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灵性与生命▪P2

  ..续本文上一页是被拿。在这样的一个动作之下,能知与被知的界线,就在世界与身体之间。

  

  世界这边是被知、身体是能知;当身体是能知,就是能拿的时候,识心和觉性都是能拿,所以能知与被知的界线是在世界与身体之间。这样子的状况很多,我脚这样子踩这个地板,这个界线也是在这里。我来摸一摸这个,也在这里。我讲话的声音,对各位来讲,也是世界的一部份。你们听见了,你们是用你们的耳朵听到的,所以界线也在这里。我站在这里,对你们来讲,我是世界的一部份,我被你们看到了,我是被看,你们是能看,所以,界线还是在这里。你看看!像这样子的状况,能知与被知,是不是我们早上一醒来,眼睛一睁开,都在这种状况之下,所有的事情,都在这里,界线都在世界与身体这个地方。

  

  好!我们现在就做另外一件事情,我们一起来做。我们把眼睛闭起来。你能不能够感觉你的身体?你的身体,从头一直到脚,你是不是能够感觉?它是不是被你感觉的?大家都能够嘛!你眼睛一闭起来,你的身体是被你感觉的。被谁感觉?不是被你的眼睛、不是被你的身体感觉,你的身体是被感觉了,被感觉了就是被知,能知在哪里?不在身体上,不在啊,已经超出身体啦!你的能感觉、你的能知已经离开、超出你的身体了。

  

  这个时候,能知与被知的界线,你看!身体被感觉了,当然这个世界也是被感觉、被知的。能知在哪里?识心。当识心是能知的时候,觉性也是能知,这边全都是能知。这样一做,这个身体就变成什么?刚才它还是能知耶,现在这个身体就变成被知了。只要眼睛一闭、这么一做,能知与被知的界线,就到了识心与身体之间了。这个事情,每个人都能做呀!

  

  现在再问一个问题,你的想法是不是被你知道?你的想法,是不是被你控制?你可以控制你的想法,你可以控制你去想东不想西、想西不想东,你可以控制的呀。所以,这个识心被控制了,它又是被知;当识心是被知的时候,识心、身体、世界全都是被知,觉性才是能知。说到这里,我们有没有可能,把这个觉性剖一半,哦!这一半被知了,另外的一半是能知。有没有可能?可能啊!当这个部分被我们知道的话,那就是被知。但是,当这个是被知的时候,一定会还有一个部分不是被知,是能知,这个也一定会存在。

  

  如果这种事情发生了,那我们可以一半、一半、一半一直剖下去,那是万世不竭的,太麻烦了。这个事情,我们就做一个人为的规定,只要觉性这里有一半是被知了,我就把它归并到识心。意思是什么?觉性这里没有被知,只要有被知的部分,通通把它归并到识心这里。这样子的话,我们也可以说,觉性的意思,就是不可被知的能知。

  

  这样确定的话,我们就得到一个结论,这四个层次的中间这里(识心与身体),比较特殊一点,我称它为混合区。所谓混合区,就是有的时候是能知,有的时候是被知。这头尾两端是很清楚,觉性就纯粹是能知,祂是不可被知的能知。而世界就是纯粹的被知,一点点能知都没有。两头是纯粹的,纯粹的能知、纯粹的被知。中间是混杂的,混合了能知、被知,有的时候是能知、有的时候是被知。

  

  ※觉性的性质

  

  我们厘清楚这样的区分有一个混合区的话,我们对于事情,对于能知、被知就清楚了。清楚了以后,接下来我们就来看,这个不可被知的能知,它的意思是什么,它有什么意义。我们可以说,觉性就是不可被知的能知。而这个觉性就是觉知能力,那也就是最纯粹的觉知能力。这个最纯粹的觉知能力,祂是我们生命的基础,生命的源头。祂跟纯粹的被知是极端的不同。这个不可被知的能知,我只要从「不可被知」这一个条件,我就可以推测出来祂有什么性质。

  

  ※解脱自在与无分别

  

  找出什么性质呢?第一个,因为祂是不可被知的,所以你不可能把这个觉性捆绑起来、把祂关起来,为什么呢?祂根本不可被知,怎么能被关,也不可能被绑。用现在的话来讲,这个觉性是自由的,而且是绝对的自由。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解脱自在。

  

  由不可被知,又可以导出一个东西:你有觉性、我有觉性、神有觉性、佛有觉性、菩萨有觉性、大家都有觉性;这个觉性是不可被知的,那么祂能够被分辨吗?分辨出你的觉性、我的觉性、他的觉性,能够分辨吗?也不能被分辨。所以,祂是没有办法分别的,所以叫做无分别。

  

  ※平等、同体、博爱与不朽

  

  无分别就会得到一个性质,是什么呢?平等。用现在的话是平等,用佛教的话也是平等。所以佛法会说,佛与众生平等,指的就是众生的觉性、跟佛的觉性是平等,没有办法分别的。

  我们从无分别,又可以得到一个性质,叫做同体。没有办法分别、没有办法分辨,祂是平等的,所以就是有同体的性质。也就是说,你的觉性、我的觉性、他的觉性是同体的。

  

  同体的含意是什么?同体的含意不是同体两个字而已,它的含意是,你的头跟你的脚是同体的,所以你的脚不会怪你的头,怎么老是高高在上把我压在下面,这就是同体。哪一天你的脚抱怨你的头:「为什么你老是高高在上,压着我。」这个时候,表示你的脚跟你的头不同体了。所以,同体的时候,就一定会产生博爱。因为祂是同体的,当然会博爱,祂爱他人就是爱自己,是一样的。

  

  所以,自由、平等、博爱就出来了。自由、平等、博爱,这是法国大革命当时,提出来的口号,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解脱自在,平等无分别、慈悲喜舍。

  

  还有一个性质,祂不可被知的话,当然不可能被打、不可能被毁。所以觉性还有一个性质叫做不朽。不朽当然包含不会死;你要祂死,祂死不了,没有办法死的。这是我们中国追求的目标,这一个目标在我们的觉性里面就有。你有没有觉性?有啊!所以你就具有这些。

  

  ※能知掌握主动权

  

  还有一个东西,不是从不可被知来的,是我们从能知与被知的关系了解的。比如说这个笔是被拿的,我的手是能拿;那么,这两者之间的主动权,掌握在笔这里,还是掌握在手这里?这么一问,当然大家都知道,在手这里。这样子的一个比喻,你就知道,能知与被知的关系里面,谁掌握主动权?能知掌握主动权,被知没有主动权。这也是生命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因为生命就是觉性,就是这个能知能觉,就是觉知能力,祂一定掌握主动权。无生命的东西,是没有主动权的。所以,觉性有自由、平等、博爱、不朽、主动这些性质。这个主动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命特征,非常重要。世界的这些东西,你去欺侮它、踩它、整它,没什么关系,为什么?它没有主动权。可是生命不同,你不能欺侮它,你一定要平等对待、尊重,你欺侮他,他以后一定会演一出戏,叫做《王子复仇记》。为什么?他有主动权。

  

  我们对待生命,你就要尊重,小至细菌,你都不可以欺侮他。为什么?他有主动权。那么小的生命,他是有主动权的。现在的人们,对于这一点已经稍有一些认识。什么认识呢?我们发明很多药来杀这些细菌,这些细菌会产生抗药性。产生了以后,什么药都杀不死它。人们就继续发明新药,结果细菌产生抗药性的速度,比你发明新药的速度还要快。人类现在知道这样的事情了,因为做了一些错误的行为,才知道的呀!那么,这个是什么?这个就是主动权,小至细菌都有主动权。

  

  这个,是我们对生命要特别敬畏的地方。我们人类也是生命之一,自己怎么可以去反生命呢?我们的行为,怎么可以去反生命呢?这个是我们不应该做的。我们要尊重生命,生命的威力就在这里。祂有自由、平等、博爱、不朽、主动,这一些特质。我想我的时间已经到了,谢谢各位。

  

  主持人:田博元(嘉南药理科技大学文化事业发展系讲座教授)

  

  田:很精彩的一个演讲,是不是开放一点时间,给我们在座的学者来发问。很感谢梁教授,他把生命跟灵性,用佛法来说明;但是又把佛法用现代的语言做了一个诠释。我们要去了解生命的真谛,透过这个方式,也许更容易去了解。

  

  他特别提出一个「觉性是不可被知的能知」,这个是非常有深入体悟的一个语言。也许正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觉性到底是什么。尤其后面又谈到,以自由、平等、博爱、不朽、主动来说祂,我可以感受到梁教授的一番苦口婆心,很想让各位真的去了解佛法。因为了解佛法,更能了解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在哪里,这是我很感动的地方,非常谢谢。

  

  梁:佛陀开创佛教的时候,就是为了了生脱死,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生死问题。祂做了修行,后来努力得到了答案,所以就建立了佛教。整个来源就是这样,就是为了解这个问题。

  

  田:这一场演讲,我们就感谢梁教授,谢谢各位。

  

  

  【主 题】:灵性健康与灵性发展

  【主持人】:王立文(元智大学通识教学部教授兼主任)

  【引言人】:梁乃崇(前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纪洁芳(吴凤技术学院)

  陈锡琦(台北教育大学生命教育与健康促进研究所所长)

  

  接下来进行的是陪席式的讨论,主题是《灵性健康与灵性发展》,我们邀请元智大学通识教学部教授兼主任王立文教授为我们主持,让我们掌声欢迎王教授。

  

  王: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今天我们这一场是研习式的讨论。前面我们有两位讲者,他们的发言,可以引导我们想一些深入的问题。今天的题目是《灵性健康与灵性发展》,我自己是学工程的,所以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就在想,健康跟发展的关系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今天是两个题目,我想稍微把它弄清楚。当然等一下,我们的引言人有他们自…

《灵性与生命》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