眷属,也有率领五万的恒河沙数眷属,也有四万、三万、二万、一万的。少到后来就千万亿那由他分之一恒河沙数眷属。
「况复千万亿那由他眷属,况复亿万眷属,况复千万、百万、乃至一万」,这边就不是恒河沙数的几分之几,就如数目上说的这么多了。也有统帅数量比较少的,「况复亿万眷属,况复千万、百万乃至一万」眷属这样子。
「况复一千、一百乃至一十」,只有十个眷属,
「况复将五、四、三、二、一弟子者」,也有只有最少一个弟子的,
「况复单己乐远离行,如是等比,无量无边」,也有只有单独一个人的,没有眷属的。如是等比,像这种不等的差别,无量无边,数不清的数量,不同的数字,算数譬喻所不能知,已经没有办法用数学表达了。
「是诸菩萨从地出已,各诣虚空七宝妙塔多宝如来、释迦牟尼佛所。到已,向二世尊头面礼足,及至诸宝树下师子座上佛所」,这个宝树下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分身诸佛。
「亦皆作礼,右绕三匝,合掌恭敬,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以赞叹,住在一面,欣乐瞻仰于二世尊。是诸菩萨摩诃萨从初涌出,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赞于佛,如是时间经五十小劫。」虽然是小劫也很长,所以祂要这么赞,祂以菩萨的赞法来赞这些佛的话,整个的经过是五十小劫。
「是时,释迦牟尼佛默然而坐,及诸四众亦皆默然五十小劫。」佛就是默默的在那里让他们赞了五十小劫。
「佛神力故,令诸大众谓如半日。」五十小劫的时间,靠着佛的神力的关系,这些大众们的感觉只有半天,他们只感觉过了半天。
「尔时,四众亦以佛神力故,见诸菩萨遍满无量百千万亿国土虚空。是菩萨众中有四导师:一名上行,二名无边行,三名净行,四名安立行。是四菩萨于其众中,最为上首唱导之师,在大众前各共合掌,观释迦牟尼佛而问讯言:『世尊!少病少恼,安乐行否?所应度者,受教易否?不令世尊生疲劳耶?』尔时,四大菩萨而说偈言:
世尊安乐 少病少恼 教化众生 得无疲倦
又诸众生 受化易否 不令世尊 生疲劳耶」
他们的问讯好像都有少病少恼这一句。那么,应该度的众生好不好教,这些学生有没有让世尊您很疲劳。
「尔时,世尊于菩萨大众中而作是言:『如是!如是!诸善男子,如来安乐少病少恼,诸众生等易可化度,无有疲劳。所以者何?是诸众生世世已来,常受我化,亦于过去诸佛恭敬尊重,种诸善根。此诸众生始见我身,闻我所说即皆信受,入如来慧。除先修习学小乘者』,除了先修习学小乘者,没有这么容易,没有前面讲的这么容易。
『如是之人』就是这些学小乘的,
『我今亦令得闻是经,入于佛慧。』所以,这一段所说「除了那些学小乘的」,就是指那些退席的,祂也会让他们「得闻是经入于佛慧」,我就是那个退席当中的人,所以,现在我还是有机会入于佛慧。
尔时,诸大菩萨而说偈言:
善哉善哉 大雄世尊 诸众生等 易可化度
能问诸佛 甚深智慧 闻已信行 我等随喜」
「于时,世尊赞叹上首诸大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能于如来发随喜心。』尔时,弥勒菩萨及八千恒河沙诸菩萨众」,弥勒菩萨与这八千他方国土来的菩萨,
「皆作是念」,都在这么想:
「我等从昔已来,不见不闻如是大菩萨摩诃萨众,从地涌出,住世尊前,合掌供养,问讯如来。」他从来没有见过、没有听过,也感觉很奇怪!
「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知八千恒河沙诸菩萨等心之所念」,还晓得他们也觉得很奇怪,
「并欲自决所疑」,弥勒菩萨也想解掉自己的疑问。
「合掌向佛以偈问曰:
无量千万亿 大众诸菩萨 昔所未曾见 愿两足尊说
是从何所来 以何因缘集 巨身大神通 智慧叵思议
其志念坚固 有大忍辱力 众生所乐见 为从何所来
一一诸菩萨 所将诸眷属 其数无有量 如恒河沙等
或有大菩萨 将六万恒沙 如是诸大众 一心求佛道
是诸大师等 六万恒河沙 俱来供养佛 及护持是经
将五万恒沙 其数过于是 四万及三万 二万至一万
一千一百等 乃至一恒沙 半及三四分 亿万分之一
千万那由他 万亿诸弟子 乃至于半亿 其数复过上
百万至一万 一千及一百 五十与一十 乃至三二一
单己无眷属 乐于独处者 俱来至佛所 其数转过上
如是诸大众 若人行筹数 过于恒沙劫 犹不能尽知
是诸大威德 精进菩萨众 谁为其说法 教化而成就
从谁初发心 称扬何佛法 受持行谁经 修习何佛道
如是诸菩萨 神通大智力 四方地震裂 皆从中涌出
世尊我昔来 未曾见是事 愿说其所从 国土之名号
我常游诸国 未曾见是众 我于此众中 乃不识一人
忽然从地出 愿说其因缘 今此之大会 无量百千亿
是诸菩萨等 皆欲知此事 是诸菩萨众 本末之因缘
无量德世尊 惟愿决众疑」
怎么忽然间跑出这么多,神通威仪都像佛一样的大菩萨!我认识你那么久了,怎么你忽然一叫,就叫出那么多来,我一个都不认识,觉得很奇怪,到底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尔时,释迦牟尼分身诸佛从无量千万亿他方国土来者,在于八方诸宝树下师子座上,结跏趺坐。」那些从很多地方不同的世界来的,这些释迦佛的分身,祂的分身这么多了,信众又来那么多大菩萨,这些分身菩萨没有什么,祂们就坐在那里,但是每一个佛都是带着一个侍者来,「其佛侍者,各各见是菩萨大众,于三千大千世界四方,从地涌出,住于虚空」,这些侍者看到这个景象也觉得很稀奇,
「各白其佛言」,每一个人都跟祂的佛问:
「世尊!此诸无量无边阿僧祇菩萨大众,从何所来?」他们忽然间从哪里跑来的?其实他们自己也是从别的地方跑来的,祂们就来问先看到的这个状况。
「尔时,诸佛各告侍者」每一个佛都对祂们侍者说:
「诸善男子,且待须臾。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弥勒,释迦牟尼佛之所授记。次后作佛,已问斯事,佛今答之,汝等自当因是得闻。」你们不要急,释迦牟尼佛授记的那一个弥勒菩萨,祂已经提问了,释迦佛就会回答祂,你们就等着听好了。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弥勒菩萨:『善哉!善哉!阿逸多乃能问佛如是大事,汝等当共一心,被精进铠,发坚固意,如来今欲显发宣示诸佛智慧、诸佛自在神通之力、诸佛师子奋迅之力,诸佛威猛大势之力。』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当精进一…
《《法华经》讲座 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