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山法宝鬘论讲记▪P8

  ..续本文上一页好,但后来脚印却越来越多了……有个别人的门口上,每天都有十几双鞋,也不知道里面到底在干什么,像这样肯定是有问题的,管家们应该观察。

  例如,不幸身中箭伤的野兽,总是心有余悸,担惊受怕,无论如何也不敢到会被人发现的地方徘徊,如若看见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便会惊惶失措,立即逃到其他的地方。

  受伤的野兽见到人时,会立刻跑到寂静的地方。修行人也是同样,出去如果会散乱,就一直躲在自己的屋子里,这样既可以避免散乱,对自己的修行也会有很大帮助。

  假设有比较熟悉的人,也应该只在短暂时间中来往,没完没了地互相影响修行没有必要。以前我们有些修行人经常会串访,现在稍微好一点儿,但个别人还是屡教不改,这种坏习惯对自他都没有很大意义,如果有困难,大家尽量帮助,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没完没了的事情一定要聚在一起。

  同样,我们这些人以前正因为害怕与故乡亲友世间人一道周旋在繁重的琐事与喧嚣不止的氛围中造下无量无边的罪业,才毅然决然地弃乡离友;又唯恐被亲友、施主俗人们看见而导致放纵散乱,于是过着隐居的生活,与任何人也不相接触、互不往来。

  原本到寂静深山居住的目的,就是要过一种隐居生活,因此最好不要接触任何人,不要与任何人来往。不然在如此寂静的深山中也成立一个“小家庭”,制造各种各样散乱的因,那还不如回到城市当中好一点儿。

  倘若再度出现众人云集的状况,那此地也不可久留,必须奔赴异地他乡。

  如果在某个地方,你的亲戚朋友特别多,那在此地千万不能久住。

  对这一点也需要观察,札嘎仁波切在下文再三强调:“千万不要离开上师道友。”认为某处太过散乱而匆匆离开上师是不行的,如果既没有上师道友又特别散乱,就应该尽早离开。

  既然如此,下文即将提到的“如同日月逍遥运行”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指获得一定境界以后才离开上师的,在没有获得任何境界之前,就像太阳、月亮一样到处闲逛肯定是不合理的。

  博朵瓦尊者曾经简而言之地说:“享用化缘度人生,知足少欲常安乐,如同日月逍遥行,不住一境依静处,友人施主不久交,不受他人所控制。”他这短小精辟的偈子恰恰正是我们平时行为准则的总结。

  真正的修行人,应该依靠化缘度过一生,过着一种知足少欲的生活,这样一来,你自己也是安详快乐,就好像太阳和月亮一样,不会受到任何人的控制与束缚,独自一个人,非常的逍遥自在。

  如果没有上师、道友,又经常产生烦恼,就到其他寂静的地方安住,如果发现别人想要控制你,对你叙说一些无聊琐事,你就应该像前文所讲那样,说自己的心脏病要发作了……然后远离这些是非根源的亲人朋友。

  显而易见,尊者提倡的无非是在清净的圣地如理如法修行的人要享用化缘所得之物而维生,也就是应当唯独依赖于化缘来度过人生。

  这是真正修行人的做法。

  言外之意就是说,依靠打卦得来的打卦钱、算命挣来的算命钱、祈神求福得来的经忏钱、超度亡灵获得的回向钱来过活都是不清净的。因此万万不能以此苟且生存。之所以说这些维生途径不清净,因为它最初发心不清净、中间享用不清净、最后感受之果不清净。

  札嘎仁波切说:通过上述诸种途径苟且维生是不清净的。那么,究竟是如何不清净呢?

  三不清净

  首先,依靠各种各样的邪命养活,是发心不清净。

  首先发心不清净,因为你本来已经发心居于寂静处后与今生一切不清净之事彻底绝缘,唯独依赖化缘生存,如今却背弃誓言,与追求今生利益的人们同流合污,贪图物质享受,在这种强烈贪欲而引发的恶劣之心的控制下,通过为人打卦、算命、看病、作经忏等而获得收入,对于由这种下劣的发心而得来的少量生活资具,你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你最初来到学院时,发心终生住于寂静之处,彻底隔绝不清净的生活、行为。一般刚开始确实如此,因为当初肯定是为了希求寂静生活、追求佛法真谛才来到这里的,但久而久之,你的行为开始越来越不如法,如今已经完全违背了誓言,或者跑到城市中去化缘,或者依靠各种各样欺骗信众的手段获取钱财,这全部是在贪欲的恶心驱使之下做出的行为。

  佛法中虽然有打卦、算命等行为,但依靠它们对自他不一定有利。现在台湾特别喜欢作经忏,堪布活佛们到了那里可以为他们讲经说法,但没有讲经说法能力的人,一般都是作经忏。在汉地,像南方、东北一带,一般学院出去的人是念《大自在祈祷文》,其他地方的有些人念观音心咒,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传统,但不管怎样,依靠这种途径获得的财物不一定很清净。

  生活实在没有办法维持的话,依靠其他正当手段生存也是可以的。但如上所说的这类人,完全将佛法当作牟取钱财的手段,发心不清净、手段也不清净,给别人念经也好,打卦、算命也好,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求一些钱财,但是,这样获得钱财又有什么值得你高兴的呢?对于今生来世没有任何利益,根本不值得高兴。

  中间所享用之财物的本体不清净:使用由这般卑劣的发心所得来的如毒般的生活用品,完完全全是以贪财之心引发的邪命养活。如是所享受的生活财物之本体当然是不清净的了。

  其次,享用这种依靠卑劣发心得来的如同毒药一般的生活用品,其实完全是以贪心所带来的一种邪命养活。由于具有五种邪命的本体,因此也是非常不清净的。

  以贪心引起的身语之五种邪命:

  一般五种邪命都是以贪心引发的,作为修行人,应该以正命为生,不应邪命养活,依靠邪命养活,即使生存在世间也没有很大意义。

  五种邪命,在《中观宝鬘论》中讲得比较详细 ,在这里,札嘎仁波切通过教言方式给大家作了清楚的解释。

  其中身体的威仪不清净是指用来欺骗施主的一种装模作样的行为,也就是在施主能够看见的地方,身体跏趺,闭目而坐,装出一副静静修禅的假象,看上去俨然是一位生活简朴、资具少乏、知足少欲的修行人,并且行走时也是步履缓慢,说话温文尔雅,表面显得对上师本尊恭敬有加、对苦难众生悲心切切,诸如此类,以形形色色欺骗施主的手段来求得生活资具,此种道貌岸然的行为称为“诈现威仪”。

  个别人确实是这样,他们经常在施主能够看到的地方,身体跏趺坐、闭目参禅,看起来真的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我们去朝五台山的时候,在一个寺院门口上见到一位和尚。当时我们看的时候,他一直在闭目打坐,如如不动。后来我出去,之后又回来偷偷看他,发现他在有人来的时候就闭着眼睛,什么人也没有的时候就睁开眼睛东张西望……

  这类人能够装出很多如法的行为——对众生特别有悲心、对上师本尊很有恭敬心、说话也是温文尔雅。其实他们都是假装的,不管是放生还是祈祷上师,表面一直如理如法,内心却一直在想:我今天的行为非常庄严,某某施主会不会供养我钱财……

  一般在施主面前稍微注意一点是可以的,也不算诈现威仪。但主要目的就是自己获得一些钱财,然后在别人面前伪装出这种行为,这就是诈现威仪。在其他有些国家也有这种现象,施主供养时,他穿着袈裟、威仪庄严,得到供养以后,马上就到世间各种各样的场所享受世间的种种欲妙,这种现象非常多。末法时代的很多修行人都是装出这种表相的威仪欺骗众生,对此,大家应该反观。

  下面是有关语言方面的不清净。

  接下来语言的威仪也不清净,当面赞不绝口地恭维奉承施主说:“你慷慨好施,给予我这般上等的生活用品,真是亲如父母一般。”又满怀感恩戴德之情说:“你真是积累了广大的福德资粮,你的家庭必将一切顺利,为此我必将竭诚祈神求佛保佑,并且还将为你家过世的那些亡人们诵经回向,使他们免得下堕恶趣。”诸如此类曲意逢迎的花言巧语称为“谄媚奉承”。

  五种邪命有古文的翻译和现代文的翻译,在现在的译文中,“谄媚奉承”是这样解释的,也就是以表面的语言作为渲染,使别人对你的话语产生信心,并对你进行供养。实际上,祈祷三宝之后,你有没有把握让他们今生来世都顺利?你自己在遇到违缘时可能也没有把握,但在别人面前却说出了如上这般的言词,这就叫做谄媚奉承。这是邪命养活中的第二种邪命。

  以前上师到国外去的时候,有个喇嘛带了几个老太太到法王如意宝面前,然后说:“法王,这是我的施主,她的发心不可思议,她对于这个道场和我个人来说,就跟我的父母亲友没有什么差别。”他一边用手拍着老太太的头一边让上师加持,上师就边笑着边说:“好、好、好……嗡阿 巴匝那德、嗡阿 巴匝那德……”这时他就会说:“上师已经给你加持了,以后你还是要关心我们这些人呐……好吧,你回去吧,过两天我再给你打电话……”

  这类现象非常多,某某大施主给你供养了一笔钱财,你就会对他说:“你积累了广大的福德资粮,我对你们的死人一定会好好回向,对你们的活人也一定会好好加持,你们的生意肯定会蒸蒸日上,没有问题。我现在好好加持,你们也要不断地发心……”诸如此类的言词总是会从你的口中滔滔不绝地涌出,这实在不像一个修行人应有的作为。

  又有些修行人口中煞有介事地说:“我一直坚持苦行的生活,由于过度清贫,以致于身体患有严重的风湿等多种疾病,屡受折磨,深感不适,当然如果有酥油、肉类等营养丰富的食品必定会大有帮助,只可惜未曾得到。加之衣物过于单薄,难挡严寒,长期受冻,积久成疾,可是却也难以得到保温衣物。”像这样依靠转弯抹角的语言影射而令施主慷慨解囊,赠送优质的衣食,即是“旁敲侧击”。

  还有些修行人,经常会满脸愁容、有气无力地对施主说:“医生说我的饮食太过简单,若能增加营养,比如酥油、肉类等,这对我的身体肯定会有所帮助……”札嘎仁波切可能主要是针对藏族而言的——酥油、糌粑、肉食等等,这类饮食在藏区是非常珍贵的。

  这些修行人虽然没有直接说:“我没有衣服、饮食,你可不可以给…

《山法宝鬘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旅途脚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