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趋入菩提道次第的修学,格鲁派有这种传统。虽然格鲁派和我们宁玛巴的教派上是不相同的,实际上教义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我们作为修密宗大圆满的人,也应该用这把钥匙来开启门扉。如果未学此法,修任何一个密宗的法门不一定能够成功,因此,希望大家用此修心法门首先将自己以前世俗的念头尽量断除,如果完全断除,不要说你们听者,像我这样的传法者也是无法企及的。但是,我们首先要明了看破今世的功德和贪执今世的过患,如此一来,自心相续中的功德才会日趋增上。
前不久我刚刚翻译出的时候直到现在,我一直是欣喜若狂,可能以后我也会终生将这个法作为自己最主要的老师来对待。在闻思《开启修心门扉》的过程中,喜欢实修的道友对此法很有信心,可是还有一些道友对它的看法却是截然相反的,在文字上、意义上认为自己都能通达:“反正就是看破今世,出家人肯定都有看破今世的念头了,所以这个法不太重要。”如果对你们来说“这个法不重要”的念头已经生起,恐怕是不合理的。我们每一个人能够舍弃家庭,出家修行,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学习佛法应该精益求精,但又不能偏废一方,学习显密教法首先打好一个稳固的基础对我们来说是极为关要的。
《开启修心门扉》共有十九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看破今世”已经讲完了,这部论典中,看破今世和后面的无常观讲得比较广,有些问题讲得很略。今天我们开始讲“弃离亲友”,作为修行人贪执亲朋好友是修行中最大的一个违缘,我们从理论上破析亲友和我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亲友在我们修学中的利害得失是怎样?世人都认为亲友特别重要,但是对我来讲“亲友并不重要”的念头,是正确还是一个错误?下面一一地加以分析。
二 弃离亲友
无论居于何地,断绝与亲友的牵连也十分关要。
无论你是居住在城市、寺院里还是寂静山林中,斩断对亲友的牵连是十分重要的。
藏巴加惹云:“如果对世间法感到索然沮丧,则是斩断牵连的标志;
藏巴加惹尊者也说过:如果我们对亲友的关系、名闻利养感到兴趣索然,甚至倍加反感,就说明这个人真正做到了斩断牵连。从世俗的角度来说此人薄情寡义,将自家的子女、亲友抛之脑后,孑然一身到寂静处依止上师修学,对很多世俗人来说是百思不解的,但这是真正断除牵连的标志。
如果对世间法有感恩戴德之念,则是沉溺贪嗔泥沼的标志;
如果从前某人在世间法上对我有恩德,认为应该知恩图报,或“此人是我的亲人、彼人是我之怨敌”的念头在相续中不断涌现,那就说明这个人已经沉溺在贪心和嗔心的泥沼中了。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中所提到的知恩图报与此处的作为修行人应该感恩戴德的说法有所不同,为什么这样讲呢?虽然作为修行人应该知恩报恩,但是在世间法上的知恩报恩对我们来讲不大重要,二者应该详加分析:倘若一个修行人始终为了报答别人的恩德而在世间做非法行,他终究没有解脱的机会,会一直沉溺于贪嗔的泥沼中不能自拔。
如果明了世间琐事皆为迷乱,则是生出厌离的标志;
在家人的所作所为都是无有任何实义,皆是迷乱之因。譬如有些人这样讲:“工作有什么意思,我整天忙于同一件事情有何意义?在家里也是每日做着重复的事情,从一而终,一生中就这样碌碌无为虚耗此生,究竟有何意义呢?”认为世间的所作所为全部是虚假迷乱的,这说明在他的相续中已经产生了厌离心。正如有些人出家时就认为亲朋间的关系、世间的工作和积累财产这类的世间法无有丝毫实义,从来世讲“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不如还是做些有益来世的事情。以这样的想法为因剃发出家,这是真正的出离心,所以出离心的基础首先要知道世间的一切皆是迷乱的。
如果认为一切皆为实有,则是善法油子的标志。”
无论你是在家还是出家,如果你认为亲朋间的关系、积累财产等一切的所作所为均是真实无伪的,这说明你是善法油子,或被称为佛教油子。什么叫佛教油子呢?就像《大圆满前行》中所讲的,裹酥油的牛皮,虽然与酥油长相依伴,但它仍非常坚硬。同样的道理,虽然这个人滋润在佛法的甘露中,但此人的相续仍然极难调化,坚硬无比,所以称这种人是佛法油子或善法油子。
这里也说明了如果我们对世间法的执著根深蒂固,那么无论是所谓的高僧大德还是普通的僧人,如果知晓自己的亲朋好友被别人欺负,便气急败坏地怨恨于心,“我”和“他”的执著特别重,这说明他对世间法仍然非常重视,没有看破今生,也没有斩断亲友的牵连。
当然,虽然在行为上弃离亲友,心里却不能舍弃众生,而应当对他们生慈悲心,但必须断绝身体、受用的牵连。否则,修法就会一败涂地。
虽然行为上你已经离开了父母和亲友,但在内心中还是要对他们发悲心,但必须断除身体和受用的牵连,如果你受用依靠他们,身体也深陷于家庭的牢笼之中,语言上也是经常互通音信。如此一来,自己始终束缚在网罟中插翅难逃,我们如果经常与世间人同流合污,那么短暂人生的修法不会成功。
要斩断牵连,若能得到父母的欣然应允最好不过,即便他们百般加以阻挠,大发雷霆、大失所望、怨气冲天,自己也不能退缩。
如果父母真正开许是很好的,我们这里有极个别人是这样的,不但支持,甚至自己也陪着儿女去听法,就是所谓的佛教家庭,这是最好不过。如果他们不但不开许而且百般加以阻挠,伤心失望。对于众望所归的你出家修学的决定,他们认为是绝无仅有的损失,即使这样你也不要随顺他们,你既然已经发心,就要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应随波逐流。
很多出家人,开始时对父母、亲友的说教并非言听计从,但是到了寂静山苦行几天,便开始左右思量:“哎,这里很苦,家里还是比较温暖的,还是回去吧。”与家人电话联络,原来那个不错的修行人开始脆弱了、退缩了、回去了,不该这样。作为一个出家人,在他出家的历程中定会现前很多违缘,这是一个自然规律。比如从历代高僧的传记来看,几乎都受到世人的不解,世间人有他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不理解出家人是情有可原的,但无论怎样,你还是应该选择自己的路。
自往昔的释迦佛开始,所有的修行人都是在亲友们的依依不舍、泪雨滂沱中抛下一切的,这是一种特定的缘起规律。
往昔释迦牟尼佛出家时,国王、王妃等家人都不开许,所有宫门全部已经关闭,但后来他想尽一切办法,舍弃王位,然后到尼莲禅河畔苦行六年,最后获证佛果。
那天有人对我说:“佛教与俗家的思想相差太远,没有慈悲心,抛弃家庭的人是不懂佛教的,我也是信佛教的,佛教以慈悲为怀,在家人不同意的情况下出家,释迦牟尼佛也没有这样开许,既不符合政策,也不符合佛教的教义。”于是我问他是否知道佛陀的公案,佛陀他自己出家的时候家人也是不同意的,家人不同意而出家非常符合佛教的教义,佛陀是在家人未曾同意的情况下出家的,而我们出家时一定要征求父母的开许,这是办不到的事情,我跟他辩论。其实这也非常符合国家的政策,为什么这样讲呢?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宗教信仰权,这是任何团体和个人无权干涉的,有关法律中有专门的规定,所以说这既符合法律也符合释迦牟尼佛的传统。
自从释迦牟尼佛出家以来,我们在出家的过程中虽然是违缘重重,但如果是一个真正如理如法的出家人,今生来世的后果都是可喜的。如同从前弘一大师出家一样,家人如果一直不能理解、依依不舍,一听到孩子出家的消息,父亲从这边倒下去,母亲从那边倒下去,倒下去就倒下去,好好为他们祈祷回向就好,反正人总有一死。
加哲仁波切也说:“亲友等以爱心相敦促:操持今生圆满当勤苦。本欲利益反成损害行,彼即逐今生利之愚夫。
加哲仁波切也曾这样说过:亲友们在所谓爱心的驱使下劝阻、敦促你:“你一定要为今生的圆满而苦心经营。”他们还会绞尽脑汁、竭尽全力地给你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合适人选为你组合家庭,且奉劝你将一生的精力都用于家庭、工作和生活等琐事中来。他们本想帮助利益你,但却反其道而行,成为损害之因。华智仁波切说:“从一方面讲,父母愚笨至极,因其令孩子行杀生、成家等非法行,以此角度来讲无有恩德。”因此,他们是追逐今世利益的愚夫,这些人的好言相劝,表面上非常有道理,实际上是要你做坏事,没有真正的利益。
为解脱故当看破今生,精进修习深广之妙道,为彼胜义今生皆放弃,前往静处勤修极关要。
为了解脱的缘故应该看破今生,精进地修持甚深的妙法,比如无上密法和看破今生的法门,为了获得这些法的深广奥义必须要看破,如果没有看破今世,甚深的境界恐怕难以企及。因此,当我们的相续中生起看破今世的想法、因出离心而生起出家的念头、对上师三宝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知道轮回是苦想要依止上师的时候,你应当知晓在庞大、无尽的轮回中,这种念头是非常稀有难得的,应当倍加珍惜。如《入菩萨行论》中云:“犹如闪电极明亮。”如果遇到有缘的众生,应尽其所能的将这些善法转告给他们,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为了获得如此甚深的奥义一定要抛下今生的一切,前往寂静山离群索居,精进修持佛法至关重要,因为纠缠于世俗亲友间毫无意义。
富贵之时匿遁亦追逼,衰落之日投靠却逃逸。儿子尚会弑杀亲生父,至爱亲眷何者可赖依?
“富贵之时匿遁亦追逼,衰落之日投靠却逃逸。”这是一个对偶句,以前教我的有一个刘老师,他讲课时一遇到对偶句或者是排比句就好像遇到如意宝一样,很多人过年的时候请他写过年用的吉祥语……
富贵的时候即便你匿影藏形,逃遁在外,仍有人紧随其后、卑躬屈膝,是因为你有财富,所以无论你怎样藏匿,他们还是穷追不舍。当你萎靡颓废、衰落败坏的时候,投靠这些亲朋好友,他们就会仓皇逃逸,不难看出世间人的趋炎附势。
我刚来的时候没…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