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民:一百年后你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们是否可以答得出来?有的国家可以规划两百年或三百年后,整个社会经济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有些国家没办法,像非洲那些国家,根本就没办法想象一百年后会变成什么情况。我想即使问我们自己,台湾两百年后的命运是怎样的?会变成一个怎么样的国家?恐怕没有人管这件事情,也没有人知道。一个政党,我们看它有没有生命,是看它有没有理想。而一群人组合在一起,如果没有理想,就没办法运作组成一个有效率的群体的生命。所以一个政党有生命的话,会知道第一步该如何,第二步该如何,接下来应该把国家治理成什么样子,这样的政党才是有生命的,才能够活络地发展下去。
生命的形态包括了个体(单元)的生命与整体的生命这两大类。生命所居住的地方就是世界;所以对于我们身体中诸多的小生命而言,吾人的身体就是它们的世界。也就是说生命对你来讲是一个身体,而这身体同时也是一个世界;而它对别的生命来讲也是一个世界,所以生命是身体,也是世界,二者不可分。所以个体的生命与整体的生命,是无法一刀两断分清的。
(三)生命的来源
生命的来源──佛性
我们知道生命有这两种形式后,接下来要探讨生命的来源。生物学就是在研究生命的形式是如何产生的,而哲学则是在探讨生命存在的意义与条件。像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然而如果「我不思」,就不知道我还在不在了,所以哲学也是个问题。至于宗教,基督徒把生命归于某个造物主所赐,可是这个造物主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他们又把它归成神。
而佛法则是把它归于众生都具有的佛性,因为有佛性才有这些生命,才有生死轮回,这就是一般世俗所讲的生命。也就是因为有佛性(本明),才有无明,所以我认为生命的来源就是佛性,没有佛性就没有生命,因此所有生命皆从佛性而来。
探讨到这里,我们暂时可以下一个简短的结论:生命的来源是什么?就是从如来的心来的。它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因为我们入了这个世间,所以它是乘如来愿进入这个世间的,也就是一切如来在这个世间心愿的流现,所以生命的意义是一切如来的心在这世间的流现。既然如此,生命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就是修行成道,然后自度度他,觉行圆满,这两者是不可分别的。你说度自己是度自己,度别人是度别人,为何不可分别呢?刚才已经提过的观念,生命有两种形式,一个是个体的,一个是整体的。如果你认为自己解脱了,那你的心灵与身体都应解脱;而构成你身体的细胞,到底有没有解脱?所以这两个问题是无法分别的,祇度自己,不度别人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度是有缺陷的,必须舍弃自己很多部份。所以这两种生命同时都要得度,不能分别为二。
(四)时间的尺度
再下来要提到的是时间的尺度,因为时间在生命中是很重要的因素,我们考虑一件事情或看生死等问题的时候,从小的尺度来看与从大的尺度来看,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受,也就是对这件事情的想法和解法会差很多,像用每分每秒做单位,或是用一小时、一千年、一万年或一劫的角度来看生命,结果是不一样的。
佛法提到的时间尺度,第一是有始有终,是会生灭的;第二是有开始,没有结束;第三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第四是没有开始,但有结束,大致有这四种形态,详细情形请参阅《第二届佛学与科学研讨会论文集》梁乃崇教授的「谈时间」。我们可以从这四种情况来探讨生命。没有开始有结束,就是指「无明」。修行成道的人常常在说的:「旷劫无明烦恼业障今日顿息」,就是没有开始,但今天结束。既然知道时间对生命的影响是随着我们所用尺度的大小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果,我们就要重视这个问题。
(五)生死的本质
至于一般所言的生死,例如某个人出生了,后来死亡了,情形是怎样的呢?其实我们的心灵是很深邃很广大的,我们祇能察觉其中一部份,大部份则无法察觉。佛法常讲的「十二因缘」(见图六),它从「本明」、「无明」一直到「六入」以下,所谓「六入」以下是指我们可以看得到的世界,包括你的身体、喜怒哀乐及你的感官所能感受到的一切,譬如会害怕、有喜恶,这些都包括在心灵层次里面。那死亡与出生就是在有身体与没有身体,即出生与死亡之间来回地波动,如此一来,「六入」之上根本就碰不到,因为从来就不曾察觉,所以一般人所认为的生命就是波动生死这一小段──在这生生死死之间,也许此生的寿命比较长,上辈子比较短命,下辈子又比较长寿,除此之外,你根本不知道有更上一层次的东西(指「六入」以上),因为你平时根本碰不到这些部份。
图六:生死的本质
从这个观点来看,一个人虽然死了,但从佛法的角度来看,其实并没有死亡,因为他大部份的东西(指「六入」以上到「无明」的部份)都没有死,祇是「六入」以下的部份,有了又没有,没有了又有,如此而已。如果他修行,才有机会明白「六入」之上还有「名色」、「识」、「行」,祇要肯花心思在心上体会,这些并不难体会。当然愈往上,层次就愈高,也就愈难了解。到最后会知道什么是「无明」,并把它解决,你就回到「本明」(本来面目)而成道了。所以学佛后,一旦懂到「识」这里,你可以把「识」消灭,也可以使它生出来。随着修行的进步,到最后你就可以成道。
禅宗的偈子常常提到「大死大生」,为什么这样讲?刚才所阐释的就在说明其中的道理。譬如大死,修行其实就是要先彻底地死亡。佛的十号中有一个叫「善逝」,是说他善于死亡,他要做的就是寂灭,让「无明」以下的东西全都死掉,这些全部没有了,才是「大死」;而大死之后,才能大生。说到大生,佛的十号中有个叫「如来」,即是真如的来,也就是大生,真正的生;如果配合「善逝」,也就是「大死大生」。
相对于佛,一般人的生死都在「六入」以下来去波动,并没有真的死亡,也就是死得不自在;而生时又祇在生灭的地方生,「六入」以上深层的地方碰不到,这种生命浅层的波动,属「小死小生」。譬如人身上的细胞,每天都在换新的,你不会伤心你今天又死了多少细胞,也不会在意明天又长出了多少新的,你祇在浅层(指「六入」以下)波动。对于大部份你不曾追寻的深层心灵范围来说,它会悲伤吗?我想它不会。但面对死亡,你为什么会悲伤?因为你祇知道有「六入」以下的生灭,你的喜好恐惧都是这个层次的产物。愈往深层就没有这些喜怒哀乐了。佛法要我们解决生命的问题,它告诉我们生命的流转过程,要彻底解决就要修行。修行就要从浅层生命的波动进到深层的部份,那么死亡时对你而言就不会这么可怕了。
总之,人为什么有轮回?因为无法彻底的死亡。一般的死没有死,死不了,只是波动而已,不能大死,所以有轮回。至于要完全的死亡,就是「大死」。也就是除了要把身体六入以下的喜、怒、哀、乐的世界解决了,还要把上面的名色、识、行、无明这些问题都解决以后,才有资格谈到大死,才能彻底地死亡,就不再有轮回。至于大生,就是要做完大死的人才有办法大生,否则就只是在下面的地方来回波动而已。
有了刚刚的观念,我们再来看这个「生命走势图」(图七),它好像股票走势图一样。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生命的品质。你可以看到一个人某时好了,某时又变得不好。也可以从旷劫的时间来看,譬如他在上个佛出世时怎样,这个佛出世时又怎样;这世比以前好,或是比以前不好。如果我们把这个图放大,每个波动都当成一辈子,你会看到生命这里出生了,到那里又死了,起起伏伏,一次又一次。如果把这段再放大来看,你就看到他一辈子的事情,在这里出生,这里结婚,这里老、病、死亡,这些都是片段,而不是看到他很长很长的生命面貌。
另外还有更微细的生死问题,如果从单一事件来看,有一生有一世,这…
《从佛法看生命的本质(陈家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