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宗法语大观 第五编 净土资粮 行门▪P2

  ..续本文上一页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行经),了义中无上了义(教经),圆顿中最极圆顿(理教)。故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也。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译文】

  持名念佛一法,摄收的根机最广泛(上至等觉菩萨,下至悠悠凡夫),下手修持最容易(只要持佛名号),所以慈悲的释迦牟尼佛,不等弟子启问而自己主动宣说,特地向智慧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弗拈出。净土法门可以说是方便中第一方便(行经),了义中无上了义(教经),圆顿中最极圆顿(理教)。所以古德说,清水珠投入浑浊的水中,浑浊的水不得不清澄;佛名号投入散乱的心里,散乱的心不得不转为佛心。

  

  佛号皆本众生建立

  当知光寿名号,皆本众生建立。以生佛平等,能令持名者,光明寿命同佛无异也。当知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阿弥陀佛名号?而离却阿弥陀佛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愿深思之!愿深思之!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译文】

  应当知道,无量光寿的名号,皆本着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建立。由于众生心与佛心同一体性,平等无二故,能令持名念佛的众生,获得与阿弥陀佛同等的光明与寿命。应当知道,离却众生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哪里还会有阿弥陀佛名号的建立?而离却阿弥陀佛名号,又怎么能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愿深思之!愿深思之!

  【按】

  弥陀名号与吾人现前一念心性,同构对立,相资互成。同体法性,妙感难思。

  

  念佛具足六度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试自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瞋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怀,间断夹杂犹未除尽,妄想驰逐犹未永灭,种种他歧犹能惑志,便不为真念佛也。

  

——蕅益《蕅益大师全集》

  【译文】

  真能念佛,放下身体、妄心与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再生起贪瞋痴三毒烦恼,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较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没有间断与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再以妄想心驰逐五尘欲境,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被其他修行法门所迷惑,即大智慧。请常自检查自己:设若幻妄身心及世界犹然未曾放下,贪瞋痴的念头犹然自起现行,是非人我犹然挂在心怀,念佛间断与夹杂犹未能遣除干净,妄想驰逐外境犹未能永远灭除,种种其他法门犹能迷惑心志,便不为真念佛了。

  

  持名乃入道之玄门

  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法。夫四种念佛,唯持名最为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今人教理观法皆不了明,若修观想、实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坠。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译文】

  切不可认为持名念佛一法浅近,舍此持名念佛而修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等法。这四种念佛中,唯有持名念佛最契众生的根机。持名达到一心不乱,那么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奇妙之境,彻底圆满彰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理体,不作观想而彻见西方净境。持名念佛一法,乃是契入佛道的玄门、成就佛果的捷径。今人对教理和观法都不明了,倘若率尔修观想念佛、实相念佛,或会著魔,弄巧成拙,求超升反倒坠落。应当修持易行的持名之行门,自然会感应至妙的道果。

  

  

  

  二、念佛方法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1)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2),斯为第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

  【注释】

  (1)同伦:伦,相等意。谓志同道合者。 (2)三摩地:意谓等持。离开掉举为等,心不散乱为持。

  【译文】

  大势至法王子,与五十二位同行同志诸菩萨,即从座席而起,稽首顶礼佛足后,向世尊禀白:“我回忆往昔旷大久远恒河沙劫前,有一尊佛出兴于世,号无量光佛。共有十二尊如来在此一劫中相继出兴于世。最后一尊佛,名为超日月光如来。彼超日月光佛传授我念佛三昧的修持方法。譬如亲友二人,一方专心恒常地忆念对方,一人专门忘怀对方。这样二人,若对面相逢,专心忆念者了知,而专门忘怀者不识。专心忆念者可看见那人,而专门忘怀者浑然不见。如果专门忘怀者一念回光,也起心忆念亲友,那么二人互相忆念,立时得以沟通互应。如此互相忆念一天天加深,今生或能相见,乃至他生尽未来际,都能如同形体与影子一样,不相乖违离异。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就如同慈母忆念儿子。倘若儿子背弃母亲而逃跑,慈母纵然恒常忆念,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倘若浪子一念幡然醒悟,也来忆念慈母,如同慈母忆念他一样,这样母子天性相关,经历多劫也不会违背疏远。若众生心中忆佛念佛,或现世或当来,必定能见到阿弥陀佛,离佛不再遥远。念佛法门无须借助观想、参究等方便,一门深入,自然心开意解。好比从事染香工作的人,身体服装自然熏染香气。托彼名号,自然显发行人自性本具的戒定真香与智慧光明,这就叫做香光庄严。我自己在因地修行时,以念佛心,契入无生法忍。而今在此娑婆世界,专门摄取念佛人回归净土。世尊敕问契入圆通的方法,我对各种修行方法并无分别选择,只是把眼耳鼻舌意六根都统摄于佛号,令佛号的净念相继不断,获得定慧等持之三摩地,这念佛一法最为第一。

  【按】势至圆通章是为念佛最妙开示,以如子忆母的心态执持名号,都摄六根,念念相摄,便可获致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的效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中,观音耳根圆通被明选,势至根大圆通被暗选,二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持名为往生正因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佛说阿弥陀经》

  【译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坚持念起阿弥陀佛来,或是一日,或是二日,或是三日,或是四日,或是五日,或是六日,或是七日,念到一个心专门在佛号上,不夹杂丝毫的别种念头,那个念佛的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许多菩萨,都显现在他的面前来了。这个人命终的时候,蒙佛力慈悲加,不会颠倒迷惑,立刻就能够往生到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去。

  【按】

  信愿持名,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愿往生,悉能蒙佛愿力带业往生。打佛七即依此经文而施设。

  

  昼夜持名,必得往生

  至要当斋戒一心清净,昼夜常念,欲往生无量清净佛国,十日十夜不断绝,我皆慈愍之,悉令生无量清净佛国。殊使不能尔,自思惟熟计,欲度脱身者,下当绝念去忧,勿念家事,莫与女人同床,自端正身心,断爱欲,一心斋戒清净,至意念无量清净佛国,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译文】

  最切要的是应当受持八关斋戒,一心清净,昼夜常念弥陀圣号,想要往生极乐佛国,十日十夜不间断念佛,我都慈悲怜念这念佛人,全让他们生到极乐刹土。假使有人做不到如此十日十夜念佛,就当认真思惟反省,想要度脱生死轮回者,最低限度要做到杜绝世俗的杂念,去除忧患,不要挂念家事,不要与女人同床,应当自己端身诚意,断绝爱欲,一心斋戒清净,至诚忆念极乐世界,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都能往生安乐刹土。

  【按】

  依照此段经文,东林寺每月组织一次昼夜24小时经行念佛,效果良佳。此乃获得往生左券之行法,伏冀净业行人力行之。

  

  高声念佛之十种功德

  高声念佛诵经,有十种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惊怖;三、声遍十方;四、三途息苦;五、外声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

《净宗法语大观 第五编 净土资粮 行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