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山法宝鬘论讲记▪P38

  ..续本文上一页经高高在上的人,人们对他恭敬有加,他也自认为非常了不起,洋洋自得、非常傲慢,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他可能已经成为最下等的人了。

  修行人则不然,他们是凭借佛法的力量而处于高位的,因此为世间各种层次的人们所恭敬礼拜,

  然而,修证非常好的上师,任何人都会对他顶礼膜拜。像法王如意宝,不管什么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生起一种恭敬心,这一点没有观察时不知道,真正观察之后就会发现,法的力量确实不可思议。

  从今生到来世这种地位只会越来越高,永往直上,绝不会日趋直下,从后世到佛果之间也是直线上升,所以说修行人具有最为显赫的地位。

  以前有位领导说:“还是应该多积累一点儿财产,不然到老的时候没有人会恭敬你的。但你们修行人可能和我们这些人不太一样……”真的,修行人的见修行为一直保持稳固的话,地位也会越来越高,如果你的见解修行出现很大变化就不一定了,并不是所有修行人都有很高的地位。

  在所有世间人之中,地位最高的要算是转轮王、梵天、帝释等,可是高不可攀的他们的下场却是最为悲惨的,因为他们可能会沦落到无间地狱中去,这就是高际必堕的意义所在。如《亲友书》中云:“纵然曾为转轮王,于轮回中复成仆。”“梵天离贪得安乐,复成无间狱火薪。”又云:“帝释堪称世间供,以业感招亦堕地。”

  轮回就是无常的本质,华智仁波切说:世间的一切名声地位都是在浮沉升降当中不断变化的。

  最妙的美宅

  修行人的住宅,即使天人的无量殿也无法相比。一般与修行有缘分的人会这样想,与修行没有缘分的人,可能认为自己的无量殿非常庄严。

  假如到了一些苦行的地方自然而然生起一种欢喜心,对城市的嘈杂生起厌烦心,这说明他前世对修行有一定的因缘。

  从住所房屋的方面相比较,修行人的住处也比世间人的住宅好上几百倍。世间人的住宅虽然是雄伟壮观的高楼大厦,室内也装修得色彩斑斓、金碧辉煌,令人赏心悦目,可是却没有任何实义。

  世间上有些人的住宅装饰得富丽堂皇,真的与天人的无量宫没什么差别,但你真正住在里面时,对今生来世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意义。表面上,住在里面的人似乎非常欢喜快乐,而实际上,其中的辛酸与痛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一开始看上去似乎颇为富丽堂皇,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变得面目全非、不堪入目了,室内的绚丽色彩已无影无踪,支撑房屋的柱子也已变得倾斜,房梁已弯曲变形,里里外外的墙壁也都是东倒西歪。在这种情况下,房主也是面露惊慌之色说:现在根本不敢住在里面。

  即使最初的时候非常华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常也会渐渐展示它的威力,原本装饰得非常好的房子,现在却连房主也不敢进去。

  我们那里八几年修的经堂,当时确实非常不错,前几天我去看了一下,现在根本不能用了。所以,对这些建筑物虽然特别执著,但真正去享用也没有很大实义。

  这些是我们现量可见的事实。

  尤其像宾馆之类的房屋,虽然装饰得非常舒服,你一进去时都不想离开,但住了一晚之后,也不会对它有一丝留恋,会毫不犹豫地离开。

  这样的房屋有朝一日必将是像人尸一样支离破碎,只剩下破烂不堪、摇摇欲坠的一堵灰墙。

  这里个别女众的房子也是,本来安安稳稳地住在里面,但转眼之间已经变成一堵墙了。有些人回到墙壁下的时候,眼泪已经不知不觉地流下来:“原先我就是住在这里的……”于是开始唱起无常歌,有些修行比较好的人可能会唱欢乐歌……

  后人们在闲谈时议论着说:从前居住在这里面的某某一家人都相继离开了人世,后来已是无人居住的一座空房子,如今这座空房子也变为残缺不全的一堵墙了。它成了人们闲聊的一个话题。这种情况在当今实在太多太多,随处都可以见到。人们看到这种境况,心中不禁会感叹到:所谓的建筑物终究毁于一旦的确真实不虚。

  无常修得稍微好一点儿的人,看到这些景况就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

  我们这些修行人的住宅不单单是世间上一般的建筑物所无法相比,甚至也为天界中那无比庄严的尊胜宫所望尘莫及。因为天界中的尊胜宫也是无常有、不稳固、无实质的本性,依赖于它反而会增长轮回的有漏烦恼,所以它并不是真正安乐的宫殿。

  天人经常在无量殿里放逸散乱,这样只会增长有漏的烦恼,因此它根本不是真正的宫殿。

  一般世间上的很多房屋,像美国的五角大楼,人们当初都是倍加赞叹、非常羡慕,但是“9·11”的时候已经什么都没有了。一般现在越高的楼就越担心一些恐怖分子,因此,再高、再庄严的房屋都没有很大实义。

  而修行人的宫殿都是大自然中的地洞、岩窟、石板房或者是树下等,这样的天然美宅才是最为安乐的宫殿。

  修行人住的天然地洞、山岩才是最安乐的美妙宫殿。我们这里倒没有住在这样的地方,但确实非常非常羡慕这些寂静深山中静静修行的人,不过这也是前世有因缘的人,如果前世没有因缘,看到这些人可能会生起“悲心”——这些人真是可怜!

  无论自己住在地洞等任何之处,都绝不会说这是我的房子,对这些无有强烈的我所执,因而无论居于何处自相续中的烦恼都不会滋生蔓延,无论安住多久,在这期间只会使善法日渐增上。

  这是大自然赐予的无量宫殿,住在里面时可以安心修法,离开时也无须担心:“谁来照顾我的房子?”为了房子生起贪心,为了院子与隔壁吵架,不会这样的。

  我们这里的板皮房、木头房也是不错的,虽然简陋但还是很快乐。不过有些人的房子里面特别脏,根本不想进去,我们是“人”不是“动物”,如果你修行达到非常高的境界——对贤劣没有任何执著倒也可以,但恐怕你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吧?因此不管草皮房、木头房,还是整理得干净一点儿。

  有些人说:“没有洗衣服、打扫房间的时间。”但我不太相信,这是在用华丽的言词来装饰自己丑陋的身体,如果确实打扫、清洗的时间都没有,你肯定会别精进的,但在我的印象当中并不是这样吧。以前藏地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太讲究卫生,特别脏,但现在已经好多了,你们到了藏地不要学这些不好的习惯,否则别人坐在你旁边也是受不了……

  因此,无有挂碍地享用这些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地洞等宫殿也成了对治烦恼的强有力武器,仅仅住在里面也有很大的意义。由于无有任何贪恋执著,也就绝对没有依靠房屋积累罪业的可能性。心中无有贪执而只是将地洞、岩窟等作为修持正法的修行房,从而使它成为自相续增上出离心、菩提心以及正见等善妙功德的助缘。

  出离心、菩提心以及无二正见是格鲁派所行持的三主要道的内容。法王如意宝也再, 三提过:“宁玛巴最主要修持的其实也是出离心、菩提心和无二, 正见。”当然这里面所说的无二正见也包括大圆满正见。

  首先对三界轮回生起出离心,在这一基础上,将一切修法的功德回向一切众生,为了一切众生而修持,而且了知,自己所修持的法要并非真实实有,世俗中一切都是如幻如梦,胜义中一法都不存在,或者以大圆满中本来清净、任运自成的见解摄持自相续,这就是我们终身修持的法要。

  我们在大自然赐予的天然宫殿中精进修持,殊胜善法方面的功德也会自然而然增长。住在世间的豪宅里,能不能增长这些功德呢?答案是否定的。这里的有些人总是贪图玩乐享受,最终离开苦行生活到大城市里面去,也许最初一两年会坚持念咒语,但不久之后,百分之九十的人,“见修行果”已经与世间人没有差别了,结果可能只会惨死在城市当中,因此不要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离开寂静的地方。

  先前的修行人通过行持善法而对这天然的宫殿作了加持相继离去了,后来的其他信心十足的修行人也是同样追随效仿前辈先贤依止在世外桃源般的清幽静处修持善法。想来,这些真的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安乐宫殿。如果尊胜宫连地洞岩窟等美宅百分之一的功德都不具足的话,那世间上的土石砖瓦堆砌而成的建筑物不但不具备上述的这些功德,反而成为毁坏自相续的因,具有无法估量的过患。

  世间上的建筑物具有很多过患,我们应当像噶当派的高僧大德学习——心依于法、法依于贫、贫依于死、死依于干涸之壑,修行人首先应该将自心专注于佛法之上,但依靠物质的享受无法获得成功,应该过一种贫穷的生活;如果最初两三天比较贫穷,之后越来越富裕也是不行的,一直到死都应保持贫穷的状态;死的时候,不要死在城市里面,应该死在山谷当中。这是噶当派的四种修法原则。

  确实是,死在山洞中不会产生任何过患,死在城市中却是过患无穷。

  因此诸佛菩萨口径一致地说世间的住宅就像层层围困的囹圄、烈焰熊熊的火宅以及凶猛毒蛇的洞穴一样,通过多种比喻严厉地谴责了家宅并且也都曾经深生厌离地说:如若能够脱离这样的家庭那该有多好,不知何时能摆脱家庭的束缚。

  很多大德的论典中都是如此宣说的。

  如果一天中的上下午让他们选择,那便会迫不及待地在上午离家而去,抛弃俗世,出家为僧。

  假设有机会出家、到寂静深山修行,那上下午当中也应选择上午尽快出家,心里应该生起一种紧迫感,不然上午没有去的话,下午可能就不想去,之后明天、下个月,过了一年也就没有机会了。

  但如果到城市里面的话,上下午让你选择的时候,应该是下午去,最好是不去,这样你的相续会增上很多功德。

  位于深山静处的这些岩窟地洞等天然宫殿也是诸佛菩萨们曾经心驰神往、梦寐以求的地方,他们满怀羡慕地说但愿有朝一日能在如此天高地阔的地方安住。

  虽然我没有诸佛菩萨那样的境界,但到了这种地方确实很羡慕、非常向往,很希望有一天能住在鸡足山、刚日托嘎等谁也见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打开《七宝藏》、《四心滴》……那时候肯定特别快乐。

  向往是非常向往,不过也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机会……

  如《入行论》中说:“何时住树下,岩洞无人寺,愿心不眷顾,断舍尘世贪。…

《山法宝鬘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旅途脚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