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山法宝鬘论讲记▪P6

  ..续本文上一页:“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几天我的身体有点生病,也有点糊涂,不知道什么原因……”

  人的心力还是很重要,有关“老了以后无法化缘”这方面的忧虑实在没有必要,到时候在你面前必定会出现一条路的,不用担心。真要是死的话,还是死在寂静地方,不然,死在城市里就和雪山狮子死在城市中没有什么差别了。

  即便是得了病入膏肓的重症,上师与同参道友也会悉心竭力护理你的,而且出现其他暂时性的一点儿小小的违缘,他们也会千方百计依靠各种仪轨祈祷三宝予以遣除。而若让亲友来护理你,那他们只会造下违逆正法的罪业而已,除此之外,上师与僧众们所不清楚的有利于你的病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难道他们会知道吗?

  不管你的身心上出现什么样的违缘,上师和道友对于违缘如何转为道用的方法还是非常精通的,假设连他们都没有办法的话,那世间所谓的亲友对于你的病情难道有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吗?不会有任何办法。

  其实,就连你的那些亲友他们自己出现头痛脑热等病患时,也完全要指望上师与僧众。这是眼前明摆着的事实。

  实际上,就连他们在出现疾病违缘的时候,也要依靠上师和僧众们加持、念经,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进一步地说,我们自己罹患疾病时,如果想方设法依靠种种药物治疗以及别人的精心侍候来康复,这也实在不是修行人应有的风范。

  作为修行人,生病时应该修持欢喜心、修自他交换,打针、吃药等不是修行人的作风。

  很多上师的传统也不相同,有一次曲恰堪布病得特别严重,他的弟子好不容易在县上请了一个医生,曲恰堪布说:“魔女一样的,喊来做什么?不要来我的房子。”当时曲恰堪布等个别大德根本不看病,但有些上师在显现上还是会看病、吃药,所以一概地说“打针吃药不是修行人”恐怕也有点儿困难。

  倘若身染重病,那作为真正的修行人就应当生起无比的欢喜心。

  一般来说,作为病人都有希望康复的希求心,这是很多病人的一种向往。

  这几天我也是生病了,感觉还是很痛苦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正常的上课已经停止了,这些年来都没有像这样停过三、四天的课,心里感觉真的比病苦还要难受。有些道友建议我到其他地方去治疗,但如果我出去的话,可能没有人同步翻译 ,那你们还是有点儿可怜,对这方面确实很执著。不过,依靠三宝的加持,现在看来似乎也没有太大困难了,其他像身体这种假合的法出现违缘倒也无关紧要,但是佛法上出现违缘的话确实有点可惜。

  因为通过生病可以净除前世所积累的深重恶业,并且还可以凭借着疾病而修自乐施他、代受他苦的施受法,从而生病便对修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助缘作用。

  “施受法”是自他交换的一种修法,将自己的快乐施给别人,别人的痛苦由自己代受。

  通过生病,既可以遣除罪障也可以修持施受法,因此修行稍微好一点儿的人,生病会对修行起到很大的帮助。

  因此心里应当这样想:此次患病实在是由上师的恩德而来。如此的不胜喜悦。

  生病对遣除违缘的帮助确实非常大,你们自己可能也有这方面的体会:本来修行上可能会出现很大的违缘,但依靠生病已经缓解了。

  因此,每次生病都应该想:这是具德大恩上师的慈悲加持。从而生起极大的欢喜心。

  特别是在自己患病时,如若亲戚朋友、护理看望的人很多,那么非但对病情没有丝毫的好处,反而会因为人声嘈杂、喧闹不休而在不知不觉中做出许多违背正法之事。当你处于弥留之际时,他们则在一旁要么嚎啕大哭,要么说一些贪恋话语,使得你平静的心不由自主地被搅得一塌糊涂,甚至连皈依三宝、修施受法的忆念观想也无法做到。

  生病时,如果亲朋好友都来看望你的话,那在无形中会造下很多恶业,或者在快要死的时候,他们会在旁边大哭大叫,使你根本无法专心观想,由此心也就被搅得一塌糊涂。

  藏地有这种说法:人要死的时候,旁边的人千万不能哭,要哭的话,临死之人的意念会立刻专注到哭声上面,然后想“我是不是快死了?我将要离开这些可怜的亲人朋友”,从而生起贪心。或者旁人大声地说“你不要死”之类的话语,也会使死者的心无法平静。

  尤其修行人的亲戚朋友死的话更不应该哭,只要在旁边给他念个佛号就可以了。有些修行人说:“我不愿意死在家里,如果死在家里,临死的时候根本无法做到认真观想,因为旁边的亲人会影响我。”这种说法非常正确。

  如果身边没有扰乱自心的亲友等任何人,那么心情会十分恬静,神态怡然安宁,可以在如理修持上师所传的施受法等教授中安详死去。

  “施受法”是噶当派比较甚深的法要,学院里的人可能是修无上大圆满——死的时候安住在心的本来觉性当中,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好的。

  这样说来,病也有病的快乐,死也有死的幸福。

  贪财无义

  “真正的修行人,病有病的快乐、死有死的快乐”,这句话大家应该记住。修行人和世间人在面对生老死病等许多方面都有很大差别,而且在遭遇困难、痛苦时所持的态度也有所不同,真正的修行人具有内在的境界,先不说具有大圆满境界的修行人,即使非常普通的一个修行人,在他们遭遇疾病违缘时都可以转为道用——病有病时积累资粮的方法,死也有死时的快乐安详。然而世间上的人们不会这样想,他们认为生病是非常可怕的,而死亡更是最不愿意遭遇的一件事情。实际上,死亡是轮回流转的一种途径,是无始轮回中离开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必须经历的,修行人已经明白其中的真正含义,因此可以坦然面对。

  这里讲“贪财无义”,人在世时、临死时或者在中阴时,都要把握住自己的相续,不要对人、财、物特别贪著。佛教中将对财物的贪执称为外贪,对人的贪执称为内贪,人们相续中内贪、外贪的习气于无始以来已经根深蒂固,想要在短时间内完全断除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平时就应该注意转变自己相续当中的习气。

  在平日里,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微不足道的生活必需品应当看成是借用物而毫不贪执地使用,死后这所有的资具就全部归于上师僧众所有。

  这一点很重要,平时如果对自己的财物、房子、家产等特别执著,那临死时根本把握不住,所以平时就应该将一切财物作为一种借用物来看待,你来的时候不可能一起来,死的时候也不可能带走一丝一毫。

  真正从道理上观察,所谓的财物只是一种身外之物,除此之外,就连自己尤为珍爱的身体,到死亡来临时也会毫不犹豫地舍弃,更何况无有丝毫帮助的身外物,因此对于诸如此类的借用物都应毫无贪执的使用。

  如果你是住在寂静地方,那你死亡之后,所有资具受用全部都应归属于上师、僧众,因此你也不必费心安排它们的去处。

  然而,在当今的时代里,有些名义上的住山隐士临命终时还念念不忘他的那些物品,有气无力地说“这个用来做什么,那个不要用来做什么”等等,留下诸如此类的遗言。

  按理来说,对于暂时借用的财物等不应该留有任何贪执,但在当今时代中,名义上是住山多年的修行隐士,可在临终时却将他所谓的“修行境界”全部暴露无遗——他们或者写下遗书,或者留下纸条,标明“系解脱里面有多少多少人民币……”

  去年有一个人说自己明天5点钟就会死,之后将所有财物全部分配出去了,最后也没有死。有个男众也是将自己的房屋供养给我,因为他觉得自己很快时间当中就会死的,我说:“你可能暂时还不会死,即使死也不用对这样的房子贪执……”但他还是说:“我这个房子还是非常不错,一定要留给你……”结果他也没有死,过一段时间就离开学院了。这种现象非常多。

  死的时候对于房子等财产不要贪执,这对修行人来说非常非常重要。当今时代的很多修行人跟在家人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在临要死时:“我的钱留给某某人、我的房子如何如何……”对所有的财物会交待得清清楚楚,这时其他的人也会说:“这个人真了不起,还没有死之前就已经将财产作了非常合理的安排。”这似乎是世间人不成文的一种传统,但作为修行人来说,如果也出现这类言行,恐怕给人的感觉会非常奇怪。

  前段时间色达有个人翻了车,据说他是非常有名气的一个人,后来他在医院临要死的时候,不断地问:“我的衣服穿好了没有?我这样有名气的人,临死时衣服一定要穿好,要不然给人留下的印象不好……”别人说是“衣服已经穿好了”,他又说:“我的被子要盖好,要不然别人看到不好……”其他人将他的被子又仔细地盖好了,这时候这个人已经死了。这些人虽然不算什么修行人,但仔细想一想:像他这样临死时只是想到这样没有意义的事情,对来世有没有帮助呢?根本没有任何帮助。

  因此,不论哪一个人,在临死时,如果有时间、有能力的话,就观想诸佛菩萨在自己的头顶,念诵佛菩萨的名号,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是没有利益的。

  这种做法已将此人没有断除对财物贪执的心理状态全然昭示、暴露无遗。

  从这一角度可以看出,这位修行人对财物的贪执根本未能断除。

  对此尤其需要注意,我们每个人在不久的将来都会离开人间,但所谓的离开人间,修行人有修行人离开人间的一种方法,若能虹身或狮子卧式离开当然很好,如果不能这样,临死时一边合掌一边祈祷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如此一来,死亡时的心态不会特别散乱。或者临终的时候,对于一切财物断除贪执的念头,想着“其他人愿意如何处理就如何处理,本来也不是我的”,如果能够这样观想也是非常好的。

  如若对财产无有贪执,那留下遗嘱目的何在呢?

  之所以留下遗嘱,就已表明你对这些财物的恋恋不舍,由此才会千叮咛万嘱咐“应该如何如何分配这些财产”。

  希望以后学院里面死的人不要对自己的财产太过贪执,你的财产肯定会处理的,这些根本不需要你来操心。而且现在很多人把系解脱当作自己的钱包,这样不太好,最好还是分开,不然,以后你们死的时候,可能每个人的系解脱都要翻出来看一下……

《山法宝鬘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旅途脚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