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中论日光疏(下)▪P34

  ..续本文上一页断于心,种种如梦之态中等持于乐明无念中,障碍本地自息。”也就是在临近夜晚黄昏时的修法,将一切显现法抉择为内分别识性。彼者如梦幻般无念中安住修习。《平等自解脱自释》亦云:“此等略之即现分直指于心,心性直指于空,空直指于自现解脱故,为以见来放任。”亦就是说认知唯识,修习唯识等,以要言之,所了知的显现是分别心,能知分别心的本体亦是空性,空性亦本自解脱。

  无垢光尊者如是破斥了唯识,亦承许了唯识,那么应当如何圆融理解此破立二者互不相违的观点呢?其实尊者的破析唯识,并不妨碍承许唯识的观点,密意无违故。比如月称菩萨在本论第六品中虽别破了唯识的观点,然于解说内之细中观修行窍诀时仍然承许了唯识教义。又如清辨论师在《般若灯论》、《掌珍论》等中建立名言谛时承许了微尘组成的色法,并遮破了一切显现法是唯识的实有自性。然而在《宝灯论》中解说修行窍诀时仍然承许了唯识。同样大法王无垢光尊者在抉择实相大清净或大空性等时遮破了承许唯识实有的观点,但针对修习大乘法要的初学者又建立了唯识的修法,仍然是互不相违的。

  所以对唯识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善加分析,何时许唯识有过与许唯识无过之理。对于无垢光尊者遮破唯识,后代大德如是诠释尊者的密意:珠钦仁波切认为所破境是承许胜义中有堪忍自体的唯识;全知麦彭仁波切在《遣除单秋疑惑论》中则将所破境许为随顺众生安住名言现相所承许的唯识。因此在安住世俗谛不详细观察名言不净法的实相而暂许显现之时或于胜义理论面前成立唯识,均有一定的过失,亦是正理的所破境。是故当知,尊者在有些论中再三破斥唯识,又于有些论中再三建立唯识,均有一定的密意和必要。不仅雪域的无垢光尊者与全知麦彭仁波切等,阿弥陀佛的化身、大圆满新宁提派的创始者大瑜伽师莲花生大士亦云:“真实希有,了知现法都是分别心,就于自相中获得自在。”大圆满旧宁提派的创始者大成就者布玛麦扎在《普贤通彻密意》中云:“了知显现是能知的分别识,显现于分别心上自然解脱。”洛青大译师在《大幻化网根本续大疏——金刚手教言》中说:“大幻化网分别有八种续部,每一部中都承许唯识,而轮回的一切显现法都是唯识的自现,涅槃的一切清净法都是智慧的自现,轮涅所摄的一切法均摄于唯识与智慧的本性中,因此仅仅是现相的唯识与彼之本性的实相智慧而已。”

  总而言之,凡是尚未超离分别心的境界,尤以名言的观现世量详加观察时,抉择内外一切世间都是分别识的自现,亦即阿赖耶识上的习气功能成熟而显现的,其习气并非不同于阿赖耶而单独存在。若能了知此为世俗谛的实相本性,则对修行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均成为殊胜的方便。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颂注疏·文殊上师欢喜教言论》中云:“承许种种显现是心之幻化,若能了知此乃名言的究竟实相,则于流转与还灭轮回之理必能生起信解。从远离一切缘相戏论的实相而言,显现是心无有存在,此乃超越名言之胜义故。若安住名言显现之理,倘许存在外境则有正理所害,即“唯识”有能立的理证,是故乃至尚未超越观现世量的境界时,再无比此更上的名言。若以胜义理论对分别心所安立的诸法善加观察时,此虽不真实成立,然从自己分别心的感受而言,却不能遮破无欺之显现,此乃唯识所现,或唯识自现,以事势理能以成立。若超越此者,即是超越名言的胜义境界,故知根本无法安立较此更为殊胜的名言谛。世尊以智慧眼如是现见诸法自相的密意,具德法称着重抉择并明显安立名言的精要,亦唯是此义(唯识)。虽即如此,然将名言量与胜义量对照而宣说者,乃为本论(《中观庄严颂》)之特点。若能了知显现是唯识幻变,一定能了解流转与还灭轮回之相,即是因为在心中种下了各类颠倒习气的客尘,故现出了不间断的三有相续,此如梦中的种种显现,除心以外,无有其余之因。心被烦恼所缚业力成熟而流转有界(三有轮回)中,即使以佛手亦不能制止。一旦自心获得自在,则于一切均能自在,勿须观待外在大自在天悦赐安乐以及从恶劣之时处逃向贤妙处等余因,在获得忍位后,就能显现不堕恶趣等道与果之功德。此外,若非以自心之力而是仅以外物之力者,因外在贤劣诸法恒时不断显现之相续,故修持正道者不能彻底断除缘外物所生之痛苦等。若能了知显现为心者,则能于流转与还灭轮回之理获得极为坚定稳固的信解,故于自心上抉择诸法乃为佛教诸宗派的不共特点,亦是诸法现相的实义。所谓修行的窍诀深要,在于以之摧毁三有轮回,犹如屠夫于畜身、伐树者于树悉知要处等一般,以殊胜方便摄持,究竟金刚乘的窍诀精要唯为此义。如今于正法的根本(核心)未能获得觉受,凡是仅随口头言词而转者,认为观察与认识自心是小法(无大力),广宣(心外转而学习诸论为主)理论(长时辩论为主)等为大法,修持此道以为足已。对此驳曰:虽然以广泛闻思能断疑惑,然更重要的是掌握归摄修持之精要。在已经历修持正法的诸圣者看来,则如般若经中所云:“舍弃树根而寻枝,已得美食觅劣食,已得大象求象迹,君王施贤多不欲,于贫者求劣少物。”等喻理相同,弃离正法之根本,反以觉受词句之糠秕而高傲并谩斥具有法要者,如是已颠倒法的高下主次。所以了知一切显现是(唯识)的自现,无论是寻显宗或密道者皆必须信任、切记极为重要,此外再无更为重要之法。如夜梦中的种种显现,以其它方便对治亦不能断尽,若能了知由自心而生,即能顿除此诸显现,应知无量时方边际的三有显现亦与此相同。”

  一般来说,人天善趣的有漏安乐,其实都是痛苦及痛苦之因。唯有出世的无漏安乐才是真实的大安乐。凡夫初学者若能相似地觉受修行彼出世安乐,决定不会再耽著轮回,因为世乐与出世乐有着天壤之别,根本无可比拟。一般凡夫众生对此有漏安乐生起粗重执著的原因是,心与佛法尚未相应,没有脚踏实地地如理闻思修行。当务之急,首先应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等理念来激发向道之心,令心趣入于佛法是至关重要的。如是行持次第,是先将醒觉位的一切显现法抉择如梦如幻,也就是将一切显现法平等了达为唯识教义中所说的唯识自现。又将如梦如幻般显现的诸法抉择为相似的胜义空性,又将相似的胜义单空性,抉择为无生的大般若空性,大般若空性又诠释为如来藏的大光明。最终安住于法身不可思议的境界中,任运自在地成办常转*轮、普渡无边众生的广大事业,究竟圆满自他二利。凡是欲入解脱的真实正道者,尚需祈祷三宝总集的上师及与彼无二的本尊作为修行基础,最初时观察修,中间观住轮番修,最后安住修。以此便能解脱一切执著之心,远离一切痛苦,获得法身自在的大安乐。此殊胜修法见于全知麦彭仁波切的甚深修要论《醒梦辩论之歌·幻化音乐》,此道歌纯为不可思议大圆满金刚智慧的自然流露。歌云:

  嗡索德!

  于彼文殊大圣尊,稽首礼已宣此言。

  昨夜梦中善妙境,今日所见显现法,

  二者始则同等生,二者终则同等灭,

  梦执梦现以为实,醒执醒现即是真,

  为辩是非醒梦诤。夸大显现醒者言,

  梦汝现者是虚妄。纷繁幻现梦反诘,

  非仅我是汝亦妄。我醒不妄有根据,

  今现量见故真实。梦者对此答复曰,

  梦亦现见故不定。今现无故谓决定。

  来日无此故不定。吾现量见故决定。

  吾亦见此故不定。此恒固存谓决定。

  长短时存谁亦有。汝梦穿山无阻碍,

  昼能现此谓汝真。今能聚缘亦会现,

  无缘梦中亦不能。梦中无缘亦能现。

  何故恒时此不能。汝死之亲仍有慈,

  本无之子亦有生,我则无有如是事。

  有者于有无助益,汝亦如何有子等。

  死亡之人可复生,无者可变成有故,

  纵现汝前亦虚无。死者它亦能现见,

  本无它有亦能生,于汝虽无亦似有。

  梦时纵享妙饮食,晨醒不能除饥渴。

  醒昼虽寝妙宫殿,不能抵挡夜梦雨。

  无实义自迷虚妄.醒时饥等亦妄现。

  梦现醒时知为假,梦时不知醒现假。

  由梦能知醒现假,醒时于梦有何害?

  此后智慧大圣王,派遣妙慧审判员,

  于彼诤论二者言,汝等如此之诤辩,

  具有众多已足够,我为汝二作裁决。

  汝二亦真亦是假,未加观察悉皆真,

  若察一假余亦假,其实彼此是平等。

  虽然汝二悉非真,梦自许现是虚妄,

  是故公平又正直,醒者本妄拒不许,

  坚执不舍当惩罚。梦虽大痴然正直,

  醒虽精明实大愚,仅因习气固弱别,

  彼二各果现无别,今须随顺梦者后,

  见解行为应一致,言毕以绳缚醒者,

  将彼付于梦手中。汝二莫诤应相合,

  违逆三界痛苦因,合和引导三世尊,

  善解此二得利益。至此二者方醒悟,

  了知彼此无差别,相互见遇等视之,

  此后顿息妄纷诤,二者心意成一体。

  喜悦异口同声韵,唱出婉转动听歌,

  世谓吾汝不相同,吾汝无别世人错,

  方方面面无二致,罕有说者知更寡,

  若知昼夜显现法,本来平等无谬误,

  此则关要之大义,愚者思此交错现。

  今以幻化王教言,莫流口头作伺察,

  此二相合喜悦中,不食而尝甜蜜味,

  不饮而品醉人味,不排欣赏奇妙戏,

  更无胜此要义啊,此等劝谕铭心间。

  此后二者成一体,一体又融虚空中。

  次后妙慧审判员,将此呈禀智慧王。

  王喜而告审判员,无尽胜妙裁决智,

  从今乃至虚空尽,如鹏自在而翱翔,

  无畏虚空此王位,交付于汝当纳受。

  于此虚空花园中,奇花异卉遍芬芳,

  任随汝意尽享受,此美妙境用无穷。

  此处尚有石女儿,婀娜多姿姝妙丽,

  无衰王妃赐予汝,愿汝与彼享妙乐,

  如甘露…

《入中论日光疏(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