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非常多,这都是没有闻思的原因。
修法过程中,首先见解很重要,当然见解有大中观、大圆满等比较高的见解,也有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比较基础的见解,修五十万加行的时候,首先见解应该具足,如果没有见解的话,修行不会成功的。
即便是仅修一次,所生起的觉受力量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有些高僧大德虽然没有修持很长时间,但仅仅短暂的修持,在他相续中产生的智慧与功德也无法用言语描述。有些人没有任何窍诀的盲修瞎练十几年,也不如一个好好闻思的人修行一两次的功德大。
依此断除所断的力量就会十分强大,所证悟的功德也容易增上。
有些人修了很长时间烦恼也没得到压制,但有闻思基础的人,仅仅修行一次,烦恼也会得到根治。
所以说,闻法非但不会成为修法的障碍,反而会成修法的助缘。
有些人说:“闻法会不会成为修行的障碍?”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例如就算是只修持一个无常法门,也必须首先在上师面前洗耳恭听,并且不是听完就置之不理,而是如理实修,此外,在座间也是反反复复翻阅无常方面的论典与窍诀的相关书籍,之后又继续在上师座下听闻下一步的一个修法引导。
这里给我们举了一个修习无常的例子。修任何法都是这样的,比如修大圆满,首先在上师面前听受,之后自己修持,座间休息的时候,经常阅读其他有关大圆满方面的教言,而且经常看有关大圆满传承上师的传记,这样一来,自己也知道该如何修持。但有些人根本不听上师的教言,也不看书,只是修一个无常,这样不合理。
闻法的机会非常难得,但有些人根本不重视,只是修修修……这样一来,不要说闻法的功德得不到,到最后可能连修法也会放弃,只好到大城市当中散乱去了。
所闻的法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法作为自己长期主要所修持之法,其他的所有法只修一次即可,
我们从开始学佛到现在,已经得过很多法,但每个法都一一修持也不太现实,因此,应该选择与自己最为相应的一个法,比如《上师心滴》当中的三种讲义——《前行修心七法讲义》、《正行光明藏讲义》、《直断本住讲义》,如果你与这个法非常相应,那就把它作为每天不断修持的法要。其他如金刚橛等,只要修一次就可以了。
很多人非常矛盾,既没经验也没窍诀,在这个上师前听一个法,修一两天;过几天在另一个上师前听一些法,就把以前修的法舍弃,又开始修这个法,由于没有感应又把它舍弃。有些人一生当中舍弃了无数的法、无数的上师,但真正的觉受却根本没有得到。所以,终生修持真正与自己相应的法,其他法修一两次就可以了,不用天天修。
从显宗来讲,《释迦牟尼佛仪轨》应该坚持修,密宗的大圆满不要断,一定要每天坚持修。一般《上师心滴》里的法全部修很困难,但只是修持其中的几个法也非常好。有些人没有得过灌顶、传承,那可以先修加行,或者念《金刚经》,这样一直坚持,不要改变,否则不太好。,
如此修行也不会障碍闻思,相反倒是闻思的助伴,一边修行, 一边闻法与根本不修单单听闻二者在理解所闻法义的深浅程度上有着天大的差别。
如果边闻法边修行,在理解法义时也会很深入;只是听闻根本没有修行,在对法义的理解上,与前者相比就会有很大差别。比如大圆满,有些根本没有修过,仅是文字上肤浅的理解;有些人听闻过后就不断地修持,这样在理解上也会有很大不同。反过来也是这样的。
这一点在听法过程中很容易知道,有些上师闻过很多法,自己也修持过,这样讲出来的教言也是非常深的;有些从来没有修过,只是词句上的一种理解,根本不能深入。
所闻到的佛法无一不修,就像有人拥有丰盛的食物而享用一样,进而对所听闻的法义一一品味,就好似亲眼见到色法而遣除其好坏的怀疑一样;
所谓的修,并不是一定要闭着眼睛,比如《水木格言》怎么修呢?首先应该在上师面前听闻,听闻过后自己思维,之后在实际行为中经常串习,这是一种修。当然,像《释迦牟尼佛仪轨》那样一直观想也是修。理论上的修持与仪轨上的修持应该是不一样的。
相反仅仅听闻而从不修行之人,就好比积累了无比丰富的食品后不享用的人最终饿死一样,
《大圆满前行》中说:有些人虽然住在佛法的海洋中,却由于没有饮用而干渴致死了。
虽说是闻受了一切法义,但如果没有在此基础上深深去品味,去体验,那么就会像不依靠眼睛见色法反而用手去触摸无法断绝色法颜色贤劣的疑惑一样。
比如眼睛见到色法,依此断定颜色的好坏,如果不是这样,仅仅依靠手来触摸,也就根本无法判断它的色泽。同样,如果没有真正行持,仅仅依靠听闻不可能品尝到空性的美味,因此必须修持。
《入行论》中云:“法应恭谨行,徒说岂获益?唯闻疗病方,疾患云何愈?”
佛法需要依靠身体力行,才能够得到真正的体验,只是口头上说一说怎么可能获得利益呢?就好像仅仅听到病方的内容而不去服用,你的疾病又怎么能好呢?这是不可能的。
《喻法宝积书》 中也这样写道:“正行时当具五想而听闻,即于自己作病人想;于善知识作名医想;于正法作妙药想;于闻法的道友作护士想;
一般来说,噶当派没有讲述密法的,他们公开修持的也是显宗法要。这是因为阿底峡尊者、博朵瓦、仲敦巴特别重视密法的戒律,他们虽然秘密修持密法,但显现上根本不显露。
藏传佛教历史上有这样一种说法:阿底峡尊者从印度来藏地之前,准备将有关胜乐金刚等密法方面的窍诀在藏地广弘,但他来到藏地以后,仲敦巴说:“藏族人的性格很恶劣,不是密法的法器,只要传授一些皈依、发心和因果方面的法就可以了。”阿底峡尊者在藏地住了很多年以后,确实发现藏地的很多人都不是密法根基,他们泄露秘密、毁谤上师,有个别的人虽然是密法根基,但也很难区分。认清这一点后,他感慨万分地说:“我没有堕入恶趣,就是仲敦巴的恩德。”由于阿底峡尊者只是传授有关皈依、发心以及因果方面的教言,后来很多人都叫他“皈依上师”、“因果上师”。但是他给仲敦巴传了很多密法,这在有关历史上也是有记载的。
现在有些人到汉地去传法,传法的方式就是灌顶,而且是“四心滴”和“时轮金刚”的灌顶,但真正来说,四心滴和时轮金刚的灌顶非常复杂,这位上师能否真正做这种灌顶也值得观察。即使是具足法相的上师,但对法器一点儿不观察也是非常可怕的。真正来说,是不是所有人都是密法的根器呢?我觉得不是,因为有些人今天依止上师,在上师前说些好话,明天就开始毁谤上师,对密法也很容易舍弃,这样的人根本不是密法根基。
一般像上师如意宝那样摄受弟子是有一定密意的,乔美仁波切说:真正的大成就者,即使给毁坏誓言的弟子灌顶也不会受到一丝染污。但像我这样的人传密法时一定要特别小心,除了特殊的缘起之外是不应该轻易传的。
有些汉地的法师认为藏传佛教全部都是密宗,其实并非如此,很多藏传教派都是以显宗修行为主,他们非常注意密宗的戒律。希望在座的人,自己精勤修持密法确实非常重要,但给别人传法的时候,应该首先以加行为主,如果直接给他灌顶、传法,可能一方面你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而且弟子也不一定是密法的根基,这方面一定要注意。
于边理解边实修作治病想。应当以此五想而听受佛法。”
《大圆满前行》中引用《华严经》 的教证讲到了四想,《大圆满心性休息》中也说:“上师名医教言药,自为患者作此想,精进修持如服药,得寂乐果如病愈,其余依法以此推,当以清净四想依。”
此等五想是在闻法时必须生起的,这样一来,听闻佛法的同时可以修持,修法的正行也再没有比此五想更加殊胜的观想方法了。
每天闻法时都应该观想:依靠上师所传授的佛法甘露妙药,希望能够医治自他相续中的一切烦恼疾病。甘露具有很多特点:美味可口,治疗疾病,异常珍贵……格鲁派经常将佛法称为甘露。
因此,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不具备闻法基础的修行与无有深入修行的听闻此二者是修法的最大障碍。
这种现象非常多,很多人根本不愿意闻法,却喜欢独自修行;还有些人,没有深入修行地听闻——今天在这个上师面前听、明天在那个上师面前听,所听闻的法义根本不知道对治烦恼,好像听领导做报告一样,这个耳朵进去,那个耳朵就冒出来了。
作为修行人,一定要在广闻博学的基础上实际修持,这就是真正修行人的所为。
在尚未进行广泛闻法之时就贸然修行的人犹如睡在洞中的旱獭一样后果只能是自心为愚痴的黑暗所笼罩,变得越来越愚昧无知,使愚痴的黑暗接连不断地加重。
他们就像旱獭一样,除了增长愚痴心之外,其他什么修法都没有。因此,盲目地修行只是白白浪费自己的精力,这样还不如散乱好一点,因为没有增长智慧反而增长愚痴的话,没有一点意义。
由于未通过闻思断除心中的疑惑,即使修行,恐怕也摆脱不了或者道不完整或者谬之千里的过失。
确实,如果没有闻思,修法过程中很容易精神出毛病、遇到违缘,但边闻法边修行根本不会出现这些事。所以希望你们不要急急忙忙地观风脉明点,这些不是很重要,首先从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认认真真地观想,然后将五十万加行从质量上真正达到圆满,这样再继续下一步的修持会成功的。
闻而不修与修而不闻二者无论如何都会成为颠倒的误区,因而只能使愚痴的黑暗越来越深沉浓重,而对获得智慧眼毫无利益。
在上师如意宝的加持下,学院的很多人不仅对理论非常感兴趣,修行上也没有脱离。现在汉地、藏地的个别佛学院,只讲理论根本不修持;有些地方只是修行,理论上根本不重视,这样能不能成功也不好说。
能生起证悟的功德必须要具备正道完整与毫无错谬这两种特法。否则,自心始终处于一种迷茫的寂止中,再好也只能是成了转生四禅四无色界的因,轮回的巨轮周而复始地旋转,因此萨迦班智达说…
《山法宝鬘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