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讲座《妙法莲华经》(十二)
时间:2012年09月08日
地点: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大楼201演讲厅
主讲:智崇上师
纪录:张春美
整理:郭藤辉、梁玉明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法华经随喜者,得几所福?』而说偈言:
世尊灭度后 其有闻是经 若能随喜者 为得几所福」
这是弥勒菩萨问的问题。随喜的意思是来听经,这里祂的意思是听了经之后,很高兴的为这一部经做一点事。那么,他能够得到多少福?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智者,若长、若幼,闻是经随喜已,从法会出,至于余处:若在僧坊、若空闲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闻,为父母、宗亲、善友、知识,随力演说,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如是展转,至第五十。』
这里释迦牟尼佛就说,释迦牟尼佛灭度以后,如果有人,他可能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其他的智者。这些人,不管年长、年幼听了这个经就很高兴,就随着这个高兴、欢喜,做了一些事情。他从听经的法会出来以后,到了别的地方。什么样的地方呢?可能是在僧坊,就是比丘、比丘尼住的地方,也可能在空闲地,就是空旷的地方,也可能是在城市、城邑,也可能在巷陌,那就是巷弄或者是田间小路上,也可能在聚落,就是一些村落、田里面,各种地方都可能。如其所闻,就是他在法华经的那个法会里面听到的、听懂的。他听懂、听到的那个法华经,就为父母、宗族的亲属、好朋友;知识,就是读书人。
「随力演说」,就是随他的能力再讲一次,这样子就叫做随喜。
「是诸人等」,就是听了他讲的那些人,
「闻已随喜」,听完了以后,他也很高兴。
复行转教」,把他听到的又再转述。再转述了以后,再听到的人,又同样的随喜又再转述。这么一听一转,转述、再转述,已经到了第五十个。
『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我今说之,汝当善听。』好,我现在就讲,这个第五十个人,他再去随喜转述,他所得到的功德是什么?祂不是讲第一个,祂讲第五十个。
『若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若有形、无形,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无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众生数者。』
「若」,假设。祂说如果有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这么多世界啊!不只是一个世界。像我们娑婆世界就算一个世界,这里,有像阿僧祇世界这么多世界。阿僧祇就很多啦!还要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那里面有六趣,就是六道。
「四生众生」,所谓四生就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这四种出生方式的众生。他可能是有身体形象的;也可能是无形的。有想、无想,他可能是会想的,还有一种不会想、无想的。再一种就是,非有想非无想,也不是有想;也不是无想,这里都是讲非想非非想天嘛!无足,没有脚的,也有二足、四足、多足,就是各种形式。
「如是等在众生数者」,像这样子的众生,所有的这些众生,这样子庞大的众生的数量,这么多、各种不同的众生。
『有人求福,随其所欲娱乐之具,皆给与之。』有人向你求福,那么就随他所要的,他喜爱的娱乐工具,都给他。
『一一众生,与满阎浮提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诸妙珍宝及象马、车乘,七宝所成宫殿楼阁等,是大施主,』他就统统给他,每一个众生都给了。
「满阎浮提」,阎浮提就是地球。装满地球的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还有,诸妙珍宝及象马、车乘,七宝所成的宫殿楼阁等,就这样给。
『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满八十年已,』他这样子做,做了八十年。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个大施主,这样做了八十年以后,
『而作是念:』他就这么想:
『我已施众生娱乐之具,随意所欲,然此众生皆已衰老,年过八十,』他已经给了八十年,所以当然年过八十。
『发白面皱』,头发都白了,面皮也皱了。
『将死不久,』快要死了。
『我当以佛法而训导之。』我应该教他们佛法,不是光给东西。
『即集此众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一时皆得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尽诸有漏,于深禅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脱。于汝意云何?』
把那些人集结起来,就宣布要教他们修行。教了他们,让他们也高兴。这么教了以后,这些人就得了一果、二果、三果、四果罗汉的程度,也把那个有漏的部分也消了,在禅定中也能够自在。
「具八解脱」,所谓解脱,就是不执着,就是各种执着都放掉了。最重的一个执着就是不好的相,那么,他们不执着了,就是清净的相,他们不执着了。这是第一个解脱。第二个解脱就是对清净的相也能够放掉,也不执着。总共有八个,跟四禅八定的八定有关系。因为这边祂教的是罗汉道嘛!这个八解脱跟四禅八定是关连的。所以祂就问,你对于这样子的布施觉得怎么样?
『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宁为多否?』他得到的功德会不会很多呢?
「弥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无量无边。若是施主但施众生一切乐具,』只给物质,功德已经无量了。
『功德无量,何况令得阿罗汉果。』还让他们得到阿罗汉果,那更多了。
「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我现在要很清楚的告诉你。
『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他所得到的功德很多。但是,
『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这第五十个人只是这么随喜、随喜,他所得到的功德就比那个大施主多很多,多到不能讲。就是得到算数譬喻比不出来的这么多。
『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第一个随喜的得到的功德那就更多、更多。
『又,阿逸多!若人为是经故,往诣僧坊,若坐若立,须臾听受,缘是功德,转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辇舆及乘天宫。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更有人来,劝令坐听,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转身得帝释坐处、若梵王坐处、若转轮圣王所坐之处。』他们的随喜都很小的啦!但是得到的功德却是这么大。
『又,阿逸多!若人为是经故。』他为了要听《法华经》就到僧坊去,或是坐的,也可能是站的,在那边听了一下。就像大家这样子来听了一下。
『缘是功德』,就这么一个功德,
『转身所生』,这个「转身」就是下一辈子。
『得好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辇舆及乘天宫。』就生于天宫了,生在天道,下一生就生天了。天上也有穷的,也有富有的。而他是属于富有的。
『若复有人』,还有另外一个状况就是
『讲法处坐』,他在听讲,就跟大家坐在那里听。
『更有人来』,如果那个坐位,都已经坐满了,有人来,就劝他也坐下来听。然后就把自己的座位分一半出来给他坐,这就是随喜,就这么一个随喜。
『是人功德,转身得帝释坐处、』转身就是下一生,就得到玉皇大帝的坐位。也可能得到梵王的座位。也可能得到转轮圣王所坐之处,就这么分一下坐哦!就这样。
『阿逸多!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有一部经叫《法华》,他自己要去听,他就说:我们一起去听。
『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那个人就跟着来,就听他们这么一下。这个叫人家来听一听的,
『是人功德,』这个人得到的功德是什么?
『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他就会跟陀罗尼菩萨,这一生都跟祂在一起。
「转身」就是下一生,下一生就会跟陀罗尼菩萨在一起。
『利根智慧』他就有了很伶俐的、聪明智慧的根器。
『百千万世终不喑
;』就不会是说不出声音的哑巴。
『口气不臭,』他不会有口臭。
『舌常无病,』他的舌,是没有病的。
『口亦无病;』他的口也不会有病。
『齿不垢黑,』他的牙齿不会黑、不会脏。
『不黄不疏』,「疏」的话,就是那个牙齿长得像钉子一样,分开的。
『亦不缺落,』也不会掉。
『不差不曲;』牙齿不会有差错,也不会弯曲。
『唇不下垂,』他的唇,不会太长了,这么掉下来。
『亦不褰缩。』也不会太短。褰缩就是缩得太短了,有的人的唇是太短。
『不粗涩,』不会粗糙、艰涩。
『不疮胗,』不会长疮,也不会出疹子。
『亦不缺坏,』他的唇也不会有缺。譬如说有兔唇这种缺陷。
『亦不呙斜、』也不会,「呙」应该是偏在一边,就是揪在一起,偏在一边。
『不厚、不大,』也不会太厚,也不会太大。
『亦不黧黑、无诸可恶、』他没有什么不好的样子。
『鼻不匾虒,亦不曲戾;』那个鼻子不会扁的塌下去,也不会不直,好像很锋利的鼻子。
『面色不黑,』他的面孔也不会黑。
『亦不狭长;』他的面孔也不会太细长了。
『亦不窊曲,』「窊曲」就会有些人的脸凹下去,然后又歪曲的。
『无有一切不可喜相;』没有一些看起来让人家不舒服的样子。
『唇舌牙齿悉皆严好,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就是劝人家来听一下,一起来听,就得了那么多好处,你们有没有做这个功德。就随便招揽一下,就得到这么多功德。
『…
《《法华经》讲座 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