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山法宝鬘论讲记▪P10

  ..续本文上一页方面是不护三门——身口意特别放荡,这种人享用信财非常不合理;另一种戒律不清净的人享用信财也是不合理的。

  如《毗奈耶经》中云:“宁可去食用,燃火之铁球,不具戒律者,切莫食信斋。”《花鬘论》中也有同样的阐述:“宁可去食用,燃火之铁球,不具戒律者,切莫食信斋。”意思是说,失坏戒律、不护三门行为之人享受化缘斋饭还不如食用燃烧烈火的铁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吞下烈火炽燃的烧铁只能焚毁自己今世的这个肉身,葬送生命而已,但不致于在后世将自己抛入三恶趣中,所以说食用炽铁的危害不是很严重。

  上师如意宝说过:“清净的法衣以非常庄严的方式穿着,也就可以享用信财。”但这里说:“宁可食用燃火的铁球,不具足戒律的人也不要食用斋饭。”

  学院现在有很多人出家,有些不具足戒律的人能不能享用信财?《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将僧众分为凡夫僧和圣者僧两种,其中凡夫小僧包括沙弥、沙弥尼以及居士,因为是众生福田的缘故。从这一点来看,具足皈依戒以上也是可以的,但希望你们观察,这方面不像因明,依靠语言进行推断确实非常困难。

  修行人的财物多数是信财、亡财,有时候对于亡财特别害怕,因为没有能力超度他们,这样的话,那个死者会不会一直盯着我们?有点儿担心,因此我都是把亡财单独放在一起,到会供或者30号的时候供养僧众。对于信财就不得不享用,如果一点儿也不享用的话,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恐怕生活也是很困难。其实享用信财也是非常害怕的,所以只能一方面闻思修行,另一方面尽量护持戒律,再加上防护根门,虽然自己做得不是特别好,但确实非常注意,与世间上放逸无度的人比较起来,有时觉得还是可以的。

  你们在座的人可能也有类似情况吧,但不管怎样,一边忏悔一边也不得不享用。尤其在条件比较落后的藏地,对十几块钱都是特别执著,这样享用的时候确实非常担心,因为施主对这笔钱的执著非常大。但在比较富裕的大城市,可能对几百块钱也不会有很大执著,所以对信财是不是也应该作这样的区分,你们自己观察!

  可是毁坏戒律、不护根门的人如果享用信士所供的斋食,那么来世必将堕落地狱、投生饿鬼、转为旁生等而感受不堪设想的剧苦,因此说享用信斋所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看看自相续的戒律是否清净、身语意三门是不是处于放荡无度之中,倘若你是一个戒律不清净、行住坐卧中不护三门,加上不如理如法精进闻思三藏的人,那么满不在乎地享用信财斋饭无疑是在自讨苦吃。

  如果不具足上述条件,那这样随意享用信财,来世必定会感受三恶趣的痛苦。

  千万不要这样做!

  札嘎仁波切劝请我们:首先应该观察自己的相续——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享用信财?有关这方面的道理,戒律当中有详细说明,但有关戒律方面的论著翻译得也不多,喇拉曲智仁波切的《极乐愿文大疏》中有一些说明,你们可以参考一下。

  若有人想:如果仅仅依靠戒律清净这一点可否享受信财斋食呢?

  如果戒律非常清净,其他任何功德也不具足,那享用信财可不可以呢?

  这也是不行的。作为一个只是戒律清净而不如理闻思三藏的懈怠者来说,如果擅自做主享受信财与斋饭,那么将是债台高筑,负债累累,因为你根本吸收消化不了斋食等信士所供养的任何财物,后世必须以债务的方式予以偿还,结果成了业债之因。如果连一位戒律清净却不精勤闻思的懒惰之人也不能肆无忌惮地享受信财,那么我们应当好好反省反省。

  仅仅戒律清净而没有闻思修行,那任意享用信财就如同今世借债一样,后世必定会对施主进行偿还。

  这里说:戒律已经很清净却不具足精进闻思的懒惰之人也不能随意享用信财。那么我们更应该省察自身:三门防护了没有、戒律是否清净、是否已经精进闻思修行?对于这三种条件应该认真观察,看自己是否已经具足。

  也就是说,修行人应该认真反观自身的过失,看看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藏地有一种说法:没有学戒律的小僧人非常快乐,学习戒律的僧人总是提心吊胆。小僧人没有学习戒律时的生活是快乐无比的,因为人们都会对他供养,他也是自然而然地接受,不必像在家人那样整天为生活奔波,根本没有任何顾虑;一旦学习戒律之后,这里也会犯戒、那里也需要还债,心里总是忐忑不安,非常的害怕。

  因此懂得取舍的道理非常重要,经常翻阅一些有关因果、戒律、前世后世方面的教言,这时就会发现,自己的很多言行都是违越正法的,其后果也是非常可怕的。

  三门行为不清净,并由于被堕罪所染导致戒律也不清净,又不事闻思三藏的人,日日夜夜沉睡不醒、迷迷糊糊、闲话不止、愦闹散乱,依此虚度大好时光,

  这样的人,从不闻思修行,只是从早到晚地沉迷于睡眠当中,一直迷迷糊糊的,好不容易清醒时,也是不断讲述有关贪嗔烦恼方面的话题,不知不觉之中过了好几个小时也没有任何感觉,但听经闻法的时候却不断看表:“都一个小时了,怎么还在讲啊!”这类人唯一依靠散乱放逸打发时光。

  而且只是去城中化缘维生并不能心满意足,如此之辈竟然大颜不惭、大模大样地坐在大修行者、大上师、大法师的行列中,依靠打卦、算命等手段来蒙蔽、欺骗施主,追求如哈拉剧毒般的邪命养活,苟且偷生,其实是在进行自我毁灭,这种人也实在是不知廉耻。

  这些人仅仅依靠少量供养简单维持生活倒也可以,但个别人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既不闻思也不观察三门,却冒充大法师、大上师堂而皇之地坐在修行者的行列中欺骗施主。

  现在很多人依靠各种各样的化缘方式聚敛钱财,最为严重的现象就是到处宣扬前世的因缘,然后说:“你是我的“空行母”、“地行母”……”依靠这种方式蒙蔽施主,那些施主也是特别愚笨,别人说什么他都相信。有些人说:“我在佛学院呆过两、三年……”通过这种方式非常“含蓄”地说自己非常了不起。按照他们的说法,似乎在佛学院呆过就好像在极乐世界当中住过一样,其实在佛学院呆过又能怎么样?这些施主一点取舍的智慧也没有,笨得要命。

  非常善于欺骗施主的人,针对不同的“根基”、“意乐”,也会采取不同的手段,比如某人对法王比较有信心,他就说:“我是法王的关门弟子。”某人对伏藏法比较感兴趣,他就说:“我是某某伏藏大师的转世。”某人如果对噶举派特别有信心,他也会马上拿出一顶黑帽子,然后说:“这是某某DB法王亲自赐予我的……”这种行为一方面是在欺骗别人,但真正欺骗的其实就是自己,《窍诀宝藏论》中讲到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窍诀。

  这样的现象确实非常多,实际上,如果作为一个普通的修行人,自己规规矩矩地住在寂静深山里不会有很大过患,但你这样欺骗众生,不仅毁坏众生的善根,而且自己的贪心、嗔心、邪见也是不断增上。我们学院也发生过类似情况,但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你们只要认认真真修行、如理如法闻思,其他发生任何事情都没有必要管。如果与其他众生接触,也要详详细细地观察:究竟能不能与他结缘?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否则对藏传佛教甚至整个佛法都会有所损害,因为现在世间上不信佛教和诽谤佛教的人占大多数,在他们面前不加注意的话,不仅对自他的今世有损害,而且来世的果报也是非常可怕的。

  我们仅以化缘的菲薄之物维生就应当知足。

  作为修行人应该知足少欲,以菲薄之物维持生活。

  自相续的戒律污浊不堪、闻思修行也是马马虎虎的人,却不满足于简简单单的化缘生活,而去寻觅花样繁多、质量上等的财物。

  这类做法非常不好。本来你自己就不堪闻思修行,对于守护戒律也经常掉以轻心,然而却不以简单的化缘生活为满足,唯一希求美妙上好的物质享受,不仅贪心越来越严重,经常要求别人给你供养,而且希望“供养质量更好一点儿的、价格更昂贵一点儿的……”这样的话,连一般山上居住的修行人的资格都不具足,还如此大言不惭地要这个、要那个是绝对不合理的。

  许多城市中生活的人非常想放弃现在优越的生活到寂静山林中居住,而你们却苦思冥想,为了到大城市中散乱放逸寻找千奇百怪的各种理由,像这样舍弃寂静山林的幽静生活,跑到城市中去造恶业是非常可惜的。这里有麦彭仁波切、无垢光尊者给我们留下来的非常珍贵的宝藏,是任何地方都找寻不到的稀有瑰宝,你们却对这些最有价值的珍宝弃之不顾,反而到大城市中寻找没有任何价值、唯使自己堕落不堪的垃圾当作宝贝一样百般珍惜,这对自己的修行不会产生任何利益。

  当然,也并不是说施主们不能迎请上师,迎请上师是非常好的,能够与戒律清净、修行境界很高的上师结缘,利益非常大;即使修行境界不高,但以一颗善心真诚开示佛法的道理,这样的上师也很好。但你们在迎请上师时,一定要再三观察,如果不加观察,盲目追随一些名相上师,很可能不会获得真正的利益。

  此处虽然一再讲到有关这方面的道理,但我们并不是对这类事情完全加以制止,也不可能完全制止,“邪见无边故,一一难断尽”,但是大家对某些不如理如法的行为应该清楚明白并且要多加注意,这一点非常重要。

  直言不讳地说,你是没有福分来享用这些的。

  此外,只是了知释迦牟尼佛对于戒律清净的僧众享受斋食有开许这一条,便心想:我也是出家人,所以随心所欲毫无顾忌地享用斋食信财以及回向财物等也是理所应当的事。而心怀骄傲自满的情绪,这显然是愚昧无知的表现。

  个别人心里这样想:我身上披的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衣,我守持的是释迦牟尼佛制定的戒律,因此可以享用各种信财、亡财,不会出现任何过患。

  这种想法与作为已经充分暴露了你的愚昧无知,最好不要这样想。

  生活简朴不杂世法

  为了能化缘到一点点苦行时所需的饮食财物,而去城中向素昧平生、互无交往的施主化微量的小麦青稞等粗粝之食,

  为了自己的…

《山法宝鬘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旅途脚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