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醉山,此二山之间有无热恼海,其海面宽度为五十由旬。
南赡部洲的中央即印度金刚座,从此向北有九座黑山,这里的“黑山”并不是指颜色为黑色,有注疏中说:非由金银珠宝所成,而是由一般土石组成,故称黑山。越过这九座黑山,有一雄伟壮观的雪山,再向北有香醉山,在雪山与香醉山之间的十由旬之内是无恼龙王居住的无热恼海,形状是四方形,海水具足八种功德,海面由青莲花、莲花、睡莲等掩映,宽度为五十由旬,周长二百由旬。它的东南西北方分别流淌着恒河、信度河、缚刍河、徙多河,这些河右绕无热恼海,然后汇入外海。
这里所说的雪山,有人说就是现在的岗底斯雪山,应该是米拉日巴尊者静修之处,尊者曾经也说:“我所居住的地方就是《俱舍论》中所讲到的雪山,前面的湖泊就是无热恼海。”尊者所提到的湖泊即现在拉萨与阿里附近的马蓬应措湖,是一个长形湖泊,在西藏地方非常有名。萨迦班智达反驳这种说法:“这是违背逻辑的,因为《俱舍论》中说从金刚座向北有九座黑山,越过九座黑山才出现这座雪山,如果按照你们这种说法,那九座黑山位于何处?而且《俱舍论》中说无热恼海为四方形,马蓬应措湖为长方形,在形状与距离上皆有很大差别,所以不合理。”后来噶mb站在米拉日巴尊者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有可能是瑜伽士境界中的一种描述,不一定是指《俱舍论》中所讲到的无热恼海和雪山。即使指的就是《俱舍论》中所说的无热恼海与雪山也是可以的。因为以众生业力的显现,将现量见到的岗底斯山与马蓬应措湖进行修饰也是完全可以的,比如说印度鹰鹫山,佛经中对它的说法都不相同,有些佛经中说鹰鹫山由珍宝组成,距离有千百万由旬,非常宽广,但我们现在所见的并非珍宝组成,也不是很宽广,只是一座平凡的山。因此佛经的说法有很多密意,若一概予以否定不合理。”一般来说,论典有一种表示方法,世间共称的有一种方法,还有在不同根基的众生面前有不同说法,我们不能要求每一种说法完全吻合,在分析问题时不能一概而论。
【佛教徒应如何对待科学与佛教不同的宇宙观?】
在座的很多人从小就认为地球是圆的,上学之后老师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那现在《俱舍论》中的说法与此并不相同,此二者是不是互相矛盾,应以什么样的眼光和观点来对待这个问题呢?
以前,有一位竹庆寺的堪布,懂一点儿现在的天文地理学,但并不是很精通,后来在竹庆寺学习《俱舍论》之后,对佛陀的教理生起了邪见,对佛陀的教言也产生了排斥心理,而且所作所为也不太如法,这都是闻思没有究竟的缘故。当今社会,在佛教界与科学界有两个大家十分关注的焦点,一个是前世后世是否存在,另一个就是有关世界观的问题。去年,我们专门利用了一段时间学习有关前世后世的道理,我想,只要认真思维过、真实公正的人,恐怕也实在举不出前后世不存在的理由了。那么,对于我们生存的宇宙,应该如何以智慧分析,应该以何种世界观面对?按照本论的观点,世界的最初是由风的搅拌而形成,之上依次有水轮、金刚大地,金刚大地上面有包括须弥山为主的四大部洲,如同莲花生长于海面,所有的六道众生存活于这样的一个世界之中。现在科学则认为:地球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由人类居住,如球形而稍扁,表面是陆地与海洋,周围被大气层包围。
科学上与《俱舍论》的说法完全不同,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有一些佛教徒认为:佛说的应该是正确的,须弥山存在。但是,如果以这种观点来承认,我们在地球上根本找不到须弥山,其他人会说:须弥山不存在,因为我们看不见。这样一来,有一些刚刚接触佛教的人会陷入矛盾之中,以科学的观点承认?不行,因为佛陀不是这么说的。以佛教的观点承认?也不行,世间人都不承认。于是只能“沉默是金”,但这样肯定行不通,那究竟应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
一方面,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地球是存在的。如果一定要让世间人说“地球不存在”的话,那在科学家面前根本说不通,为什么呢?因为,地球的存在是有依据的,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科学仪器、研究途径去观察,而且依靠现代高科技的手段,他们已经到过月球以及其他星球。去年,中国的第一个载人航天飞船转绕地球一周后安全降落,这是众多人有目共睹的事实,谁也无法否认。从公元2世纪开始直到现在,这些科学家们对地球的形状、大小、运行状态得出了种种不同的说法,虽然他们自己的观点也是有所不同,但针对大多数人来讲,对于“地球是圆的”这一点没有任何怀疑,是完全成立的。所以,作为佛教徒不一定非要让他们承认“须弥山”的观点,“地球”,我们可以承认,为什么呢?现在大多数人均可以现量见到,所以没有必要否认。
另一方面,佛教中有关须弥山的观点也不必否认。有些人认为:地球是圆的,但佛教中所讲的与这完全不同,那作为佛教徒如果承认科学观点的话,是不是已经舍弃佛教了?这一点不用担心。因为一切万法不成立的缘故,可以成立各种各样的显现,比如饿鬼众生见一碗水是脓,根本看不见水,但众生业力显现的时候,脓是可以承认的,对于人来讲,所见的是一碗水,在这上面一滴脓也看不见。我们也不用对饿鬼说:“这不是脓,而是一碗水。”如果这样说的话,它一定会笑你:“我明明见到的是脓,怎么会是水呢?”同样,对一个人也不能说:“这不是水,是玛玛格佛母。”我们不必否认所有众生各自面前的显现,它可以显现为“脓”,也可以显现是“水”,还可以是“甘露”、“玛玛格佛母”、“虚空”……种种不同众生面前可以显现种种不同的形象。因此,所谓的须弥山如果有实体,如小乘所承认一样,那圆圆的地球就不会显现为扁扁的,但是一切缘起显现皆是空性,以空性的缘故,一切都可以显现,这样不论哪一种观点,对我们来说都可以圆融无违。
这样,有人也许会想:佛经多数是以人为主而宣说的,那为什么佛不说大多数人所见到的地球,却说世间上有须弥山,我们生存的地方是南赡部洲,这是为什么呢?《三律仪经》云:“世间与我诤,我不与世诤,世间说有者,我亦随说有,世间说无者,我亦随说无。”对法经,首先是佛陀随顺印度众生而讲的,当时印度民间认为须弥山存在,印度即南赡部洲,所以“须弥山存在”是随顺世间的一种说法。而且,如果佛教徒依照佛陀的教言去修持,须弥山、四大部洲等完全可以现量见到。当时在印度,有一些比丘以神通到北俱卢洲化缘回来度过饥荒,国王恩札布德在其王宫上方见到有很多红色的老鹰在飞,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释迦牟尼佛教法下的比丘,国王于是陈设供品祈祷佛陀,后来佛来到国王面前,为其灌顶,赐予他不舍贪欲之特殊方便法,国王当下成佛。所以北俱卢洲是一些大阿罗汉现量所见,说明它是真实存在的,在《无垢光尊者传记》中也讲到:妙音天女用手托着无垢光尊者转绕了四大部洲一圈。觉囊派有一位修“时轮金刚”的上师,在其境界中完全可以见到须弥山等,与《俱舍论》中所讲完全相同。
由于众生根基的不同,佛陀即针对不同众生宣说了种种不同的法,我们作为佛教徒,可以承认地球,也可以承认须弥山,这二者之间一点也不矛盾。另外,大多数人所见到的,佛不必宣说,而凡夫人所不见,只是个别众生见到,对此作宣说才是极稀奇之处,也是佛陀的一个特点。为什么这样讲呢?佛说:在这世间上,有人和非人,非人会以种种形象来到人们面前。而且魔鬼以及清净天尊的相,在修行人境界中确实能够显现。前一段时间,有一个非常老实的修行人对我说:“有一个狐狸天天与我说话。”如果世间人或者科学家听到这些话,也许认为“这是胡说、迷信”。在世间,确实有某些心怀不轨的人利用这些现象传播迷信思想,但我们这里所说的与此完全不同,在凡夫人所能见到的瓶子、柱子之外,的确有一些特殊的显现是众人所不见的。而且,有些修行人也能看到清净的显现。以前有位僧人在走到五台山的某一处时,突然吹起一阵风,然后他见到一座宫殿,里面有很多僧团在念经,他在那里呆了很长一段时间,出来后又起了一阵风,所有的景象马上消失了,后来,他即在此处建造了这样一座寺院——金阁寺。另外,有一个裁缝被非人带到了他方世界,让他做很多很多的衣服,这个裁缝想:自己现在一定是在非人的世界。于是回来时带了一些布,但这些布已经变成了纸。
作为一个佛教徒,完全可以将佛教对宇宙的观点以及科学对宇宙的观点圆融,这不会对佛教有任何损害,我们完全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说服力,因为佛早就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而且,佛教中所有的观点并非是如《俱舍论》所讲那样。印度的狮子贤论师在其《般若经》注释中说:《俱舍论》中所承许的四大部洲、须弥山,只是小乘对法藏的一种观点,而且在小乘对法藏中也有很多不同说法,大乘对法藏的观点则无量无边,此二者之间并不相违,因为一切万法在胜义中无生无灭,在名言中却可以显现各种各样的形象。狮子贤论师也是这样说的。所以,佛教中并非只承认一个须弥山,而不承认其他观点,《华严经》对世界的认识方法与现在科学不同,与《俱舍论》的说法也不同。以前根登群佩说:小乘《俱舍论》的说法是不了义的说法,大乘经典的世界观则很了义。如果说不了义,也是可以的,因为佛陀当时针对某些众生执著世间为实有而宣说存在这样的世界。在密宗当中,对世界观也有一种不同的认识,他们认为:七大山在里面,而须弥山在周围,与现在的地球基本相同,而其真实的距离、形状等则不同,但在胜义中,则无有世界的量。在《时轮金刚·无垢光疏》中讲到:《俱舍论》有关宇宙的说法不会妨害《时轮金刚》所讲到的宇宙观。并且举了一个例子说:诸佛菩萨加持过的六尺山洞中,转轮王及其五大眷属全部可以容纳…
《俱舍论讲记 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