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定不允许异性留住的。
相反,虽然是附近来的客人,却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恋,颇有兴趣谈一些贪爱亲友、憎恨怨敌的闲话而让他过夜这是根本不行的。
如果是附近来的客人,也没必要聊起来没完没了,不得已的时候,让他坐一会儿,之后就对他说:“好了,你可以走了,再见、拜拜……”不要让他们一直呆下去影响自己的修行。
此外,在寂静处的附近,有一些已到垂暮之年为数不少的男女老人,他们一方面想在一年或一个月中于上师面前求法,一方面为了培植善根而住在静处念诵观音心咒。
一般藏族人有一种习惯,说是“这个人已经老了,应该念观音心咒了”,好像年轻人不用念观音心咒一样,不过也可以,老都老了,还不念观音心咒求往生,那你整天呆呆地坐着干什么呀?
在他们的群体中如果有自己的年迈父母与亲友,当然,他们与那些外来的客人有所不同,虽说可以偶尔见面一两次,但是也只能在闭关界限处碰头,绝不能明目张胆或趁人不备到老年人的处所去,更不能擅自做主将他们带到自己的小屋里来,也不能到上师面前请假。
本来不准的事情还请假干什么!有些人本来自己就当过管家,对学院的规矩非常清楚,但是眼睛看向外面时似乎很明清,但涉及到自己的时候,视线就有些模模糊糊了。
这里说,居士林即使住着自己的父母,他们死的时候也没必要去看。
哪怕是住在老年区域里的自己的父母双亲出现重病缠身或不幸过世的情况,也不能感情用事跑到老年区域去探望。他们命终时尸体等丧事可以委托其他的亲属帮忙处理,自己如果必须要看望他们,也只可以在闭关分界的地方会面一两次。
父母还健在的话,在闭关处见一两次也可以,但是他们病了、死了就不要再去操心了。
不过他们可能是按照真正闭关院的规矩来说的,如果像我们这里,住在居士林的父母死了也不让去看一下确实有点儿困难。
就算是他们身边无有护理照顾的其他亲友,自己也没有必要前去。慈悲的上师是会妥当安排别的老人精心照料患者的。
慈悲的上师什么都会管的,你的父母生病了、死了,你都没有必要去操心安排,上师会替你安排好一切的。
不过这样上师也是很麻烦的……
如果亲属已命绝身亡,那么其他善良的人们一定会将此人的尸体送到尸陀林去的。
你去也没有什么用,一定会有人处理这件事的。
因此大家应当知道任何时候也没有到老年男女所在区域去的机会,并且也不许向上师请假。
这里已经再三强调了,没有必要因为这样的事情跟上师请假,即使请假也没有什么用处。
制定这样的规矩有什么必要呢?因为去探望住在近处的年迈老人要比与从遥远地方来的亲戚朋友与父母双亲相见的危害大得多。
与住在近处的人再再见面,对自己的修行肯定会有所危害,如果是远方来的客人,见一下面就回去了,没有什么关系,危害性不是很大。
如果去看望住在近旁的老年人,那么逐渐地与亲友等人的联系纽带又会拉扯起来,最终背弃了自己始初所立下的“放下琐事、远离亲友”这一誓言,父母亲属也会像拉水龙头一样随意摆布你,有这么严重的危害,所以有必要作出如此的规定。
保持距离
这部《山法》主要是针对住山修行人所作的教言。这里也着重讲了修行当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男众修行人对于女众一定要注意,此处文字上并未明显宣说女众修行人应该注意男众,虽然札嘎仁波切的女众弟子非常多,但这里只是直接讲到了男众修行人,间接提到了女众。因此女众修行人根据此处所讲内容,对男众也应该多加注意,避免修行当中的一些违缘,莲花生大师说过:男众修行人最大的魔障是女众,女众修行人最大的魔障是男众,男女众共同的魔障就是饮食问题。所以修行人对这方面应该多加注意。
有关女众的过失在很多经论当中都提到了,但以前国外的一位法师在讲法时根本不敢提女众的过失,不然下面听法的人会站起来反抗。实际这也没必要,从道理上讲清楚,她们不会非常顽固的,很多经论虽然直接讲到了女众的过失、女身不清净,但也只是一种着重强调,并不是说男众的身体非常清净,实际就如女身不清净一样,男身也是非常不清净的,佛陀只是根据不同众生的根基,以大慈大悲之心,为了摧毁女众的傲慢心等依靠种种目的宣说了这样的教言,具有很多密意。
我们在座的人按理来说应该接受,想一想现在的社会,虽然口号喊得很响,说是“男女平等”,实际一涉及到女性的时候,经常都会加一些括号。因此要求佛教在男女问题上公平对待也很困难,在烦恼、业力等有些方面,女众确实比不上男众,所以有些佛经中讲到“愿女子变成大丈夫”等发愿内容,原因就是这样的。你们如果经常翻阅一些经典论典的话,有关这方面会很容易接受的,其实佛教对于男女平等方面还是起到很大作用,释迦牟尼佛说:“种姓不重要,性别也不重要,戒律是非常重要的。”印度的个别高僧大德解释时,经常说是“种姓不重要,性别不重要,修行很重要”,佛教当中是这样讲的。
这里讲男众住山修行人一定要对女众多加注意,当然女众修行人也应该对男众多加注意,不然一方面会毁坏戒律,另一方面也会受到世间人的讥笑。
住在静处的修行人,包括自己的亲生母亲与同胞姊妹在内凡是女性客人均不允许带到闭关分界以内,就连越过界限的机会也没有开许,更不用说是请到室内了。虽然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与母亲、妹妹在闭关界限处见上一面,但是绝对不允许与他们共同进餐,长时间地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
一般来说,闭关的地方都会有一个明显的界限,所有女性客人都不应该超越这个界限。
我们这里男众女众安住的界限非常清楚,大家应该自觉遵守,虽然没有札嘎仁波切那样严格,而且法王如意宝也特别开许超过六十岁的老父亲、老母亲可以接到自己的住处照顾,但其他人最好不要违犯这个规定。
为什么呢?因为和你们素不相识的一些在家人不明事情真相,看到出家人与女人坐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便会认为这些僧众无视戒律,行为放荡散漫进而生起邪见。
刚开始的时候,法王如意宝允许男众、女众在一起吃饭,但后来法王如意宝说:“虽然你们是亲戚关系,但其他人根本不知道,很容易对你们生起邪见。”从此以后,学院重新规定,男众女众不能在一起说说笑笑、吃吃喝喝,男众女众应该划清界限,不要走得太近了,否则不仅染污自相续,别人看到也会生起邪见。
有些人在上师讲戒律的时候不太喜欢听,藏族有一句话:有正知正念的人喜欢听戒律,没有正知正念的人不愿意听戒律。因为戒律当中一直讲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所以非常散乱放逸的人都不愿意听。但不管怎么,大慈大悲的佛陀为后学者宣说了这样的教言,我们也应该按照这样的教言去做。
同样,外出化缘时不必说与其他的女人同路结伴而行,就算是自己的母亲与妹妹也不能一道同行。
现在我们学院存在这种现象,有些觉姆,不知道是自己的兄弟还是什么关系,一见面就抱在一起。当然你们可能是亲戚,不然不会这样,但我想你们以前应该听过《札嘎山法》,不管是亲戚还是非亲戚,只要是异性就不要同行、同住。
也不能相约一处悠闲自在地畅所欲言,到城里办事、去近处草原上消遣,或者买东西等任何时候,无论是不是自己的亲戚,只要是女人,就不能与之结伴同行。
不管到城市当中,还是到草原上,或者转绕神山,男众修行人千万不能与任何女众同行。
既不能同住一家旅店,也不能一起进餐,又不能随意交谈。诸如此类的规定必须严格遵守。
这些规定与学院都是相同的,有些人可能是刚来的原因,对这些规矩不太懂,经常违犯戒律,你们当中的个别人不要对这些规矩生起厌烦心,不然对今生来世都有很大危害。
尤其是与自己依止同一上师,同一坛城接受灌顶、守护同一誓言的僧尼,举止言行就更要严谨慎重,
尤其在座的人,基本上都是在同一个坛城中灌顶、守护同一种誓言的,这样你们的言行就更应该注意,千万不要违犯戒律。
对于相互见面往来等方面更需要提起正念,小心警惕。如果不是自己的母亲、姐妹以及其他亲属,那么与一般的在家女人虽说经上师开许后可以在闭关的界限处相见,但是除了在非常必要、有重大事情的情况下偶尔一次两次会面之外绝对不能以上师总的已经开许可以见面为理由,接连不断地多次相互碰面。
对于一些在家女居士,如果有非常重要的事情,经过上师开许,见面一两次也可以,但不要以此为理由,三天两头多次见面。
我们当中有些人,首先过来问我:“我与某某人有某某事,可不可以见一面?”当时我已经开许了,但后来他们经常见面,管家发现之后问我:“是不是你开许的?”我说:“只开许了一次!”但后来问这个人为什么这样,他就开始装糊涂:“这样啊!我还以为开许一次就可以了!”这种人纯粹是在装疯卖傻,故意违犯学院戒律。
而对于不是自己亲戚的出家僧尼无论有大大小小的事情任何时间里都不能相约见面。
这个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我们这里,经过上师开许之后还是可以见面的,但是大家不要因此太放纵了,一点点小事就见面,这样上师会很累,从你们的角度来说,经常见面也很容易毁犯戒律,对自他都没有利益。
对于学院规定的戒律一定要配合,这对你们有帮助,而且也很符合《札嘎山法》当中所说的要求。
即使是相互没有经常你来我往,仅仅在有极为重大的事情,万不得已非去一次不可的情况下,也只准托付上师身边的特殊开许的尼僧侍者捎递信件,无论什么时候也不能面对面接触。
无论如何都不能面对面接触,如果实在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就让上师身边特殊开许的尼众转达。不过,有些上师身边没有类似的尼众侍者,即使这样,都有人对他大肆诽谤,如果有尼众在旁边可能就更不行了。
不过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母子关系可以特殊开许一些事情通过信件…
《山法宝鬘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