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山法宝鬘论讲记▪P42

  ..续本文上一页友们的牵连而去修法,当然得到父母的欣然允许是最好不过的了。即便他们再如何百般阻挠、训斥责骂、大失所望、怨声载道等,自己也不能屈服。

  父母亲友同意你出家修行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果实在不同意,在出家修行的过程中,他们伤心痛苦也无济于事,你不应因此随顺他们,否则你的修行也不可能成功。

  从昔日的释迦佛开始,所有的修行人都是在亲友们满含泪水中抛下一切的,这是一种特殊的缘起。”

  确实,释迦牟尼佛出家时,净饭王也是不同意,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出家了。

  格西所说的完全是根据佛菩萨们的真实事迹与亲身体验所宣说的。至尊萨迦班智达也曾经是这样说的:“不舍今生高位圆满事,永久利乐解脱无希望,愚昧欲望实则虚伪性,汝舍今生勤修菩提道。”

  今天的一切名声地位、财产受用都是虚妄性的,没有任何实质,所以你应该舍弃今生,精勤修习菩提道,否则想要获得佛果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其中明显地指出了如果不抛下今生圆满之事而期望成就解脱果位的人可以说是未见到现世欲妙的过患之愚昧无知者,他们的这种想法实际上是自以为是、颠倒是非的奢望而已。

  之所以不想舍弃妙欲而想获得解脱果位,就是因为没有见到现世欲妙的过患导致的,这类人太愚昧了。

  总而言之,世间上的处所、地区再如何令人感到舒心悦意,但与修行人的神山静处相比,也不及百千分之一。

  真正修行人的住处,世间上的任何豪宅都无法与之相比。

  依止寂静的修行处是今生幸福的根本、来世安乐的一切功德源泉。

  依止这样寂静的地方,既没有今生繁杂的琐事,又可以成办来世的一切安乐,真是非常的快乐。

  亲友有害无益

  不仅是世间的住处不及修行人住处的百千分之一,而且修法的道友与世间的亲友相比,也胜过百千万倍。

  世间亲友唯有害处,没有一丝利益。

  世间的亲友虽然口头上说利益自己,其实他们只有害处而已,不单对今生有害,并且来世害处也是无穷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就即生中来说,世间的亲戚朋友对自己非但无利,反而有害。当自己遭遇一点不幸时,亲友们偶然来一两次帮助你,可是当他们遭遇不幸的时候也会自然喊你来帮忙。

  当你遇到困难违缘时,他们可能会来帮助,但他们遭遇违缘时,也会叫上你一起帮忙。

  如果不去,那么人情上说不过去自己也不好意思,也就不得不去;

  由于以前曾经帮助过你,这时不去感觉从人情上说不过去。

  倘若去了,那么本来与自己无冤无仇的一些人,为了亲友,必然要与他们反目成仇,因此,自己在原有的那些怨敌上又为亲友的利益增添了许多新的仇人。

  这种情况非常多,原本与自己关系还不错的人,为了亲友的关系,与他们已经反目成仇了。

  一般修行人原有的仇人非常少,但假设你原先就有一些仇人,再加上为了亲友的利益而新增的这些仇人,你的怨敌已经越来越多,这样一来,不论走到哪里,你的心情都会烦躁不安,经常担惊受怕。

  这样一来,凡是自己所到之处无不遍满冤家敌人,无论到哪里都会有忐忑不安、心神不宁的恐惧感,也就必定会处于心惊胆战、毛骨悚然的状态中。而且,为了亲友的财产而穷追不舍,甚至葬送性命。再有,为了田地而与仇家打架斗殴,兵刃相见,生死相搏,利矛相刺,伤痕累累,最终惨死,噩耗传来等等这一系列的事情不可避免,为了亲友也将自己宝贵的生身性命送到怨敌的手中,这种现象极为普遍,这一点我们当下通过耳闻目睹也可以证实。

  不仅如此,而且,倘若自己财产富裕,亲友们贫困不堪,他们便经常可怜兮兮地说“我既无食物,也无牛马牲畜”而求助于自己,自己如果没有尽心帮助,他们就会怒气冲冲,口中也不断说出刺耳难听的话语,让人忍无可忍。如若尽己所能予以饶益,不仅他们贫穷,自己也会由此变得一贫如洗。反过来说,如果亲戚财产比自己富足得多,地位也远远高于自己,那自己在财食方面满怀希望地求助于他们时,结果由于自己贫困寒酸,只会受到他们的轻蔑侮辱,而根本不会得到任何利益,如此也令自己灰心失望,痛苦不堪。

  由此可见,无论亲友地位高低,生活贫富,都对今生无有任何利益,反而害处却说之不尽。诚如无著菩萨曾经亲口说过:“如若慈爱亲友方,勤奋成办现世利,欲求利益反受害,愚人追求今生利。为解脱当舍今生,精勤修持甚深道,为利彼等远离之,静处修法极关键。”

  整天与亲戚朋友在一起不会有丝毫利益,在寂静处修法极其关键。

  如果自己对亲友的话唯命是从,想以此利益他们,结果非但无利反而铸成大错,危害严重。所以说,为了贪图现世利益的亲朋好友们,自己必须精进修持无上的菩提道。

  为了利益他们而经常随顺,不但没有利益反而存在很大害处,因此应该远离他们并且精进修持,这一点非常有必要。

  无著菩萨又接着说:“富裕时逃亦紧追,衰落时追亦逃避,

  世间亲人就是这样,当你各方面富裕圆满的时候,即使你不断逃避,他们也会紧紧跟着你;一旦你衰败没落、沦落到非常可怜的地步时,即使你追着他们,他们反而会竞相逃离你。

  儿子亦杀亲生父,谁人信赖诸亲友?

  世间人根本不讲道理,亲生儿子也会杀害自己的父亲,更何况其他的亲友,怎能真正信赖呢?

  当面显露欢喜相,暗中出言不悦耳,饶益彼等反加害,愚友虽亲定欺骗。

  他们当面虽然对你显露欢喜之相,宣说欢喜之词,但暗地里经常对你百般指责,你本想饶益他们,他们反而对你百般加害,所以应该尽早远离他们,到寂静地方修持正法。

  兴时笑脸口奉承,富时设法而亲近,

  当你具有名声地位非常兴盛的时候,他们对你也是笑脸相迎、不断奉承,当你富裕圆满的时候,他们总是想方设法与你亲近,希望获得一点儿利益。

  衰时翻脸相争论,无利护亲愚痴行。

  然而,一旦你的名声财产已经衰败,他们也会翻脸不认人,与你妄加争论,因此护持亲友没有任何利益,是非常愚痴的行为。

  亲多合伙夺财物,各自分离增贪嗔,紧要关头父子残,利乐亲友极困难。”

  他们大多合起伙来抢夺你的财产,而各自分离的时候,唯是增上贪嗔烦恼,到关键时刻,即使父亲儿子也会互相残杀,想要真正利益他们非常困难。

  我们可以深深感觉到这些教言都是肺腑之语。

  无著菩萨的这些教言,如果认认真真地思维,一定会获得真正的利益。

  一点不错,自己尽管曾经无数次以生命为代价饶益亲友们,可是如果仅仅一次没有帮助,那么以前无论作了多少利益都被一笔勾销,他们恩将仇报,反过来陷害自己,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痛苦的亲友们就像夏日里空中云彩的瞬息万变一样,一时间里反复无常。

  他们就像夏日空中的云彩一样,瞬息万变,反复无常,想要取悦他们非常困难。尤其一些性格不好的人,虽然你日日夜夜帮助他,但仅仅一次没有帮助,他就会与你反目成仇,将以前的事情一笔勾销,这种现象在世间人中非常多。

  就凭这一点,也是很难以维护亲友情面的,因此说,与世间的亲友同流合污那纯粹是在自讨苦吃。

  因此,我们应该依止清净的地方、依止善知识努力修行。

  真正的至亲

  相反,善知识才是最至高无上的亲友。为什么这样说呢?

  依止善知识才是真正的有福报,他才是最好的亲友。

  如果亲近善知识、上师与同修道友们,他们决不会说出“我们是你的善知识,所以要为我们效力,需要到寒冷的地方去或者与怨敌作战”的话,依止他们,除了让自己修持生生世世无上的安乐以外,为了他们连身出汗水的事也不需要做,

  有些上师让弟子做很多事,不过这都是有功德利益的,是为了自己和众生的利益,应该做。如果在世间亲友面前,即使做很多事情也只是增上贪嗔痴,没有任何利益。

  无论何时相处都是互敬互爱、完全是增上善法的助缘,因此容易交往。

  与世间人相比,上师和道友都是修习菩提心的,与他们更容易交往。

  如若亲近他们,则有重大意义。

  依止善知识多年以后,你的所作所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有所转变。

  也许有人心里会这样想:那么,依止上师不是也需要承侍上师等经历苦行,而且为了上师舍弃生命也在所不惜吗?

  有人这样想:我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也需要做很多苦行,而且为了上师,即使舍弃生命也可以,这与世间人交往不是没有什么差别吗?

  札嘎仁波切回答说:为了上师行持苦行,可以消除自己无始以来的罪障,而且为了上师舍弃生命可以圆满多生累劫的功德和资粮,但为亲友做事不会获得任何利益。

  有这种想法的人是由于未经详细分析、不了知如是而行的真正目的所导致的。实际上,恭敬承侍上师甚至历经粉身碎骨的苦行,在紧要关头,为了上师而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这些都是为了净除自相续中的罪障、积累广大资粮而做的,其实完全是为了自己究竟的利益,丝毫也不是为了上师。

  真正来讲,这样的苦行不是为了上师做的,你为上师苦行、为上师做事情,全部是为了遣除相续中的罪障、积累广大资粮而做的。

  有些人说:“我给上师做这个、给上师做那个……”实际都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为上师丝毫的事情也没有做,也许对众生有一些利益,尤其是具足法相的上师,他自己不会有任何事情,完全是为了利益众生。但是不具法相的上师,整天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让弟子奔波忙碌,这样有没有利益就不好说了。

  真正的善知识,他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利益众生,作为弟子也应该尽心尽力为上师做事情。所以应该分析,看你做的是不是上师个人的事情,如果是上师个人的事情,你不苦行也可以,但直接间接就是利益众生的话,大家还是应该尽量地做,这样依靠上师所作的事业,力量也是非常大的,可以遣除罪障、圆满功德,非常好。

  如果依止法友上师善知识以及同修道友,不必说能成办后世的广大利益,就是当下身体也不需要经历磨难,心里也不需要承受负担,心情愉快,怡然自得而住,幸福圆满无与伦比。

  与世间人相比,依靠上师…

《山法宝鬘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旅途脚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