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刚才唱《賛僧歌》,僧宝是住僧宝持,三宝最主要的象征。无尽意菩萨代表我们众生问佛陀:“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诸佛菩萨来我们世间,给我们带来了福报,还带来光明。主要还要讲解,不讲解的话,我们没有办法了解自我。
就像佛陀成道,一直给我们讲法。讲的是世间的苦,我们众生的苦,这个苦我们自己拥有的,拥有了百千万亿年还不知道。是因为讲我们的缺陷,讲我们的不圆满,从而生起一个能够自我提升的一个决心,把这个漏洞补起来。这个心生起来了,如是的去做了之后,自然而然生命就越来越进步,自我也有能力看清事情的真相了,这就称为智慧。如果那个漏洞不补,智慧无从生起。
像我们现在廿十一世纪,人类文明的积累到现在已经很丰富,拥有各个学科的知识。从学术的上面来说,我们还认识了很多,但是对于实践上来说,不能够替代古人的。我们老祖先对事物的认识,这个理论我们可以不需要兜圈子,马上就可以学到具体准确的理论方面的知识。但是作为生命上的实践来说,我们怎样来运用我们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生命,这个不能替代我们的。我们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我们一下就可以想像到,但是你的床前明月光,你自己低头思故乡,这个是李白不能够替代你的。
我们人类几千年的文明积累下来,我们各个学科分的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顺利了。包括我们佛教也是这样,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比佛陀的时代某一些阿罗汉还要有福报,为什么?你想想看为什么?就是我们现在比佛陀时代某些阿罗汉还要有福报。因为某些阿罗汉还没有全部的听闻佛陀一生的教法,他或是某一次到别处安居去了,或是受佛陀派遣到其他地方弘法去了,布教去了,有很多法没有听到。但是我们现在三藏十二部经典,却记载了佛陀一生的教法。
阿难陀尊者甚至以前还没有给佛做待者的时候,还没有长大,没有跟佛陀出家前的法,佛陀也趁机重新给他讲一遍,所以出的教法是那样的完整。
甚至在佛陀涅槃之后,那个时候,初弘佛法的人很多还是停留在事相上,这个教法的相上。佛陀就是这样子行的,我们应当也是这样行,这个是形象上应该是最容易模仿的。但是慢慢地由于这个上面模仿的也发生有一点小小的异议,还分出上座部、大众部。
在我们理解佛法的过程当中,由于这些祖师、成就者深入地挖掘佛法的内涵,生怕我们不懂,他一点一点深入地去挖掘,引导我们去理解佛法,从而产生的这些论典更是前所未有的。好像跟佛度我们的一些本意,佛陀所讲的这些法,我们现在这个距离太远,够不着,祖师大德们就给我们讲解,由此而形成的论典更是前所未有的。
所以我们现在拥有三藏,了解佛法的话,可以这么说,可以从各个角度,可以有机会深入地去了解,但是并不能替代我们的实践。甚至祖师也提醒我们说:以后的众生啊,对佛法的理解上,因为佛陀、十方大德,他们的智慧慈悲给我们很多解释,我们或许能够明白这些意义,但是在行持上,按照这个意义的行持上面,往往这个力度不够,往往就是知“道”的多,行“道”的少。从知解上,我们有佛性吗?有。怎么恢复呢?怎么把凡夫性把它给堵住,把我们佛性能够显发出来,这是一条漫长的路,反而行持的少。
我们继续唱歌,好不好?《燃灯之歌》,刚才光赞叹僧宝,我们自己没有放光,那僧宝也是徒劳,僧宝累死也是没用。所以再来唱《燃灯之歌》,点亮我们的灯啊!从心里的灯点到事相上的灯。我们世上修供灯也是很要紧的,我们这个生命有经验,生命的经验转而升华成一种内心的无障碍的智慧。这也需要我们不舍弃这种方便,所以事相上的点灯是生起究竟智慧的一种方便。
《点灯祈愿文》是这几年我们大家都在推广的,这也是阿底峡尊者他一生当中,遍参了诸大善知识,在印度为各大寺庙,好像我们讲的掌门人一样,大门的钥匙都是他掌握的。为了求法,他甚至也是远渡重洋,到现在的印度尼西亚这个地方,亲近金洲大师十二年之久。你看,印度佛法那么兴盛,他获得了一项一项的成就,在他身上得到一个法一个法的传承啊!他后来特别是发菩提心,他要去参学金洲大师,甚至跟他学了十二年。在那个过程当中,他写下了《菩提道灯论》。后来菩萨对他授记,将要完成一个伟大的任务,就是要把佛法转移到西藏,储存在那里,避开这个世间的灾难。
这个《点灯祈愿文》就是阿底峡尊者传下来,先是前面的这个长文,是教导我们观想。因为这个灯具,我们点灯这个灯具,或是那个琉璃灯、或是铜灯、银的、金子的都是可以的。它虽然拿在手里,只有手掌大,但是内心里观想的时候,要观想这个灯具像三千大千世界。我们怎么理解三千大千世界啊?还是需要现代科技的眼光。
现在神州七号凯旋归来,我们对宇宙概念应该去研究研究。三千大千世界,你看神洲七号在轨道当中,在太空轨道当中,九十分钟就能绕地球一圈。我们现在的这个地球表面上这个一圈的距离,其他是没有多少。过去毛主席说坐地日行八万里,我们坐着不动好了,一天也走八万里啊!但是如果按照神七的那个轨道,那个一圈是远远不止八万里的,但是九十分钟也就可以走完,你看这个多快啊!
我们这个航天英雄出仓在漫步,所以这个主持人还用一句话概括说:“太空漫步不用走,太空看书不用手。”你看那宇航员从太空舱里爬出来,把那个勾子缠在飞船上,五分钟时间,它已经运行多少距离啊?是九千一百六十五公里。就是它那也没动,它那个电视镜头就是飞船上的镜头,所以那个人呢,相对飞船来说,没有什么移动,这上来把勾子挂好,人来飘两圈,然后又进去了,五分钟时间很短,运行的距离那么长。
宇航员穿着的这个厚厚的衣服,那个太空里面是零气压,它这个太空服是一层一层的。然后到他身体里的时候,就是保持住他衣服内层的那个气压,跟我们身体里面的气压是一样的。为什么太空服好像那么笨重?因为它层数很多,层数越多它越可以减压,所以那个布它是不会漏气的。有的甚至说:“这个宇航布太差了,硬邦邦的。”其实不是硬邦邦的,再软只要它密闭不透气的话,它充气进去,它都会像洋泡泡一样地吹起来。它是从外面一层层增压,因为外面是零的气压,他的衣服这里面就要充压,一个充压那还不行,好几层衣服充压,一直到他的身体。你说如果没有这个宇航服会怎么样?如果没有宇航服,人就会“轰”爆炸掉了。人的内气压是很大,外面是零气压,人身体里面就会肺爆炸,内腔爆炸,那就恐怖!所以这个宇航服的制造,你看似很简单,就那件衣服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含量。所以这次还带两套宇航服去,两个人预备出仓,两套,出仓的那套是中国的,备份的那位是俄罗斯的宇航服。这个在科学上面是有其冒险性的,我们这个所以克服再克服。
然后大家由此而去想像这个空间,在外面五分钟,九千一百六十五公里过去了,那个宇航员入仓之后,仓外摄像机还在工作,正好在那一刹,那太阳落山了,地球就是个背景,我们蓝蓝的地球,太阳落山的那一刹那,金**的光滤过地球的表面,照在宇宙飞船的金属表面上面,很美的那一刹,太空日落。
因为围绕太阳运行的地球等星球,有时候是九大行星,就构成了一个宇宙里面一个最小单位。这个在佛教里称为一个小世界,这样子最小单位,一千个称为小千世界。
以小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那我们在座的也可以算的,我们都读过书,小千世界等于有多少个太阳啊?一千个,对不对?中千世界有多少太阳啊?一千再乘以一千,一千个小千世界成为中千世界。
以中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所为我们佛教概念的大千世界多少个太阳啊?一千个太阳的三次方。我们加零,一后面加多少?加九个零,一后面加九个零,算算看多少个太阳啊?这就称为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十万个不止,一后面九个零,哪止十万个啊?十亿太阳,对不对?
我们几十年前已经发现,在我们的这个周围,在我们银行系内,我们至少已经发现了十万个太阳,那是几十年前,现在早就已经突破了一百万个太阳。就是说现在的天文学家可以告诉我们,用我们已有的科学仪器已经发现在我们的周边,我们同生存的这个宇宙内,至少有一百万个太阳。
但是佛教可以告诉我们准确数字,不是以我们相对的肉眼能观察,而是以智慧来告诉我们一个准确数字,有一千个三次方太阳,这样子的一个数子,所以三千大千世界,这样一个概念。
我们的灯碗,灯碗这么大,粗的像银河系一样的,这么大一个灯碗。
然后里面的灯蕊呢?灯蕊要多大?灯蕊要像须弥山王。有的理解喜玛拉雅山是小须弥山,很多人也在找,这世界到底有没有须弥山?其实须弥山是我们现在凡人没有办法来猜是哪一个,猜也猜不对,因为我们知道的范围实在太小,在这个宇宙里面,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这个世界是局部中的局部,我们人,我们人眼睛所看到的范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狭隘的,是极其不圆满的一个世界的局部。
所以智者怎么样告诉我们?用眼睛看,还不如闭起眼睛看,睁开你的眼睛看,还不如闭起你的眼睛看,用我们智慧的眼睛去看。这个《心经》里的无眼无耳无鼻无舌无身无意,你有的话还不如无,所以在《金刚经》里说,这个是微尘,非微尘,是名微尘。这是什么意思呢?要闭上我们有病的眼睛,你要带着先天的有色眼睛来看世界,你永远不可能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那黄胆病人看世界,看什么都是黄的。所以有还是当它无的好,既然是微尘,就应该…
《佛法让我们具有更广博的一种生命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