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世界历史大观
明贤法师
大家上午好!
通过早晨我们出门的一个行脚,做了两个功德:第一个,我们有了一次禅修的行动;另外,我们还放生了。现在,有的营员因为上班请不了假,现已经撤离、现已经回去了,那我们现在留下的,我们对这一座的法就是有缘的。所谓法要在人间出现,我认为就如同昙花一现,它不是人人都有这个机会来领受的。所以,虽然现在“座有虚席”,大家要知道,现在“不虚”的、在座位上的自己,就是有福之人。
我觉得佛法的经典内容,一定会给我们生命带来丰富多彩的光华。从大家的表情来看,这两天的学习可能在心里已经开始留下问题,开始留下了一些思考。但我敢肯定,这个思考不纯是赞扬的,也不纯粹是认同的,也会有质疑。我也不敢说这次活动当中,所有法师的讲法就准确无误,但它给大家提供了探讨的空间。我希望大家能够在讲法之后的问答当中各抒己见,然后通过这些过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但是我不希望大家听到什么就是什么,那个叫做“冬瓜印子”——什么是“冬瓜印子”
就是冬瓜慢慢长大的时候,它越长大,它重量在增加的时候,在疏松的土壤上面就留下一个印子。冬瓜越大,印子越大。“冬瓜印子”的这个公案是一位禅师讲出来的,这以后就成为在禅宗门下所流传的一个笑话了。虽然是笑谈,但却是一个实际的情况——我们只要是执着一个形式上的符号,就会留下符号的阴影。
所以我们自己要知道,金刚经里面说过“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自己学习了佛法,这个知识部分的内容并不是我们最终的需要,我们最终需要的是自己成佛,是自己去解脱。这些都是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要容许探讨。所以古人就说“谋在多,断在独”——我们在商量、讨论和学习佛法的时候,我们可以多种形式、有多种问题出现;但是当修行最后决断的时候,“断在独”,那个时候你就要会安排、会选择,要选一条好路自己走。
我今天讲的题目,叫做“众生世界历史大观”。简单地说这个题目就是世界观,也可以说是众生的世界观,也可以说是人类的世界观。
这个题目它延伸下来一个问题。世界观——本来说呢,。“世界”这个词是佛教创造的。“世”,是因为佛教把时间分成三段:有过去时间,有现在时间,有未来时间——在佛教里面说是“三世”。这个“世界”的“世”字,是纯佛教创造的词汇。“界”字,也是佛教创造的词汇。虽然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但经历时间的是什么?就是个体:或者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个茶杯,或者是一束花——一束花有它的过去、有它的现在和它的未来。但一束花并不是所有的花,在它之外还有其他的,它和其他的花之间区别的这个界线在佛教里面就叫做“界”。“界线”的“界”字,就是佛教的词汇。我们如果只有“线”不行,只有一条线没有办法把一朵花和另外一朵花分开,要有一个立体的分界,这种界线才能够把一朵和另外一朵分开。就像时间一样,一个杯子在经历过去、现在、未来,它和其他杯子之间的区别,就叫做“这一方”、“那一方”,“前方”、“后方”,“上方”、“下方”——这个凡是属于方位的部分,就叫做“界”。因为这些原因,“世界”就形成了。
人类认识外境需要有一些词汇来统领。如果没有一个文字的、一个语言的方式,我们认识外境是没有规律的。认识外境的规律是用文字来引导着我们去理解。比如说“世界”,这个外境我们需要去理解它,听到这两个字我们就知道了:是有过去现在未来的那个东西,是在我的心以外的这个东西,然后还有中国、还有外国,还有地球、还有银河系,有这些区别的这个东西就叫“世界”。如果我们只是在探讨银河系、在探讨地球,我们都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属于世界的话,那我们就是打一场糊涂战。连一个普通的界别都没有弄清楚,就开始打仗了——那是打不过谁的。我们一步一步的把它摸清楚,再来跟别人打。
一谈到”世界观”,就是说我们怎么来理解前世、今世、后世,同时又是这边那边,又是东、南、西、北。比如说到了北京市,你找不找得到北?这是个问题,我就经常在北京找不到北。但是这个“北”是一定要确定它的。如果不确定它,就没有东、南、西,没有东、南、西,你就没有方位的一个准确认知。那你也不能说,你本人在地球上,你说你是在月球上——这就没有界别了。所以,“世界”事实上是对于外境的一个严格的通称,它是很严格的。
既然要谈到“世界观”,那么首先会带来一个问题:这个外境、这个世界,是否只有一个
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是否只有一个
肯定很多人讲,我们既然要探讨世界观,就是你的世界观对,还是他的世界观对。我们探讨的对象,面对的这个目的、探讨的这个东西,肯定就是一个了。我们要探讨“扇子观”(法师举起扇子),那就探讨的肯定就是这个扇子,不能说一人拿一个扇子。要探讨“世界观”,肯定就认为我们的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在这个世界里边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你我,在探讨我们共同所共处的这个大环境,这个世界。
是不是这样的呢?佛教的观点到底跟我们现在的这种普适的,这种普遍的认识,是不是一样的?有问题。比如说谈到世界的起源,人是不是猴子变来的?人是不是单细胞、是不是从鱼变来的?然后又说,人类世界,这个外围世界,是不是霍金所说的黑洞、宇宙大爆炸?我认为这种探讨的基础都是:世界就是一个——你和我的,咱们两百多位营员的,所有的世界、所有的人,都只是共着一个世界。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而且这个世界有我们人类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未来,我们探讨的基础都是这个。如果都是这个就都是错的!这个跟佛教的世界观就没有关系。为什么呢
这个错误就犯的大了,不管你有多么高明、你的物理知识有多少,还是你自己探讨了多少年的佛法、学了多少个宗派,你像这么探讨世界观就犯了第一大错误——这是原则性的错误,你修行也没法入门。修行的入门得选对了途径,否则这个探讨都是戏论!我这不是不客气的批评大家,事实就是如此的。
佛教认为正确的世界观是怎么回事
正确地对于外境的理解就是:一人有一个世界,每个人一个世界。这是第一原则。这个原则可是一个让我们正常的生存概念要被粉碎的一个正见,这一个概念很有可能会把我们以前的知识结构彻底地打消掉。不过我曾经跟一个人探讨,会不会对于我们以前的知识结构,会有粉碎性的危险
最后探讨的结果是没有,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其实都是有价值的。这个世界观的问题,我们以前都没有研究过——表面上都在研究世界观、都在关心人类和外境的来源,事实上我们都没有研究。为什么
我们都是在一个“世界只有一个”的基础上研究的,所以真正的世界观,我们都没有开始研究。既然都没有开始研究,就没有什么被“粉碎”的。我们学佛呢,只是重新地进入佛门而已。我认为所谓的“三皈依”、“受戒”这些,都得从这个正见上入门。这个东西没有,其他的东西都危险——很有可能我们辛辛苦苦、热热闹闹弄了几年、十几年,可能都没有沾边。这个是不是一个让大家觉得沮丧的问题
但我认为必须要把这个问题先确定了,我们后面的世界观才能开始谈。
这是一个洗心格面,或者是一个颠覆世界的说法,这个说法佛教在几千年以前就提出来了。对于今天的人类来说——或者说今天我们的知识结构来说,我们可能都很难接受。但佛法的特质就是如此的,所谓“一切唯心造”的原则是什么
它的原则就是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我们坐在这个大礼堂里面,并不是说只有一个大礼堂,有不同的我们,而是说这个大礼堂是我们每个人世界里公共的部分,它们极其类似乃至于类似到可以重叠起来,但决不是同一个。你,是你世界里的大礼堂,我,是我世界里的大礼堂。
所以才出现人类的一些问题。有的人在皇城根脚下的北京,就有无上的尊严——我是天子脚下的子民;有人生活在北京就是非常艰难,乃至于有人烦恼重重,觉得没法生存下去。同样在一个天安门脚下,就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有人认为北京是天堂,有的人认为北京是地狱。怎么说
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世界。它有共同的部分:故宫是一样的,天安门是一样的。但是个人的故宫和个人的天安门都有着不同的情绪元素,这是由我们自己的生命特质带来的——因为我们每人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
这是第一个问题,已经回答了:世界是不是只有一个
不是。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世界。蚂蚁小不小
是很小。蚂蚁的数量多不多呢
也很多。比如说北京市,几十万、几十亿、几百亿都有。但是它们虽然小,它们都有他们的世界。为什么《动物世界》会把这些小动物拍得特别有情感、特别有智慧
那是事实,并不是去描述的。他们的那个情感和智慧,是因为有一个来源的——它们有它们的一个世界,所以有它的发挥,有它的动作,有它的联想,还有它的生存的一个敏感的部分。第一个问题回答了。
第二个问题:要谈世界观,就必须要先来确定一下,世界观是不是必须得一致
要不然咱们争论有什么意义
我们坐在这里干嘛要争论啊
如果世界观不一致也对,那干嘛要争啊
你就确定你的,我就确定我的,大家想法可以不一致。分门别类,个人选择个人的世界观,就可以和合共处,没有什么冲突的地方。如果认为世界观必须一致,我们就必须要大干一场,把所有的对手都解决掉——我站起来了,队伍都在我后面,所有的人服从我的世界观。但现在有一个问题:因为个人都有个人的一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观如何来统一它呢
我们看一看,大家来参加夏令营,来之前没有认真地学佛和修行,或者说有修行没有多少成果。咱们干嘛要去统一世界观呢
大家不是修行人,你也不是修行人,我也不是修…
《众生世界历史大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