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宗法语大观 第五编 净土资粮 行门▪P3

  ..续本文上一页三昧现前;十、生于净土。

  

——《业报差别经》

  【译文】

  高声念佛诵经,有十种功德:一、能够排遣睡眠;二、天魔惊惶怖畏;三、音声遍及十方;四、三途(血途、刀途、火途)止息苦厄;五、外面的音声不会进入;六、令心不散乱;七、勇猛精进;八、一切佛闻声欢喜;九、正定正受现前;十、成就往生净土。

  

  五念法门

  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云何礼拜?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故。云何赞叹?口业赞叹,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云何作愿?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云何观察?智慧观察,正念观彼,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彼观察有三种。何等三种?一者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庄严功德,三者观察彼诸菩萨庄严功德。云何回向?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心常作愿回向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

  菩萨入四种门,自利行成就,应知。菩萨出第五门,回向利益他行成就,应知。菩萨如是修五门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天亲菩萨《往生论》

  【译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修习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何为五念门呢?第一礼拜门,第二赞叹门,第三作愿门,第四观察门,第五回向门。什么叫礼拜门呢?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供、正遍知,为求往生阿弥陀佛国故。什么叫赞叹门呢?口业赞叹,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显发阿弥陀佛的光明智慧之相,彰显无量光寿之义蕴,意欲如实相修行,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故。什么叫作愿门呢?心中常发愿往生,一心专念佛名,毕竟得生彼安乐国土,为了如实修行奢摩他(止)故。什么叫观察门呢?正念观察西方极乐世界,意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观)故。观察的境缘有三种。是哪三种呢?一者观察极乐国土庄严功德,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庄严功德,三者观察彼诸菩萨圣众的庄严功德。什么叫作回向门呢?不舍弃一切苦恼众生,内心经常发愿,将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同登极乐为首,由此得以成就大悲心。

  菩萨入前四种行门,得以成就自己往生的利益,应知。菩萨出到第五回向门,回向利益他人往生成就,应知。菩萨这样修习五门行,自利利他,便能疾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最忌夹杂

  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讽经,又持咒,又做会,又好说些没要紧的禅,又要谈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的话,却是夹杂也。既夹杂,则心不专一;心不专一,则见佛往生难矣!却不空费了一生的事?你如今一概莫做,只紧紧持一句阿弥陀佛,期生极乐。日久功成,方不错却。

  

——觉明妙行菩萨《西方确指》

  【译文】

  大凡修净土的人,最忌讳的是夹杂。什么叫夹杂呢?就是又诵经,又持咒,又做种种法会,又喜欢说些没要紧的禅,又要谈一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的话,这些都是夹杂。既然夹杂,心就不专一;心不专一,往生见佛就难了!这样岂不空费了一生的大事?你如今一概都不要做,只紧紧执持一句阿弥陀佛,期望往生极乐世界。日久功夫成就,方能不致错过一生。

  【按】

  这是西方净土的菩萨倒驾慈航,为我等众生开示的法语,过来人的经验之谈,最宜珍重奉行。

  

  功高易进,念佛为先

  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何者?穷玄极寂,尊号如来,体神合变,应不以方。故令入斯定者,昧然忘知,即所缘以成鉴。鉴明则内照交映而万像生焉,非耳目之所暨,而闻见行焉。于是睹夫渊凝虚镜之体,则悟灵根湛一,清明自然。察夫玄音,以叩心听,则尘累每消,滞情融朗。非天下之至妙,孰能与于此哉?

  ——慧远《慧远法师文钞》

  【撰者】

  慧远大师(公元334-416年),东晋时代人,出生于山西雁门,从小资质聪颖,精通儒学,旁通老庄,21岁,随从道安大师出家,禅观戒律,无不通达,后肇建庐山东林寺,结白莲社专修念佛三昧,莲社123人,悉有往生瑞相,慧远大师遂尔被推尊为中国净土宗第一代祖师。

  【译文】

  又诸三昧的名称甚多,在诸三昧中,以功德高、进展易的标准来衡量,当推念佛三昧最为第一。为什么这样说呢?穷尽玄妙,扺达寂灭的境界,即可推尊为如来。如来性体、任运神妙,随缘妙应,无有定规。是故能令契入念佛三昧的行人,浑然泯灭种种知见。以无分别心涉缘应事,如同明镜照物。心镜明亮,内照明晰,便能映现森罗万象的境相。不是耳根与眼根所能及,而见闻功用行无障碍。于此念佛三昧中,能睹见渊深、凝寂、虚灵之镜(心)体,而契悟灵性本根湛明一体,清净透明,法尔自然。审察聆听内在的玄音,扣诚发响,能令尘劳系累消除,滞塞的情执融化开朗。若不是天下至妙的念佛三昧,还有什么方法能达到这个玄境呢?!

  【按】

  远公大师所诠显的念佛三昧,有其独特的修学背景,以禅观入手,兼仰佛力,栖神安养。如是便避免了渺茫无主,蹈虚履空的窠臼。远公于念佛三昧中,三睹阿弥陀佛身相光明。鸠摩罗什大师赞誉远公大师为东方护法菩萨,良有以也。

  

  只贵真实修行

  学佛者无用庄严形迹,只贵真实修行。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缁衣道巾,带发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鱼击鼓,好静之人,自可寂默念佛;不必定要成群做会,怕事之人,自可闭门念佛;不必定要入寺听经,识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

  千里烧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师,不如孝顺父母念佛;广交魔友,不如独身清净念佛;寄库(1)来生,不如现在作福念佛;许愿保禳,不如悔过自新念佛;习学外道文书,不如一字不识念佛;无知妄谈禅理,不如老实持戒念佛;希求妖鬼灵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以要言之,端心灭恶,如是念佛,号曰善人;摄心除散,如是念佛,号曰贤人;悟心断惑,如是念佛,号曰圣人。

  

——莲池《云栖法汇》

  【注释】

  (1)寄库:生前焚烧纸钱,或作佛事寄属冥吏,以冀死后享用。

  【译文】

  学佛的人没有必要庄饰外在的形迹,只贵真实修行。在家居士,不必定要披缁衣戴道巾,带发修行的人,自可穿日常的服装念佛;不必定要敲木鱼击铃鼓,喜欢安静的人,自可寂默念佛;不必定要成群结队做法会,怕事的人,自可闭门念佛;不必定要到寺庙听讲经,识字的人,自可依照经教念佛。

  到千里外的寺院烧香,不如安坐家里的佛堂念佛;供奉邪师,不如孝顺父母念佛;广交魔友,不如独自清净念佛;寄库来世享用,不如现在作福念佛;许愿祈求吉祥保,不如悔过自新念佛;习学外道文书典籍,不如一字不识念佛;无知妄谈禅理,不如老实持戒念佛;希求妖魔鬼神的灵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以要言之,端心正意,不造众恶,这样念佛者,可称善人;都摄六根,遣除散乱,这样念佛者,可称贤人;悟证心源,伏断烦惑,这样念佛者,可称圣人。

  

——莲池《莲宗诸祖法语集要》

  

  一切境缘,正好念佛

  《弥陀经》言:若人念佛,临命终时,必生彼国。又《观经》言:念佛之人,生彼国者,莲分九品。盖此念佛法门,不论男女僧俗,不论贵贱贤愚,但一心不乱,随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间无有一人不堪念佛。若人富贵,受用现成,正好念佛;若人贫穷,家小累少,正好念佛;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免生恩爱,正好念佛;若人无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聪明,通晓净土,正好念佛;若人愚鲁,别无所能,正好念佛;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悟须佛证,正好念佛;普劝诸人,火急念佛。九品往生,华开见佛。见佛闻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来是佛。

  

——莲池《云栖法汇》

   【译文】

  《佛说阿弥陀经》言:若人信愿持名,临命终时,必定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言:念佛之人,往生极乐世界,分为九品莲华。只因念佛法门,不论富贵、贫贱、贤良、愚痴,只要信愿持名,一心不乱,随其念佛功夫行持的大小,悉可获得九品往生。

  如此看来,世间各色人等都堪可念佛:若人富贵,种种资生受用现成享受,正好念佛;若人贫穷,家小拖累少,正好念佛;若人有儿子,祖宗祭祀得以托靠,正好念佛;若人没有儿子,一身孤单自由,正好念佛;若人的儿子孝顺,安然享受供养,正好念佛;若人的儿子背逆,由此免生恩爱,正好念佛;若人无病,趁着身体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死亡,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寿命光景无多,正好念佛;若人年轻少壮,精神清爽利落,正好念佛;若人处身闲暇,心中无事干扰,正好念佛;若人处事忙碌,忙中挤出闲暇,正好念佛;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深知家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聪明,通晓净土教理,正好念佛…

《净宗法语大观 第五编 净土资粮 行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